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杠杆升降式双向配重驱动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5250发布日期:2022-04-06 18:2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杠杆升降式双向配重驱动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发电机组,特别涉及一种双杠杆升降式双向配重驱动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消耗,寻求可替代新型能源已经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目前全球普遍在使用的发电方式主要有煤炭发电、核能、风能、太阳能、海水潮汐能、地热能发电,以及大大小小水坝的水力发电等。这些发电模式都受地域、气候和其他自然环境条件的约束而存在一定的区域局限性或灾害风险。而且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终将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效率高的双杠杆升降式双向配重驱动发电机组。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双杠杆升降式双向配重驱动发电机组,包括大小相等、同轴、同步旋转的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所述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的转轴连接二个发电机,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为齿轮,所述的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之间设置有若干带第一重锤的甩臂,所述的第一重锤设置在甩臂的一端,甩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与设置在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外侧的平行的拨片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并与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上设置有限位轴,在拨片的摆范围内,还设置有位于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外侧的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所述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的偏下方设置有与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的外沿相应弧面的坡道;
5.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各通过一个反向齿轮连接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所述的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分别通过单向轴承或半光半齿齿轮连接第二连接轴;
6.还包括双杠杆机构,所述的双杠杆机构包括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所述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各有一端通过活动连杆连接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的偏心处且相应的两个偏心处位置相反,另一端分别设置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所述的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由电机驱动机构驱动反向上下运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支架、电机和设置在固定支架顶部并伸到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上方的横杆,电机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各由一个第二连杆连接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第二连杆的中心连接第一主杆或第二主杆、一端连接第一配重块或第二配重块、另一端设置有动滑轮,横杆上设置有定滑轮,相应的起重绳索一端固定在横杆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动滑轮和定滑轮,再连接由电机驱动的收放线轮,其中对应第一配重块和对应第二配重块的起重绳索在收放线轮上的缠绕方向相反。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拨杆上与拨片的接触处设置有第一滚轮。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重锤与坡道的接触处设置有第二滚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的转轴通过提速机连接二个发电机。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拨杆与拨片垂直。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的电源为可充电电源,相应的充电电源为发电机。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甩臂、第一重锤的数量为七个,相应的拨片和拨杆的数量为十四个。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行程底部位置设置有弹簧。
15.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6.本发明利用杠杆原理将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的惯性量放大,增加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的驱动力,带动发电机输出电能。而且在重锤的循环移动过程中改变了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的整体重心,使偏离旋转轴,并使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旋转,增加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的驱动力,以带动发电机输出更多电能。
附图说明
17.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主视图。
19.图3是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20.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24.实施例1
25.如图1-4所示,一种双杠杆升降式双向配重驱动发电机组,包括大小相等、同轴、同步旋转的第一发电轮1和第二发电轮2,所述第一发电轮1和第二发电轮2的转轴连接二个发电机3,第一发电轮1和第二发电轮2为齿轮,所述的第一发电轮1和第二发电轮2之间设置有
七个带第一重锤4的甩臂5,所述的第一重锤4设置在甩臂5的一端,甩臂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6与设置在第一发电轮1和第二发电轮2外侧的平行的拨片7固定连接,拨片数量为十四个,所述的第一连接轴6穿过所述第一发电轮1和第二发电轮2并与第一发电轮1和第二发电轮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发电轮1和第二发电轮2上设置有限位轴8,在拨片7的摆范围内,还设置有位于第一发电轮1和第二发电轮2外侧的第一拨杆9和第二拨杆,所述第一发电轮1和第二发电轮2的偏下方设置有与第一发电轮1和第二发电轮2的外沿相应弧面的坡道10;
26.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从动齿轮11和第二从动齿轮12,第一从动齿轮11和第二从动齿轮12各通过一个反向齿轮13连接第一发电轮1和第二发电轮2,所述的第一从动齿轮11和第二从动齿轮12分别通过单向轴承连接第二连接轴14;
27.还包括双杠杆机构,所述的双杠杆机构包括第一主杆15和第二主杆16,所述第一主杆15和第二主杆16各有一端通过活动连杆17连接第一从动齿轮11和第二从动齿轮12的偏心处且相应的两个偏心处位置相反,另一端分别设置第一配重块18和第二配重块19,所述的第一配重块18和第二配重块19由电机驱动机构驱动反向上下运动。
28.所述的电机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支架20、电机21和设置在固定支架20顶部并伸到第一配重块18和第二配重块19上方的横杆22,电机21设置在固定支架20上,第一配重块18和第二配重块19各由一个第二连杆23连接第一主杆15和第二主杆16,第二连杆23的中心连接第一主杆15或第二主杆16、一端连接第一配重块18或第二配重块19、另一端设置有动滑轮24,横杆上设置有定滑轮25,相应的起重绳索26一端固定在横杆22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动滑轮24和定滑轮25,再连接由电机21驱动的收放线轮27,其中对应第一配重块18和对应第二配重块19的起重绳索26在收放线轮27上的缠绕方向相反。
29.所述的拨杆9上与拨片7的接触处设置有第一滚轮28。
30.所述的第一重锤4与坡道10的接触处设置有第二滚轮29。
31.所述第一发电轮1和第二发电轮2的转轴通过提速机30连接二个发电机3。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拨杆5与拨片7垂直连接固定。
33.所述的电机21的电源为可充电电源,相应的充电电源为发电机3。
34.所述的第一配重块18和第二配重块19的行程底部位置设置有弹簧。
35.本发明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电机驱动收放线轮,给予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一个初始速度,在惯性或重力的作用下,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继续升降并通过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带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旋转,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通过反向轮再驱动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带动发电机发电工作。在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转动过程中,第一重锤升至顶部时,拨杆挡住拨片的一端并使拨片以第一连接轴为中心旋转,重锤向前进方向倒下,倒下至一定程度时,拨片被限位轴挡住,此时重锤离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最远;重锤运行至底部时,在坡道的阻挡下,重锤收入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中间,上升至一定程度时,重锤被限位轴挡住,并被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带至顶部,如此循环可以使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的整体重心偏离旋转轴,并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旋转。在第一重锤和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共同作用下,第一发电轮和第二发电轮即可不断旋转并带动发电机发电。
36.另外,在第一配重块或第二配重块下降至最低点时,相应的弹簧可以给予一定的反弹作用力,有助于其反向提升,减轻电动机的初始力。
37.单向轴承的作用是使得其中一个配重块(第一配重块或第二配重块)下降带动一个从动轮(第一从动轮或第二从动轮)时,另一个从动轮不会阻碍其快速旋转。使用半光半齿齿轮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里的半光半齿齿轮是指齿轮的外周只有一半区域有齿轮。
38.本实施例中第一重锤的数量为七个,实际上,在尺寸允许的范围内,第一重锤的数量越多越好。
3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0.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