一种移动电源及移动电源租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6951发布日期:2021-12-12 21:3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电源及移动电源租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及移动电源租赁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移动电源已经广泛普及,且有的移动电源在其内部增加了无线充电模块,用户电子设备如手机等贴在移动电源本体上即可实现无线充电。但现在部分手机厂商会把摄像头做的比较突出,这样在进行无线充电的时候由于摄像头比较突出,导致手机与移动电源不能完全贴合存在间隙,此时会大大影响无线充电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移动电源及移动电源租赁系统。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移动电源,包括:
6.移动电源本体、无线充电模块以及连接线束;
7.所述连接线束一端连接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另一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以实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的电连接;
8.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相对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收容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相分离。
9.可选地,所述移动电源本体上设有收容槽;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无线充电模块通过所述收容槽全部或部分收容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
10.可选地,所述收容槽设于移动电源本体的外壁,且所述收容槽的形状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形状相匹配。
11.可选地,所述移动电源本体设有收容通道,所述收容通道与所述收容槽连通,所述收容通道用于收容所述连接线束。
12.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有固紧结构;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固紧结构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定位于待充电的电子终端上。
13.可选地,所述固紧结构包括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用于与待充电的电子终端磁吸固定。
14.可选地,所述移动电源本体上设有可被所述磁性件吸引的磁吸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无线充电模块通过所述磁性件与磁吸件的吸引力固定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
15.可选地,所述固紧结构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对向设置的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可相对移动,以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待充电的电子终端的夹持空间。
16.可选地,所述固紧结构包括吸盘,所述吸盘用于与待充电的电子终端吸附固定。
17.可选地,所述移动电源本体上设有可适配所述吸盘的光滑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吸盘还用于吸附所述光滑面。
18.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保护壳以及线圈,所述保护壳设有收容空间,所述线圈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
19.可选地,所述收容槽的形状呈圆槽状,所述保护壳的形状呈圆盘状,所述收容槽的直径大于所述保护壳的直径。
20.可选地,所述收容槽与所述保护壳之间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固定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21.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凹槽以及至少一个磁性柱,一所述凹槽对应适配一所述磁性柱;在所述保护壳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一者上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凹槽,另一者上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磁性柱,当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时,所述磁性柱抵接所述凹槽,并且所述磁性柱与所述凹槽所在的一者磁性吸合。
22.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数量有四个,所述磁性柱的数量有四个,四个所述凹槽等距分布于所述保护壳的同一端面,四个所述磁性柱等距分布于所述收容槽。
23.可选地,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包括电路板、电池、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并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电池以及所述电路板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连接线束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24.可选地,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充电端子,所述移动电源本体设有线槽以及插口,所述充电端子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所述充电端子的另一端可收容于所述线槽,并且所述充电端子的另一端端部可收容于所述插口。
25.可选地,所述充电端子的数量至少有两个,所述连接线束位于至少两个所述充电端子之间,其中,所述充电端子包括type

