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导体双磁环永磁调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6512发布日期:2022-05-30 19:0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导体双磁环永磁调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调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导体双磁环永磁调速器。


背景技术:

2.永磁调速器主要由导体转子、永磁转子、调速机构组成,通过导体和永磁体之间的气隙实现由电动机到负载的转矩传输,可实现电动机和负载间无机械连接的传动方式。
3.常见的永磁调速器的永磁转子采用单磁环结构,单磁环结构为更好利用磁场将磁环置于中间,圆周方向两侧分别为导体,该结构缺点是永磁体在结构中间,两边均有导体热量扩散,而永磁体一旦温度过高会产生消磁现象,进而影响永磁调速器工作性能。单磁环永磁调速器必须采用良好的通风散热措施,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的双导体双磁环永磁调速器。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导体双磁环永磁调速器,包括同轴设置的输入端、输出端以及调速结构,所述输入端上设置有导体转子,所述输出端上设置有永磁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转子包括从动盘,所述从动盘上同心设置有外磁环和内磁环;
6.所述导体转子包括主动盘,所述主动盘上同心设置有内导体环和外导体环;
7.各个环体同心设置,从外到内依次为外磁环、外导体环、内磁环和内导体环且各个环体之间均具有间隙,间隙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述内导体环和外导体环可以采用钢圈或其他金属导体。
8.所述内磁环和外磁环均包括磁环本体,所述磁环本体的一端面上周向均布有若干个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均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通过设置在所述磁环本体外侧的磁环盖固定,所述永磁体设置在所述磁环本体和磁环盖之间;
9.所述磁环本体和磁环盖的相邻端面相接触。
10.所述磁环本体的侧壁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一之间均设置有散热通孔。
11.所述磁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一对应的凹槽二,所述永磁体设置在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之间。
12.所述磁环本体和磁环盖均采用导电的金属材质制成。优选铝材。
13.所述永磁体固定在所述磁环本体上。
14.所述凹槽一和永磁体的横截面形状均为规则的几何形状。优选矩形。
15.所述磁环盖通过可拆卸连接固定在磁环本体上。可以采用螺钉,磁环本体通过可拆卸连接固定在永磁调速器的从动盘上,从动盘固定在负载输出轴上,进而实现扭矩传递功能。
16.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采用切削加工而成。
17.还包括调速结构,所述调速结构包括转动设置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轴线与所
述输入端的轴线垂直且不在同一平面内,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摇臂,所述摇臂的另一端均与连杆的一端铰接;
18.还包括能够随所述导体转子转动的传动盘且所述导体转子能够同时沿着所述输入端的轴线做直线运动;
19.所述导体转子沿着所述输入端的轴线移动并由所述连杆驱动。
20.所述导体转子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导杆,所述导杆均穿过所述传动盘,所述传动盘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导体转子套接在所述输入端上。所述导杆可以设置2-8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述驱动轴转动,带动摇臂摆动进而通过连杆拉动导体转子沿着输入端移动。由于导体转子被所述导杆限位,当输入端转动时,还能通过传动盘带动导体转子转动。
21.所述导体转子靠近所述连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套接在所述输入端上,所述滑动套上套接有轴承组,所述滑动套能够随所述轴承组的内圈转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轴承组的外壁上。
22.所述输入端为轴,所述传动盘与轴通过键连接;
23.或所述输入端包括轴以及套接在轴外侧的轴套,所述传动盘与轴套固定连接,轴与轴套通过胀套连接。通过胀套实现轴与轴套的固定连接,轴套可以通过螺栓与传动盘连接,也可以与传动盘一体设置。
24.输出端为轴或轴套且均与永磁转子固定连接,轴套可以通过螺栓与永磁转子连接,也可以与永磁转子一体设置。
25.所述驱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通过轴承座固定。所述轴承座可以固定在地面或者固定机架上。
26.所述轴承组一般包括若干个轴承和固定若干个轴承的轴承座。
