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光伏对接高压配电网智能连接安全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06400发布日期:2022-03-26 10:44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田光伏对接高压配电网智能连接安全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补偿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田光伏对接高压配电网智能连接安全补偿器。


背景技术:

2.无功补偿器是一种补偿装置,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地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现有技术的无功补偿器通常在柜体内安装,受柜体空间的限制,常存在不便于安装的缺陷,同时在安装后,当需要对无功补偿器进行维护检修时,同样存在着不便于维护检修操作的缺陷,导致操作人员的维护检修效率降低,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影响设备的正常开机和稳定运行。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油田光伏对接高压配电网智能连接安全补偿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油田光伏对接高压配电网智能连接安全补偿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田光伏对接高压配电网智能连接安全补偿器,包括底板和补偿器本体,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台,补偿器本体固定安装在安装台的顶面,底板的上方设置有补偿器柜体,补偿器柜体包括有防护罩,防护罩的内部镂空且防护罩的底端呈开口状,防护罩的左右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柱,防护罩的正面开设有插槽,插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撑柱,限位撑柱的底端与底板的前端顶面固定连接,限位撑柱的底端设置有手动升降控制机构,手动升降控制机构包括有摇杆,摇杆活动套入在限位撑柱的正面,底板的底面设置有升降联动机构,升降联动机构包括有蜗杆和蜗轮杆,蜗杆与蜗轮杆的中心外壁啮合连接,蜗轮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套入有伞形齿轮,两个伞形齿轮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通过轮齿啮合连接有低位齿轮和高位齿轮,低位齿轮和高位齿轮上分别固定套入有升降螺杆,两个升降螺杆分别活动套入在底板的左右两端,两个升降螺杆的顶端外壁分别与两个连接套柱通过螺纹连接,防护罩的内部顶端设置有散热器,散热器包括有两个散热筒。
6.作为优选,所述手动升降控制机构还包括有转板和摇把,转板的顶端固定套入在摇杆的前端外壁上,转板的正面底端开设有储纳槽,摇把位于转板正面底端的储纳槽内,摇把的底端通过转轴连接在储纳槽底端的左右内壁上。
7.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底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蜗杆的前后两端外壁分别活动套入在两个第一固定座上,底板的前端顶面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皮带通孔,皮带通孔位于限位撑柱和安装台之间。
8.作为优选,所述皮带通孔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皮带轮,下方的皮带轮固定套入在蜗杆的外壁上,上方的皮带轮固定套入在摇杆的后端外壁上,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座,两个第二固定座分别位于蜗杆的左右两侧,蜗轮杆固定套入在两个第二固定座上,蜗轮杆位于蜗杆的下方。
10.作为优选,左端所述伞形齿轮的左端底部与低位齿轮的右端通过轮齿啮合连接,右端伞形齿轮的右端顶部与高位齿轮的左端通过轮齿啮合连接。
11.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后端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杆,两个限位滑杆分别位于底板的左右两端,两个限位滑杆的顶端外壁分别与防护罩的左右两端底面活动套入。
12.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罩正面的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柜门,防护罩的顶面均匀分布开设有上下贯穿的让位孔,防护罩底端的左右两面分别开设有两个进气孔,四个进气孔分别位于两个连接套柱的前后两侧,四个进气孔内分别固定套入有进气滤网,防护罩的正面顶端开设有两个排气孔,两个排气孔内分别固定套入有排气滤网。
13.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筒呈圆柱体结构,散热筒的内部镂空且散热筒的前端呈开口状,两个散热筒均固定连接在防护罩的顶内壁上,两个散热筒分别位于两个排气滤网的后方,两个散热筒的外侧壁分别均匀分布开设有散热抽气孔,两个散热筒的内部前端分别设置有散热风扇。
