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0618630发布日期:2022-07-02 01:47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智能管理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变电站建设技术越来越成熟,相关设备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变电站的相应控制也越来越完善,目前,变电站能够对以高速的网络通信平台为基础,自动采集信息、监测、控制等从而实现系统的运行。
3.变电站集中监控作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简化了工作流。但由于变电站集中监控处理的信息量大,且数据信号的差异化增加变电站的信息工作量,从而影响调度效率。
4.然而,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变电站的管理不够完善,基于监控数据对应的信号执行效率低,从而使得变电站安全隐患排查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变电站的管理不够完善,基于监控数据对应的信号执行效率低,从而使得变电站安全隐患排查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集控中心对集控变电站进行类比分布,从而根据分布条件实现电站的协同化控制,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调度效率,实现管理智能性的技术效果。
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系统,所述系统与一分布式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根据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设备信息,获得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存储于所述分布式模块中,所述分布式模块嵌于云端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搭建信号转换模型;根据集控中心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设备状态监控,获得第一监控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监控数据进行故障判定,生成故障调度指令;将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输入所述信号转换模型中,根据所述信号转换模型,分别输出所述第一变电站的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第二调度信息;按照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协同控制。
7.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设备信息,获得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存储于分布式模块中,所述分布式模块嵌于云端处理器;第一搭建单元,所述第一搭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搭建信号转换模型;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集控中心对所述第一变电站设备
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设备进行设备状态监控,获得第一监控数据;第一生成单元,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控数据进行故障判定,生成故障调度指令;第一转换单元,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输入所述信号转换模型中,根据所述信号转换模型,分别输出所述第一变电站的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第二调度信息;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协同控制。
8.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0.1、由于采用了通过对及集控中心进行变电站分析,获得相关控制的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进而根据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中的设备信息进行设备各个指标的类比,即将其中每一个指标进行两个设备的对应分析,从而输出关于各个指标类比后的分布数据,根据类比后分布的数据进行完成基于云端处理器的数据处理,并基于类比分布数据搭建信号转换模型,当接收到基于集控中心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的实时数据时,根据集控中心中的故障预警模块进行故障判定,若出现故障时,生成对应的故障调度信息,根据该故障调度信息和搭建成功的信号转换模型进行匹配至对应设备的信号的转换,从而能够直接通过转换输出的信号进行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协同控制。
1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做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的第一转换条件的模型约束的流程示意图;
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的第二转换条件的模型约束的流程示意图;
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一搭建单元13,第三获得单元14,第一生成单元15,第一转换单元16,第一控制单元17,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5。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变电站的管理不够完善,基于监控数据对应的信号执行效率低,从而使得
变电站安全隐患排查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集控中心对集控变电站进行类比分布,从而根据分布条件实现电站的协同化控制,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调度效率,实现管理智能性的技术效果。
20.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的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21.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对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处理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22.集中监控中心能够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状态分析和监测,从而使得变电站集中监控中心在进行变电站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增加和接入监控系统中的变电站数目不断增加,其响应的信息处理量就会逐步增加,进而出现安全隐患排查不够准确,且对于接收的变电站信号数据量大,基于监控数据对应的信号执行效率低,从而使得变电站安全隐患排查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
2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2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通过对及集控中心进行变电站分析,获得相关控制的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进而根据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中的设备信息进行设备各个指标的类比,即将其中每一个指标进行两个设备的对应分析,从而输出关于各个指标类比后的分布数据,根据类比后分布的数据进行完成基于云端处理器的数据处理,并基于类比分布数据搭建信号转换模型,当接收到基于集控中心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的实时数据时,根据集控中心中的故障预警模块进行故障判定,若出现故障时,生成对应的故障调度信息,根据该故障调度信息和搭建成功的信号转换模型进行匹配至对应设备的信号的转换,从而能够直接通过转换输出的信号进行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协同控制。
