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供电控制电路及其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1531发布日期:2022-04-07 08:2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电机的供电控制电路及其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的供电控制电路及其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2.目前,如图1所示,在各类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设计中,通常是将一组接触器用于电机本身的供电控制,另一组或者几组接触器用于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其中,电机的辅助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图1中示出的电机加热带。
3.由于每个辅助设备均需要设置相应的一组或几组接触器用于供电控制,使得在使用诸如电机加热带等辅助设备时,需要增设较多的器件,例如,图1 中的断路器q2和一组接触器km2,不利于成本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4.对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的供电控制电路及其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以解决相关方案需要设置相应的一组或多组接触器,用于实现对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成本过高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所述辅助设备的供电接口与所述电机的接触器的辅助触点一侧相连,所述辅助触点的另一侧接收供电电压;
7.其中,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接触器的主触点连接电网。
8.可选地,在上述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辅助设备的启停逻辑与所述电机相反;
9.所述辅助触点为常闭辅助触点。
10.可选地,在上述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辅助设备为电机加热带;
11.所述电机加热带安装于所述电机的驱动绕组的驱动端部,和/或,所述驱动绕组的非驱动端部。
12.可选地,在上述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辅助设备的启停逻辑与所述电机相同;
13.所述辅助触点为常开辅助触点。
14.可选地,在上述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辅助设备为风机;
15.所述风机用于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
16.可选地,在上述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辅助设备的相数与所述电机的相数不同。
17.可选地,在上述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辅助设备为单相设备,
所述电机为三相电机。
18.可选地,在上述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辅助设备的相数与所述电机的相数相同。
19.可选地,在上述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辅助设备为单相设备,所述电机为单相电机。
20.可选地,在上述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辅助设备为三相设备,所述电机为三相电机。
21.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机的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如第一方面公开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及,断路器和接触器;
22.其中,所述接触器的主触点通过所述断路器连接电网,所述接触器的辅助触点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相连。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包括:辅助设备的供电接口与电机的接触器的辅助触点一侧相连,辅助触点的另一侧接收供电电压;其中,电机通过接触器的主触点连接电网;也即,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能够通过电机的接触器的辅助触点进行供电控制,无需设置相应的一组或多组接触器,用于实现对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优化了电机相关辅助设备的电气回路,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的电机加热带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至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八种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以解决相关方案需要设置相应的一组或多组接触器,用于实现对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成本过高的问题。
30.首先说明的是,结合表1-1,经发明人研究发现,从某型号接触器辅助触点的规格推算,该接触器在ac-15负载下,其辅助触点也有4a(220v)的负载能力。因此,使用接触器的辅助触点进行供电是可行的。
31.表1-1
[0032][0033]
请参见图2或图3,在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中,辅助设备(图中的u)的供电接口与电机的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图中的102)一侧(图2中的 42、图3中的no2)相连,辅助触点的另一侧(图2中的41、图3中的no1)接收供电电压。其中,辅助设备为图2或图3中的u;电机为图2或图3中的m1;电机的接触器为图2或图4中的km1,包括了主触点101、辅助触点102、线圈 103及开关k1。具体的,线圈103中的a1、a2分别表示接触器的线圈的两端,主触点101中的1、3、5分别表示主触点连接断路器(图2和图3中的q1)的一侧,2、4、6分别表示主触点连接电机的一侧。
[0034]
实际应用中,电机通过接触器的主触点连接电网。具体的,结合图2或图 3,接触器的主触点可以通过断路器连接电网。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相关说明,还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0035]
实际应用中,该电机的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可以为图2所示的常闭辅助触点,或者为图3所示的常开辅助触点,视具体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确定即可,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定,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6]
其中,该电机的辅助设备可以是低功率负载,例如,运行额定电流小于 4a的负载,或者,额定功率低于预设功率值的负载;当然,也可视具体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确定即可,本技术对电机的辅助设备不作具体限定,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7]
具体的,该预设功率值的具体取值视具体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确定即可,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定,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8]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触点的另一侧接收的供电电压可以是电机的接触器在存在负载的情况下,在接触器的辅助触点上产生的电压。
[0039]
辅助设备在应用过程中,一般还与零线(也即图中的n)相连,以防止漏电伤人,并对辅助设备起到保护作用。
[0040]
在应用过程中,辅助设备的供电接口与电机的接触器的辅助触点一侧相连的具体方式可以如下:
[0041]
a.辅助设备的启停逻辑与电机相反,辅助触点为常闭辅助触点。
[0042]
需要说明的是,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在接触器(图2、4中的km1)的线圈103得电时断开,在接触器的线圈失电时闭合。接触器的主触点101在接触器的线圈得电时闭合,失电时断开。而电机是在接触器的线圈得电时正常运行,在接触器的线圈失电时停止运行的。因此,针对启停逻辑与电机运行状态相反的辅助设备,可以通过电机的常闭辅助触点进行供电控制。
[0043]