27.所述驱动轴可以通过电机或者执行器驱动,所述导体转子沿着所述输入端的轴线移动从而改变永磁转子和导体转子之间的耦合面积,实现不同大小的扭矩传递,达到降速节能的目的。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双磁环结构,且外磁环在圆周方向的最外侧,外磁环只有一侧受导体热量扩散影响,避免永磁体温度过高;输入端做旋转运动时,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导体组件切割磁力线,在导体中产生涡电流,涡电流进而产生反感磁场,与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交互作用,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扭矩传递,采用本发明的双磁环结构永磁调速器,相较于传统永磁调速器,磁场强度高;磁环采用分体式磁环,结构简单、更易于安装和拆卸、对永磁调速器工作无影响;采用切削加工方式代替放电加工方式,大大的提供了加工效率,提高产能效果非常明显。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局部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磁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外磁环的结构示意图。
34.其中,附图标记为:1、传动盘;2、驱动轴;3、从动盘;4、滑动套;5、主动盘;10、输入端轴套;14、输出端轴套;201、摇臂;202、连杆;203、轴承座;101、导向杆;301、内磁环;302、外磁环;303、磁环本体;304、磁环盖;3031、凹槽一;3032、凹槽二;401、轴承组;501、内导体环;502、外导体环;1001、输出端胀套;1401、输出端胀套。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36.实施例一:
37.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导体双磁环永磁调速器,包括同轴设置的输入端、输出端以及调速结构,输入端上设置有导体转子,输出端上设置有永磁转子,永磁转子包括从动盘3,从动盘3上同心设置有外磁环302和内磁环301;
38.导体转子包括主动盘5,主动盘5上同心设置有外导体环502和内导体环501,
39.导体环包括外导体环502和内导体环501,外导体环502和内导体环501之间具有间隙。
40.各个环体同心设置,从外到内依次为外磁环302、外导体环502、内磁环301和内导体501环且各个环体之间均具有间隙,间隙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1.内导体环501和外导体环502可以采用钢圈或其他金属导体,外磁环302和内磁环301的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42.实施例二:
43.参见图4-图5,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仅在与实施例二中对内磁环301和外磁环302的具体结构进行了限定,具体为:
44.内磁环301和外磁环302均包括磁环本体303,磁环本体303的一端面上周向均布有若干个凹槽一3031,凹槽一3031内均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通过设置在磁环本体303外侧的磁环盖304固定,永磁体设置在磁环本体303和磁环盖304之间;
45.磁环本体303和磁环盖304的相邻端面相接触。
46.磁环本体303的侧壁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凹槽一3031之间均设置有散热通孔。
47.磁环盖304上设置有与凹槽一3031对应的凹槽二3041,永磁体设置在凹槽一3031和凹槽二3041之间。磁环盖304的侧壁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凹槽一3031之间均设置有散热通孔。
48.磁环本体303和磁环盖304均采用导电的金属材质制成。优选铝材。
49.永磁体固定在磁环本体303上。
50.凹槽一3031和永磁体的横截面形状均为规则的几何形状。优选矩形。
51.磁环盖304通过可拆卸连接固定在磁环本体303上。可以采用螺钉,磁环本体303通过可拆卸连接固定在永磁调速器的从动盘3上,从动盘3固定在负载输出轴上,进而实现扭矩传递功能。
52.凹槽一3031和凹槽二3041采用切削加工而成。
53.实施例三:
54.参见图1-图3,其中,图3中的连杆202和摇臂201的部分结构原本看不到,仅为了方便展示。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调速结构包括转动设置的驱动轴2,驱动轴2的轴
线与输入端的轴线垂直且不在同一平面内,驱动轴2的两端均设置有摇臂201,摇臂201的另一端均与连杆202的一端铰接;
55.还包括能够随导体转子转动的传动盘1且导体转子能够同时沿着输入端的轴线做直线运动;
56.导体转子沿着输入端的轴线移动并由连杆202驱动。
57.导体转子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导杆101,导杆101均穿过传动盘1,传动盘1与输入端连接,导体转子套接在输入端上。
58.导体转子靠近连杆20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动套4,滑动套4套接在输入端上,滑动套4上套接有轴承组401,滑动套4能够随轴承组401的内圈转动,连杆202的另一端铰接在轴承组401的外壁上。
59.输入端为轴,传动盘1与轴通过键连接;
60.或输入端包括轴以及套接在轴外侧的轴套,传动盘1与输入端轴套10固定连接,轴与轴套通过输入端胀套1001连接。通过胀套实现轴与轴套的固定连接。
61.输出端为轴或轴套且均与永磁转子固定连接,输出端轴套14可以通过螺栓与永磁转子连接,也可以与永磁转子一体设置,输出端轴套14通过输出端胀套1401与输出轴固定连接。
62.驱动轴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通过轴承座203固定。轴承座203可以固定在地面或者固定机架上。
63.轴承组一般包括若干个轴承和固定若干个轴承的轴承座。
64.驱动轴2可以通过电机或者执行器驱动,导体转子沿着输入端的轴线移动从而改变永磁转子和导体转子之间的耦合面积,实现不同大小的扭矩传递,达到降速节能的目的。驱动轴2转动,带动摇臂201摆动进而通过连杆202拉动导体转子沿着输入端移动,由于导体转子被导杆101限位,当输入端转动时,还能通过传动盘101带动导体转子转动。
65.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66.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67.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