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及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2260发布日期:2022-05-11 14:5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及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电源自动切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及电路。


背景技术:

2.目前双电源切换装置均由厂家负责设计制造,其功能为固定控制模式,用户只能根据厂家设计的功能进行选择,无法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自定义修改控制功能;双电源切换装置的外观、尺寸也只能根据厂家设计进行选择,用户无法根据现场设备实际情况进行外观及尺寸进行自定义修改;同时双电源切换装置设备购买成本较高,造成用户在选择双电源切换装置时由于考虑成本问题,而放弃安装双电源切换装置,当发生一路电源故障跳闸时,就会造成所带负载设备停运,严重时将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及电路,可实现手动切换和自动切换功能,电路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包括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还包括负载空气开关、分别用于驱动上述常用电源和上述备用电源的第一主回路和第二主回路以及分别用于控制切换上述常用电源和上述备用电源的第一控制回路和第二控制回路;上述第一主回路与上述第一控制回路连接,上述第二主回路与上述第二控制回路连接,上述第一主回路和上述第二主回路分别与上述负载空气开关连接。
6.本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7.当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同时送电时,第一主回路中的中间继电器线圈带电,继电器的常开点闭合,常闭点断开,使其第一控制回路中的常用电源接触器线圈带电,辅助触点常开点闭合、常闭点断开,接触器主触头吸合后主回路接通带电。而备用电源的第二控制回路因中间继电器带电后常闭点断开,使其控制回路失电,接触器线圈不带电,故接触器的常开点断开,常闭点闭合。当常用电源失电时,第一控制回路中的继电器线圈失电,继电器的常开点断开,常闭点闭合,使其常用电源接触器线圈失电,辅助触点常开点断开、常闭点闭合,接触器主触头断开后主回路接通失去电。而备用电源第二控制回路中因中间继电器失电后常闭点闭合,使其第二控制回路带电,接触器线圈带电,接触器主触头吸合后主回路接通,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常开点闭合,常闭点断开,实现双电源的自动切换。当常用电源恢复送电后,供电电源自动切换至常用电源进行供电。
8.本装置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维护工作量小;可实现手动切换和自动切换功能,用户可根据需求修改控制功能。
9.基于第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中,上述第一主回路包括断路器和接触器,上述第一控制回路、接触器和常用电源分别与上述断路器连接。
10.基于第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中,上述第一控制回路包括熔断器和继电器,上述常用电源和上述继电器分别与上述熔断器连接,上述继电器还与上述接触器连接。
11.基于第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中,上述熔断器与上述继电器之间设置有切换控制按钮。
12.基于第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中,上述第一控制回路还包括指示灯,上述指示灯与上述接触器连接。
13.基于第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中,上述第二主回路和上述第二控制回路分别与上述第一主回路和上述第一控制回路的结构相同。
14.基于第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中,上述接触器的出口端连接有接线铜排。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包括配电控制柜,上述配电控制柜内设置有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上述的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
16.基于第二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中,上述配电控制柜内设置有多排元器件安装导轨及配线槽盒。
17.基于第二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中,上述配电控制柜的元器件安装导轨上安装有接线端子。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及电路,当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同时送电时,第一主回路中的中间继电器线圈带电,继电器的常开点闭合,常闭点断开,使其第一控制回路中的常用电源接触器线圈带电,辅助触点常开点闭合、常闭点断开,接触器主触头吸合后主回路接通带电。而备用电源的第二控制回路因中间继电器带电后常闭点断开,使其控制回路失电,接触器线圈不带电,故接触器的常开点断开,常闭点闭合。当常用电源失电时,第一控制回路中的继电器线圈失电,继电器的常开点断开,常闭点闭合,使其常用电源接触器线圈失电,辅助触点常开点断开、常闭点闭合,接触器主触头断开后主回路接通失去电。而备用电源第二控制回路中因中间继电器失电后常闭点闭合,使其第二控制回路带电,接触器线圈带电,接触器主触头吸合后主回路接通,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常开点闭合,常闭点断开,实现双电源的自动切换。当常用电源恢复送电后,供电电源自动切换至常用电源进行供电。装置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维护工作量小;可实现手动切换和自动切换功能,用户可根据需求修改控制功能。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