实际应用中,如图4所示,启停逻辑与电机运行状态相反的辅助设备可以是电机加
热带(图4中的re1);当然,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是现有中的其他启停逻辑与电机运行状态相反的辅助设备,本技术对其不作具体限定,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4]
其中,电机加热带可以安装于电机的驱动绕组的驱动端部,和/或,驱动绕组的非驱动端部。具体的,若电机加热带的条数为1,则将电机加热带优先安装于电机的驱动绕组的驱动端部。若是电机加热带的条数为2,则将一条电机电热带安装于电机的驱动绕组的驱动端部,另一条电机加热带安装于电机的驱动绕组的非驱动端部。当然,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视具体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自行确定电机加热带的安装位置,本技术对其不作具体限定,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5]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和图4,利用电机的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为电机加热带进行供电控制,能够减少一只断路器(图1中的q2)和一组接触器(图 1中的km2),不仅减少了接线,还简化了控制。
[0046]
b.辅助设备的启停逻辑与电机相同,辅助触点为常开辅助触点。
[0047]
需要说明的是,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在接触器(图3、5中的km1)的线圈103得电时闭合,在接触器的线圈失电时断开。接触器的主触点101在接触器的线圈得电时闭合,失电时断开。而电机是在接触器的线圈得电时正常运行,在接触器的线圈失电时停止运行的。因此,针对启停逻辑与电机运行状态相同的辅助设备,可以通过电机的常开辅助触点进行供电控制。
[0048]
实际应用中,如图5所示,启停逻辑与电机运行状态相同的辅助设备可以是风机(图5中的m11);当然,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是现有中的其他启停逻辑与电机运行状态相同的辅助设备,本技术对其不作具体限定,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9]
其中,风机可以用于对电机进行散热,以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当然,关于风机的具体作用还可以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0050]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5和图1,利用电机的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为风机进行供电控制,同样能够减少一只断路器(图1中的q2)和一组接触器(图 1中的km2),不仅减少了接线,还简化了控制。
[0051]
实际应用过程中,在辅助设备的启停逻辑与电机相同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从电机的接触器的主触点(图2至图5中的101)与电机(图2至图5中的m1) 之间引出线缆链接辅助设备的供电接口,从而实现对辅助设备的供电。
[0052]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辅助设备的相数与电机的相数可以不同,也即上述图2至图5示出的电机为三相电机,辅助设备为单相设备。
[0053]
当然,辅助设备的相数与电机的相数也可以相同。其中,辅助设备可以为单相设备,也即图6或图7中的单相设备u2,电机可以为单相电机,也即图6 或图7中的m2;或者,辅助设备可以为三相设备,也即图8或图9中的三相设备 u1,电机可以为三相电机,也即图8或图9中的m1;视具体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确定即可,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54]
需要说明的是,在辅助设备为单相设备,电机为单相电机的情况下。若该辅助设备需要通过电机的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供电,结合图6,该单相设备u2的供电接口连接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一侧可以为图6中的no2、no4;常开辅助触点的另一侧通过图6中的no1、no3接收供电电压。若该辅助设备需要通过电机的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供电,结合图7,该单相设备u2的供电接口连接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的一侧可以为图8中的42、44;常闭辅助
触点的另一侧通过图7中的41、43接收供电电压。
[0055]
同理,在辅助设备为三相设备,电机为三相电机的情况下。若该辅助设备需要通过电机的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供电,结合图8,该三相设备u1的供电接口连接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一侧可以为图8中的no2、no4、no6;常开辅助触点的另一侧通过图8中的no1、no3、no5接收供电电压。若该辅助设备需要通过电机的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供电,结合图9,该三相设备u1的供电接口连接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一侧可以为图9中的42、44、46;常闭辅助触点的另一侧通过图9中的41、43、45接收供电电压。
[0056]
还需要说明的是,辅助设备和电机的具体相数可视具体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确定,并不仅限于上述的辅助设备和电机均为三相,单相或者分别为单相、三相的具体结构,只要采用本技术提出的利用电机接触器的辅助触点供电原理,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57]
基于上述原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包括:辅助设备的供电接口与电机的接触器的辅助触点一侧相连,辅助触点的另一侧接收供电电压;其中,电机通过接触器的主触点连接电网;也即,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能够通过电机的接触器的辅助触点进行供电控制,无需设置相应的一组或多组接触器,用于实现对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优化了电机相关辅助设备的电气回路,降低了成本。
[0058]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至图9,电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提高电机运行的安全性能,一般还在电机设置接触器的支路上设置相应的断路器(图中的q1);并且,当电机为三相电机时,为了防止漏电伤,还需将电机进行接地处理,也即如图1至图5、图8和图9示出的电机m1连接pe。
[0059]
可选地,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的供电控制电路,请参见图10,该电机的供电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200,及,断路器q1和接触器km1。
[0060]
其中,接触器km1的主触点通过断路器q1连接电网,接触器km1的辅助触点与供电控制电路200连接。
[0061]
实际应用中,电机可以依次通过接触器km1和断路器q1连接至相应的电网。例如,如图10示出的,电机m1通过接触器kmi和断路器q1连接至 a、b、c三相电网中,或者,如图6或图7中示出的,电机m2通过接触器 kmi和断路器q1连接至l、n单相电网中;视具体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确定即可,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62]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电机的辅助设备的供电控制电路200的相关说明,可参见上述示出图2至图9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63]
还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电机的供电控制电路中的断路器q1和接触器km1 的相关说明,参见现有技术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0064]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
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0065]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66]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0067]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