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槽内横向扩展的模块化线缆隔离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74213发布日期:2022-05-11 11:5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槽内横向扩展的模块化线缆隔离卡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线缆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槽内横向扩展的模块化线缆隔离卡具。


背景技术:

2.铁路施工,尤其是铁路四电(通信、信号、电力及牵引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敷设大量的线缆以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但由于施工成本、现行铁路行业标准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铁路区间电缆槽的宽度通常为200-300mm,深度通常为300mm,在扣除铁路线路设备及线缆接头在电缆槽内占用的空间后,电缆槽内能够留出用于电缆敷设及电缆间相互隔离的空间非常有限,在小尺寸空间中沿着电缆槽壁的立体空间充分利用可增加整个电缆槽的空间利用率。
3.根据实际工况需要在电缆槽内敷设不同数量的线缆,并且满足一定的空间隔离要求,但是场景中敷设线缆时存在着一根缆至多根缆不同数量的敷设可能性,而现有线缆卡具中的分隔结构不能根据实际敷设线缆数量的不同来进行适应性调节,不能满足不同数量的线缆敷设情况,则会使得在夹持数量少于分隔线缆槽时造成材料浪费、成本提高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槽内横向扩展的模块化线缆隔离卡具,旨在解决现有线缆卡具不能根据实际敷设线缆数量的不同来进行适应性调节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应槽内横向扩展的模块化线缆隔离卡具,包括基座、限位座和分隔滑块,限位座可拆卸连接于基座上,分隔滑块设有n组且可拆卸连接于基座上,分隔滑块与限位座之间、分隔滑块与基座之间、基座与限位座之间均可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线缆槽,其中,n≥0。
6.可选地,基座包括固定部,固定部底部连接有水平布置的横支梁,限位座和分隔滑块均可拆卸连接于横支梁上,分隔滑块位于固定部与限位座之间。
7.可选地,限位座包括夹持部,夹持部与固定部之间、夹持部与分隔滑块之间均可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线缆槽,夹持部底部连接有水平布置的滑动底座,滑动底座可拆卸连接于横支梁上。
8.可选地,滑动底座远离夹持部一端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限位块,横支梁上开设有与滑动底座配合的安装滑槽,安装滑槽的两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与限位块配合的限位孔。
9.可选地,分隔滑块包括滑动座,滑动座可拆卸连接于夹持部与固定部之间,滑动座顶部连接有分隔气囊,分隔气囊与分隔气囊之间、分隔气囊与夹持部之间、分隔气囊与固定部之间均可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线缆槽。
10.可选地,滑动座一侧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滑动座另一侧端开设有定位槽,限位凸起与定位槽可互相配合。
11.可选地,滑动座底部设置有卡合凸块,卡合凸块用于卡接在安装滑槽底部或者滑动底座上。
12.可选地,安装滑槽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卡合凸块配合的槽孔a。
13.可选地,滑动底座上开设有与滑动座配合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卡合凸块配合的槽孔b。
14.可选地,夹持部底端靠近固定部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凸起,卡接凸起可与定位槽配合。
15.本技术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技术通过基座、限位座和分隔滑块的灵活组装式结构,可适用于一根或多根等不同数量线缆的敷设,当只敷设一根线缆时,则仅组装限位座在基座上即可,当需要敷设两根及以上线缆时,根据线缆数量加装对应数量的分隔滑块即可,分隔滑块均位于基座和限位座之间,使用灵活,通用性好,从而可根据实际敷设线缆数量的不同来进行适应性调节,减少材料浪费,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8.图1为本技术一种适应槽内横向扩展的模块化线缆隔离卡具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仰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不设置分隔滑块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分隔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限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线缆夹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线缆夹持模块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10-基座,111-固定部,112-横支梁,120-限位座,121-夹持部,122-滑动底座,130-分隔滑块,131-滑动座,132-分隔气囊,140-线缆槽,150-限位块,160-安装滑槽,161-限位孔,162-槽孔a,170-限位凸起,180-定位槽,190-卡合凸块,210-安装槽,211-槽孔b,220-卡接凸起,230-线缆夹持模块,231-底座,232-卡合连接部,2321-卡合槽,233-安装块,2331-定位卡接槽,2332-卡合孔,234-限位卡勾,235-卡合块,240-金属连接片。
28.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3.实施例
34.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应槽内横向扩展的模块化线缆隔离卡具,包括基座110、限位座120和分隔滑块130,限位座120可拆卸连接于基座110上,分隔滑块130设有n组且可拆卸连接于基座110上,分隔滑块130与限位座120之间、分隔滑块130与基座110之间、基座110与限位座120之间均可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线缆槽140,其中,n≥0。
35.现有技术中,虽然已经提出了通过金属连接片与线缆挂钩组合结构在电缆槽内实现线缆壁挂安装的方式,同时也能够对多缆进行夹持支撑,但目前的技术方案主要集中在于对已经形成的线缆槽进行分隔而形成多个数量的线缆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已经解决了多缆夹持的场景技术问题,但是都是定制好的一体式结构卡具,而场景中敷设线缆时存在着一根缆至多根缆不同数量的敷设可能性,则一体式结构的卡具不能满足不同数量的线缆敷设情况,则会使得在夹持数量少于分隔线缆槽时造成材料浪费、成本提高的情况。
36.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敷设线缆的数量,当只敷设一根线缆时,则仅组装限位座120在基座110上即可(无需加装分隔滑块130),此时基座110与限位座120之间则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线缆槽140,当需要敷设两根及以上线缆时,根据线缆数量加装对应数量的分隔滑块130即可,分隔滑块130均位于基座110和限位座120之间,此时分隔滑块130与限位座120之间、分隔滑块130与基座110之间则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线缆槽140,使用灵活,通用性好,本实施例的卡具采用可拆式结构,可灵活组装和拆卸,从而可根据实际敷设线缆数量的不同来进行适应性调节,减少材料浪费,降低成本。