14.作为优选,两个所述散热筒的后内壁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两个伺服电机分别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有传动转杆,两个散热风扇分别固定套入在两个传动转杆的前端外壁上。
15.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田光伏对接高压配电网智能连接安全补偿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油田光伏对接高压配电网智能连接安全补偿器,通过补偿器柜体、手动升降控制机构、升降联动机构、限位撑柱和安装台的设置,将摇把通过转轴从转板正面的储纳槽中旋转出来,手握摇把并通过转板带动摇杆的转动,摇杆带动摇杆上的皮带轮转动,摇杆上的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蜗杆上的皮带轮和蜗杆转动,蜗杆通过带动蜗轮杆的转动,蜗轮杆带动两个伞形齿轮的转动,两个伞形齿轮分别通过轮齿大的低位齿轮和高位齿轮的转动,低位齿轮和高位齿轮分别带动两个升降螺杆同向转动,两个升降螺杆分别通过螺纹带动两个连接套柱向上移动,两个连接套柱同时带动防护罩向上移动,防护罩向上移动后,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对补偿器本体进行维护检修,同时便于将补偿器本体在安装台上进行拆卸和安装,有效提高了维护检修的效率。
16.2、该一种油田光伏对接高压配电网智能连接安全补偿器,通过插槽、限位撑柱和两个限位滑杆的设置,防护罩在通过手动升降控制机构控制升降联动机构而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防护罩通过插槽在限位撑柱的左右两端外壁上滑动,同时防护罩后端的左右两端分别在两个限位滑杆上滑动,从而有效增加了防护罩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17.3、该一种油田光伏对接高压配电网智能连接安全补偿器,通过转板、储纳槽和摇把的设置,在使用手升降控制机构时,可通过将摇把通过转轴从转板上的储纳槽中翻转出来,使用后,可再将摇把通过转轴翻转放入转板上的储纳槽中,便于对手动升降控制机构进行防护,通过皮带通孔的设置,便于两个皮带轮连接的皮带穿过,实现让位的效果。
18.4、该一种油田光伏对接高压配电网智能连接安全补偿器,通过散热器的设置,启动两个伺服电机,两个伺服电机分别通过传动轴带动两个传动转杆的转动,两个传动转杆分别带动两个散热风扇在两个散热筒的内部前端转动,两个散热筒转动时,将防护罩内部顶端聚集的热气通过两个散热筒外壁上的散热抽气孔分别抽入两个散热筒内,然后通过防护罩正面顶端的两个排气孔排出,从而有效实现对防护罩的内部进行散热的效果。
19.5、该一种油田光伏对接高压配电网智能连接安全补偿器,通过进气滤网和排气滤网的设置,在通过散热器对防护罩的内部进行抽气散热时,外界的空气通过四个进气滤网的过滤后从防护罩上的四个进气孔内进入,增加了在实现空气循环的同时进行空气的过滤,从而增加了防护罩内部防尘的效果,散热器运行时,两个排气滤网对两个散热风扇起到了防护效果,散热器未运行时,两个排气滤网对两个散热筒的内部起到了防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21.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2.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正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防护罩侧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底板底部的立体图。
23.图例说明:1、底板;2、安装台;3、补偿器本体;4、支撑腿;51、防护罩;52、插槽;53、柜门;54、让位孔;55、进气滤网;56、排气滤网;57、连接套柱;61、散热筒;62、散热风扇;63、伺服电机;64、传动转杆;65、散热抽气孔;7、限位撑柱;81、摇杆;82、转板;83、摇把;91、第一固定座;92、蜗杆;93、皮带轮;94、蜗轮杆;95、第二固定座;96、伞形齿轮;97、升降螺杆;98、低位齿轮;99、高位齿轮;10、皮带通孔;11、限位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一种油田光伏对接高压配电网智能连接安全补偿器,如图1-图5所示,包括底板1和补偿器本体3,底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4,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安
装台2,补偿器本体3固定安装在安装台2的顶面,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补偿器柜体,补偿器柜体包括有防护罩51,防护罩51的内部镂空且防护罩51的底端呈开口状,防护罩51的左右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柱57,防护罩51的正面开设有插槽52,插槽52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撑柱7,限位撑柱7的底端与底板1的前端顶面固定连接,限位撑柱7的底端设置有手动升降控制机构,手动升降控制机构包括有摇杆81,摇杆81活动套入在限位撑柱7的正面,底板1的底面设置有升降联动机构,升降联动机构包括有蜗杆92和蜗轮杆94,蜗杆92与蜗轮杆94的中心外壁啮合连接,蜗轮杆94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