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变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2802发布日期:2022-07-26 21:2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变流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变流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多样性、可靠性以及能源的利用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向变流器能够实现电池储能系统中的能量与电网的能量的双向传输。现有技术中双向变流器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一同设置在正面板,不利于区分;另外设计双向变流器时也需要考虑交流电和直流电相互隔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变流器,解决现有的双向变流器的直流电和交流电不利于区分、隔离度差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向变流器,包括变流箱体,所述变流箱体内设置有双向ac-dc模块,所述双向ac-dc模块具有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所述交流接口通过线缆连接所述变流箱体内的交流接线座,所述直流接口通过线缆连接所述变流箱体内的直流接触器,所述直流接触器还通过熔断器连接直流充电口;所述变流箱体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右面板、顶面板以及底面板,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设置有中间隔板,所述交流接线座设置在所述变流箱体的左面板的内侧、且位于所述变流箱体的中间隔板和后面板之间;所述直流接触器和熔断器设置在所述变流箱体的右面板的内侧、且位于所述变流箱体的中间隔板和后面板之间。
5.优选的,所述变流箱体自前面板朝后面板的方向上设置有容纳所述双向ac-dc模块的安装腔。
6.优选的,所述变流箱体自前面板朝后面板的方向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控制器的控制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双向ac-dc模块通讯连接,所述控制腔通过控制面板遮盖。
7.优选的,所述中间隔板上安装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8.优选的,所述安装腔设置在所述变流箱体的前面板和中间隔板之间。
9.优选的,所述变流箱体的后面板与所述右面板铰接,所述后面板靠近所述左面板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柜锁。
10.优选的,所述后面板的内侧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风扇的风扇支架,所述风扇固定在风扇支架上,并且所述风扇还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后面板还设置有所述风扇相对应的进风窗。
12.优选的,所述变流箱体的底面板设置有直流过线孔和交流过线孔。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变流器,包括变流箱体,变流箱体内设置有双向ac-dc模块,双向ac-dc模块具有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交流接口通过线缆连接变流箱体内的交流接线座,直流接口通过线缆连接变流箱体内的直流接触器,直流接触器还通过熔断器连接直流充电口;变流箱体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右面板、顶
面板以及底面板,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设置有中间隔板,交流接线座设置在变流箱体的左面板的内侧、且位于变流箱体的中间隔板和后面板之间;直流接触器和熔断器设置在变流箱体的右面板的内侧、且位于变流箱体的中间隔板和后面板之间。本实用新型将交流电部分设置在左面板的内侧,直流电部分设置在右面板的内侧,便于区分,并且隔离度好。
附图说明
1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变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变流器的正面爆炸示意图;
16.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变流器的后面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18.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19.如图1至图3所示,双向变流器包括变流箱体1,变流箱体1内设置有双向ac-dc模块2,双向ac-dc模块2能够进行能量交换,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进行输出,也能将输入的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进行输出。
