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转子谐波减速轮毂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6291发布日期:2022-03-12 14:21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转子谐波减速轮毂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内转子谐波减速轮毂电机。


背景技术:

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3.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4.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通过行星轮结构减速,而在使用过程中,行星轮结构时刻保持工作,导致了行星轮结构的磨损较大,从而缩短了电机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机使用过程中,行星轮结构时刻保持工作导致磨损较大,缩短了电机整体使用寿命的问题,并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的内转子谐波减速轮毂电机。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转子谐波减速轮毂电机,包括主轴、轮毂、定子、第一端盖、第二端盖、转子、波发生器、柔轮、超越离合器、第一轴承、刚轮和定位件,所述主轴穿设于所述轮毂,所述转子套设在所述主轴上且围绕所述主轴转动设置,所述定子套设在所述转子上,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定子的两侧,所述第二端盖套设在所述转子上,所述波发生器套设在所述转子上,所述柔轮的一端套设在所述波发生器上,所述柔轮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刚轮套设在所述柔轮上,所述刚轮通过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以限制所述刚轮转动,所述柔轮的外齿轮流与所述刚轮的内齿啮合以驱动所述柔轮转动,所述柔轮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与所述轮毂连接以带动所述轮毂转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件为螺栓,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刚轮上设有通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盖套设在所述主轴上,所述第二端盖通过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转子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主轴之间设有限位件以限制所述第一端盖的转动,所述定子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轴上设有凹槽,所述限位件卡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通过第三轴承套设在所述主轴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毂的一侧还设有第三端盖,所述第三端盖通过第四轴承套设在所述主轴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设有磁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轴与所述轮毂之间设有第五轴承。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轮为杯状结构,所述柔轮的外齿设置在所述柔轮的开口端上,所述刚轮的内齿设置在所述刚轮的内侧壁上,所述外齿的齿数大于所述内齿的齿数。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转子谐波减速轮毂电机,将刚轮限制转动,在转子转动时,波发生器使得柔轮弹性形变以驱使柔轮的外齿轮流与刚轮的内齿啮合,从而驱动柔轮转动,实现轮毂的转动,在此传动过程中,由于柔轮的内齿轮流与刚轮的外齿啮合,能够减少柔轮、刚轮的磨损,以延长电机整体的使用寿命,通过超越离合器在电动自行车滑行时,停止柔轮和刚轮的工作,进一步减少了柔轮和刚轮的磨损,从而进一步延长了电机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内转子谐波减速轮毂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0.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主轴;2、轮毂;3、定子;4、第一端盖;5、第二端盖;6、转子;7、柔轮;8、刚轮;9、定位件;10、第一轴承;11、限位件;12、第二轴承;13、第三端盖;14、第三轴承;15、超越离合器;16、磁钢;17、第四轴承;18、波发生器;19、第一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约束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于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转子谐波减速轮毂电机,包括主轴1、轮毂2、定子3、第一端盖4、第二端盖5、转子6、波发生器18、柔轮7、超越离合器15、刚轮8和定位件9,主轴1穿设于轮毂2,转子6套设在主轴1上且围绕主轴1转动设置,定子3套设在转子6上,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分别设置在定子3的两侧,第二端盖5套设在转子6上,
波发生器18套设在转子6上,柔轮7的一端套设在波发生器18上,柔轮7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19套设在主轴1上,刚轮8套设在柔轮7上,刚轮8通过定位件9与第二端盖5连接以限制刚轮8转动,柔轮7的外齿轮流与刚轮8的内齿啮合以驱动柔轮7转动,柔轮7通过超越离合器15与轮毂2连接以带动轮毂2转动。定子3通电,其内线圈产生磁场,使得转子6转动,带动波发生器18转动,由于波发生器18为椭圆形结构,在波发生器18转动的过程中,柔轮7发生弹性形变,与波发生器18贴合,也变为椭圆形,同时,柔轮7的长轴围绕主轴1转动,使得柔轮7的外齿轮流与刚轮8的内齿啮合,由于刚轮8被定位件9限制了转动,从而实现了柔轮7的转动,带动轮毂2转动,通过柔轮7的外齿轮流与刚轮8的内齿啮合,使得柔轮7和刚轮8在工作过程中的磨损较少,从而能够延长电机整体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将转子6设置在定子3的内侧,以减小转子4的转动半径,即可缩小波发生器18的尺寸,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缩减电机的整体尺寸。在电动自行车滑行时,轮毂2的转速与柔轮7的转速不同,此时,超越离合器15的内环、外环与楔块间产生了相对运动,内环、外环与楔块间不传递转矩,即此时的柔轮7与刚轮8能够在停止运行的情况下,保持轮毂2的继续运行,电动自行车滑行时,柔轮7和刚轮8能够暂时停止工作,进一步减少柔轮7和刚轮8的磨损,进一步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定位件9为螺栓,第二端盖5上设有螺纹孔,刚轮8上设有通孔,螺栓穿过通孔与螺纹孔连接。通过螺栓将刚轮8锁紧在第二端盖5上,使得滚轮8被限制转动,同时,通过螺栓能够方便的拆装刚轮8,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便于更换。
2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第一端盖4套设在主轴1上,第二端盖5通过第二轴承10套设在转子6上。通过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将定子3与其他零部件分隔,保持定子3的稳定性,同时通过第二轴承10提高转子6转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电机整体的稳定性。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第一端盖4与主轴1之间设有限位件11以限制第一端盖4的转动,定子3与第一端盖4连接。通过限位件11限制第一端盖4的转动,提高第一端盖4的稳定性。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主轴1上设有凹槽,限位件11卡设在凹槽内,限位件11与第一端盖4连接。在主轴1上开设凹槽以安装限位件11,而后通过限位件11对第一端盖4起到限制转动的作用,将限位件11直接安装在凹槽内,能够提高拆装效率。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转子6通过第三轴承12套设在主轴1上。在保持转子6转动的同时,主轴1通过第三轴承12对转子6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能够提高转子6转动时的稳定性。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轮毂2的一侧还设有第三端盖13,第三端盖13通过第四轴承14套设在主轴1上。轮毂2带动第三端盖13转动,在保持第三端盖13转动的同时,通过第四轴承14对第三端盖13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能够提高第三端盖13在转动时的稳定性。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定子3与转子6之间设有磁钢16。通过设置磁钢16产生磁场,与定子3的线圈产生的磁场叠加,加强磁场整体强度。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主轴1与轮毂2之间设有第五轴承17。在轮毂2转动时,主轴1通过第五轴承17对轮毂2起到支撑作用,使得轮毂2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强。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柔轮7为杯状结构,柔轮7的外齿设置在柔轮7的开口端上,刚轮8的内齿设置在刚轮8的内侧壁上,外齿的齿数大于内齿的齿数。由于内齿与外齿部分啮合,当内齿的齿数大于外齿的齿数时,能够使得柔轮7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内齿能
够沿着外齿至少走动一格,而当柔轮7被限制转动时,则表现为外齿至少走动一格。优选的,内齿的齿数比外齿的齿数多两个,此时,波发生器18每转动180
°
,外齿正好走动一格的距离,从而达到了更高的减速比。
3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