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系统高度自动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5420发布日期:2022-01-05 12:12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系统高度自动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系统高度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2.电力系统划分为发电、输电和配电三大组成系统,在配电系统中电力的输送极为重要,在现在大度输电力的传输都采用电缆进行传输,电缆对电力的传输可起到较好的效果,使得配电系统能够更加完善。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现有电缆的铺设中大多数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拉扯,当在铺设电缆过长时工作人员对电缆的拉扯极为麻烦,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了现有铺设过长电缆时工作人员对电缆的拉扯极其麻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系统高度自动化系统。
5.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系统高度自动化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配电系统高度自动化系统,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退缆轴,所述退缆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块,所述退缆轴的表面设置有缆线,所述固定台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固定台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壳体,所述限位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主动传杆和从动传杆,所述主动传杆和从动传杆的表面传动连接有传输带,所述主动传杆靠近第一电机的一侧贯穿限位壳体,所述主动传杆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缆线设置在传输带的上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退缆轴可对缆线起到收纳和卷起的作用,使得缆线在不需要进行使用时不易出现缠绕打结的情况,限位环块可对缆线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第一转杆在带动退缆轴进行转动时,缆线不易因转动而发生过度偏移从退缆轴的表面滑落的情况,限位壳体可对主动传杆和从动传杆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使得主动传杆和从动传杆在进行转动时更加方便,传输带可与限位壳体相互配合,对缆线起到传输作用,使得缆线在需要被拉出时可最大程度的实现自动化。
8.可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台的上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固定转杆,所述固定转杆转动连接在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第一转杆靠近第二电机的一侧贯穿支撑架,所述固定转杆与第一转杆之间设置有连接皮带,所述连接皮带的内部分别传动连接在固定转杆与第一转杆的表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可带动固定转杆进行转动,固定转杆可带动连接皮带进行传动,并通过连接皮带的传动带动第一转杆进行转动,同时连接皮带可使得固定转杆和第一转杆在进行转动时两者的转动可达到同步。
10.可选的,所述固定台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限位壳体与支
撑架之间,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转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转杆用于张紧缆线,限位转杆可在固定杆的表面转动,同时固定杆可对限位转杆起到限位作用,使得限位转杆在固定杆表面进行转动时更加稳定。
12.可选的,所述固定台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引导块板,所述引导块板设置在限位壳体远离固定架的一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块板使得通过限位壳体和传输带进行传输后的缆线可更加整齐且稳定的传输至工作人员的手中。
14.可选的,所述固定台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台使得本装置不需要使用时可对工作人员所需要使用的设备进行收纳,同时限位板可对放置台上侧所放置的设备进行限位和阻挡。
16.可选的,所述放置台的下侧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内部均设置有刹车片。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可使得本装置在需要进行移动时更加方便,刹车片使得本装置在需要进行停止移动或者放置时更加稳定。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9.1.本装置在固定台的上侧所设置的限位壳体对主动传杆和从动传杆进行限位,且主动传杆和从动传杆上侧的传输带可通过第一电机的运作进行传动,同时可配合限位壳体对缆线进行传输,使得缆线可更加轻松的被拉出,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可最大程度的实现自动化。
20.2.本装置在支撑架的所安装的第二电机可通过连接皮带和固定转杆带动第一转杆进行转动,并使的退缆轴可轻易的带动缆线一起进行转动,使得本装置在进行拉动缆线时更加轻松。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号说明:
26.1、固定台;2、支撑架;3、第二电机;4、第一转杆;5、缆线;6、固定架;7、限位壳体;8、第一电机;9、引导块板;10、放置台;11、限位板;12、万向轮;13、主动传杆;14、从动传杆;15、传输带;16、固定杆;17、限位转杆;18、退缆轴;19、连接皮带;20、固定转杆;21、限位环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实施例: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配电系统高度自动化系统。参阅图1

