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1203463发布日期:2022-08-20 02:0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密集型母线具有体积较小、结构紧凑、传输电流大、安全、维护方便等优点,现已在我国广大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情况各不相同电流等级繁多,各型弯头、变容、三通及母线相序问题相对繁复使用说明不清以及设计考量不周等多种原因,极大提升了密集型母线槽的安装难度。如果母线槽进水,会引起绝缘降低,长期这样就会造成母线短路,烧毁母线槽。所以在安装母线槽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水措施。为了防止螺栓上的绝缘套管在安装过程中避免受到剪切力的作用而导致损伤,母线槽在连接的过程中需要母排的连接,用具有高绝缘、耐电弧、阻燃的高强度绝缘板做连接附件,用带有绝缘套管的螺栓紧固。
3.现有技术存在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各不相同、设计考量不周、密集型母线槽安装难度高的原因,导致密集型母线槽安装效果不理想、安装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通过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各不相同、设计考量不周、密集型母线槽安装难度高的原因,导致密集型母线槽安装效果不理想、安装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对密集型母线槽进行安装前、安装时、安装后的实时智能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实时预警,提高了监测智能化水平,增强了预警及时性,提高密集型母线槽的安装效果及安装质量的技术效果。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及系统。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获得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通过所述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前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搭建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基于所述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方案生成,获得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基于所述第一组装方案和所述第一安装方案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并通过所述多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实时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对安装完成后的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送电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基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三检测结果获得第一预警信息,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实时预警。
7.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获得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前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第一搭建单元,所述第一搭建单元
用于搭建母线智能安装模型;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方案生成,获得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组装方案和所述第一安装方案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并通过多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实时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对安装完成后的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送电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三检测结果获得第一预警信息,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实时预警。
8.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0.由于采用了通过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前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搭建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基于母线智能安装模型,获得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基于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并实时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对安装完成后的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送电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第三检测结果获得第一预警信息,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实时预警的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及系统,达到了通过对密集型母线槽进行安装前、安装时、安装后的实时智能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实时预警,提高了监测智能化水平,增强了预警及时性,提高密集型母线槽的安装效果及安装质量的技术效果。
1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的生成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的流程示意图;
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的第二预警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一搭建单元13,第三获得单元14,第四获得单元15,第五获得单元16,第一执行单元17,电子设备300,存储器301,处理器302,通信接口303,总线架构304。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技术通过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
存在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各不相同、设计考量不周、密集型母线槽安装难度高的原因,导致密集型母线槽安装效果不理想、安装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对密集型母线槽进行安装前、安装时、安装后的实时智能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实时预警,提高了监测智能化水平,增强了预警及时性,提高密集型母线槽的安装效果及安装质量的技术效果。
19.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对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处理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20.密集型母线安装及使用中,如果母线槽进水,会引起绝缘降低,长期这样就会造成母线短路,烧毁母线槽。为了防止螺栓上的绝缘套管在安装过程中避免受到剪切力的作用而导致损伤,母线槽在连接的过程中需要母排的连接,用具有高绝缘、耐电弧、阻燃的高强度绝缘板做连接附件,用带有绝缘套管的螺栓紧固。密集型母线在变压器室固定的方式是在母线槽下用槽钢支架托装,用圆钢做包箍将母线槽固定在槽钢支架上,槽钢支架两端与变压器室两侧墙上的预埋件用螺栓连接。这样,槽钢支架的“钢性”固定与伸缩节的“柔性”连接,不至于受力损坏。目前,存在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各不相同、设计考量不周、密集型母线槽安装难度高的原因,导致密集型母线槽安装效果不理想、安装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技术问题。