20.双向ac-dc模块2具有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交流接口通过线缆连接变流箱体1内的交流接线座3,交流接线座3用于输入交流电源或输出交流电源;直流接口通过线缆连接变流箱体1内的直流接触器4,直流接触器4还通过熔断器5连接直流充电口,直流充电口用于向外界输出直流电源或者引入直流电源,向外输出直流电源时,该直流电源能够向汽车电池进行充电。可以看出,该双向变流器能够实现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的相互转换。
21.具体的,变流箱体1包括前面板101、后面板102、左面板103、右面板104、顶面板以及底面板。
22.变流箱体1的底面板设置有直流过线孔17和交流过线孔18。直流过线孔17用于供直流线缆穿过,直流线缆与直流充电口相连接;交流过线孔18用于供交流线缆穿过,交流线缆与交流接线座3相连接。
23.变流箱体1自前面板101朝后面板102的方向上设置有容纳双向ac-dc模块2的安装腔6。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腔6最多能够容纳四个双向ac-dc模块2,满足向外部输出四路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
24.安装腔6内还设置有承载双向ac-dc模块2的支撑板61,双向ac-dc模块2可通过抽拉的方式放置在支撑板61上,并与支撑板61固定连接。
25.变流箱体1自前面板101朝后面板102的方向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控制器7的控制腔8,控制器7与双向ac-dc模块2通讯连接,用于获取双向ac-dc模块2的状态,以及对双向
ac-dc模块2进行程序升级。控制腔7还通过控制面板9遮盖,控制面板9能够对控制器7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有利于后期打开控制面板9,方便维修控制器7。
26.优选的,在控制器7内设置有物联网模块,该物联网模块与远程监控终端通信连接,当双向变流器工作异常时,能够将异常信息发送至远程监控终端,远程监控终端能够根据提示派人至相应的地点进行维修双向变流器。
27.变流箱体1的前面板101和后面板102之间设置有中间隔板105,中间隔板105上安装有电源模块10,电源模块10与控制器7电连接,能够将交流电转换为12v直流电源,向控制器7供电。
28.优选的,在前面板101上设置有控制开关20,控制开关20电连接电源模块10和控制器7,用于对控制器7的进行上电或断电。
29.优选的,安装腔6设置在变流箱体1的前面板101和中间隔板105之间。
30.优选的,交流接线座3设置在变流箱体1的左面板103的内侧、且位于变流箱体1的中间隔板105和后面板102之间。同时,变流箱体1的左面板103的内侧还设置有防雷器11,交流接线座3还与防雷器11电连接,以防该双向变流器受到雷击发生损坏。
31.优选的,交流接线座3连接多路交流电源,不仅能够向双向ac-dc模块2供电,还通过插座12向电源模块10进行供电。
32.优选的,直流接触器4和熔断器5设置在变流箱体1的右面板104的内侧、且位于变流箱体1的中间隔板105和后面板102之间。
33.交流接线座3和防雷器11设置在变流箱体1的左面板103的内侧,直流接触器4和熔断器5则设置在变流箱体1的右面板104的内侧,通过该方式将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隔离,避免相互干扰。
34.进一步的,变流箱体1的后面板102与右面板104铰接,即后面板102能够转动打开;后面板102靠近左面板103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柜锁13。通柜锁13能够锁紧后面板102,后期需要对变流箱体1的内部进行维修时,则可以打开后面板102。
35.后面板102的内侧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风扇的风扇支架14,风扇固定在风扇支架14上,并且风扇还与控制器7电连接。当控制器7监测到变流箱体1的内部温度过高时,向风扇进行供电,开启散热。
36.优选的,后面板102与风扇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窗15,进风窗15有利于空气进入变流箱体1的内部。
37.进一步的,双向变流器可叠加设置,以满足多个双向变流器1同时工作。具体的,变流箱体1的顶面板的四个端角设置有连接柱16,连接柱16用于连接另一变流箱体1的底面板。连接柱16的横截面为l型,在每个连接柱16的顶面板上均设置有连接孔,变流箱体1的底面板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连接柱16固定。
38.进一步的,在变流箱体1的底面板边缘设置有固定连接耳19,固定连接耳19用于将变流箱体1的底面板固定在地面或其他位置。
39.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变流器,包括变流箱体,变流箱体内设置有双向ac-dc模块,双向ac-dc模块具有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交流接口通过线缆连接变流箱体内的交流接线座,直流接口通过线缆连接变流箱体内的直流接触器,直流接触器还通过熔断器连接直流充电口;变流箱体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右面板、顶面板以及底面
板,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设置有中间隔板,交流接线座设置在变流箱体的左面板的内侧、且位于变流箱体的中间隔板和后面板之间;直流接触器和熔断器设置在变流箱体的右面板的内侧、且位于变流箱体的中间隔板和后面板之间。本实用新型将交流电部分设置在左面板的内侧,直流电部分设置在右面板的内侧,便于区分,并且隔离度好。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