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冷、润滑型绕组永磁调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3263发布日期:2022-07-29 20:5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冷、润滑型绕组永磁调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冷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冷、润滑型绕组永磁调速器。


背景技术:

2.绕组式永磁调速器主要由永磁转子、绕组转子和调速机构等部分组成;在使用的过程中绕组式永磁调速器整体设置在机座内部,永磁转子的轴通过输入端(或输出端)轴承座与机座转动连接,绕组转子的轴通过输出端(或输入端)轴承座与机座转动连接。
3.在运行过程中,绕组转子上产生持续的涡流电场,涡流电场的产生回会使绕组转子的温度不断升高,输入输出端都在高速旋转,温度会越来越高。轴承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供油脂和排油脂不畅的情况下,轴承温度也会随之升高,有烧坏的情况。而且随着绕组式永磁调速器设计功率的不断提升,原本全部使用滚动轴承已经不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且原来的供油方式和排油方式亦不能与不断提升功率的绕组式永磁调速气相匹配。若强行使用,会降低轴承的寿命,降低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冷、润滑型绕组永磁调速器,包括外永磁转子、内绕组转子、机座、输入轴端盖、输入端滑动轴承、输入端内轴承,输出端内轴承、输出端滑动轴承、输出轴端盖和刷架组件,所述的外永磁转子和内绕组转子通过输入端内轴承和输出端内轴承连接为一体,所述的输入轴端盖和输出轴端盖通过螺栓固定于机座上,所述的刷架组件套设在输出端轴上。
6.所述的绕组式永磁调速器包括输入端油路系统和输出端油路系统,所述的输入端油路系统由泵油站、输入端滑动轴承、输入端内轴承、输入端轴承内盖、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组成,所述的输出端油路系统由泵油站、输出端滑动轴承、输出端内轴承、输出端轴承内盖、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二出油通道等主要部件组成,所述的输入端轴承内盖和输出端轴承内盖侧壁上开设有油槽。
7.所述的输入端内轴承和输出端内轴承为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
8.所述的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一出油通道在输入轴上呈圆周分布,所述的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二出油通道在输出轴上呈圆周分布,所述的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一出油通道之间、第二进油通道与第二出油通道之间均不连通,所述的第一进油通道的进口在径向上要比第一进油通道的出口低,所述的第二进油通道的进口在径向上要比第二进油通道的出口低,所述的第一出油通道的进口在径向上要比第一出油通道的出口低,所述的第二出油通道的进口在径向上要比第二出油通道的出口低。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冷、润滑型绕组永磁调速器采用滑动轴承,能够满足更大
功率的绕组式永磁调速器的设计使用需求;
11.(2)滑动轴承和内轴承供油油路、回油油路相通,且均采用油润滑,供油系统简单,操作方便,不用手动加油;
12.(3)轴承油路更加顺畅,可有效给滑动轴承和内轴承进行润滑、冷却,大大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整个绕组式永磁调速器的稳定性和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布置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输入端油路系统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输出端油路系统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输入端轴承内盖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进、出油路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供油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1.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油冷、润滑型绕组式永磁调速器,包括外永磁转子1、内绕组转子2、机座3、输入轴端盖4、输入端滑动轴承5、输入端内轴承6、输出端内轴承7、输出端滑动轴承8、输出轴端盖9和刷架组件10主要部件组成,刷架组件10套设在输出端轴上,并随之转动。
22.外永磁转子1和内绕组转子2通过输入端内轴承6和输出端内轴承7连接为一整体,即内外转子组合,围绕中心轴转动。输入端滑动轴承5套设在输入端轴上,并与输入轴端盖4固定;输出端滑动轴承8套设在输出端轴上,并与输出轴端盖9固定。输入轴端盖4和输出轴端盖9与机座3固定。刷架组件10套设在输出端轴上,并随之转动。
23.输入端内轴承6和输出端内轴承7,既可以是滚动轴承,又可以是滑动轴承,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滚动轴承。
24.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组式永磁调速器的油路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主要包括输入端油路系统和输出端油路系统,所述的输入端油路系统由泵油站、输入端滑动轴承5、输入端内轴承6、输入端轴承内盖13、第一进油通道11和第一出油通道12组成,所述的输出端油路系统由泵油站、输出端滑动轴承8、输出端内轴承7、输出端轴承内盖13’、第二进油通道11’和第二出油通道12’等主要部件组成,所述的输入端轴承内盖13和输出端轴承内盖13’侧壁上开设有油槽13-1。
25.输入端滑动轴承5套设在输入轴外,输入端内轴承6套设在输入轴内部,输入端轴承内盖13与输入轴固定。
26.实施例:当输入端内轴承6和输出端内轴承7为滚动轴承时,输入端轴承内盖13和输出端轴承内盖13’侧壁上均开设有油槽13-1,所述的第一进油通道11和第二进油通道11’一端分别与对应滑动轴承的供油腔5-1相连,另一端与油槽13-1相通,所述的第一进油通道
11的数量与油槽13-1的数量相同,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上开设有出油通道的回油口,所述第一出油通道12和第二出油通道的回油口相通,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滑动轴承的回油腔5-2相连通。
27.所述的第一进油通道11和第一出油通道12在输入轴上呈圆周分布,所述的第二进油通道11’和第二出油通道12’在输出轴上呈圆周分布,所述的第一进油通道11与第一出油通道12之间、第二进油通道11’与第二出油通道12’之间均不连通,所述的第一进油通道11的进口在径向上要比第一进油通道11的出口低,所述的第二进油通道11’的进口在径向上要比第二进油通道11’的出口低,所述的第一出油通道12的进口在径向上要比第一出油通道12的出口低,所述的第二出油通道12’的进口在径向上要比第二出油通道12’的出口低。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在输入轴同一径向上不能连通,具体如图4和图5所示。
28.进油油路11的数量要小于等于输入端轴承内盖的油槽13-1的数量;出油油路12的数量要大于等于进油油路11的数量。
29.输出端油路系统与输入端油路系统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0.油路系统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
31.输入端油路系统工作原理:泵油站通用输油管给输入端滑动轴承5供油,当输入端滑动轴承的供油腔5-1油量达到一定的压力后,一部分供自身润滑,然后通过其自身的回油腔5-2将热量带走后,进入到泵油站的回油口,进行往复循环;另一部分进入进油油路的进油口11-1,在供油压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进油油路的出油口11-2,当油注满输入端轴承内盖的油槽13-1后,便进入输入端内轴承6给其润滑;回油时,油从出油油路的进油口12-1进入,出油油路的出油口12-2出,然后汇入到输入端滑动轴承的回油腔5-2,将热量带走,进入泵油站的回油口,然后进行往复循环工作。
32.此供油系统可以同时给工作中的外轴承(此处为输入端滑动轴承5)和内轴承(此处为输入端内轴承6)供油,供油油路简单;此油路系统同时解决了原绕组式永磁调速器在工作中无法给内轴承注油和排油的问题;此供油系统可有效地给轴承润滑,降低轴承的工作温度,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绕组式永磁调速器的稳定性,降低其故障率,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此种解决润滑和冷却的方法,也为后期设计更高功率的绕组式永磁调速器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
33.本技术中的输出端油路系统与输入端油路系统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34.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