2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前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搭建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基于母线智能安装模型,获得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基于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并实时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对安装完成后的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送电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第三检测结果获得第一预警信息,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实时预警。达到了通过对密集型母线槽进行安装前、安装时、安装后的实时智能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实时预警,提高了监测智能化水平,增强了预警及时性,提高密集型母线槽的安装效果及安装质量的技术效果。
23.在介绍了本技术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技术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全周期监测系统,所述系统与多个图像采集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26.步骤s100:基于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获得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
27.步骤s200:通过所述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前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28.具体而言,密集型母线槽具有结构紧密、体积小、输送电流大安全性高以及维护便利等诸多优点,现已在我国广大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情况各不相同电流等级繁多,各型弯头、变容、三通及母线相序问题相对繁复使用说明不清以及设计考量不周等多种原因,极大提升了密集型母线槽的安装难度,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用于系统的监测密集型母线槽安装过程,从而提升密集型母线槽的安装质量。
29.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为待组装待安装的任一密集型母线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型号、零部件属性,匹配质量监测标准文件,获得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示例性的: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包括外观检测方面指标如:表面是否有凹陷、划痕、突起等平整性指标。进一步通过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组装前检测,检测方法为通过所述全周期监测系统,通过对技术人员检测过程进行图像采集,并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外观进行图像采集,图像识别从而将质量不符合安装标准的原材料进行更替,对不完善的操作进行预警,从而对组装前的质量进行控制,从而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实现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前检测。
30.步骤s300:搭建母线智能安装模型;
31.具体而言,为了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组装方案和安装方案进行智能方案生成,因此搭建母线智能安装模型,母线智能安装模型为基于神经网络模型搭建的用于生成母线安装方案的模型。
32.母线安装包括组装和安装,密集型母线在生产车间经过组装后,包装运输至安装工地,在工地进行安装,因此所述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包括多个子模型,用于母线安装过程的方案生成,示例性的: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包括母线组装模型和母线安装模型。
33.通过采集待组装和待安装的母线类型、型号、零部件信息、其对应的历史安装方案信息以及安装效果信息,通过上述信息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组装部分数据用于训练母线组装模型,安装部分数据用于训练母线安装模型,训练至模型收敛后,训练好的子模型构成所述母线智能安装模型,用于生成安装方案,为安装过程监测奠定基础。
34.步骤s400:基于所述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方案生成,获得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
35.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基于所述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方案生成,获得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400还包括:
36.步骤s410:搭建母线智能安装模型,所述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包括母线组装模型和母线安装模型,且所述母线安装模型的输入信息包括所述母线组装模型的输出信息;
37.步骤s420:将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型号、零部件信息输入所述母线组装模型,输出所述第一组装方案;
38.步骤s430:基于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第一环境信息,获得第一安装趋势信息;
39.步骤s440:将所述第一环境信息、所述第一安装趋势信息和所述第一组装方案信息输入所述母线安装模型,获得所述第一安装方案。
40.具体而言,通过搭建好的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方案生成,获得所述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方案与所述第一组装方案具有一定联系,优选的方案生成过程如下。
41.首先搭建的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包括了所述母线组装模型和所述母线安装模型,并且所述母线安装模型的输入信息之一为所述母线组装模型的输出信息。
42.具体的,将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型号、零部件信息输入所述母线组装模型,通过母线组装模型的运算处理,输出所述第一组装方案,所述第一组装方案为根据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具体情况得到的建议组装方案。
43.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的环境的确定。当确定了具体安装地点,即确定了所述第一环境信息,所述第一环境信息包括安装地点的布局信息、温湿度、水管布局信息等。根据第一环境信息和预先设计的安装设计图纸,得到所述第一安装趋势信息。第一安装趋势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安装顺序、安装位置等信息。
44.通过将所述第一环境信息、所述第一安装趋势信息和所述第一组装方案输入所述母线安装模型,所述母线安装模型对输入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后,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述第一安装方案。达到了得到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后,为用户监测第一密集型母线组装与安装提供监测方法和依据的技术效果。
45.步骤s500:基于所述第一组装方案和所述第一安装方案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并通过所述多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实时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
46.步骤s600:对安装完成后的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送电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
47.步骤s700:基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三检测结果获得第一预警信息,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实时预警。