c充电端子、 mirco

usb充电端子或lightning充电端子。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7.一种移动电源租赁系统,所述移动电源租赁系统包括移动电源租赁设备和上述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租赁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仓,所述电池仓用于收容所述移动电源并对所述移动电源充电。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无线充电模块以及连接线束,所述连接线束一端连接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另一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以实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的电连接;述无线充电模块相对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无线充电模块部分或全部收容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相分离。通过上述结构,在需要充电时,可以将无线充电模块从收容槽中抠出并单独移动至合适位置,以便手机可以和无线充电模块完全贴合,移动电源本体通过连接线束给无线充电模块供电,以便无线充电模块给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如此不会因为摄像头突出导致手机不能和移动电源完全贴合从而影响充电效率,而在充电完毕不需要再使用无线充电时,将无线充电模块收容在收容槽中即可,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9.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图1的另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32.图3是图1中无线充电模块的结构分解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中的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7.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100,包括移动电源本体10、收容槽11、连接线束20以及无线充电模块30,所述连接线束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所述连接线束20 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以便移动电源本体10通过连接线束20给无线充电宝30供电,使得无线充电模块30可以给电子终端设备充电。所述收容槽11设置于移动电源本体10,收容槽11用于全部或者部分收容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当无线充电模块30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时,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相对于所述移动电源10具有第一状态,容易理解的,当无线充电模块30没有收容在收容槽11时,即无线充电模块30与移动电源本体10处于相分离的状态,此时无线充电模块30 相对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具有第二状态。无线充电模块30全部收容于收容槽11时,无线充电模块30整体不凸出收容槽11的槽口;无线充电模块30部分收容于收容槽11时,无线充电模块30部分凸出收容槽 11的槽口。
38.当电子终端如手机用户需要充电时,用户可将无线充电模块30从收容槽11中扣出,此时无线充电模块30相对于移动电源本体10由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即无线充电模块30与移动电源本体10相分离,电子终端用户可单独将无线充电模块30移动至适合给电子
终端无线充电的位置,避免电子终端设备的摄像头与移动电源本体10抵接,从而无线充电模块30可以紧密贴合电子终端设备而不影响无线充电效率;当用户使用无线充电模块30充电完毕,可将无线充电模块30重新放回收容槽11中,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39.对于上述的收容槽11,如图2所述,所述收容槽11设置于移动电源本体10的外壁,所述收容槽11可以设置为多种形状,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只需要设置为与收容槽11相匹配的形状即可,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11设置成圆形,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设置成与收容槽11相匹配的圆盘状。另外,值的注意的是,为了方便在第一状态下用户将无线充电模块30从收容槽11中扣出,收容槽11的直径设置为大于无线充电模块30的直径,当无线充电模块30收容于收容槽时,由于收容槽11的直径大于无线充电模块30的直径,无线充电模块30与收容槽11的边界存在一定距离的间隙,该间隙即给用户扣出无线充电模块30时留下操作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的外壁还设有收容通道12,所述收容通道12的一端与收容槽11连通,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的底部,收容通道12用于收容连接线束20,所述连接线束20的一端与移动电源本体10电连接,另一端沿着所述收容通道12设置,并且与无线充电模块30连接,在无线充电模块30相对于移动电源本体10处于第一状态时,无线充电模块30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同时连接线束20也收容于收容通道12,避免连接线束20的杂乱而影响到用户体验,容易理解的,所述收容通道12的宽度不小于连接线束20的宽度,以方便收容连接线束20。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11也可以不设置在移动电源本体10 的外壁,而是嵌入式在移动电源本体10的壳体内,例如,可以嵌入在移动电源本体10的侧壁,具体的,移动电源本体10的一侧壁开设有收容槽11槽口,收容槽11通过该槽口向移动电源本体10的壳体内部延伸,无线充电模块30通过插入的方式沿着该槽口插入到移动电源本体10的壳体。本实施例中,收容通道12设置在与收容槽11同一侧壁上,连接线束20一端从该侧壁底部伸出并与移动电源本体10电连接,另一端与无线充电模块30连接。
41.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收容通道12,连接线束20不需要沿着收容通道12设置。收容槽11底部设置有一个通孔(图未示),所述通孔与移动电源本体10内部连通,连接线束20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与移动电源本体10电连接,另一端与无线充电模块30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连接线束20通过所述通孔收容于移动电源本体10内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无线充电模块30与移动电源本体10相分离,并拉动连接线束20从所述通孔中延伸而出。
42.对于上述无线充电模块30,其包括保护壳31以及线圈32,所述保护壳31设有收容空间(图未示),所述线圈3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具体的,所述保护壳31包括上壳311以及下壳312,所述上壳311与所述下壳312可拆卸地连接,以使得上壳311的一端面与所述下壳312的一端面之间形成所述收容空间。其中,所述上壳和/或下壳之间设有通口 (未标示),所述连接线束2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口后与所述线圈32 连接。应当理解的是,所述上壳311与所述下壳31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螺钉及螺孔的方式实现连接,具体的可以是上壳311或下壳 312中的一者设置有螺孔,剩余一者设置通孔(图未示),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后螺接于螺孔;也可以是通过卡扣的方式实现连接,还可以是通过螺纹的方式实现连接,即所述上壳311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下壳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直接螺纹连接。
43.当充电完成或者移动电源100闲置不用时,一般会将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重新收