25.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系统,所述系统与一分布式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28.步骤s100:获得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
29.由于集中监控中心能够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状态分析和监测,从而使得变电站集中监控中心在进行变电站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增加和接入监控系统中的变电站数目不断增加,其响应的信息处理量就会逐步增加,进而出现安全隐患排查不够准确,且对于接收的变电站信号数据量大,基于监控数据对应的信号执行效率低,从而使得变电站安全隐患排查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因此,通过本技术实施例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协同化管理。
30.变电站是一种改变电压的场所,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因此,首先通过对集中监控中心接入的变电站进行分析,进而获得第一变电站
和第二变电站,并作为主要数据分析对象,通过确定对应的变电站进行针对化数据采集和分析。
31.步骤s200:根据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设备信息,获得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存储于所述分布式模块中,所述分布式模块嵌于云端处理器;
32.具体而言,当确定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后,分别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设备分析,由于集中监控中心接入的变电站的越来越多,其变电站的类型和设备信息有所区别,从而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设备分析,以获得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
33.进一步的,变电站中的设备是由一系列电气设备组成,其主要设备包括导线、变压器、开关设备和高压绝缘子等,按照变电站中所有设备的信号控制执行性进行分析,将变电站设备中具有信号接收后执行的相关设备进行采集,作为主要类比的维度指标,比如,变电站接收集控中心信号后的主要控制设备,从而根据这些指标为基础,分别对两个设备进行类比,并将类比结果一一对应后存储至分布式模块中,便于进一步的数据整合和统计分析。
34.其中,分布式模块内嵌于云端处理器中,为了不影响集中控制中心的数据反应和数据计算效率,因此,对于该分布式模块的相关数据处理存储至云端处理器中,基于该云端处理器能够对设备类比后的大量数据进行对应功能的分析和训练,从而提高模型效率。
35.步骤s300: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搭建信号转换模型;
36.具体而言,由于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为基于设备信息进行指标类比获得的分布信息,即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能够分别对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进行信号控制操作的相似性表示,通过对两个变电站在接收到集控中心发出的信号进行智能操作的一个转换过程,首先需要根据信号进行模拟信号至数字信号至光信号的的转换,从而形成信号转换模型的基础架构,进一步的,再根据所述第一类别设备分布数据中心对设备的不同类型信号接收设备进行分析,包括设备接口等需要根据设备进行适应性调整数据,从而实现基础转换功能架构的搭建,由于根据不同的监测数据,其产生的信号类型有所变化,从而通过信号转换模型能够对实时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实现适应性修改和信号转换模型的信号转换,进而适用于该设备的信号。
37.步骤s400:根据集控中心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设备状态监控,获得第一监控数据;
38.步骤s500:根据所述第一监控数据进行故障判定,生成故障调度指令;
39.具体而言,集控中心为集中控制中心,是目前为了对变电站进行统一监控管理的监控中心,其中,集控中心中连接有数据处理层,内包括多种预警模型,从而对变电站的统一管理。
40.根据集控中心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设备状态监控,其中,集控中心经常采用调控一体化的运行模式,能够实现监控,调节和控制同时进行,从而根据集控中心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动态分析,进而获得第一监控数据,基于监控中心中的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故障判定,其中,监控中心的模型是基于一体化的模型,可根据集控中心的故障预警模型进行预警分析,当对应的监控数据出现异常后,由集控中心发出对应的预警信息进行调度,即为了保证该安全性的设备调度或操作,其中,告警信息是重要的事故信息,比
如继电器保护信号、断路器的状态信号等,从而根据对应的事故信息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安全丢,进而生成所述故障调度指令。
41.所述故障调度指令是集控中心向变电站发出的应对故障情况的安全调度指令,该指令包括调度设备对象和调度设备数据,其中,调度设备对象比如断路器、变压器等,调度设备数据为其控制断开,变压器调整等对应设备的具体调整参数,从而根据所述故障调度指令对变电站进行故障控制。
42.步骤s600:将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输入所述信号转换模型中,根据所述信号转换模型,分别输出所述第一变电站的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第二调度信息;
43.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600还包括:
44.步骤s610:根据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输入所述信号转换模型中,其中,所述信号转换模型为基于一对多的输入输出关系,所述信号转换模型用于对故障监测结果进行安全启动装置保护信号的转换;
45.步骤s620:根据所述信号转换模型,输出所述第一变电站的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第二调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设备和第一调度信号,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包括第二调度设备和第二调度信号。
46.步骤s700:按照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协同控制。
47.具体而言,将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输入所述信号转换模型中,即根据对所述第一变电站设备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判定,对于触发故障判定的监测数据进行故障类型分析后,按照集控中心的故障类型以及对应的安全调度指令进行转换。
