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尘防爆正压配电仪表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3455发布日期:2021-11-25 14:0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尘防爆正压配电仪表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仪表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尘防爆正压配电仪表盘。


背景技术:

2.低压配电系统由配电变电所(通常是将电网的输电电压降为配电电压)、高压配电线路(即1千伏以上电压)、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1千伏以下电压)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设备组成,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通常会采用电流表来测量低压配电回路的电流,以便现场巡视人员通过查看某配电回路的电流来了解相应的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3.目前现有的大多数配电仪表盘都是通过简单的防护罩进行防护,容易因外界因素导致仪表盘的损坏,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粉尘防爆正压配电仪表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粉尘防爆正压配电仪表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尘防爆正压配电仪表盘,包括配电箱本体和保护装置,所述配电箱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四个且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配电箱本体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一号门,所述一号门与配电箱本体之间活动连接有二号门,所述一号门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
6.优选的,所述二号门的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保护装置位于二号门的中心处固定设置,所述保护装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仪表盘。
7.优选的,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圆盘,所述圆盘设置在二号门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圆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面板,所述圆盘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内面板,所述外面板与二号门外表面相抵,所述内面板与二号门的内表面相抵,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通过螺母和螺帽固定连接,所述圆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数量设置有六个且呈圆周阵列设置,所述六个伸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吸片。
9.优选的,所述固定吸片形状呈凹型,所述固定吸片的表面与仪表盘的外表面相抵。
10.优选的,所述一号门和二号门的表面设置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透明外罩,所述一号门的内表面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直径略大于仪表盘的直径。
11.优选的,所述透明外罩的内部周围固定安装有照明灯,所述透明外罩与一号门的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二号门与配电箱本体的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保护装置,当配电箱内安装仪表盘时,由于外界因素或者为关柜门时产生振动,易对仪表盘造成损坏,本装置将圆盘安装在二号门内部,圆盘内部设置了六个伸缩弹簧,伸缩弹簧表面有固定吸片,仪表盘放置在圆盘内,固定吸片卡住仪表
盘,伸缩弹簧起到缓冲作用,同时,整个装置通过螺母和螺帽稳稳固定在二号门上,该装置结构简单,不占用空间,对仪表盘有很好的的保护作用,而且美观,目前现有的大多数配电仪表盘都是通过简单的防护罩进行防护,容易因外界因素导致仪表盘的损坏,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该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且有效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辅助装置,当仪表盘安装好时,在一号门的表面设置了透明外罩,可以不打开门的情况读取仪表盘上的数字,同时一号门与二号门之间设置了第一密封圈,二号门与配电箱本体之间设置了第二密封圈,有了很好的密封性,防止粉尘或者杂物进入仪表盘,在透明外罩内部周围安装了照明灯,不需要工作人员手持电筒来观察仪表盘上的数值,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现有的大多数配电仪表盘都需要工作人员随身配备手电用于观察户外配电箱内的仪表,时常因密封问题来检查仪表盘的情况,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该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且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粉尘防爆正压配电仪表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粉尘防爆正压配电仪表盘的展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粉尘防爆正压配电仪表盘的保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粉尘防爆正压配电仪表盘的保护装置的部门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粉尘防爆正压配电仪表盘的辅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粉尘防爆正压配电仪表盘的辅助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例说明:1、配电箱本体;2、支撑座;3、一号门;4、保护装置;5、辅助装置;6、拉手;7、仪表盘;8、二号门;9、把手;41、圆盘;42、螺母;43、伸缩弹簧;44、固定吸片;45、螺帽;46、外面板;47、内面板;51、透明外罩;52、圆形凹槽;53、照明灯;54、第一密封圈;55、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4.实施例1,如图1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尘防爆正压配电仪表盘,包括配电箱本体1和保护装置4。
25.下面具体说一下其保护装置4和辅助装置5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6.如图1和图3、图4所示,保护装置4包括圆盘41,圆盘41设置在二号门8的内部,圆盘
4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面板46,圆盘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内面板47,外面板46与二号门8外表面相抵,内面板47与二号门8的内表面相抵,外面板46和内面板47通过螺母42和螺帽45固定连接,圆盘4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43,伸缩弹簧43数量设置有六个且呈圆周阵列设置,六个伸缩弹簧4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吸片44,固定吸片44形状呈凹型,固定吸片44的表面与仪表盘7的外表面相抵。
27.其整个保护装置4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保护装置4,当配电箱内安装仪表盘7时,由于外界因素或者为关柜门时产生振动,易对仪表盘7造成损坏,本装置将圆盘41安装在二号门8内部,圆盘41内部设置了六个伸缩弹簧43,伸缩弹簧43表面有固定吸片44,仪表盘7放置在圆盘41内,固定吸片44卡住仪表盘7,伸缩弹簧43起到缓冲作用,同时,整个装置通过螺母42和螺帽45稳稳固定在二号门8上,该装置结构简单,不占用空间,对仪表盘7有很好的的保护作用,而且美观,目前现有的大多数配电仪表盘都是通过简单的防护罩进行防护,容易因外界因素导致仪表盘7的损坏,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该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且有效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28.如图2和图5、图6所示,辅助装置5包括透明外罩51,一号门3的内表面开设有圆形凹槽52,圆形凹槽52的直径略大于仪表盘7的直径,透明外罩51的内部周围固定安装有照明灯53,透明外罩51与一号门3的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54,二号门8与配电箱本体1的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55。
29.其整个的辅助装置5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辅助装置5,当仪表盘7安装好时,在一号门3的表面设置了透明外罩51,可以不打开门的情况读取仪表盘7上的数字,同时一号门3与二号门8之间设置了第一密封圈54,二号门8与配电箱本体1之间设置了第二密封圈55,有了很好的密封性,防止粉尘或者杂物进入仪表盘7,在透明外罩51内部周围安装了照明灯53,不需要工作人员手持电筒来观察仪表盘7上的数值,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现有的大多数配电仪表盘都需要工作人员随身配备手电用于观察户外配电箱内的仪表,时常因密封问题来检查仪表盘7的情况,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该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且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30.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1、图2所示,配电箱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支撑座2设置有四个且呈镜像对称设置,配电箱本体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一号门3,一号门3与配电箱本体1之间活动连接有二号门8,一号门3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6。
31.其整体的工作原理为,当配电箱内安装仪表盘7时,由于外界因素或者为关柜门时产生振动,易对仪表盘7造成损坏,本装置将圆盘41安装在二号门8内部,圆盘41内部设置了六个伸缩弹簧43,伸缩弹簧43表面有固定吸片44,仪表盘7放置在圆盘41内,固定吸片44卡住仪表盘7,伸缩弹簧43起到缓冲作用,同时,整个装置通过螺母42和螺帽45稳稳固定在二号门8上,该装置结构简单,不占用空间,对仪表盘7有很好的的保护作用,而且美观,目前现有的大多数配电仪表盘都是通过简单的防护罩进行防护,容易因外界因素导致仪表盘7的损坏,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该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且有效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当仪表盘7安装好时,在一号门3的表面设置了透明外罩51,可以不打开门的情况读取仪表盘7上的数字,同时一号门3与二号门8之间设置了第一密封圈54,二号门8与配电箱本体1之间设置了第二密封圈55,有了很好的密封性,防止粉尘或者杂物进入仪表盘7,在透明外罩51内部周围安装了照明灯53,不需要工作人员手持电筒来观察仪表盘7上的数值,大大提
高了工作效率,目前现有的大多数配电仪表盘都需要工作人员随身配备手电用于观察户外配电箱内的仪表,时常因密封问题来检查仪表盘7的情况,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该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且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