纳回所述收容槽1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能将无线充电模块30固定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内,同时防止在携带所述移动电源30的过程中无线充电模块30再次脱离所述收容槽11,所述收容槽11与所述保护壳31之间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固定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凹槽3121以及至少一个磁性柱111,一所述凹槽3121对应适配一所述磁性柱111,至少一个所述凹槽3121设置于所述保护壳31的下壳312,至少一个所述磁性柱111设于所述收容槽11 的槽底,所述磁性柱111凸出所述槽底,当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时,所述磁性柱111抵接所述凹槽3121,并且所述磁性柱3121与所述保护壳31磁性吸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3121的数量有四个,所述磁性柱111的数量有四个,四个所述凹槽3121等距分布于所述保护壳31的同一端面,四个所述磁性柱111等距分布于所述收容槽11的槽底。其中,所述保护壳31的下壳312用于与磁性柱抵接的区域采用可被磁性吸合的金属制成。容易理解的,所述磁性柱111与所述凹槽3121的位置可以调换,即至少一个所述磁性柱111设置于所述保护壳31的下壳312,至少一个所述凹槽3121设于所述收容槽11的槽底,只需在无线充电模块30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时,所述磁性柱111与所述凹槽3121磁性吸合固定无线充电模块30即可。
44.应当理解的是,即使上述实施例中固定结构采用磁性柱以及凹槽的组成,但固定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磁性柱及凹槽的组合,例如,所述凹所述固定结构还可以采用卡扣的形式,即所述收容槽11的侧壁设置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公扣,所述保护壳31的侧壁上设有与该对公扣配合的另一对母扣。如此,用户可以可选择性地将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从收容槽11中抠出,在移动电源100闲置时又可将无线充电模块 30收容在所述收容槽11中,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45.当用户使用移动电源100进行无线充电时,需要用手握住移动电源 100和电子终端设备,以防止电子终端设备和移动电源100发生错位影响无线充电效率。
46.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个带有固紧结构的移动电源100, 所述固紧结构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所述固紧结构用于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将待充电的电子终端紧固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上,防止无线充电模块30与电子终端设备发生错位影响无线充电效率。
47.所述固紧结构包括第一夹持件50、第二夹持件60、弹性件(未示出),通孔(未示出)以及导向槽(未示出)。
48.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的侧壁,所述通孔的数量与所述夹持件的数量一致,所述通孔与无线充电模块30内部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2个且为弧形,2个弧形孔的弧度角度一致,所述2个弧形孔的中心点在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的保护壳31同一直径的两端。
49.所述第一夹持件50包括第一支撑端51、第一夹持端52,所述第二夹持件60包括第二支撑端61、第二支撑端62,所述第一支撑端51与所述第二支撑端61分别伸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保护壳31内部,所述第一夹持端52、第二夹持端62分别沿着所述第一支撑端51、第二支撑端61通过所述2个弧形孔向外弯折延伸而形成,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夹持端52与第二夹持端62呈对设状态,所述第一夹持端52与第二夹持端62用于夹持用户电子终端设备,所述第一夹持端52与所述第二夹持端62形成一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持端52、第二夹持端62
共同配合夹持电子终端。
50.所述弹性件(未示出)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的保护壳31内部,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件(未示出)与第二弹性件(未示出),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端5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端5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均与无线充电模块30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给所述第一夹持件50在朝远离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 的方向运动是一个弹性回复力,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与所述第一弹性件50相同,即所述第二弹性件在所述第二夹持件60在朝向远离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方向运动时提供一个弹性回复力。容易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一个弹性件来代替来实现上述效果,例如可以使用一个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端5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端62,在拉伸弹簧产生拉伸形变时,所述拉簧可以为所述第一夹持件50、第二夹持件60提供复位所需的弹性回复力。
51.针对上述导向槽(未示出),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无线充电模块30的所述保护壳31内,所述第一支撑端51、第二支撑端61嵌入在所述导向槽中,所述导向槽对所述第一支撑端51、所述第二支撑端61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件50、第二夹持件60的运动轨迹更平衡、稳定,只能沿着导向槽的方向运动。
52.当用户使用移动电源100进行无线充电时,推动所述第一夹持端52 和第二夹持端62分别朝向远离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方向运动,同时所述第一支撑端51、第二支撑端61分别朝向靠近弧形孔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使得弹性件具有使所述第一夹持件50、第二夹持件60朝靠近无线充电模块30方向复位的回复力,以使所述第一夹持端52与所述第二夹持端62同时抵接所述电子终端,使得所述第一夹持件50、所述第二夹持件60可以将夹紧电子终端,达到将电子终端固定在无线充电模块30的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可以省略。容易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50和第二夹持件60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只需要第一夹持件50和第二夹持件60能形成用于夹持用户电子终端的夹持空间即可。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紧结构包括吸盘(未示出),所述吸盘设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的所述保护壳31,所述吸盘用于与待充电的电子终端吸附固定,在使用移动电源100给电子终端进行无线充电时,无线充电模块30可通过吸盘吸附在电子终端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盘还可作为前述实施例的固定结构,只需在所述收容槽11设置一光滑平面即可,在所述第一状态,无线充电模块30通过吸盘与收容槽11光滑平面的吸附作用固定于收容槽11中。通过吸盘,无线充电模块既可与电子终端设备吸附固定,也可与移动电源本体10吸附固定,使用方便。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紧结构包括磁吸件,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无线充电模块30的保护壳内部,在无线充电模块30给电子终端充电时,通过所述磁吸件直接与电子终端磁吸固定。所述磁吸件还可作为前述实施例中的固定结构,只需在所述收容槽11中设置于所述磁性件能相互磁吸的材料即可,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无线充电模块30即可通过所述磁吸件与收容槽11中的磁吸材料磁吸固定。
55.请继续参与图1与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100还包括充电端子40,所述充电端子4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的电路板,所述充电端子40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充电端子 40的另一端可用于与手机等电子终端连接以进行充电。应当
理解的是,为了能使充电端子40的另一端适配地与手机等电子设备连接,所述充电端子40的另一端配置有与该些电子终端充电接口适配的插头,该插头类型包括type