3,包括固定台1,固定
台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4,支撑架2可对第一转杆4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第一转杆4在进行转动时更加稳定,第一转杆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退缆轴18,退缆轴1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块21,退缆轴18的表面设置有缆线5,退缆轴18可对缆线5起到收纳和卷起的作用,使得缆线5在不需要进行使用时不易出现缠绕打结的情况,限位环块21可对缆线5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第一转杆4在带动退缆轴18进行转动时,缆线5不易因转动而发生过度偏移从退缆轴18的表面滑落的情况,固定台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固定台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壳体7,限位壳体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主动传杆13和从动传杆14,主动传杆13和从动传杆14的表面传动连接有传输带15,限位壳体7可对主动传杆13和从动传杆14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使得主动传杆13和从动传杆14在进行转动时更加方便,传输带15可与限位壳体7相互配合,对缆线5起到传输作用,使得缆线5在需要被拉出时可最大程度的实现自动化,主动传杆13靠近第一电机8的一侧贯穿限位壳体7,主动传杆13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上,缆线5设置在传输带15的上侧,第一电机8可通过联轴器带动主动传杆13进行转动,并通过主动传杆13的转动带动从动传杆14和传输带15的转动,缆线5可通过退缆轴18的表面设置在传输带15和限位壳体7之间,使得缆线5的传动更加稳定和方便,同时缆线5在传输带15和限位壳体7之间进行传动,传输带15和限位壳体7可对缆线5在进行传动时起到限位的作用。
30.参阅图2和图3,支撑架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3,第二电机3固定连接在固定台1的上侧,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固定转杆20,固定转杆20转动连接在支撑架2的一侧,第一转杆4靠近第二电机3的一侧贯穿支撑架2,固定转杆20与第一转杆4之间设置有连接皮带19,连接皮带19的内部分别传动连接在固定转杆20与第一转杆4的表面,第二电机3可带动固定转杆20进行转动,固定转杆20可带动连接皮带19进行传动,并通过连接皮带19的传动带动第一转杆4进行转动,同时连接皮带19可使得固定转杆20和第一转杆4在进行转动时两者的转动可达到同步,同时第一转杆4的转动可带动退缆轴18进行转动,使得缆线5可被退缆轴18进行松放,为了保证本装置能够正常运行第一电机8的效率要高于第二电机3。
31.参阅图3,固定台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6,固定架6设置在限位壳体7与支撑架2之间,固定架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6,固定杆1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转杆17,固定架6可对固定杆16起到固定和限位作用,限位转杆17可在固定杆16的表面转动,同时固定杆16可对限位转杆17起到限位作用,使得限位转杆17在固定杆16表面进行转动时更加稳定,限位转杆17可使得缆线5在通过限位转杆17连接至限位壳体7与传输带15之间时,使得缆线5可为绷紧状态,使得缆线5的传输效果更好,不易因缆线5过于松乱而影响本装置的效率。
32.参阅图3和图4,固定台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引导块板9,引导块板9设置在限位壳体7远离固定架6的一侧,引导块板9使得通过限位壳体7和传输带15进行传输后的缆线5可更加整齐且稳定的传输至工作人员的手中,不易发生在固定台1上侧打滑或者偏移的现象,使得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更加拥有实用性。
33.参阅图3,固定台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放置台10,放置台10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放置台10使得本装置不需要使用时可对工作人员所需要使用的设备进行收纳,同时限位板11可对放置台10上侧所放置的设备进行限位和阻挡,使得本装置在进行移动时放置台10上侧所放置的使用设备不易发生掉落。
34.参阅图1,放置台10的下侧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2,万向轮12的内部均设置有刹车片,万向轮12可使得本装置在需要进行移动时更加方便,刹车片使得本装置在需要进行停止移动或者放置时更加稳定,不易发生因地面坡度问题而滑动的问题。
35.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配电系统高度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原理为: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可先通过万向轮12将本装置移动时需要进行操作的位置,之后可通过万向轮12内部的刹车片进行停稳,之后可将缆线5拉出一部分将缆线5放置于固定杆16的表面对缆线5进行限位,再将缆线5放置于限位壳体7与传输带15之间用于传输,最后可将缆线5放置于引导块板9的上侧用于限位,之后启动第二电机3和第一电机8,使得第二电机3带动第一转杆4进行转动,第一电机8带动主动传杆13进行转动,在第一转杆4进行转动的同时退缆轴18被带动转动,并使得退缆轴18表面所缠绕的缆线5可进行松放,同时因为主动传杆13的转动,传输带15将会对缆线5起到传动效果,同时因为第一电机8的功率大于第二电机3,使得缆线5不易发生因松放过多而发生堆积的情况,之后因为传输带15的传输,缆线5将通过传输带15和限位壳体7在引导块板9的上侧进行伸出,这时工作人员即可对缆线5进行铺设,自此即可完成本装置的操作,从而解决了现有铺设过长电缆时工作人员对电缆的拉扯极其麻烦的问题。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