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机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03318发布日期:2021-12-08 19:5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机轴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轴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机轴套。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为了保护电机输出端部使其能够长时间使用,从而需要使用到电机轴套来保护电机输出端部减少和外部摩擦,但是,上述方案在使用中存在如下缺陷:现有轴套在安装时不够便捷,从而导致其安装过程较为麻烦,并且现有轴套在安装后,由于没有定位固定,从而导致长时间使用后导致其和电机的连接发生偏移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机轴套,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机轴套,包括轴套底盘和顶端套环,所述轴套底盘中心上表面一体化设置有底端套环,所述底端套环上表面一体化设置有中部套环,所述中部套环上表面一体化设置有顶端套环,所述中部套环外周一体化设置有第一配合螺纹,所述第一配合螺纹外周螺纹配合有辅助组件,所述轴套底盘盘身且位于底端套环外周分别贯穿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顶端套环、中部套环、底端套环之间开设有间隙配合孔。
6.作为优选,所述轴套底盘中心贯穿开设有第一扩张孔,所述第一扩张孔和顶端套环相通,每个所述安装孔底端均一体化设置有第二扩张孔。
7.作为优选,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有套环定位壳、螺栓定位壳、底盘定位套、防滑纹、第二配合螺纹、螺栓定位槽、螺栓延伸槽,所述套环定位壳下端一体化设置有底盘定位套,所述底盘定位套外周一圈分别设置有防滑纹。
8.作为优选,所述底盘定位套和套环定位壳通过第二配合螺纹和中部套环外周所述的第一配合螺纹进行螺纹配合,所述底盘定位套上表面和若干安装孔对应处分别一体化设置有若干螺栓定位壳。
9.作为优选,每个所述螺栓定位壳内部均开设有螺栓延伸槽,每个所述螺栓延伸槽槽内均一体化设置有螺栓定位槽,所述第二配合螺纹设置在套环定位壳内壁一周。
10.作为优选,所述顶端套环与中部套环连接处坡度和中部套环与底端套环7 连接处坡度角度均为135
°
,所述轴套底盘上表面一周边缘设有角度为45
°
的斜坡,所述轴套底盘盘身直径为74cm。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扩张孔远离底端套环7的一侧开孔角度为60
°
,每个所述第二扩张孔远离底端套环的一侧开孔角度为90
°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通过本轴套整体套设在所需安装的轴身中,利用顶端套环、中部套环、底端套环之间开设有间隙配合孔且间隙配合孔两端直径不同实现和所套设的轴身进行间隙配合,完成
初步套设后利用若干安装孔进行外界螺栓的安装使用,实现将本轴套安装在电机外壳上,从而实现基本的安装使用,为了方便人们进行螺栓的固定通过每个安装孔底端均一体化设置有第二扩张孔,从而便于人们将螺栓和外界电机外壳进行插入安装,和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进行精准对其,从而减少安装时间;
14.通过辅助组件从而实现本轴套在安装后长时间使用时不会发生偏移的问题并对外界固定螺栓进行定位,和现有技术相比其整体更加稳定,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导致其螺栓位置偏移的问题,通过每个第二扩张孔远离底端套环的一侧开孔角度为90
°
,从而实现在这个范围中方便找到螺纹安装在电机外壳的对接孔,还通过第一扩张孔远离底端套环的一侧开孔角度为90
°
方便人员进行本轴套和外界轴进行套设操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机轴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机轴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机轴套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机轴套的图3中a

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机轴套的辅助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机轴套的辅助组件仰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间隙配合孔;2、顶端套环;3、辅助组件;301、套环定位壳;302、螺栓定位壳;303、底盘定位套;304、防滑纹;305、第二配合螺纹; 306、螺栓定位槽;307、螺栓延伸槽;4、中部套环;5、安装孔;6、轴套底盘;7、底端套环;8、第一扩张孔;9、第二扩张孔;10、第一配合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