套入有伞形齿轮96,两个伞形齿轮96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通过轮齿啮合连接有低位齿轮98和高位齿轮99,低位齿轮98和高位齿轮99上分别固定套入有升降螺杆97,两个升降螺杆97分别活动套入在底板1的左右两端,两个升降螺杆97的顶端外壁分别与两个连接套柱57通过螺纹连接,防护罩51的内部顶端设置有散热器,散热器包括有两个散热筒61,手动升降控制机构还包括有转板82和摇把83,转板82的顶端固定套入在摇杆81的前端外壁上,转板82的正面底端开设有储纳槽,摇把83位于转板82正面底端的储纳槽内,摇把83的底端通过转轴连接在储纳槽底端的左右内壁上,底板1底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91,蜗杆92的前后两端外壁分别活动套入在两个第一固定座91上,底板1的前端顶面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皮带通孔10,皮带通孔10位于限位撑柱7和安装台2之间,皮带通孔1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皮带轮93,下方的皮带轮93固定套入在蜗杆92的外壁上,上方的皮带轮93固定套入在摇杆81的后端外壁上,两个皮带轮93通过皮带连接,底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座95,两个第二固定座95分别位于蜗杆92的左右两侧,蜗轮杆94固定套入在两个第二固定座95上,蜗轮杆94位于蜗杆92的下方,左端伞形齿轮96的左端底部与低位齿轮98的右端通过轮齿啮合连接,右端伞形齿轮96的右端顶部与高位齿轮99的左端通过轮齿啮合连接,底板1的后端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杆11,两个限位滑杆11分别位于底板1的左右两端,两个限位滑杆11的顶端外壁分别与防护罩51的左右两端底面活动套入,防护罩51正面的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柜门53,防护罩51的顶面均匀分布开设有上下贯穿的让位孔54,防护罩51底端的左右两面分别开设有两个进气孔,四个进气孔分别位于两个连接套柱57的前后两侧,四个进气孔内分别固定套入有进气滤网55,防护罩51的正面顶端开设有两个排气孔,两个排气孔内分别固定套入有排气滤网56,散热筒61呈圆柱体结构,散热筒61的内部镂空且散热筒61的前端呈开口状,两个散热筒61均固定连接在防护罩51的顶内壁上,两个散热筒61分别位于两个排气滤网56的后方,两个散热筒61的外侧壁分别均匀分布开设有散热抽气孔65,两个散热筒61的内部前端分别设置有散热风扇62,两个散热筒61的后内壁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63,两个伺服电机63分别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有传动转杆64,两个散热风扇62分别固定套入在两个传动转杆64的前端外壁上。
2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摇把83通过转轴从转板82正面的储纳槽中旋转出来,手握摇把83并通过转板82带动摇杆81的转动,摇杆81带动摇杆81上的皮带轮93转动,摇杆81上的皮带轮93通过皮带带动蜗杆92上的皮带轮93和蜗杆92转动,蜗杆92通过带动蜗轮杆94的转动,蜗轮杆94带动两个伞形齿轮96的转动,两个伞形齿轮96分别通过轮齿大的低位齿轮98和高位齿轮99的转动,低位齿轮98和高位齿轮99分别带动两个升降螺杆97同向转动,两个升降螺杆97分别通过螺纹带动两个连接套柱57向上移动,两个连接套柱57同时带动防护罩51向上移动,防护罩51向上移动后,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对补偿器本体3进行维护检修,同
时便于将补偿器本体3在安装台2上进行拆卸和安装,有效提高了维护检修的效率,通过插槽52、限位撑柱7和两个限位滑杆11的设置,防护罩51在通过手动升降控制机构控制升降联动机构而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防护罩51通过插槽52在限位撑柱7的左右两端外壁上滑动,同时防护罩51后端的左右两端分别在两个限位滑杆11上滑动,从而有效增加了防护罩51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转板82、储纳槽和摇把83的设置,在使用手升降控制机构时,可通过将摇把83通过转轴从转板82上的储纳槽中翻转出来,使用后,可再将摇把83通过转轴翻转放入转板82上的储纳槽中,便于对手动升降控制机构进行防护,通过皮带通孔10的设置,便于两个皮带轮93连接的皮带穿过,实现让位的效果,通过散热器的设置,启动两个伺服电机63,两个伺服电机63分别通过传动轴带动两个传动转杆64的转动,两个传动转杆64分别带动两个散热风扇62在两个散热筒61的内部前端转动,两个散热筒61转动时,将防护罩51内部顶端聚集的热气通过两个散热筒61外壁上的散热抽气孔65分别抽入两个散热筒61内,然后从防护罩51正面顶端的两个排气孔排出,从而有效实现对防护罩51的内部进行散热的效果,通过进气滤网55和排气滤网56的设置,在通过散热器对防护罩51的内部进行抽气散热时,外界的空气通过四个进气滤网55的过滤后从防护罩51上的四个进气孔内进入,增加了在实现空气循环的同时进行空气的过滤,从而增加了防护罩51内部防尘的效果,散热器运行时,两个排气滤网56对两个散热风扇62起到了防护效果,散热器未运行时,两个排气滤网56对两个散热筒61的内部起到了防尘的效果。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