48.根据所述信号转换模型进行信号转换,对于集控中心进行信号处理后再分控至对应的变电设备,由于所述故障调度指令包括调度设备对象和调度设备数据,为了降低信号执行延迟性,从而通过信号处理和信号转换输出,获得所述第一变电站的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第二调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设备和第一调度信号,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包括第二调度设备和第二调度信号,从而根据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对所述第一变电站进行安全控制,根据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对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安全控制。
49.进一步的,通过集控中心对集控变电站进行类比分布,从而根据分布条件实现电站的协同化控制,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调度效率,实现管理智能性的技术效果。
50.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搭建信号转换模型,本技术实施例步骤还包括s300:
51.步骤s310: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进行设备功能相似度分析,获得类比结果集合;
52.步骤s320:根据所述类比结果集合进行匹配,获得第一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匹配结果包括第一匹配功能集合和第二匹配功能集合,所述第一匹配功能集合中为设备功能类比成功的集合,所述第二匹配功能集合为设备功能类比不成功的集合;
53.步骤s330:以所述第一匹配功能集合和所述第二匹配功能集合,生成第一转换条件;
54.步骤s340:按照所述第一转换条件对所述信号转换模型进行逻辑条件约束。
55.进一步的,所述按照所述第一转换条件对所述信号转换模型进行逻辑条件约束,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340还包括:
56.步骤s341:根据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获得第一故障数据和第一调度数据;
57.步骤s342:根据所述第一故障数据和所述第一调度数据,获得变电站的设备执行功能;
58.步骤s343:判断所述设备执行功能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匹配功能集合;
59.步骤s344:若所述设备执行功能满足所述第二匹配功能集合,获得第一转换指令;
60.步骤s345: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指令对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进行转换。
61.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是对变电站设备执行性指标进行类比获得的数据,从而根据云端处理器进行数据的遍历识别,获得所述第一匹配功能集合和所述第二匹配功能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匹配功能集合为设备功能类比成功的集合,所述第二匹配功能集合为设备功能类比不成功的集合。即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信号接收执行的设备进行比对,比如,当接收到变压器保护的对应指令,需要针对该设备的变压器型号和接口等进行调整,因此,基于搭建信号转换模型的方式,实现针对集控中心不同类型对应设备的操作和信号转换。
62.进一步的,所述信号转换模型在进行转换时,除了自身基础架构所包括的信号类型识别、信号分级以及数模转换等功能,同时基于需要调度的目标设备进行分析,生成对应的转换条件限制,比如,按照对象接线口以及信号提醒形式或控制延迟性等从而按照生成的第一转换条件对所述信号转换模型进行逻辑条件约束,增加转换逻辑性。
63.生成所述第一转换条件的过程如下:首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功能相似性,获得相似设备功能集合,并根据该类比结果集合进行匹配,即当设备功能类比成功后,表示其基于集控中心分至两个变电站的匹配度较高,从而不需要进一步根据设备的不同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执行基础信号转换的过程。另一方面,设备功能类比不成功后,表示目前基于集控中心分至两个变电站的匹配度不高,需要根据信号发出的设备对象进行转换信号的适应性修正,即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指令对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进行转换,从而达到了通过对集控中心发出的故障调度信息进行逻辑判断和分析,基于不相同的调度对象进行其他功能性转换。
64.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设备信息,获得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之后,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200还包括:
65.步骤s210: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分析所述第一变电设备和所述第二变电设备的第一连接关系;
66.步骤s220:判断所述第一连接关系是否匹配预设连接关系,获得第二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二匹配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所述第一结果为匹配成功,所述第二结果为匹配不成功;
67.步骤s230: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根据所述第一连接关系,生成第二转换条件,其中,所述第二转换条件用于对执行信号进行信号回路设计;
68.步骤s240:根据所述第二转换条件对所述信号转换模型进行逻辑条件约束。
69.具体而言,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对所述第一变电设备和所述第二变电设备进行连接关系分析,比如从属、关联、同级等关系,由于变电站设备不但在拓扑结构上
关联,而且相互之间也有层次上的从属关系。变电站设备以变压器为核心,变压器为第一层设备。清晰的变电站设备描述为规则推理生成提供条件,从而通过分析所述第一变电设备和所述第二变电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分析,实现执行信号的转换的进一步的优化。
70.进一步的,首先判断所述第一连接关系是否匹配预设连接关系,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即所述第一连接关系属于上述某种连接关系,比如是,属于从属设备关系时,根据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变电站变动,从而需要进行正确的信号传输,从而生成对应执行信号的回路设计,根据所述信号转换模型对输入的目标设备进行定位以及信号的回路分析,比如,基于通过低级别层次的设备为回路顺序前位,基于高级别层次的设备为回路顺序后位。
71.从而能够根据连接关系进行执行设备接收信号的回路,根据所述第二转换条件对所述信号转换模型进行逻辑条件约束,通过定位其对应的下级设备,实现接收信号的执行检测,从而能够实现层级协同化管理,提高安全调度执行的可靠度和准确性。
72.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监控数据进行故障判定,生成故障调度指令,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500还包括:
73.步骤s510:根据所述第一监控数据进行设备异常状态分析,获得设备异常信号;
74.步骤s520:若所述设备异常信号为非故障信号,获得第一预存指令;
75.步骤s530:根据所述第一预存指令,将所述设备异常信号存储至转换预存区块中,其中,所述转换预存区块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型连接;
76.步骤s540:基于所述转换预存区块对所述设备异常信号进行累积调度触发。
77.具体而言,根据所述第一监控数据进行设备异常状态分析,其中,由于集控中心分析的信号包括事故信号、预告信号以及位置信号,实际运行中,以上信号回路都由各自动保护装置和继电保护设备根据设备运行状态而产生不同的信号。因此,需要对分析后的异常信号进行故障信号的识别,当识别为故障信号时,获得第一预存指令,根据所述第一预存指令将所述设备异常信号存储至转换预存区块中,其中,所述转换预存区块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型连接,通过设置该转换预存区块来对识别的信号进行二次处理,比如,当识别为告知信号时,其故障指令无法触发。