48.具体而言,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以所述第一组装方案和所述第一安装方案为基础进行安装,并且所述多个图像采集装置,如照相机等,对安装过程进行实时图像采集,用于检测安装过程的质量,检测获得的结果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示例性的: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中包括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安装过程中的操作的合理性检测结果,操作完整性检测结果等。
49.安装完成后,需要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送电检测,送电检测包括送电前检测、送电检测、送电后检测,电气技术人员进行送电检测过程中,通过图像采集装置对电气技术人员的检测过程进行图像采集,基于图像采集结果、图像处理技术对送电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以及检测数据是否无误等进行分析,获得所述第三检测结果。
50.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三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时,需要及时对安装人员进行预警,因此上述三个检测结果只要出现一个就实时预警。所述全周期监测系统将异常检测结果发送至用户处,达到了通过智能化方案的生成完成安装,通过安装前和安装后的检测,提高安装质量,通过实时预警提高异常问题的处理的及时性,从而实现了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全周期安装质量检测的效果。
51.进一步的,所述获得第一安装趋势信息,本技术实施例步骤430还包括:
52.步骤s431:对所述第一安装环境进行安装位置特征分析,获得第一水平安装距离和第一垂直安装距离;
53.步骤s432:基于所述第一安装环境,获得第一预埋件位置;
54.步骤s433:将所述第一水平安全距离、所述第一垂直安装距离、所述第一预埋件位置,获得所述第一安装趋势信息。
55.具体而言,安装趋势为安装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安装顺序。根据所述第一安装环境进行确定。所述第一安装环境为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具体安装地点。先对所述第一安装环境进行安装位置特征分析,结合设计图纸,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垂直安装距离和水平安装距离进行分析。获得所述第一水平安装距离和所述第一垂直安装距离。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水平安装距离、所述第一垂直安装距离包括每一段母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垂直
距离,所有母线与墙壁间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
56.基于所述第一安装环境对与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连接的元件进行分析,示例性的通过预留孔的位置确定预埋件的位置,从而得到所述第一预埋件位置。基于上述获得的所述第一水平安全距离、所述第一垂直安装距离、所述第一预埋件位置,得到所述第一安装趋势信息,示例性的,当知道空间预安装的区域、连接的各个位置、各母线单元的连接关系后(此处的连接关系按照母线单元的编号进行连接,为已知信息),可以对安装的顺序进行确定,从而得到所述第一安装趋势信息。通过与安装环境紧密结合的安装趋势确定,能够为安装效果的提升以及安装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57.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500还包括:
58.步骤s510:基于所述第一安装环境,获得第一堆放位置;
59.步骤s520:对所述第一堆放位置进行温湿度采集,获得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一湿度信息;
60.步骤s530:对所述第一堆放位置进行空气质量检测,获得第一空气质量检测结果;
61.步骤s540:将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所述第一湿度信息和所述第一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输入智能存放方案模型,获得第一存放方案;
62.步骤s550:基于所述第一存放方案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存放检测,获得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63.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组装后,运送至所述第一安装环境后,需要专门在所述第一安装环境中选取合适地点进行暂时存放。存放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均有可能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造成损害,因此需要对存放过程进行安全性检测。
64.根据所述第一安装环境,识别到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堆放位置,在对方位置设置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堆放安全性图像数据采集。进一步的,通过温湿度计、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对所述第一堆放位置的温湿度和空气质量进行实时检测,获得所述第一温度信息、第一湿度信息和所述第一空气质量检测结果。
65.通过大数据采集提取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堆放过程的历史数据信息,包括了温湿度、空气质量数据和对应的堆放方案数据,通过历史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得到所述智能存放方案模型。将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所述第一湿度信息和所述第一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输入所述智能存放方案模型,得到所述第一存放方案。以所述第一存放方案为基础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存放过程的检测,将检测结果作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这是因为存放过程属于从组装至安装中的一步流程,因此通过对存放过程的质量检测得到质量检测结果,达到了对安装过程检测结果进行补充,完善安装过程预警机制的技术效果。
66.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500包括:
67.步骤s560:基于所述第一组装方案进行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组装后,获得第一运输车辆信息;
68.步骤s570:基于所述多个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第一运输车辆信息,获得预设堆砌分区信息和运输车厢图像采集结果;
69.步骤s580:基于所述运输车厢图像采集结果进行碰撞分析,获得第一分析结果;
70.步骤s590:基于所述预设堆砌分区信息和所述第一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
线单元进行检测,获得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71.具体而言,组装完成后,需要运输至工地进行安装,因此根据运输信息获得所述第一运输车辆信息。所述第一运输车辆车箱中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用于对运输过程中、上、下车搬运过程中的磕碰事件进行捕捉和分析。首先通过所述多个图像采集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一运输车辆车厢中的图像采集装置,并根据第一运输车辆信息和图像采集装置得到运输车厢中的图像采集结果和依据车辆内部情况和运输母线槽单元的数量类型进行区域划分的所述预设堆砌分区信息。运输母线槽单元包括但不限于母线槽始端箱、z型水平弯头、l型水平弯头、异型弯头、始端法兰头、母线直线段、母线插接箱等。
72.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还用于进行碰撞分析,判断车厢内的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是否与车厢进行碰撞,判断在上下车时是否发生磕碰,得到所述第一分析结果,若发生碰撞则需要进一步进行查验,判断是否出现问题。因此根据所述预设堆砌分区信息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实际堆砌分区的检测,根据所述第一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碰撞检测,分区检测结果和碰撞检测结果作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达到了对运输过程的质量检测,为安装前质量控制,提升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使用寿命提供了保障。
