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设备综合管道桥架抗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6120发布日期:2022-05-05 23:3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电设备综合管道桥架抗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桥架抗震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机电设备综合管道桥架抗震支架。


背景技术:

2.地震是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我国是全世界地震活动最活跃、地震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有近 30% 的区域、1/2的城市和80%以上的特大城市位于 7 度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要求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建筑抗震由 3 部分构成,即建筑结构抗震、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建筑机电设备抗震。目前建筑内使用的机电设备越来越多,当遇到地震这样自然灾害时,往往容易发生坠落,会导致建筑物内的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用于支撑桥架的支架需要有较好的抗震性。然而现有的抗震支架主要应用在混凝土结构上,且普通的抗震支架在综合管线及电缆桥架安装时工作空间不足且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机电设备综合管道桥架抗震支架,解决抗震支架在综合管线及电缆桥架安装时工作空间不足及安装不便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电设备综合管道桥架抗震支架,包括用于设置管道的第一承载件和用于设置电缆桥架的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端部和第二承载件端部均与竖向支撑件下端配合,所述竖向支撑件上端通过膨胀螺栓与混凝土楼板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在竖直方向共线的一端与同一个竖向支撑件配合,竖向支撑件还与斜向支撑件下端配合,斜向支撑件上端通过膨胀螺栓与混凝土楼板连接。
5.优选地,所述第一承载件为u型槽钢结构,其槽口与两块p型管卡底部配合,两块p型管卡顶部通过螺栓连接,两块p型管卡扣合形成的区域安装管道;所述第二承载件也为u型槽钢结构,其表面和直角固定板一侧螺栓连接,直角固定板另一侧与电缆桥架侧部螺栓连接。
6.优选地,所述竖向支撑件包括呈u型槽钢结构的竖向安装套,所述竖向安装套内穿设有竖向螺杆,所述竖向螺杆顶部与膨胀螺栓固定连接,竖向螺杆底部穿过第一承载件或第二承载件的通孔,通孔表面设有与竖向螺杆配合的限位垫片和限位螺母。
7.优选地,所述竖向安装套的槽口一侧还设有与竖向螺杆接触配合的顶紧板,所述顶紧板通过旋转杆与旋转把手固定连接,旋转杆表面还固定设有与竖向安装套的槽口配合的卡板。
8.优选地,所述斜向支撑件包括呈u型槽钢结构的斜向安装套,所述斜向安装套底部与下连接板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连接板另一端与下安装板一端铰接,所述下安装板另一端与竖向支撑件底部或侧部连接,所述斜向安装套顶部与上连接板一端通过螺栓连
接,所述上连接板另一端与上安装板一端铰接,上安装板另一端与膨胀螺栓固定连接。
9.优选地,第一承载件一端的竖向支撑件底部与一个斜向支撑件连接,竖向支撑件侧部与另一个斜向支撑件连接,两个斜向支撑件彼此异面。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的机电设备综合管道桥架抗震支架,采用多方向分层级固定的方式,有助于减少震动时横波及纵波带来的损坏,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以及缓冲性能,能够大幅提高管道在使用中的安全性。
12.2、本实用新型的机电设备综合管道桥架抗震支架,所有固定组件都是通过机械连接,其安装过程方便快捷;目前现有的施工现场综合管线情况复杂,可供施工人员工作的空间狭小,分类分别安装容易被其他管线及桥架干扰而造成施工进度缓慢甚至无法施工;而本实用新型采用是一种集成的方式将综合管道及桥架布置在一套抗震支架上,在满足抗震需求的基础上极大的节约了施工空间与工期,解决了抗震支架在综合管线及电缆桥架安装时工作空间不足及安装不便的问题。
13.3、本实用新型的机电设备综合管道桥架抗震支架,还能够通过多方面具体结构的优化设计,进一步的提升抗震支架安装的稳定性,结构简单、质量较轻,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14.图1 为一种机电设备综合管道桥架抗震支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机电设备综合管道桥架抗震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p型管卡与第一承载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直角固定板与电缆桥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竖向支撑件的竖向螺杆与第二承载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竖向支撑件的竖向螺杆与竖向安装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图2中斜向支撑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2.