3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座110包括固定部111,固定部111底部连接有水平布置的横支梁112,限位座120和分隔滑块130均可拆卸连接于横支梁112上,分隔滑块130位于固定部111与限位座120之间。
38.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1的背面可配合连接金属连接片,固定部111通过金属连接片可用于和场景中安装位置进行壁挂安装,然后通过横支梁112来组装限位座120和分隔滑块130(分隔滑块130根据情况可去除),受力稳定,结构牢靠。
3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限位座120包括夹持部121,夹持部121与固定部111之间、夹持部121与分隔滑块130之间均可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线缆槽140,夹持部121底部连接有水平布置的滑动底座122,滑动底座122可拆卸连接于横支梁112上。
40.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座120通过滑动底座122组装在横支梁112上,通过夹持部121与固定部111或者分隔滑块130之间围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线缆槽140,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快捷。
4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滑动底座122远离夹持部121一端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限位块150,横支梁112上开设有与滑动底座122配合的安装滑槽160,安装滑槽160的两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与限位块150配合的限位孔161。
4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块150和限位孔161的配合,可快速完成限位座120在横支梁112上的定位安装,安装时,将限位座120的滑动底座122推进安装滑槽160内,并朝着靠近固定部111的方向推进,使滑动底座122上的限位块150卡进不同位置的限位孔161内,即调整好夹持部121与固定部111或者分隔滑块130之间的间距,操作方便快捷,安装效率高。
4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分隔滑块130包括滑动座131,滑动座131可拆卸连接于夹持部121与固定部111之间,滑动座131顶部连接有分隔气囊132,分隔气囊132与分隔气囊132之间、分隔气囊132与夹持部121之间、分隔气囊132与固定部111之间均可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线缆槽140。
44.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滑块130可通过滑动座131组装在横支梁112上,且位于夹持部121与固定部111之间,只设置一组分隔滑块130时,分隔滑块130通过分隔气囊132可与夹持部121和固定部111之间均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线缆槽140,当设置多组分隔滑块130时,相邻的分隔气囊132之间也可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线缆槽140,因此,固定部111、夹持部121和分隔气囊132互相靠近的一面均为内凹结构,以适应线缆的敷设安装。
4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部111、夹持部121和分隔气囊132上均开设有减重孔,以减轻卡具整体重量,降低负荷,同时可节省材料。
4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滑动座131一侧端设置有限位凸起170,滑动座131另一侧端开设有定位槽180,限位凸起170与定位槽180可互相配合。当设置有两个即以上分隔滑块130时,相邻两个滑动座131首尾连接时可通过限位凸起170与定位槽180的配合快速卡接在一起,提高组装后的连接牢固性。
4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滑动座131底部设置有卡合凸块190,卡合凸块190用于卡接在安装滑槽160底部或者滑动底座122上。滑动座131可通过卡合凸块190快速安装在安装滑槽160底部或者滑动底座122上,从而实现分隔滑块130的快速组装。
4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安装滑槽160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卡合凸块190配合的槽孔a162。通过卡合凸块190与槽孔a162的配合,此时可将分隔滑块130直接卡接在横支梁112的安装滑槽160内,再组装限位座120。
49.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滑动底座122上开设有与滑动座131配合的安装槽210,安装槽210内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卡合凸块190配合的槽孔b211。本实施例是先通过卡合凸块190通过与槽孔b211配合将分隔滑块130组装在限位座120的滑动底座122上,然后将安装有分隔滑块130的限位座120整体组装在横支梁112上即可。
5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夹持部121底端靠近固定部111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凸起
220,卡接凸起220可与定位槽180配合,滑动座131可通过卡接凸起220与定位槽180的配合实现与夹持部121底端的无缝组装,结构紧凑,不易松动。同理,固定部111底端靠近夹持部121的一侧也应当开设有与对接槽,滑动座131一侧的限位凸起170可与对接槽进行配合,从而使得滑动座131与固定部111底端也可无缝组装。
51.基于同样的原理,如图6-图8所示,本技术还提出另一种方案,本方案提供一种适应槽内横向扩展的模块化线缆隔离卡具,包括多个线缆夹持模块230,线缆夹持模块230包括底座231,底座231顶部设置有线缆槽140,底座231两侧端分别设置有卡合连接部232以及与卡合连接部232配合的安装块233,卡合连接部232内开设有竖直布置的卡合槽2321,卡合槽2321内壁设置有限位卡勾234和卡合块235,限位卡勾234位于卡合块235上方,安装块233顶部开设有与限位卡勾234配合的定位卡接槽2331,安装块233上还开设有与卡合块235配合的卡合孔2332。
52.安装时,将线缆夹持模块230通过卡合连接部232和安装块233首尾对接组装,即可横向扩展成不同数量的线缆槽140,组装时,将安装块233对准卡合槽2321推进,使限位卡勾234卡进定位卡接槽2331内,然后将卡合块235扣进卡合孔2332内,即可完成两个线缆夹持模块230的快速组装。
53.在此基础上,卡合连接部232可配合连接有金属连接片240,金属连接片240底部可连接线缆夹持模块230,以此类推,即可实现线缆夹持模块230的纵向拓展,再加上线缆夹持模块230的横向拓展,从而形成矩形整列排布的线缆敷设方式。上述线缆夹持模块230结构形式的卡具主要在于快速适应电缆槽内横向和/或纵向扩展线缆槽140实现多缆夹持场景,根据实际敷设线缆数量进行模块化组合进行适配,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广泛。
5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