78.因此,对于识别的信号需要在所述转换预存区块中存储至实施的执行操作,因此,将所述设备异常信号存储至转换预存区块中基于所述转换预存区块对所述设备异常信号进行累积调度触发,从而达到了对于非关键性质的异常信号,可以采用合并累计触发的方式减少信息量,从而累计触发后再执行,比如,突变量电流比率和暂态不稳差动,经过累计可触发差动保护的安全调度执行。
79.进一步的,所述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根据所述第一连接关系,生成第二转换条件,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230还包括:
80.步骤s231: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根据所述第一连接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变电设备与所述第二变电设备的数据传输关系;
81.步骤s232:根据所述第一变电设备与所述第二变电设备的数据传输关系,输出第一设计路线;
82.步骤s233:根据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调度信息的执行顺承关系,输出第二设计路线;
83.步骤s234:根据所述第一设计路线和所述第二设计路线,生成第一设计回路,根据所述第一设计回路进行信号处理。
84.具体而言,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根据所述第一连接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变电设备和所述第二变电设备的数据传输关系,从而实现信号回路设计,所述第一变电设备与所述第二变电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关系是通过设备的类别和层级确定的,根据所述第一变电设备与所述第二变电设备的数据传输关系,输出第一设计路线,其中,所述第一设计路线为信号传输的所涉目标;进而根据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调度信息的执行顺承关系,输出第二设计路线,其中,所述第二设计路线为信号执行的目标连接关系,因此,根据所述第一设计路线和所述第二设计路线,生成第一设计回路。进而能够根据目标设备进行回路规划和设计,避免了基于主目标设备引起的信号传输偏差和执行准确度。
8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86.1、由于采用了通过对及集控中心进行变电站分析,获得相关控制的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进而根据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中的设备信息进行设备各个指标的类比,即将其中每一个指标进行两个设备的对应分析,从而输出关于各个指标类比后的分布数据,根据类比后分布的数据进行完成基于云端处理器的数据处理,并基于类比分布数据搭建信号转换模型,当接收到基于集控中心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的实时数据时,根据集控中心中的故障预警模块进行故障判定,若出现故障时,生成对应的故障调度信息,根据该故障调度信息和搭建成功的信号转换模型进行匹配至对应设备的信号的转换,从而能够直接通过转换输出的信号进行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协同控制。
87.2、由于采用了将所述设备异常信号存储至转换预存区块中基于所述转换预存区块对所述设备异常信号进行累积调度触发,从而达到了对于非关键性质的异常信号,可以采用合并累计触发的方式减少信息量。
88.3、由于采用了即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指令对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进行转换,从而达到了通过对集控中心发出的故障调度信息进行逻辑判断和分析,基于不相同的调度对象进行其他功能性转换。
89.实施例二
90.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系统,如图4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91.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
92.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设备信息,获得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存储于分布式模块中,所述分布式模块嵌于云端处理器;
93.第一搭建单元13,所述第一搭建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搭建信号转换模型;
94.第三获得单元14,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4用于根据集控中心对所述第一变电站设备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设备进行设备状态监控,获得第一监控数据;
95.第一生成单元15,所述第一生成单元1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控数据进行故障判定,生成故障调度指令;
96.第一转换单元16,所述第一转换单元16用于将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输入所述信号转
换模型中,根据所述信号转换模型,分别输出所述第一变电站的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第二调度信息;
97.第一控制单元17,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7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协同控制。
98.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99.第一分析单元,所述第一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进行设备功能相似度分析,获得类比结果集合;
100.第一匹配单元,所述第一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类比结果集合进行匹配,获得第一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匹配结果包括第一匹配功能集合和第二匹配功能集合,所述第一匹配功能集合中为设备功能类比成功的集合,所述第二匹配功能集合为设备功能类比不成功的集合;
101.第二生成单元,所述第二生成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匹配功能集合和所述第二匹配功能集合,生成第一转换条件;
102.第一约束单元,所述第一约束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转换条件对所述信号转换模型进行逻辑条件约束。
103.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04.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获得第一故障数据和第一调度数据;
105.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故障数据和所述第一调度数据,获得变电站的设备执行功能;
106.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设备执行功能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匹配功能集合;
107.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设备执行功能满足所述第二匹配功能集合,获得第一转换指令;
108.第一转换单元,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指令对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进行转换。
