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压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5708发布日期:2022-03-23 14:2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压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压配电柜。


背景技术:

2.在一种高压配电柜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各导电部件的形状特点及安装部位不同,发生故障和进行维护的频次不同,其安全要求及维护要求也不同,而其内部安装空间未做分隔处理,使得其在维护时所有部件均暴露在外,对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由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种高压配电柜进行结构优化,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高压配电柜,以提升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新型高压配电柜,包括:
6.支承装配组件,该支承装配组件内部具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
7.遮罩防护组件,该遮罩防护组件通过活动连接结构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与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位置对应,由遮罩防护组件对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进行遮罩防护;
8.转接取电组件,该转接取电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供电网络与转接取电组件连接,由转接取电组件从供电网络中取电;
9.转接供电组件,该转接供电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二空间中,用电网络与转接供电组件连接,由转接供电组件向用电网络供电;
10.通断切换组件,该通断切换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二空间中,通断切换组件连接于转接取电组件与转接供电组件之间,由通断切换组件对转接取电组件与转接供电组件的通断状态进行切换;
11.状态监测组件,该状态监测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通断切换组件与状态监测组件配合,由状态监测组件对通断切换组件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12.接地保护组件,该接地保护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
13.接地切换组件,该接地切换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支承装配组件通过接地切换组件与接地保护组件电连接,由接地保护组件对支承装配组件进行接地保护;
14.切换操作组件,该切换操作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二空间中,接地切换组件与切换操作组件配合,可通过切换操作组件对接地切换组件的状态进行操作。
15.支承装配组件包括:
16.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上设有防护壳板,由防护壳板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支承框架上还设有分隔支板,该分隔支板沿竖向布置,由分隔支板将安装空间分隔形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
17.遮罩防护组件包括:
18.第一罩盖,该第一罩盖通过合页安装于支承框架边缘,其内侧边与分隔支板位置对应,由第一罩盖对第一空间进行遮罩防护;
19.第二罩盖,该第二罩盖通过合页安装于支承框架边缘,其内侧边与分隔支板位置对应,由第二罩盖对第二空间进行遮罩防护。
20.转接取电组件包括:
21.取电导柱,该取电导柱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其后端与供电网络连接,其前端从分隔支板中延伸至第二空间,并与通断切换组件连接。
22.转接供电组件包括:
23.转接座板,该转接座板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二空间中;
24.供电端头,该供电端头设有一组,各供电端头分别安装于转接座板上,并沿转接座板的长度方向顺次排布,用电网络通过线路与供电端头连接。
25.通断切换组件包括:
26.断路开关,该断路开关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二空间中,其两端分别与取电导柱及供电端头连接。
27.状态监测组件包括:
28.互感监测器,该互感监测器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断路开关与互感监测器配合,由互感监测器对断路开关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29.接地保护组件包括:
30.接地端头,该接地端头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
31.接地切换组件包括:
32.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接地端头通过切换开关与支承框架电连接,支承框架通过接地端头接地。
33.切换操作组件包括:
34.操作手柄,该操作手柄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二空间中,切换开关与操作手柄配合,可通过操作手柄对切换开关的通断状态进行操作。
3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36.该高压配电柜在支承框架中设置分隔支板,将安装空间分隔形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危险性较高并且不需经常使用和维护的部位位于第一空间中,危险性较低并且需要经常使用和维护的部位位于第二空间中,并采用第一罩盖及第二罩盖分别对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进行遮罩防护,第一罩盖可长期关闭,有利于提升安装性,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压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高压配电柜包括支承装配组件、遮罩防护组件、转接取电组件、转接供电组件、通断切换组件、状态监测组件、接地保护组件、接地切换组件及切换操作组件,支承装配组件内部具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遮罩防护组件通过活动连接结构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与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位置对应,由遮罩防护组件对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进行遮罩防护,转接取电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供电网络与转接取电组件连接,由转接取电组件从供电网络中取电,转接供电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二空间中,用电网络与转接供电组件连接,由转接供电组件向用电网络供电,通断切换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二空间中,通断切换组件连接于转接取电组件与转接供电组件之间,由通断切换组件对转接取电组件与转接供电组件的通断状态进行切换,状态监测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通断切换组件与状态监测组件配合,由状态监测组件对通断切换组件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接地保护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接地切换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支承装配组件通过接地切换组件与接地保护组件电连接,由接地保护组件对支承装配组件进行接地保护,切换操作组件安装于支承装配组件上,并位于第二空间中,接地切换组件与切换操作组件配合,可通过切换操作组件对接地切换组件的状态进行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支承装配组件包括支承框架100,支承框架上设有防护壳板,由防护壳板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支承框架上还设有分隔支板,该分隔支板沿竖向布置,由分隔支板将安装空间分隔形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遮罩防护组件包括第一罩盖210及第二罩盖220,第一罩盖通过合页安装于支承框架边缘,其内侧边与分隔支板位置对应,由第一罩盖对第一空间进行遮罩防护,第二罩盖通过合页安装于支承框架边缘,其内侧边与分隔支板位置对应,由第二罩盖对第二空间进行遮罩防护。在一个实施例中,遮罩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三罩盖230,该第三罩盖通过合页安装于支承框架顶部,并与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位置对应,可开启第三罩盖对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进行检修。转接取电组件包括取电导柱300,取电导柱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其后端与供电网络连接,其前端从分隔支板中延伸至第二空间,并与通断切换组件连接。转接供电组件包括转接座板410及供电端头420,转接座板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二空间中,供电端头设有一组,各供电端头分别安装于转接座板上,并沿转接座板的长度方向顺次排布,用电网络通过线路与供电端头连接。通断切换组件包括断路开关500,断路开关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二空间中,其两端分别与取电导柱及供电端头连接。状态监测组件包括互感监测器600,互感监测器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断路开关与互感监测器配合,由互感监测器对断路开关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接地保护组件包括接地端头700,接地端头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接地切换组件包括切换开关800,切换开关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一空间中,接地端头通过切换开关与支承框架电连接,支承框架通过接地端头接地。切换操作组件包括操作手柄900,操作手柄安装于支承框架上,并位于第二
空间中,切换开关与操作手柄配合,可通过操作手柄对切换开关的通断状态进行操作。该高压配电柜在支承框架中设置分隔支板,将安装空间分隔形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危险性较高并且不需经常使用和维护的部位位于第一空间中,危险性较低并且需要经常使用和维护的部位位于第二空间中,并采用第一罩盖及第二罩盖分别对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进行遮罩防护,第一罩盖可长期关闭,有利于提升安装性,延长使用寿命。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