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

文档序号:28017542发布日期:2021-12-15 11:13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属于新能源分布式驱动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对于分布式驱动车辆而言,其动力源为轮毂电机,与普通内燃机汽车或者其他布置形式的新能源车辆比较而言,其传动链较短,传动效率较高,节省了车身内部空间,同时也减轻了整车质量,为了满足汽车动力性的要求,通常在轮毂电机内部集成减速器机构,并且通常也将制动器与电动机集成一体,可以使用普通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或者湿式制动器。
3.分布式驱动汽车由于其每一个轮毂电机都能够来进行相关的独立控制,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分布式电动汽车其动力性与行驶的稳定性要更加好一些,并且易于实现理想上的动力学控制。
4.对于有悬架结构的车辆而言,分布式驱动车辆由于轮毂电机的使用,使得车辆的簧下质量较大,因此车辆的行驶的平顺性以及乘坐的舒适性将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在现在技术中,轮毂电机通常使用在特种车辆、军用车辆或者商用车辆上。
5.现在一些新能源分布式驱动特种车辆,省去了传统车辆上面的悬架机构与转向机构,直接将轮毂电机与车身进行连接,利用左右两侧的车轮的转速或者转矩差来进行转向操作,该种转向机理对于轮毂电机的安装精度要求高,并且在转向时候容易对车身与轮毂电机连接处产生较大应力,结构不当、设计不合理等都可能造成无悬架机构、无转向机构车辆转向时候轮毂电机与车身脱离,有发生生命财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因此将轮毂电机与车身进行较好的连接安装至关重要,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以及装配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解决当前轮毂电机与车身连接强度不高,以及相应高压线束、冷却水管布置的问题。
7.为达到上述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所述轮毂电机固设于电机笼内,所述电机笼通过过渡笼与车身固连。
8.所述过渡笼上开设有使轮毂电机的高压线束通过的线束孔,以及使轮毂电机的冷却水管接入和引出的水管孔。
9.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支撑轮毂电机的制动卡钳体的支架,所述支架与车身及过渡笼体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长杆和设于长杆两端的短杆;所述制动卡钳体固定于长杆上,所述长杆通过两短杆与车身及过渡笼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电机笼包括能够容置轮毂电机的筒状本体,所述筒状本体远离车身的一端设有向内延展的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上开设有轮毂电机安装孔以及用于避让轮毂电机上凸出螺栓的让位孔。
12.优选的,所述筒状本体靠近车身的一端设有向外延展的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上开设有过渡笼安装孔。
13.优选的,所述过渡笼包括靠近车身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朝向电机笼的一侧设有与电机笼连接的连接板。
14.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通风槽,用于轮毂电机上集成的制动器散热。
15.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对应所述线束孔、水管孔、通风槽分别设有避让空隙或避让孔。
16.优选的,还包括加强板,所述过渡笼通过加强板固定于车身上。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轮毂电机的外部加装电机笼,再将电机笼与过渡笼装配后,由过渡笼与车身进行安装,避免了轮毂电机与车身直连易在转向时连接处承担较大应力,且直连方式对精度要求高,任何的连接结构不当及设计不合理,都有可能造成连接处受力不正常的问题,从而避免出现电机与车身脱离的情况,由于开设了线束孔以及冷却水管接入和引出的水管孔,保证了在连接电机到车身上时各个管路的顺利排布,满足了当前对轮毂电机和车身连接的强度要求、装配精度要求和各个管路的排布要求。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的轮毂电机与电机笼、过渡笼的正视结构装配图;
