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元件定位垫片、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80026发布日期:2021-11-18 12:4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磁性元件定位垫片、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像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性元件定位垫片、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摄像头模组中,其会应用对焦马达进行对焦。
3.而对焦马达其利用磁石和线圈配合产生的洛伦兹力对透镜载体进行沿着光轴运动。
4.现有的磁石其一般直接固定于导磁外壳的相应内壁面上,这种结构其虽然简化了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其难以对磁石进行精准定位,导致存在返工或者磁石固定位置偏位而影响最终的磁力推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磁性元件定位垫片、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7.本磁性元件定位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垫片本体呈方形框结构。
8.定位柱,有至少两根并且设置在垫片本体上;
9.磁性元件定位槽,由位于垫片本体同一侧边上的两根定位柱形成,磁性元件被限制于磁性元件定位槽中。
10.在上述的磁性元件定位垫片中,所述定位柱有四根,在垫片本体相对两侧边的每一侧边上分别设有两根定位柱。
11.在上述的磁性元件定位垫片中,所述定位柱轴向长度等于或者小于磁性元件沿着光轴轴向的高度。
12.在上述的磁性元件定位垫片中,所述定位柱具有与垫片本体内壁面齐平的内齐平面。
13.在上述的磁性元件定位垫片中,所述定位柱具有位于垫片本体外壁面内侧的外立面。
14.在上述的磁性元件定位垫片中,在每根定位柱远离垫片本体的一点设有倒角。
15.在上述的磁性元件定位垫片中,在同一侧边上的两根定位柱其相向内侧面为接触平立面,以便于与磁性元件的两端端面吻合匹配,实现定位。
16.所述垫片本体和定位柱连为一体式结构。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具有所述的磁性元件定位垫片。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其具有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所述的摄像装置。
20.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1.利用定位柱对磁性元件进行端部面的位置限定,即,起到基准定位作用,使得磁性元件能够精准定位,以及提高组装效率,大幅降低了组装过程中的报废率,并且可以确保磁性元件的磁力推力,防止与线圈错位而导致磁力较小的现象。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垫片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垫片俯视状态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性元件安装于垫片中的状态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垫片有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图5安装于外壳中的状态示意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装置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32.图中,磁性元件定位槽d0、垫片本体d1、内齐平面d10、外立面d11、倒角d12、接触平立面d13、定位柱d2。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4.实施例一
35.如图3所示,本磁性元件定位垫片包括垫片本体d1,垫片本体d1呈方形框结构,并且利用注塑加工制成。
36.其次,在垫片本体d1的内部嵌固有金属加强件,以确保定位垫片的结构强度。
37.进一步地,垫片本体d1的上端面为上平面,垫片本体d1的下端面为下平面,上平面和下平面相互平行,在安装时,垫片本体d1的上端面服帖于外壳的内顶面。
38.如图1

图5所示,还包括定位柱d2,其有至少两根并且设置在垫片本体d1上;利用定位柱d2对磁性元件进行端部面的位置限定,即,起到基准定位作用,使得磁性元件能够精准定位,以及提高组装效率,大幅降低了组装过程中的报废率,并且可以确保磁性元件的磁力推力,防止与线圈错位而导致磁力较小的现象。
39.磁性元件为长条状的块状磁石。
40.磁性元件定位槽d0,由位于垫片本体d1同一侧边上的两根定位柱d2形成,磁性元件被限制于磁性元件定位槽d0中。进一步地,磁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各自的定位柱d2配合,起到定位作用。
41.优选地,在同一侧边上的两根定位柱d2其相向内侧面为接触平立面,以便于与磁性元件的两端端面吻合匹配,实现定位。
42.如图6所示,在其余的两侧边分别设有向定位柱一侧凸起的挡墙d3,以起到结构加强和对载体运动限位作用。
43.优选地,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柱d2有四根,在垫片本体d1相对两侧边的每一侧边上分别设有两根定位柱d2。当然,这里的定位柱d2根数可以根据实际的磁性元件其块数进行设定,例如,三块磁性元件时则定位柱d2数量为六根,而当磁性元件有四块时则定位柱d2数量为八根,多余四根定位柱时,此时的挡墙d3则相应取消。
44.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定位柱d2轴向长度等于或者小于磁性元件沿着光轴轴向的高度。高度不超过磁性元件沿着光轴轴向的高度设计,其可以便于磁性元件的组装,以及防止定位柱d2过高导致不必要的接触甚至干涉。
45.优选地,每根定位柱d2具有与垫片本体d1内壁面齐平的内齐平面d10。以便于加工制造,同时,还可以避免干涉现象。
46.其次,每根定位柱d2具有位于垫片本体d1外壁面内侧的外立面d11,也就是说,该定位柱d2的外立面d11和外壳的内壁面会形成储胶空间,以进一步提高垫片固定稳定性。
47.另外,在同一侧边上的两根定位柱d2其相向内侧面为接触平立面d13,以便于与磁性元件的两端端面吻合匹配,实现定位。接触平立面d13其扩大了与磁性元件的接触面,在组装时,利用面与面的配合方式,其可以将磁性元件准确组装到位
48.另外,在每根定位柱d2远离垫片本体d1的一点设有倒角d12。倒角为斜面倒角和圆弧倒角中的任意一种,其可以便于磁性元件卡入至磁性元件定位槽d0中,起到导向作用。
49.还有,为了能够进一步使得垫片固定于外壳更加稳定,在垫片本体d1的周向外壁面设有点胶槽口,当然,还可以有更多的加固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举例。
50.在本实施例中
51.首先将垫片本体d1固定于外壳的内顶部外缘和其内壁面的顶侧位置,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粘胶等等。
52.其次,将磁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朝向各自的定位柱d2,然后使得磁性元件卡于磁性元件定位槽d0中,为了补强,在磁性元件的外表面和外壳的内壁面之间设置胶层,以固定磁性元件。
53.实施例二
54.基于实施例一,如图7

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和底座,以及内置于外壳和底座形成的空腔中的载体,驱动载体在光轴轴向运动的电磁驱动机构,该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磁性元件以及线圈,在外壳内底部具有实施例一所述的磁性元件定位垫片,磁石固定于磁性元件定位垫片上并且服帖于外壳内壁面。
55.实施例三
56.基于实施例二,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其具有实施例二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例如,带有透镜的模组等等。
57.实施例四
58.基于实施例三,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有实施例三所述的摄像装置。例如,手机等等电子设备。
5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