c、mirco

usb以及lightning接口。应当理解的,所述充电端子40的数量至少有一个,且其插头的类型可以是上述三种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端子4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 type

c充电端子41以及mirco

usb充电端子42,所述连接线束20位于所述type

c充电端子41与所述mirco

usb充电端子42之间。
56.进一步地,为了能更好地收纳充电端子40,避免充电端子40随意设置而妨碍到用户,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设有线槽15以及插口16,所述插口16位于所述线槽15的侧壁,所述充电端子40伸出所述收容空间的一端可收拢于所述线槽15,且该端的端部可收容于所述插口16。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线槽1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线槽15分布于所述收容通道12的两侧端,两个线槽15对应收容所述type

c充电端子41 以及所述mirco

usb充电端子42。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所述 type

c充电端子41与所述连接线束20之间相互摩擦而加剧线材磨损,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设置有隔板17,所述隔板17设置于所述收容通道12与所述线槽15之间,从而将所述type

c充电端子41与所述连接线束20分隔开。同样的,所述mirco

usb充电端子42与所述连接线束 20之间亦设置有隔板17。
57.如此,当用户无需用到充电端子40时,仅需将所述充电端子40沿着所述线槽15进行收容,并将所述充电端子40的插头插装至所述插口 16,以避免所述充电端子40脱离所述线槽15。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充电端40具有一定的柔性,在用户需要使用所述充电端子40进行充电时,可将所述插头从所述插口16拔出,并使所述充电端子40的另一端可相对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展开。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包括电路板(图未示)、电池(图未示)、第一壳体(未标示)以及第二壳体(未标示)。所述电池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壳体(未标示),并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未标示)之间形成收容腔(图未示),所述电池以及所述电路板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其中,所述连接线束20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如此,所述电池可以通过所述连接线束20为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进行供电。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池充电或放电。
5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100,包括移动电源本体10、无线充电模块30以及连接线束20,所述连接线束20一端连接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所述连接线束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以实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的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相对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收容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0相分离。通过上述结构,在需要充电时,可以将无线充电模块30从收容槽11中抠出并单独移动至合适位置,以便手机可以和无线充电模块30完全贴合,移动电源本体10通过连接线束20给无线充电模块30供电,以便无线充电模块30给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如此不会因为摄像头突出导致手机不能和移动电源100完全贴合从而影响充电效率,而在充电完毕不需要再使用无线充电时,将无线充电模块30收容在收容槽11中即可,使用方便。
60.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租赁系统(图未示),所述移动电源租赁系
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移动电源100以及移动电源租赁设备(图未示),所述租赁设备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池仓(图未示),一所述电池仓对应收容一所述移动电源,所述电池仓用于为所述移动电源充电。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