109.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10.第二分析单元,所述第二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分析所述第一变电设备和所述第二变电设备的第一连接关系;
111.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连接关系是否匹配预设连接关系,获得第二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二匹配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所述第一结果为匹配成功,所述第二结果为匹配不成功;
112.第三生成单元,所述第三生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根据所述第一连接关系,生成第二转换条件,其中,所述第二转换条件用于对执行信号进行信号回路设计;
113.第二约束单元,所述第二约束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转换条件对所述信号转换模型进行逻辑条件约束。
114.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15.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输入所述信号转换
模型中,其中,所述信号转换模型为基于一对多的输入输出关系,所述信号转换模型用于对故障监测结果进行安全启动装置保护信号的转换;
116.第一输出单元,所述第一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转换模型,输出所述第一变电站的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第二调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设备和第一调度信号,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包括第二调度设备和第二调度信号。
117.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18.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控数据进行设备异常状态分析,获得设备异常信号;
119.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设备异常信号为非故障信号,获得第一预存指令;
120.第二转换单元,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存指令,将所述设备异常信号存储至转换预存区块中,其中,所述转换预存区块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型连接。
121.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22.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根据所述第一连接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变电设备与所述第二变电设备的数据传输关系;
123.第二输出单元,所述第二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变电设备与所述第二变电设备的数据传输关系,输出第一设计路线;
124.第三输出单元,所述第三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调度信息的执行顺承关系,输出第二设计路线;
125.第四生成单元,所述第四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设计路线和所述第二设计路线,生成第一设计回路,根据所述第一设计回路进行信号处理。
126.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前述对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系统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127.实施例三
128.下面参考图5来描述本技术的电子设备。
129.图5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30.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系统,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系统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131.其中,在图5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5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系统通信的单元。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1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系统,所述系统与一分布式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根据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设备信息,获得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存储于所述分布式模块中,所述分布式模块嵌于云端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搭建信号转换模型;根据集控中心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设备状态监控,获得第一监控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监控数据进行故障判定,生成故障调度指令;将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输入所述信号转换模型中,根据所述信号转换模型,分别输出所述第一变电站的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变电站的第二调度信息;按照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协同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变电站的管理不够完善,基于监控数据对应的信号执行效率低,从而使得变电站安全隐患排查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集控中心对集控变电站进行类比分布,从而根据分布条件实现电站的协同化控制,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调度效率,实现管理智能性的技术效果。
13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技术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范围,也不表示先后顺序。“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至少两个是指两个或者多个。“至少一个”、“任意一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种),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134.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系统。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135.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系统,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系统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136.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
附所界定的本技术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技术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