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的回路原理接线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中的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元器件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其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
31.如图1所示,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包括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还包括负载空气开关、分别用于驱动上述常用电源和上述备用电源的第一主回路和第二主回路以及分别用于控制切换上述常用电源和上述备用电源的第一控制回路和第二控制回路;上述第一主回路与上述第一控制回路连接,上述第二主回路与上述第二控制回路连接,上述第一主回路和上述第二主回路分别与上述负
载空气开关连接。
32.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中,上述第一主回路包括断路器和接触器,上述第一控制回路、接触器和常用电源分别与上述断路器连接。
33.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中,上述第一控制回路包括熔断器和继电器,上述常用电源和上述继电器分别与上述熔断器连接,上述继电器还与上述接触器连接。
34.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中,上述熔断器与上述继电器之间设置有切换控制按钮。
35.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中,上述第一控制回路还包括指示灯,上述指示灯与上述接触器连接。
36.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中,上述第二主回路和上述第二控制回路分别与上述第一主回路和上述第一控制回路的结构相同。
37.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中,上述接触器的出口端连接有接线铜排。
38.本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39.在主回路中安装两个接触器,用于切换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动力主回路,接触器的容量可根据用户使用负荷容量进行选择。在主回路接触器出口安装2个断路器(qf1、qf2),用于接通或断开主回路电源使用,其容量可根据电源容量进行选择,此断路器主要用于检修电源切换器、负荷侧空气开关等设备时使用。分别在两个控制回路中安装一个熔断器(fu1、fu2),用于主辅电源控制回路的保护使用。分别在两个控制回路中安装一个中间继电器(zj),用于主辅电源接触器(km1、km2)分合闸控制功能。分别在两个控制回路中安装一个按钮(sa1),用于主辅电源手动切换控制功能。分别在两个控制回路中安装四个交流电源指示灯,用于监视主辅电源的状态(接通、断开)。红灯为接通(h1、h3)、绿灯为断开(h2、h4)。在接触器出口位置安装接线铜排,用于汇聚两个接触器切换后电源连接及负荷空气开关的连接。按照接线图进行接线,内部主回路连接线可根据电源容量进行线芯选择,控制回路连接线可选择1.5mm2的铜线进行连接。两个控制回路的电源取自a1和n1,a2和n2,用于驱动控制回路的继电器、接触器及指示灯。
40.本控制装置电路的控制原理为:当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同时送电时,中间继电器线圈带电,继电器的常开点闭合,常闭点断开,使其常用电源接触器(km1)线圈带电,辅助触点常开点闭合、常闭点断开,接触器主触头吸合后主回路接通带电,合闸指示灯(红灯)h1灯亮,分闸指示灯(绿灯)h2灯灭。而备用电源回路因中间继电器带电后常闭点断开,使其控制回路失电,接触器km2线圈不带电,故km2的常开点断开,常闭点闭合,使其合闸指示灯(红灯)h3灯灭,分闸指示灯(绿灯)h4灯亮。当常用电源失电时,中间继电器线圈失电,继电器的常开点断开,常闭点闭合,使其常用电源接触器(km1)线圈失电,辅助触点常开点断开、常闭点闭合,接触器主触头断开后主回路接通失去电,合闸指示灯(红灯)h1灯灭,分闸指示灯(绿灯)h2灯亮。而备用电源回路因中间继电器失电后常闭点闭合,使其控制回路带电,接触器km2线圈带电,接触器主触头吸合后主回路接通,接触器km2的辅助触点常开点闭合,常闭
点断开,使其合闸指示灯(红灯)h3灯亮,分闸指示灯(绿灯)h4灯灭,实现双电源的自动切换。当常用电源恢复送电后,供电电源自动切换至常用电源进行供电。
4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低成本实现双电源自动切换的功能;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维护工作量小,控制电路结构简单,用户可根据需求修改控制功能,也可根据现场设备实际情况进行外观及尺寸、容量进行自定义修改。
42.如图2所示,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包括配电控制柜,上述配电控制柜内设置有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上述的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电路。
43.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中,上述配电控制柜内设置有多排元器件安装导轨及配线槽盒。
44.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智能控制装置中,上述配电控制柜的元器件安装导轨上安装有接线端子。
45.根据常用电源容量选择合适的配电控制柜、接触器、断路器、空气开关及一次回路配线线径,在控制柜内安装四排元器件安装导轨及配线槽盒。在第一排导轨上安装2个熔断器(2a)、2个主辅电源断路器、1个继电器、2个接触器,在第二排及第三排安装负载空气开关,在第四排安装接线端子,左边为进线电源接线端子,右边为出线端子。在控制柜内安装两个接触器,用于切换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主回路,接触器的容量可根据用户使用负荷容量进行选择。在控制柜内安装一个中间继电器,用于主辅电源接触器分合闸控制功能。在控制柜内安装一个按钮,用于主辅电源手动切换控制功能。在控制柜内安装四个交流电源指示灯,用于监视主辅电源的状态。在控制柜内安装两个断路器,用于控制主辅电源的通断使用。在控制柜内安装两个熔断器,用于主辅电源控制回路的保护使用。
4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