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3778发布日期:2022-03-26 18:0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功率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或配电的电路装置或系统;电能存储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功率充电器。


背景技术:

2.电动车充电器是指专门为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的电瓶配置的充电设备。
3.对应电动车充电器的是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的蓄电池,蓄电池具有维护简单、价格低廉、供电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4.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容量蓄电池的应用迅速增加,人们当然希望能快捷、安全地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这也使得现下对大功率充电器的需求暴增,大功率充电器层出不穷。
5.然而,技术更新换代的过程也总是伴随着各种隐患,其中最重要的即使安全隐患。在大功率充电器的应用过程中,充电的功率越大,充电速率越快,则电池爆炸的风险也越大,在密集型的公共场所中,大功率充电器极容易导致电流增大,电线发热,若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就会致使绝缘层加速老化,严重的情况下诱发自燃、导致火灾。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大功率充电器。
7.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功率充电器,包括壳体,配合所述壳体设有:
8.一输入端口,用于输入市电;
9.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用于为一个或多个待充电用电器充电;
10.一控制电路板,用于布设控制电路、将输入的市电转换为充电电流后输出;
11.一反馈单元,用于获得充电器和待充电用电器的信息并反馈至控制电路;
12.一散热组合单元,用于为充电器散热。
13.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与mcu配合设置。
14.优选地,对应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的调节单元包括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的一个或多个输出端通过对应的第一可控开关与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与mcu配合设置。
15.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设于分压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pwm组件,任一所述pwm组件与mcu配合设置。
16.优选地,所述反馈单元包括配合任一输出端口设置的测试输出端,所述测试输出端处设有第二可控开关,所述测试输出端与控制电路配合设置。
17.优选地,所述反馈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配合设置。
18.优选地,所述散热组合单元包括设于壳体的外表面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与
壳体间的夹角小于90
°

19.优选地,配合所述散热翅片的壳体的内表面设有散热通道。
20.优选地,所述散热组合单元还包括设于壳体内一端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方向与散热通道一致。
21.优选地,所述散热风扇通过变频电机与控制电路配合设置。
2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优化结构的大功率充电器,配合充电器的壳体设有用于输入市电的输入端口,用于为一个或多个待充电用电器充电的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用于布设控制电路、将输入的市电转换为充电电流后输出的控制电路板,用于获得充电器和待充电用电器的信息并反馈至控制电路的反馈单元,用于为充电器散热的散热组合单元。
23.本实用新型以反馈单元获取待充电用电器的特征,当存在不合规的待充电用电器时拒绝进行充电器的输出,在大功率输出的同时兼顾充电器的温升,在电流增大、电线发热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合理的散热,避免持续的超负荷运作,避免自燃、导致火灾。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器的壳体的侧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27.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功率充电器,包括壳体1,配合所述壳体1设有:
28.一输入端口,用于输入市电;
29.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用于为一个或多个待充电用电器充电;
30.一控制电路板,用于布设控制电路、将输入的市电转换为充电电流后输出;
31.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与mcu配合设置。
32.对应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的调节单元包括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的一个或多个输出端通过对应的第一可控开关与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与mcu配合设置。
33.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设于分压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pwm组件,任一所述pwm组件与mcu配合设置。
34.本实用新型中,整流单元可以为包括桥式电路在内的整流电路,滤波单元可以为常规的滤波电路,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需求自行设置。
35.本实用新型中,以分压电路和对应输出端的第一可控开关对输出的电路进行线路导通与否的控制,具体来说,以mcu进行控制。
36.本实用新型中,pwm组件本身为本领域常规技术,可以在输出端串接mos管,将pwm信号加到mos管的栅极,进而可以快速控制负载(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需求自行设置。
37.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应用在大功率充电器上,故控制电路的发热元件应当尽可能与壳体1的内表面进行贴设,保证快速的导热和散热。
38.一反馈单元,用于获得充电器和待充电用电器的信息并反馈至控制电路;
39.所述反馈单元包括配合任一输出端口设置的测试输出端,所述测试输出端处设有第二可控开关,所述测试输出端与控制电路配合设置。
40.所述反馈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配合设置。
41.本实用新型中,反馈包括两部分,即包括了待充电用电器是否合规的反馈和温度的反馈。
42.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待充电用电器是否合规的反馈以测试输出端来进行,一般来说,以控制电路的mcu闭合第二可控开关,事实上测试输出端输出的是测试电流,用于获取待充电用电器的电流特征,如果当前待充电用电器为合规电器,则反馈信号至mcu,mcu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打开,即测试输出端断开,后续正常供电操作;这其中,基于电流特征判断当前待充电用电器是否为合规电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获取电流有效值的平均值、电流采样值标准差的平均值、电流变化趋势变化次数平均值等。
43.本实用新型中,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反馈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内容,温度传感器一般设置在壳体1内,当壳体1内气体不正常升高或持续升高时,以散热组合单元为充电器散热。
44.一散热组合单元,用于为充电器散热。
45.所述散热组合单元包括设于壳体1的外表面的散热翅片2,所述散热翅片2与壳体1间的夹角小于90
°

46.配合所述散热翅片2的壳体1的内表面设有散热通道3。
47.所述散热组合单元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一端的散热风扇4,所述散热风扇4的出风方向与散热通道3一致。
48.所述散热风扇4通过变频电机与控制电路配合设置。
49.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组合单元以散热翅片2进行散热,以与壳体1间的夹角小于90
°
的散热翅片2增加有效散热面积。
50.本实用新型中,对应散热翅片2的壳体1的内表面设置散热通道3,发热元件可以直接抵设在散热通道3内,也可以为散热风扇4提供引导,加快散热效率。
51.本实用新型中,以变频电机与散热风扇4配合,使得在不同的温度下,散热风扇4的输出风量可以进行调节,节省mcu的消耗,降低散热过程中的噪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