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电机绕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8870发布日期:2022-05-30 20:39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线电机绕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线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线电机绕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机的绕组中的线圈大多直接连接,即一线圈的线头与另一线圈的线尾连接,另一线圈的线头与再一线圈的线尾连接。
3.直线电机的线圈绕组数量较多且呈一字排列,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线圈的线头线尾直接方式,不仅操作繁琐,且容易出错,还导致线材杂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直线电机绕组连接结构,将绕组的线头线圈均焊接在电路板上,且多个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呈一字排列,更方便连接操作。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直线电机绕组连接结构,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w相绕组和电路板;
7.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呈一字排列,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呈一字排列,且位于绕组的同一端;
8.所述电路板开设有多个接线孔,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均焊接于所述接线孔,多个所述接线孔呈一字型排列;
9.所述电路板的端部设有u、v和w三个引线连接位;
10.多个所述接线孔和u、v和w三个引线连接位均位于所述电路板背离绕组的一侧。
11.进一步的,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三者排列的长度与所述电路板的长度一致;
12.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的位置与所述电路板的接线孔的位置相对应。
13.进一步的,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均具有两个线圈,分别为u1线圈、u2线圈、v1线圈、v2线圈、w1线圈和w2线圈,其排列顺序为u1线圈、v1线圈、w1线圈、u2线圈、v2线圈和w2线圈。
14.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的多个接线孔逐一与u1线圈、v1线圈、w1线圈、u2线圈、v2线圈和w2线圈相对应;
15.所述电路板的多个接线孔分为u1+端、u1-端、v1+端、v1-端、w1+端、w1-端、u2+端、u2-端、v2+端、v2-端、w2+端和w2-端;
16.所述u1+端与所述u引线连接位电性连接,所述u1-端和所述u2+端电性连接;
17.所述v1+端与所述v引线连接位电性连接,所述v1-端和所述v2+端电性连接;
18.所述w1+端与所述w引线连接位电性连接,所述w1-端和所述w2+端电性连接;
19.所述u2-端、所述v2-端和所述w2-端电性连接。
20.进一步的,所述u、v和w三个引线连接位呈一字排列,且排列方向与多个所述接线
孔的排列方向相垂直。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22.基于呈一字排列的绕组、呈一字排列的线头和线尾以及呈一字排列的接线孔,将电路板放置在绕组的一侧后将绕组线端头逐一插入接线孔并焊接,即可完成绕组的连接,端头和接线孔只需按顺序连接即可,更易对准,焊接操作方便快捷且接线准确率高。
23.同时,将引线连接位也设在电路板上,降低引线连接的难度,进一步提高直线电机线圈绕组模块的组装难度。
附图说明
24.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直线电机绕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26.图2是电路板的电路示意图;
27.附图中:211-u1线圈,212-u2线圈,221-v1线圈,222-v2线圈,231-w1线圈,232-w2线圈,6-电路板,61-接线孔,62-引线连接位。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直线电机绕组连接结构,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w相绕组和电路板6;
30.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呈一字排列,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33和所述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呈一字排列,且位于绕组的同一端;
31.所述电路板6开设有多个接线孔61,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均焊接于所述接线孔61,多个所述接线孔61呈一字型排列;
32.所述电路板6的端部设有u、v和w三个引线连接位62;
33.多个所述接线孔61和u、v和w三个引线连接位62均位于所述电路板6背离绕组的一侧。
34.基于呈一字排列的绕组、呈一字排列的线头和线尾以及呈一字排列的接线孔,将电路板6放置在绕组的一侧后将绕组线端头逐一插入接线孔61并焊接,即可完成绕组的连接,端头和接线孔只需按顺序连接即可,更易对准,焊接操作方便快捷且接线准确率高。
35.同时,将引线连接位62也设在电路板6上,降低引线连接的难度,进一步提高直线电机线圈绕组模块的组装难度。
36.为了进一步降低接线难度,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三者排列的长度与电路板6的长度一致;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的位置与电路板6的接线孔61的位置相对应。
37.由此,当连接各绕组时,无需核对绕组位置,也无需核对电路板6位置,只需使电路板6放置在绕组的线头线尾一侧,将与接线孔61对应的线头或线尾插入位子对应的接线孔61并焊接,即可完成绕组连接,操作快捷简单。
38.进一步的,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均具有两个线圈,分别为u1线圈
211、u2线圈212、v1线圈221、v2线圈222、w1线圈231和w2线圈232,其排列顺序为u1线圈211、v1线圈221、w1线圈231、u2线圈212、v2线圈222和w2线圈232。
39.该绕组的配置适用于大功率直线电机,进一步降低大功率直线电机的绕组连接难度和降低连线出错率,提高生产效率。
40.具体的,电路板6的多个接线孔61逐一与u1线圈211、v1线圈221、w1线圈231、u2线圈212、v2线圈222和w2线圈232相对应;
41.所述电路板6的多个接线孔61分为u
1+
端、u
1-端、v
1+
端、v
1-端、w
1+
端、w
1-端、u
2+
端、u
2-端、v
2+
端、v
2-端、w
2+
端和w
2-端;
42.所述u
1+
端与所述u引线连接位电性连接,所述u
1-端和所述u
2+
端电性连接;
43.所述v
1+
端与所述v引线连接位电性连接,所述v
1-端和所述v
2+
端电性连接;
44.所述w
1+
端与所述w引线连接位电性连接,所述w
1-端和所述w
2+
端电性连接;
45.所述u
2-端、所述v
2-端和所述w
2-端电性连接。
46.这种排列方式有利于实现多个引线孔呈一字排列,绕组线圈连接更方便。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u
1+
端与u引线连接位重合。
47.优选的,u、v和w三个引线连接位62呈一字排列,且排列方向与多个所述接线孔的排列方向相垂直。这种排列方式使得电路板上接线孔和引线连接位排列更紧凑,减小电路板体积。
48.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