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元件、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80029发布日期:2021-11-18 12:4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弹性元件、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像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元件、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载体利用上下弹片悬空于外壳和底座合围形成的腔室内。
3.现有的上弹片其会设计若干点胶孔,以便于上弹片和载体的连接,而上弹片的抗扭力部其连接于弹片的内圈外侧。
4.如上的设计其存在一定缺陷:载体沿着光轴运动会使得抗扭力部形变,而抗扭力部则会迫使载体复位,由于频繁重复上述动作,则会导致抗扭力部与内圈的连接处发生松脱等等隐患,设计不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弹性元件、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7.本弹性元件包括内圈;
8.腕部,有若干并且内端连接于内圈外侧;
9.固定部,连接于腕部外端;
10.外凸增强部,连接于内圈外侧并且外凸增强部和内圈外侧形成点胶孔;
11.腕部的内端连接并垂直于外凸增强部。
12.在上述的弹性元件中,所述的外凸增强部呈l形,所述外凸增强部的两端连接于内圈外侧。
13.在上述的弹性元件中,所述的腕部内端垂直连接于外凸增强部的长直边。
14.在上述的弹性元件中,所述的腕部有四个并且呈圆周分布。
15.在上述的弹性元件中,两个外凸增强部之间的内侧有一外凹胶槽。
16.在上述的弹性元件中,所述的点胶孔为三角形点胶孔。
17.在上述的弹性元件中,四个腕部中的其中斜对角的两个腕部外端和相应的固定部呈水平垂直连接,剩下斜对角的两个腕部其外端和相应的固定部呈水平倾斜连接。
18.在上述的弹性元件中,腕部外端连接于固定部内侧边的1/4

2/3位置。
19.在上述的弹性元件中,在内圈的内侧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外凹胶槽。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弹性元件和载体连接结构,具有所述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的内圈通过点胶孔固定于载体上端面。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具有所述的弹性元件。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其具有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所述的摄像装置。
2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5.将腕部连接于外凸增强部上,由于上述的点胶孔设计,其可以防止由于载体频繁运动导致腕部与内圈的连接处发生松动现象,可以提高弹性元件的固定稳定性,以及确保腕部的抗扭力性能。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元件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元件安装于载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装置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31.图中,点胶孔s0、内圈s1、外凹胶槽s10、腕部s2、固定部s3、外凸增强部s4。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3.实施例一
34.如图1所示,本弹性元件包括内圈s1;内圈s1固定于载体上端面。
35.进一步地,在内圈s1的内侧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外凹胶槽s10。外凹胶槽s10其可以起到爬胶和通过胶与载体进行固定的作用。
36.腕部s2,有若干并且内端连接于内圈s1外侧,即外圆周面;腕部s2呈悬空,以起到弹力恢复作用。
37.固定部s3,连接于腕部s2外端;固定部s3固定于外壳,以使得载体能够悬空于外壳和底座形成的腔室中。
38.固定部s3上有点胶孔体,以与外壳上的沉台或者垫片进行固定连接。
39.外凸增强部s4,连接于内圈s1外侧并且外凸增强部s4和内圈s1外侧形成点胶孔s0;外凸增强部s4的设计其可以使得结构加强,同时,还可以使得点胶孔s0中进行储胶而进一步提高内圈固定稳定性。
40.腕部s2的内端连接并垂直于外凸增强部s4。将腕部s2连接于外凸增强部s4上,由于上述的点胶孔s0设计,其可以防止由于载体频繁运动导致腕部与内圈s1的连接处发生松动现象,可以提高弹性元件的固定稳定性,以及确保腕部s2的抗扭力性能。
41.点胶孔s0为三角形点胶孔。
42.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外凸增强部s4呈圆周分布。
43.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外凸增强部s4呈l形,所述外凸增强部s4的两端连接于内圈s1外侧。这种结构其是在原有内圈基础上增加外凸的增强部,在确保原有内圈强度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腕部的固定稳定性。
44.其次,腕部s2内端垂直连接于外凸增强部s4的长直边。进一步地,腕部s2具有延长并处于外凸增强部s4长直边外侧的垂直连接部。垂直的连接其可以防止受力后扭曲腕部s2。
45.优选地,腕部s2有四个并且呈圆周分布。其次,四个腕部s2中的其中斜对角的两个腕部s2外端和相应的固定部s3呈水平垂直连接,剩下斜对角的两个腕部s2其外端和相应的固定部s3呈水平倾斜连接。
46.其次,腕部s2外端连接于固定部s3内侧边的1/4

2/3位置。利用上述的结构,其可以使得弹性元件其均衡达到一个k值,以满足使用要求。
47.两个外凸增强部s4之间的内侧有一外凹胶槽s10,以确保结构强度。因为外凹胶槽s10的设计其减小了内圈的宽度。
48.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应用于载体上,即提供了一种弹性元件和载体连接结构,具有所述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的内圈通过点胶孔s0固定于载体上端面。
49.载体上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点胶孔s0一一对应的点胶槽,以进一步提高载体和弹性元件的连接强度。
50.实施例二
51.基于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和底座,以及内置与外壳和底座形成的空腔中的载体,驱动载体在光轴轴向运动的电磁驱动机构,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绕设于载体周向的线圈,以及固定于外壳内壁的磁石。
52.实施例三
53.基于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其具有实施例二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例如,带有透镜的模组等等。
54.实施例四
55.基于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有实施例三所述的摄像装置。例如,手机等等电子设备。
5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弹性元件,包括内圈(s1);腕部(s2),有若干并且内端连接于内圈(s1)外侧;固定部(s3),连接于腕部(s2)外端;其特征在于,本弹性元件还包括:外凸增强部(s4),连接于内圈(s1)外侧并且外凸增强部(s4)和内圈(s1)外侧形成点胶孔(s0);腕部(s2)的内端连接并垂直于外凸增强部(s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凸增强部(s4)呈l形,所述外凸增强部(s4)的两端连接于内圈(s1)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腕部(s2)内端垂直连接于外凸增强部(s4)的长直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内圈(s1)的内侧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外凹胶槽(s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两个外凸增强部(s4)之间的内侧有一外凹胶槽(s10)。6.弹性元件和载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的内圈通过点胶孔(s0)固定于载体上端面。7.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元件和载体连接结构。8.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9.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像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元件、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它解决了现有弹性元件腕部固定稳定性差等技术问题。本弹性元件包括内圈;腕部,内端连接于内圈外侧;固定部,连接于腕部外端;外凸增强部,连接于内圈外侧并且外凸增强部和内圈外侧形成点胶孔;腕部的内端连接并垂直于外凸增强部。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将腕部连接于外凸增强部上,由于上述的点胶孔设计,其可以防止由于载体频繁运动导致腕部与内圈的连接处发生松动现象,可以提高弹性元件的固定稳定性,以及确保腕部的抗扭力性能。及确保腕部的抗扭力性能。及确保腕部的抗扭力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袁斌 罗来玉 吴攀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5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