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9575发布日期:2022-05-26 08:3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马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马达。


背景技术:

2.马达为英语motor的音译,即为电动机、发动机,工作原理为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带动起动机转子旋转,转子上的小齿轮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
3.现有的液压伺服马达容易受电磁干扰,且马达的间歇式启动均提前设定好,无法轻易更改,对于需要无规律随时停止的机器适用性不强。
4.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马达。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马达,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新型马达,包括机壳、前端盖、输出轴、转接片、摩擦片以及推动装置,所述机壳为方形空腔结构,机壳内部设有定子,定子下端与机壳内表面固定连接,定子内部为空腔结构,定子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子,转子右端固定连接有转接片,转接片为圆盘结构,且转接片右表面粗糙度大于左表面,机壳右侧设有前端盖,前端盖内固定连接有推动装置,推动装置内套设有输出轴,输出轴右端穿过推动装置以及前端盖延伸至外部,输出轴左端固定连接有摩擦片,摩擦片位于前端盖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推动装置包括固定座、动滑环、定滑环以及顶环,动滑环与定滑环分别设于固定座上表面左、右两端,定滑环与固定座一体连接,动滑环与定滑环表面均开设有通孔,动滑环左面通孔处一体连接有顶环,顶环主要作用是推动摩擦片接触转接片并与摩擦片紧贴,防止摩擦片磨损动滑环,延长动滑环的使用寿命。
9.进一步的,所述动滑环下表面一体连接有滑块,固定座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滑块设于滑槽内,动滑环通过滑块与固定座滑动连接,滑槽内设有液压缸,液压缸与固定座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内活动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上套设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两端分别与液压缸以及液压杆固定连接,液压缸位于定滑环与动滑环之间,自然状态下拉伸弹簧使动滑环靠近定滑环,此时顶环无法对摩擦片进行受力,摩擦片处于与转接片分离状态,转子的动力无法传递到输出轴上。
11.进一步的,所述前端盖空腔底部开设有两组通孔,分别为进油口与出油口,前端盖前表面四角分别开设有固定孔,前端盖后表面中间开设有转轴口,进油口与出油口处分别安装进油管与出油管,且进油管与出油管的外端与液压机相连,进油管与出油管的内端与液压缸内部相通。
12.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依次穿过顶环、动滑环以及定滑环最后在转轴口穿出,输出
轴分别与动滑环、定滑环以及前端盖转动连接,输出轴与摩擦片位于前端盖内部,前端盖与机壳连接时摩擦片与机壳内部留有一定的间隙,作为切断动力传递的活动空间。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该实用新型,通过在输出轴上增设摩擦片,利用推动装置使摩擦片与转接片接触并将摩擦片紧压在转接片上,实现马达的动力传递,利用液压机能够随时控制马达动力的传递与切断,不需要提前设定,不受电磁干扰,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液压伺服马达容易受电磁干扰,且马达的间歇式启动均提前设定好,无法轻易更改,对于需要无规律随时停止的机器适用性不强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拆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推动装置的结构拆分图;
19.图5本实用新型中前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机壳;2、前端盖;3、输出轴;4、定子;5、转子;6、转接片;7、摩擦片;8、推动装置;9、固定座;10、动滑环;11、定滑环;12、顶环;13、滑槽;14、液压缸;15、液压杆;16、拉伸弹簧;17、滑块;18、进油口;19、出油口;20、固定孔;21、转轴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参看图1与图2,一种新型马达,包括机壳1、前端盖2、输出轴3、转接片6、摩擦片7以及推动装置8,所述机壳1为方形空腔结构,机壳1内部设有定子4,定子4下端与机壳1内表面固定连接,定子4内部为空腔结构,定子4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子5,转子5右端固定连接有转接片6,转接片6为圆盘结构,且转接片6右表面粗糙度大于左表面,机壳1右侧设有前端盖2,前端盖2内固定连接有推动装置8,推动装置8内套设有输出轴3,输出轴3 右端穿过推动装置8以及前端盖2延伸至外部,输出轴3左端固定连接有摩擦片7,摩擦片7位于前端盖2内部。
23.参看图3,推动装置8包括固定座9、动滑环10、定滑环11以及顶环12,动滑环10与定滑环11分别设于固定座9上表面左、右两端,定滑环11与固定座9一体连接,动滑环10与定滑环11表面均开设有通孔,动滑环10左面通孔处一体连接有顶环12,顶环12主要作用是推动摩擦片7接触转接片6并与摩擦片7紧贴,防止摩擦片7磨损动滑环10,延长动滑环10的使用寿命。
24.参看图4,动滑环10下表面一体连接有滑块17,固定座9上表面开设有滑槽13,滑块17设于滑槽13内,动滑环10通过滑块17与固定座9滑动连接,滑槽13内设有液压缸14,液压缸14与固定座9固定连接。
25.其中,液压缸14内活动连接有液压杆15,液压杆15上套设有拉伸弹簧 16,拉伸弹簧16两端分别与液压缸14以及液压杆15固定连接,液压缸14 位于定滑环11与动滑环10之间,自然状态下拉伸弹簧16使动滑环10靠近定滑环11,此时顶环12无法对摩擦片7进行受力,摩擦片7处于与转接片6 分离状态,转子5的动力无法传递到输出轴3上。
26.参看图5,前端盖2空腔底部开设有两组通孔,分别为进油口18与出油口19,前端盖2前表面四角分别开设有固定孔20,前端盖2后表面中间开设有转轴口21,进油口18与出油口19处分别安装进油管与出油管,且进油管与出油管的外端与液压机相连,进油管与出油管的内端与液压缸14内部相通。
27.参看图2与图3,输出轴3依次穿过顶环12、动滑环10以及定滑环11 最后在转轴口21穿出,输出轴3分别与动滑环10、定滑环11以及前端盖2 转动连接,输出轴3与摩擦片7位于前端盖2内部,前端盖2与机壳1连接时摩擦片7与机壳1内部留有一定的间隙,作为切断动力传递的活动空间。
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输油管将液压机与推动装置8 内部的液压缸14相连,然后将马达接通电源,再将所需连接的机器与从前端盖2伸出的输出轴3固定连接,然后启动马达,让转子5带动转接片6高速转动,在液压机未启动时,推动装置8处于自然状态,此时拉伸弹簧16使动滑环10靠近定滑环11,顶环12不接触摩擦片7,当启动液压机时,通过控制阀控制液压机由进油管向液压缸14内输入压力油,在压力油的作用下,推动液压杆15克服拉伸弹簧16的阻力向液压缸14外移动,液压杆15推动动滑环10向摩擦片7靠近,直至顶环12推动摩擦片7接触转接片6,并在液压的作用下将摩擦片7紧紧压在转接片6上,由于转接片6与摩擦片7接触的一面粗糙度较高,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高速转动的转接片6带动摩擦片7同步转动,由于输出轴3与摩擦片7固定连接,所以摩擦片7与输出轴3同步转动,实现马达的动力传递。
29.需要切断动力传递时,只需要通过液压控制阀控制液压机停止向液压缸 14输出压力油,并打开出油管的通道,使液压缸14内的压力油从出油管回流至液压机内,失去液压动力的液压杆15将在拉伸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回到液压缸14内,同时带动动滑环10靠近定滑环11,摩擦片7失去顶环12的压力将与转接片6分离,则输出轴3失去动力源,实现马达动力的切断。
30.通过液压机控制马达的动力传递,比较方便控制机器的启停,且不受电磁干扰,增强了马达的适用性。
3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