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6338发布日期:2021-11-25 12:4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陆地平面光伏系统的支架主要由基础和前后支撑组成,其中基础部分通常采用混凝土结构,利用混凝土的自重固定在指定位置,上部支架结构通常采用碳钢、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支架通过预埋螺栓、支座等构件与基础实现连接。
3.上述支架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基础一般通过现场浇筑而成,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混凝土罐车、混凝土地泵、振捣器、吊车等大型施工机械,施工步骤需要经过支模、钢筋绑扎、浇筑、振捣、养护等多个步骤,施工工序多、工种复杂,施工成本较高。并且混凝土基础安装后,移动回收困难,且损坏之后不易与更换维修。同时,混凝土基础在施工过程可能破坏原有屋面结构,引起屋面漏水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支架结构,该支架结构可灵活布置光伏系统,最大化利用屋面、场地等面积,提高光伏电站装机容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移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支架结构,包括两间隔设置的为中空结构的基础,基础设置灌入孔,灌入孔配置有堵头,基础上表面设置用于安装连接杆的安装孔;两基础通过至少两相互平行的连接杆连接成一体,各连接杆一头通过螺栓螺接基础的安装孔固定在其中一基础上,另一头通过螺栓螺接基础的安装孔固定在另外一基础上;各连接杆上安装有一个或者多个用于固定光伏面板的支撑组件。
7.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基础上表面两端部和中间位置设置相对其他位置下沉的凹部,在两侧和中间的凹部上分别设置所述安装孔。
8.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基础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横向下凹的顶面加强筋,基础四周侧面分别间隔设置有纵向内凹的侧面加强筋,基础下表面设置由下表面上凹至上表面的顶撑。
9.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前支撑和高于前支撑设置的一后支撑,前支撑底部平板中部开设通孔,前支撑通过固定件固定在连接杆上,前支撑的顶部固定有卡接光伏面板前部边框的光伏压块;后支撑的底部撑板中部开设通孔,后支撑通过固定件固定在连接杆上,后支撑顶部固定有后转接件,后转接件一侧具有用于钩挂光伏面板边框的卡勾,另一侧设置有压卡光伏面板边框的卡件,卡勾和卡件共同卡接光伏面板后部边框。
10.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支撑的底部平板两侧分别具有下折的折边,两折
边卡住连接杆。
11.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后支撑整体为“几”字型,后支撑的与两底部撑板连接的两肋板设置槽状压肋,肋板与底部平板连接处设置加强结构。
12.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后转接件由上下两块板和侧面的侧板连接形成一三角形的稳定的支撑结构;后转接件的上板倾斜设置,上板下端顶面设置所述卡勾,上板中部开设圆孔,后转接件通过螺栓固定在后支撑顶部,上板上端设置所述卡件。
13.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后转接件的下板底面两侧具有下翻的翻边,与后支撑形成限位。
14.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板圆孔下方的下板顶面设置两间隔平行设置的防止螺栓和螺母转动的内凸肋。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省去混凝土现浇工作,提高安装效率,显著降低安装施工成本;支架系统配件简单、数量少,安装步骤简单易操作,提高安装效率,显著降低安装施工成本;无需大型机械进场,使用电动扳手等小型工具即可完成安装,降低安装难度,显著降低安装施工成本。
17.中空结构基础与屋面、场地无穿透性接触,对原有屋面、场地零破坏;中空结构基础灌水后起到配重效果,可排水后快速回收转移;中空结构基础上预先开设有安装孔,现场无需开孔,仅需通过螺栓、铆钉等紧固件即可完成支架与基础的固定安装;小单元模块化设计,可灵活布置造型,最大化利用屋面、场地等面积,提高光伏电站装机容量。
附图说明
18.图1为双组件模块示意图;
19.图2为单组件模块示意图;
20.图3为基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基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前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后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后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参见图1至图7,一种可移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支架结构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基础1、连接在基础1上的至少两根以上的连接杆2和连接在连接杆2上的支撑组件3。
27.所述基础1通过吹塑的塑料加工方法形成长方体中空结构,所述基础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灌入孔11,以便在基础1内部灌入水、砂等介质,所述灌入孔11上配置有堵头,在介质灌入完成后使用堵头进行封堵。所述基础1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和中间位置设置相对其他位置下沉的凹部12,在两侧和中间的凹部12上分别设置用于安装连接杆2的安装孔13。所述基础1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横向下凹的顶面加强筋14,所述基础1四周侧面分别间隔设置有纵向内凹的侧面加强筋15。所述基础1下表面设置由下表面上凹至上表面的顶撑
16,避免灌入大量介质后基础变形。可替换的,所述基础1也可以设置成正方体或者圆柱状等。
28.所述连接杆2和通过固定件安装固定在基础1上。具体的,所述连接杆2一端通过螺栓等固定件螺接在基础1的安装孔13内从而固定在其中一基础1上,所述连接杆2另一端通过螺栓等固定件螺接在基础1的安装孔13内从而固定在另外的基础1上,通过两根或者两个以上的连接杆2将两间隔设置的两基础1连接成一个整体。
29.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一前支撑31和一高于前支撑31设置的后支撑32。其中,所述前支撑31用于卡接光伏面板前部边框。所述前支撑31的底部平板311两侧具有两下折的折边312卡住连接杆2以与连接杆2形成限位,所述前支撑31底部平板311中部开设通孔,所述前支撑31通过螺栓等固定件穿过底部平板311中部的通孔和穿过连接杆2后与螺母螺接从而固定在连接杆2上。所述前支撑31的顶部设置压块33,所述压块33为标准件,具体的,所述压块33整体为z字型,所述压块33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前支撑31底部,所述压块33的顶部与前支撑31的顶板之间形成一槽状的开口朝向后支撑32的卡槽331。
30.其中,所述后支撑32用于卡接光伏面板的后部边框。所述后支撑32整体为“几”字型,所述后支撑32的两底部撑板321中部分别开设通孔,所述后支撑32通过螺栓等固定件穿过底部撑板321中部的通孔和穿过连接杆2后与螺母螺接从而固定在连接杆2上。所述后支撑32的与两底部撑板321连接的两肋板322设置槽状压肋323,所述肋板322与底部撑板321连接处设置加强结构324。所述后支撑32顶部设置后转接件34。所述后转接件34由上下两块板和侧面的侧板连接形成一三角形的稳定的支撑结构,所述后转接件34的下板341底面两侧具有下翻的翻边342,与后支撑32形成限位。所述后转接件34的上板343倾斜设置,所述上板343下端顶面具有设置用于钩挂光伏面板边框的卡勾344,所述上板343中部开设圆孔,用于下放螺栓,所述上板343中部的圆孔下方的下板341顶面设置两间隔平行设置的内凸肋345,两内凸肋345用于防止螺栓和螺母转动。所述上板343上端上方设置有卡件346,所述卡件346为标准件,具体的,所述卡件346底部的l型底板347与上板343之间形成压卡光伏面板的下槽结构,所述l型底板347开有放置螺栓的圆孔,在圆孔下方的上板343底面设置有外凸肋348,所述外凸肋348与侧板之间形成防止螺栓螺母转动的结构。所述卡件346顶部的l型顶板349开口朝向前支撑31设置。
31.具体使用中,前后的两基础1之间通过两侧的连接杆2连接成一体,所述连接杆2上设置一个以上的支撑组件3,光伏面板固定在支撑组件3上。图1和图2分别示出是双组件模块和单组件模块。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