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城市用综合路灯管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1627发布日期:2022-08-23 21:4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城市用综合路灯管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慧城市用综合路灯管道系统,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智慧城市综合管道工程作为市政工程领域中最重要、用量较大且集多功能于一身的装置,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施工及维护的便利性,其管道敷设位置直接决定管道的使用寿命、道路质量及行车舒适度、绿化生长空间及道路景观效果;其检查井结构及检查井盖的形式直接关系施工操作的空间及维护管养的便利性。此功能的集合及结构的考虑直接影响着道路的整体质量、功能实现及城市的整体效果,特别适用于新建规划片区道路的实施,大大提高整个片区的建设档次。
3.通常,根据道路等级路灯杆布置于绿化带或人行道下,且多数直接将路灯管孔敷设在绿化带内或人行道下,若敷设于侧分带绿化内,将大大减少绿化带内的覆土深度,严重影响绿植的生长空间,且路灯管孔也存在被绿值破坏的可能;若敷设于人行道下,也会影响人行道树池内绿植的生长,且管道维修时需移植绿化进而影响道路景观等。特别随着智慧城市综合路灯管道的应用,合并杆传输管大大增加,原有的敷设方式已无法满足管道预埋和维护要求,鉴于此,设计一种综合考虑管道施工维护方便、道路质量高、行车舒适度好且绿化生长空间大的合理布局与检查井结构形式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智慧城市用路灯管道系统,方便管道施工维护、提高道路质量和行车舒适度、同时加大绿化栽植及生长空间。
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智慧城市用综合路灯管道系统,包括路灯,预埋在所述路灯附近的各种传输管管道和检查井,所述管道按功能分层、分列设置于地面下,所述检查井位于路灯杆侧面,所述检查井与路灯杆间设有分支管道。
6.所述传输管主体管道按敷设位置分为道路平牙下埋地式和过街敷设式。
7.传输管的管孔颜色按功能设置分色,数量与道路功能相配合。
8.传输管道按道路等级、路灯杆不同位置敷设于道路非机动车道的平、立牙或沥青下方。
9.所述检查井的断面与传输管设置要求的长度、宽度及深度相配合。
10.所述检查井盖板的尺寸及结构按照路面要求统一设置。检查井长度与平牙等长,宽度为平牙宽度的双倍;不锈钢井框一侧镶嵌平牙,另一侧安装后与道路沥青同步铺设。
11.建设时,进行智慧城市综合路灯管道及检查井工程,包括各传输主体的管道预埋工程、路灯杆侧面的检查井工程、检查井与路灯杆间的分支管道工程,所述传输管主体管道分道路平牙下埋地及过街敷设形式,所述检查井断面可根据传输管要求适当调整长度、宽度及深度,所述检查井盖可统一标准设置。所述管道传输管敷设位置避开侧分带绿植及人
行道树池,就近放置于路灯杆附近的非机动车道平牙下,保证绿化栽植及生长空间。管道传输管数量可根据不同道路的功能要求增加或减少传输管数量,保证智慧数字城市的远期使用要求。管道传输管可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分色处理,所述传输管可根据不同功能的检修频次给以分层、分列布置。路灯杆检查井断面可根据管孔数量、布置要求而设置不同标准的长度、宽度和深度;路灯杆检查井盖可统一标准设计,其外观形式可结合道路结构采用隐形井盖,平牙宽度位置采用道路平牙镶嵌,沥青宽度位置与道路沥青摊铺时同步实施。
12.本实用新型集成了多功能的管道敷设,通过管道的混凝土包封提高管道可靠性、绿植生长空间的避让充分保证城市景观效果、平牙地下空间的利用保证各地下管线的优化布置、加强检查井盖的应用保证道路质量和行车舒适度、隐形检查井盖的应用提高道路整体美观效果、标准隐形井盖的应用适于提前工厂化批量生产、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等。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通道埋地敷设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街埋地敷设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典型主干路横断面设计方案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典型次干路横断面设计方案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典型支路横断面设计方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实施例的通用埋地及过街敷设剖面基本结构如图1、2所示,主要包括敷设于非机动车道平牙下的埋地主通道(如图1)及过街预埋通道(如图2)。图1埋地敷设剖面可综合智慧路灯强弱电、公安强弱电、交管强弱电及智慧城市预留传输管,各预留管可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色处理;图2过街传输管同样根据功能要求分色处理,为满足智慧城市需要可适当增加管孔数,且为了保证传输管安全及道路质量采用镀锌钢管保护;各路灯杆附近及过街顶管两端设置检查井,方便相关单位接线及维护等。具体不同道路路灯布置如下:
19.实施例1
20.本实施例应用于含有人行道9、非机动车道10,侧分带11、机动车道12、中分带13的典型主干路,如图1-3所示,该典型主干路需布置公安交管弱电2(蓝色)、公安交管强电3(红色)、路灯弱电4(白色)、路灯强电5(白色)、燃气15、污水16、雨水17、给水19、再生水20、综合路灯18及预留的智慧城市相关传输管1(黄色)等。为了绿化栽植及生长空间、保证道路质量、避免二次开挖、增加行车舒适度、智慧城市相关管线频繁检修维护方便等要求,城市地下传输管均敷设于非机动车道10及人行道9下,含有联合通信管14、燃气管道15、污水管16、雨水管17、智慧城市综合路灯传输管18、给水管19、再生水管20和电力电缆21。智慧城市综合路灯传输管18待非机动车道路基填土实施完成后反开挖预埋,沟槽深度不小于600mm要求,该主通道布设十二孔传输管,管道聚乙烯管采取分色、强弱电分离原则,先行穿线的路灯强电传输管位于管道最底层,后期穿线及预留管道位于上层,管道敷设后使用c25混凝土包封,构成管道混凝土包封层8,向上为反开挖回填灰土层7,最表层为路面结构6,保证新建道路综合路灯管线深度自路面向下不小于700mm;过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或学校医院对面等过街管道敷设时,参照如图2端面敷设,通过分层敷设,保证各管线的有序穿线;通过管孔分
色处理,保证各管线分类管理和查找维护等;通过将管孔敷设于平牙及沥青下,避免侧分带绿化带地下空间的占用,保证绿植充分的生长空间和城市景观的美化;路灯杆旁及过街检查井的设置,方便管孔与智慧灯杆的功能结合、应用与检修维护等;专用检查井盖的设置,保证道路的整体美观效果与质量。
21.实施例2
2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传输管敷设、检查井设置及检查井盖加工方法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应用于典型次干路,该道路宽度较实施例1窄,且该典型道路仍需设置所有管线,可能会与相邻的雨水或污水等管线的管井干涉,或与相邻管线的距离紧张,为克服这些矛盾,可通过管井错开的方式避免干涉,若距离紧张可将该智慧管道适当向立牙下方敷设,并局部调整立牙。
23.实施例3
2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应用于典型支路,该道路较实施例1、2均要窄,但各管线仍可能全有,各管线位置紧张,且随着智慧路灯管孔规模的增加,原有人行道立牙侧已无法敷设,否则严重影响该道路人行道树池绿植的栽种和生长,该人行道宽度仅3米,且需敷设燃气与联合通信(或电力与给水),为满足各管位规范的间距要求,智慧路灯敷设于平牙下,能确保树池位置无任何管线,从而保证乔木的种植,进而保证道路整体通行、美观、地上地下功能要求、道路行车舒适度及各管线的后期管养维护等。另外,置于平牙下的智慧路灯管线与雨水篦子会干涉,为避免干涉,主通道管道敷设可根据雨水篦子的深度适当加深,满足智慧路灯检查井位置的同时适当调整雨水篦子的位置。
25.以上实施例使用时,首先,在满足道路智慧路灯灯杆设置位置的前提下,于就近非机动车道一侧的平牙下敷设智慧路灯相关传输管,传输管孔数量根据需要可适当调整,且传输管布置形式可灵活变化(若深度受限可敷设成两层,若宽度受限可敷设成四层并适当加深); 其次,在智慧路灯杆与主通道垂直位置设置检查井,该检查井大小和深度可根据传输管功能要求适当调整断面尺寸和深度;所有检查井盖按统一尺寸设计,为满足道路的整体美观效果,采用隐形井盖;实施过程中在满足路灯检查井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其他管线检查井井位和雨水篦子的位置。
26.以上实施例能满足所有城市道路的智慧综合路灯传输管设置,根据不同道路路灯位置就近非机动车道平牙下敷设传输管,所有检查井井盖统一尺寸标准设计,其井盖面层可采用道路结构设计,平牙位置可采用道路平牙镶嵌于隐形井盖内,沥青位置可由道路沥青摊铺时同步完成。该检查井盖适用于提前批量生产、质量易于控制、缩短道路整体工期等,该智慧路灯传输管的集中敷设,大大集中数字之城的各项功能,为后期预留更多的城市功能需求,不同管道的分色集中包封敷设,大大提高管孔质量,方便后期的管理与检修维护。
27.除上述实施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