24.如图1

6所示,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机轴套,包括轴套底盘6和顶端套环2,轴套底盘6中心上表面一体化设置有底端套环7,底端套环7上表面一体化设置有中部套环4,中部套环4上表面一体化设置有顶端套环2,中部套环4外周一体化设置有第一配合螺纹10,第一配合螺纹10外周螺纹配合有辅助组件 3,轴套底盘6盘身且位于底端套环7外周分别贯穿开设有若干安装孔5,顶端套环2、中部套环4、底端套环7之间开设有间隙配合孔1。
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首先将本轴套整体套设在所需安装的轴身中,利用顶端套环2、中部套环4、底端套环7之间开设有间隙配合孔1且间隙配合孔1两端直径不同实现和所套设的轴身进行间隙配合,完成初步套设后利用若干安装孔5进行外界螺栓的安装使用,实现将本轴套安装在电机外壳上,从而实现基本的安装使用。
26.在本实施例中,轴套底盘6中心贯穿开设有第一扩张孔8,第一扩张孔8 和顶端套环2相通,每个安装孔5底端均一体化设置有第二扩张孔9。为了方便人们进行螺栓的固定通
过每个安装孔5底端均一体化设置有第二扩张孔9,从而便于人们将螺栓和外界电机外壳进行插入安装,和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进行精准对其,从而减少安装时间。
27.需要说明的是,辅助组件3包括有套环定位壳301、螺栓定位壳302、底盘定位套303、防滑纹304、第二配合螺纹305、螺栓定位槽306、螺栓延伸槽307,套环定位壳301下端一体化设置有底盘定位套303,底盘定位套303 外周一圈分别设置有防滑纹304。通过辅助组件3从而实现本轴套在安装后长时间使用时不会发生偏移的问题并对外界固定螺栓进行定位,和现有技术相比其整体更加稳定,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导致其螺栓位置偏移的问题。
28.在具体设置时,底盘定位套303和套环定位壳301通过第二配合螺纹305 和中部套环4外周的第一配合螺纹10进行螺纹配合,底盘定位套303上表面和若干安装孔5对应处分别一体化设置有若干螺栓定位壳302。利用底盘定位套303和套环定位壳301通过第二配合螺纹305和中部套环4外周的第一配合螺纹10进行螺纹配合从而实现辅助组件3能够固定安装在中部套环4外圈,并且实现对其内部进行防尘操作。
29.可以理解,在本技术中,每个螺栓定位壳302内部均开设有螺栓延伸槽 307,每个螺栓延伸槽307槽内均一体化设置有螺栓定位槽306,第二配合螺纹305设置在套环定位壳301内壁一周。通过每个螺栓延伸槽307槽内均一体化设置有螺栓定位槽306从而实现对已经完成固定后的螺栓端部进行套设定位,防止其发生松动偏移提高整体稳定。
30.其中,顶端套环2与中部套环4连接处坡度和中部套环4与底端套环7 连接处坡度角度均为135
°
,轴套底盘6上表面一周边缘设有角度为45
°
的斜坡,轴套底盘6盘身直径为74cm,第一扩张孔8远离底端套环7的一侧开孔角度为60
°
,每个第二扩张孔9远离底端套环7的一侧开孔角度为90
°
,轴套底盘6、顶端套环2、中部套环4、底端套环7高度之和为314cm。通过每个第二扩张孔9远离底端套环7的一侧开孔角度为90
°
,从而实现在这个范围中方便找到螺纹安装在电机外壳的对接孔,还通过第一扩张孔8远离底端套环7的一侧开孔角度为60
°
方便人员进行本轴套和外界轴进行套设操作。
31.该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机轴套的工作原理:
32.使用时,首先将本轴套整体套设在所需安装的轴身中,利用顶端套环2、中部套环4、底端套环7之间开设有间隙配合孔1且间隙配合孔1两端直径不同实现和所套设的轴身进行间隙配合,完成初步套设后利用若干安装孔5进行外界螺栓的安装使用,实现将本轴套安装在电机外壳上,从而实现基本的安装使用,为了方便人们进行螺栓的固定通过每个安装孔5底端均一体化设置有第二扩张孔9,从而便于人们将螺栓和外界电机外壳进行插入安装,和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进行精准对其,从而减少安装时间;
33.通过辅助组件3从而实现本轴套在安装后长时间使用时不会发生偏移的问题并对外界固定螺栓进行定位,和现有技术相比其整体更加稳定,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导致其螺栓位置偏移的问题,利用底盘定位套303和套环定位壳 301通过第二配合螺纹305和中部套环4外周的第一配合螺纹10进行螺纹配合从而实现辅助组件3能够固定安装在中部套环4外圈,并且实现对其内部进行防尘操作,通过每个螺栓延伸槽307槽内均一体化设置有螺栓定位槽306 从而实现对已经完成固定后的螺栓端部进行套设定位,防止其发生松动偏移提高整体稳定;
34.通过每个第二扩张孔9远离底端套环7的一侧开孔角度为90
°
,从而实现在这个范围中方便找到螺纹安装在电机外壳的对接孔,还通过第一扩张孔8 远离底端套环7的一侧
开孔角度为60
°
方便人员进行本轴套和外界轴进行套设操作。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