如图1至7所示,一种机电设备综合管道桥架抗震支架,包括用于设置管道1的第一承载件3和用于设置电缆桥架2的第二承载件4,所述第一承载件3端部和第二承载件4端部均与竖向支撑件5下端配合,所述竖向支撑件5上端通过膨胀螺栓6与混凝土楼板7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3与第二承载件4在竖直方向共线的一端与同一个竖向支撑件5配合,竖向支撑件5还与斜向支撑件8下端配合,斜向支撑件8上端通过膨胀螺栓6与混凝土楼板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3与第二承载件4在竖直方向共线的一端与同一个竖向支撑件5配合,这样可以节省竖向支撑件5的使用数量,也精简了整个抗震支架的结构。
23.优选地,所述第一承载件3为u型槽钢结构,其槽口与两块p型管卡9底部配合,两块p型管卡9顶部通过螺栓连接,两块p型管卡9扣合形成的区域安装管道1;所述第二承载件4也为u型槽钢结构,其表面和直角固定板10一侧螺栓连接,直角固定板10另一侧与电缆桥架2侧部螺栓连接。如图3所示,在使用p型管卡9固定管道1时,先将其底部按照与第一承载件3的u型槽口平行的方向插入到槽口内,然后彼此旋转90
°
,便可以将管道1扣合在内部,然后p
型管卡9顶部通过螺栓连接即可。如图4所示,通过直角固定板10可以将第二承载件4与电缆桥架2连接。
24.优选地,所述竖向支撑件5包括呈u型槽钢结构的竖向安装套5.1,所述竖向安装套5.1内穿设有竖向螺杆5.2,所述竖向螺杆5.2顶部与膨胀螺栓6固定连接,竖向螺杆5.2底部穿过第一承载件3或第二承载件4的通孔,通孔表面设有与竖向螺杆5.2配合的限位垫片5.3和限位螺母5.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竖向螺杆5.2通过限位垫片5.3和限位螺母5.4可以与第一承载件3或第二承载件4实现安装连接。
25.优选地,所述竖向安装套5.1的槽口一侧还设有与竖向螺杆5.2接触配合的顶紧板5.5,所述顶紧板5.5通过旋转杆5.6与旋转把手5.7固定连接,旋转杆5.6表面还固定设有与竖向安装套5.1的槽口配合的卡板5.8。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先将顶紧板5.5沿着与竖向安装套5.1的槽口平行的方向插入,顶紧竖向螺杆5.2,然后通过转动旋转把手5.7的角度90
°
,可以使得旋转杆5.6带动顶紧板5.5及卡板5.8转动90
°
,从而可以使得卡板5.8卡紧在竖向安装套5.1的槽口内,这种安装方式快捷、方便。
26.优选地,所述斜向支撑件8包括呈u型槽钢结构的斜向安装套8.1,所述斜向安装套8.1底部与下连接板8.2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连接板8.2另一端与下安装板8.3一端铰接,所述下安装板8.3另一端与竖向支撑件5底部或侧部连接,所述斜向安装套8.1顶部与上连接板8.4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连接板8.4另一端与上安装板8.5一端铰接,上安装板8.5另一端与膨胀螺栓6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斜向安装套8.1底部通过下连接板8.2及下安装板8.3与竖向支撑件5底部或侧部连接,斜向安装套8.1顶部通过上连接板8.4及上安装板8.5与膨胀螺栓6固定连接,膨胀螺栓6最终也固定于混凝土楼板7上。
27.优选地,第一承载件3一端的竖向支撑件5底部与一个斜向支撑件8连接,竖向支撑件5侧部与另一个斜向支撑件8连接,两个斜向支撑件8彼此异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彼此异面的两个斜向支撑件8,可以使得第一承载件3及其连接的第二承载件4的稳定性更可靠,抗震性更佳。
28.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29.首先对管道1,电缆桥架2位置及尺寸进行测量定位然后下料,再根据定位在混凝土楼板7上钉入膨胀螺栓6,在膨胀螺栓6下端通过丝扣连接竖向螺杆5.2,然后将竖向安装套5.1套在竖向螺杆5.2表面,先将顶紧板5.5沿着与竖向安装套5.1的槽口平行的方向插入,顶紧竖向螺杆5.2,然后通过转动旋转把手5.7的角度90
°
,可以使得旋转杆5.6带动顶紧板5.5及卡板5.8转动90
°
,从而可以使得卡板5.8卡紧在竖向安装套5.1的槽口内,安装其他的竖向螺杆5.2与竖向安装套5.1;根据管道1及电缆桥架2的位置,竖向螺杆5.2通过限位垫片5.3和限位螺母5.4可以与第一承载件3或第二承载件4实现安装连接;第一承载件3和第二承载件4置于管道1、电缆桥架2底部且贴合;然后使用p型管卡9固定管道1,先将其底部按照与第一承载件3的u型槽口平行的方向插入到槽口内,然后彼此旋转90
°
,便可以将管道1扣合在内部,然后p型管卡9顶部通过螺栓连接即可;通过直角固定板10可以将第二承载件4与电缆桥架2连接;最后安装相应的斜向支撑件8,使得第一承载件3及其连接的第二承载件4的稳定性更可靠,抗震性更佳。
30.本实施例,采用多方向分层级固定的方式,有助于减少震动时横波及纵波带来的损坏;传统的施工现场综合管线情况复杂,可供施工人员工作的空间狭小,分类分别安装容
易被其他管线及桥架干扰而造成施工进度缓慢甚至无法施工;而本实用新型采用是一种集成的方式将综合管道及桥架布置在一套抗震支架上,在满足抗震需求的基础上极大的节约了施工空间与工期。
31.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