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0848发布日期:2023-09-23 17:5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充电,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1、由于电网和电动汽车等的快速发展,电网新型负荷的增加和变化导致终端用电存在一些通用的电网问题,针对目前终端存在的问题,开展分布式储能装置研究,即智能柔性保供电源。通过分布式储能与智能配变终端的协调配合,解决季节性、间歇性的高峰负荷,降低多样性负荷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影响,实现终端用户方便式用电。同时分布式能源具备协调控制,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就地消纳,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配网设备投资,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设备利用率。

2、现有技术主要通过外接柴油发电机、无功补偿装置、有载调压器、直流立体充电庄等单个设备来解决终端电网单一的运行要求。上述技术存在如下缺陷:(1)对终端电网补偿功能单一;(2)占地面积较大;(3)设备噪音大;(4)接入设备需进行停电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可以在离网运行的情况下,也可为直流电动负载充电,同时也可以为交流负载提供电能,还具备实时数据双向互动功能,同时向用户开放,从而对发电量、用电量、无功补偿系数、充放电量补偿等参数进行合理调节,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包括:储能模块、dc/dc功率模块、dc/ac功率模块和控制模块;

3、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dc/dc功率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4、所述dc/ac功率模块的直流侧与所述dc/dc功率模块的输出端共直流母线连接;

5、所述控制模块接收配网能量信息,并依据所述配网能量信息控制所述储能模块、所述dc/dc功率模块和所述dc/ac功率模块运行,并获取所述储能模块、所述dc/dc功率模块和所述dc/ac功率模块的状态信息。

6、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还包括:直流充电机和/或交流充电机;

7、所述直流充电机与所述dc/dc功率模块输出端电连接;

8、所述交流充电机dc/ac功率模块输出端电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直流充电机为20kw小功率直流充电机。

10、进一步地,所述dc/ac功率模块的输出端设置有交流微网并网开关,进行并离网运行切换。

1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数据连接的管理调度单元和电气控制单元;

12、所述管理调度单元接收所述配网的能量信息,并依据所述配网的能量信息得到所述储能模块、所述dc/dc功率模块及所述dc/ac功率模块的控制指令;

13、所述电器控制单元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储能模块、所述dc/dc功率模块及所述dc/ac功率模块,还获取所述储能模块、所述dc/dc功率模块及所述dc/ac功率模块的状态信息。

14、进一步地,所述dc/dc功率模块为50kw dc/dc功率模块。

15、进一步地,所述dc/ac功率模块为50kw dc/ac功率模块。

16、进一步地,所述储能模块包括若干个并联连接的储能电池组。

17、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8、可以在离网运行的情况下,也可为直流电动负载充电,同时也可以为交流负载提供电能,还具备实时数据双向互动功能,同时向用户开放,从而对发电量、用电量、无功补偿系数、充放电量补偿等参数进行合理调节,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模块、dc/dc功率模块、dc/ac功率模块和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流充电机和/或交流充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终端智能供电装置,包括:储能模块、DC/DC功率模块、DC/AC功率模块和控制模块;储能模块与DC/DC功率模块的输入端连接;DC/AC功率模块的直流侧与DC/DC功率模块的输出端共直流母线连接;控制模块接收配网能量信息,并依据配网能量信息控制储能模块、DC/DC功率模块和DC/AC功率模块运行,并获取储能模块、DC/DC功率模块和DC/AC功率模块的状态信息。可以在离网运行的情况下,也可为直流电动负载充电,同时也可以为交流负载提供电能,还具备实时数据双向互动功能,同时向用户开放,从而对发电量、用电量、无功补偿系数、充放电量补偿等参数进行合理调节,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哲,游新,孟向军,郑月宾,吕淼,徐关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