19.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的电机笼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的过渡笼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的轮毂电机与电机笼、过渡笼的后视图;
23.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的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的装配方法流程图。
25.图中:1、轮毂电机;2、电机笼;21、轮毂电机安装孔;22、让位孔;23、过渡笼安装孔;3、过渡笼;31、线束孔;32、底板;33、连接板;34、接入水管口;35、引出水管孔;4、支架;5、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轮毂电机1固设于电机笼2内,轮毂电机1的前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孔径尺寸为m12,电机笼2包括能够容置轮毂电机1的筒状本体,筒状本体远离车身的一端设有向内延展的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上开设有轮毂电机安装孔21以及用于避让轮毂电机1上凸出螺栓的让位孔22,轮毂电机安装孔21的尺寸为φ13,让位孔22的孔径尺寸为φ16,轮毂电机1通过轮毂电机安装孔21与电机笼2固连,筒状本体靠近车身的一端设有向外延展的第二连接环,第二连接环上开设有过渡笼安装孔23,过渡笼安装孔23的尺寸为φ11,电机笼2通过过渡笼3与车身固连,过渡笼3包括靠近车身设置的底板32,底板32呈圆盘状设置,底板32上开设有通风槽,用于轮毂电机1上集成的制动器散热,底板32朝向电机笼2的一侧设有与电机笼2连接的连接板33,连接板33的数量为五个,连接板33为四短一长设置并以同一圆心圆周分布,底板32与连接板33固连,连接板33远离底板32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与过渡笼安装孔23匹配,用于电机笼2与过渡笼3间的安装。
30.如图1和图3所示,过渡笼3上开设有使轮毂电机1的高压线束通过的线束孔31,以及使轮毂电机1的冷却水管接入和引出的接入水管孔34和引出水管孔35,连接板33对应线束孔31、接入水管孔34、引出水管孔35以及通风槽分别设有避让空隙或避让孔,用于管线的排布以及通风,冷却水管的引出水管孔35位于较长的连接板33上开设,冷却水管的接入水管孔34位于引出水管孔35的正下方,即两个较短连接板33间的避让空隙形成,线束孔31由较长的连接板33侧下方两个相邻较短连接板33间的避让空隙形成,剩下的一个由较长的连接板33侧下方两个相邻较短连接板33间的避让空隙形成通风槽。
31.如图4和图5所示,还包括用于支撑轮毂电机1的制动卡钳体的支架4,支架4与车身及过渡笼3相连接,支架4包括长杆和设于长杆两端的短杆,支架4的两个短杆向长杆的中间位置倾斜,短杆厚度大于长杆厚度,两个短杆的底平面与长杆的底平面处于同一个平面内;长杆上开设有两个光孔,制动卡钳体上的孔径尺寸为m10,光孔与制动卡钳体上的孔径尺寸匹配,制动卡钳体固定于长杆上,短杆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尺寸为m10,长杆通过两短杆与车身及过渡笼3连接。
32.如图6所示,还包括加强板5,加强板5与车身固连,过渡笼3安装于加强板5上,加强
板5上开设有14个φ11的光孔,14个光孔为8个光孔小圆周分布,6个光孔大圆周分布,在过渡笼3上面加工有与加强板5上光孔位置相对应的φ11的光孔,根据本例中制动器设置于加强板5后方的布置形式,制动卡钳通常布置在较小圆周上面的左半部分4个φ11的光孔或者右半部分4个φ11的光孔上,选择剩余10个加强板5上面φ11的光孔对齐10个过渡笼3的光孔,通过10个m10
×
30的螺栓来对过渡笼3以及加强板5进行连接装配,过渡笼3通过加强板5固定于车身上。
33.如图7所示,使用者可按照流程的步骤对轮毂电机1和车身进行装配。
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轮毂电机与车身装配机构可以较为合理简便地将轮毂电机1与车身进行装配连接,并且将轮毂电机1上面集成的制动器部分的制动卡钳较为合理地固定安装,通过在轮毂电机1的外部加装电机笼2,再将电机笼2与过渡笼3装配后,由过渡笼3与车身进行安装,避免了轮毂电机1与车身直连易在转向时连接处承担较大应力,避免出现电机与车身脱离的情况,满足了当前对轮毂电机1和车身连接的强度要求和装配精度要求,而且也为后续的高压线束以及冷却水管的布置提供基础。
3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