73.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三检测结果获得第一预警信息,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实时预警,之后,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700还包括:
74.步骤s710:获得安装技术记录和电气试验记录;
75.步骤s720:获得安装技术记录标准和电气试验记录标准;
76.步骤s730:基于所述安装技术记录标准和所述电气试验记录标准,对所述安装技术记录、所述电气试验记录进行完整性检验,获得第一检验结果;
77.步骤s740:预设完整性阈值信息,若所述第一检验结果不满足所述完整性阈值信息,则获得第二预警信息。
78.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安装技术记录、所述电气试验记录进行完整性检验,获得第一检验结果,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730还包括:
79.步骤s731:基于所述安装技术记录、所述电气试验记录,获得第一技术指标信息和第二技术指标信息;
80.步骤s732:基于所述第一技术指标信息和所述第二技术指标信息,获得数据量信息和数据采集时间信息;
81.步骤s733:将所述第一技术指标信息、所述第二技术指标信息、所述数据量信息和所述数据采集时间信息作为完整性检验的指标,对所述安装技术记录、所述电气试验记录进行完整性检验,获得所述第一检验结果。
82.具体而言,通过安装人员和电气检测人员的录入,获得所述安装技术记录和所述电气试验记录,根据安装公司的企业标准中与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对应的安装标准,获得所述安装技术记录标准和所述电气试验记录标准。通过比对检验所述安装技术记录和所述安装技术记录标准,比对所述电气试验记录和所述电气试验记录标准,进行完整性检验,即检验安装过程中记录的完整性,得到所述第一检验结果,完整性检验过程优选的为,首先对记录指标的完整性检验,根据所述安装技术记录和所述电气试验记录分别获得记录的指标信息,为所述第一技术指标信息和所述第二技术指标信息。进一步的,根据得到的指标信息
确定每一指标下检验、记录的数据量,不同指标采集的数据量能够反映出这一指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针对不同指标采集的数据量一般为固定值。数据采集时间能够反映出数据的真实性和数据采集的及时性,根据安装过程中和电气试验的记录,能够得到数据量信息和数据记录时间(为技术人员记录的,若没有记录则完整性受到影响),将所述第一技术指标信息、所述第二技术指标信息、所述数据量信息和所述采集时间信息作为完整性检验指标,用于进行完整性检验,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完成检验,从而得到所述第一检验结果。
83.根据企业中对记录完整性的要求标准得到所述预设完整性阈值信息,进行第一检验结果与预设完整性阈值信息的判断。若所述第一检验结果不满足所述完整性阈值信息,则生成第二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记录的检查和完善。达到了通过对记录信息的分析,找到可能遗漏的检验项目、内容等,通过发送预警信息进行及时提醒,使全周期监测方法更加完善的技术效果。
84.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及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85.1、由于采用了通过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前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搭建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基于母线智能安装模型,获得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基于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并实时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对安装完成后的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送电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第三检测结果获得第一预警信息,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实时预警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及系统,达到了通过对密集型母线槽进行安装前、安装时、安装后的实时智能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实时预警,提高了监测智能化水平,增强了预警及时性,提高密集型母线槽的安装效果及安装质量的技术效果。
86.2、通过对存放过程的质量检测、对运输过程的质量检测,达到了对安装过程检测结果进行补充,完善安装过程预警机制,为安装前质量控制,提升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使用寿命提供了保障的技术效果。
87.3、通过对记录信息的分析,找到可能遗漏的检验项目、内容等,发送预警信息进行及时提醒,达到了使全周期监测方法更加完善的技术效果。
88.实施例二
89.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90.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基于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获得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
91.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前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92.第一搭建单元13,所述第一搭建单元13用于搭建母线智能安装模型;
93.第三获得单元14,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4用于基于所述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方案生成,获得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
94.第四获得单元15,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5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组装方案和所述第一安装方案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并通过多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实时检测,获得
第二检测结果;
95.第五获得单元16,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6用于对安装完成后的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送电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
96.第一执行单元17,所述第一执行单元17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三检测结果获得第一预警信息,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实时预警。
97.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98.第二执行单元,所述第二执行单元用于搭建母线智能安装模型,所述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包括母线组装模型和母线安装模型,且所述母线安装模型的输入信息包括所述母线组装模型的输出信息;
99.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型号、零部件信息输入所述母线组装模型,输出所述第一组装方案;
100.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第一环境信息,获得第一安装趋势信息;
101.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环境信息、所述第一安装趋势信息和所述第一组装方案信息输入所述母线安装模型,获得所述第一安装方案。
102.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103.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安装环境进行安装位置特征分析,获得第一水平安装距离和第一垂直安装距离;
104.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安装环境,获得第一预埋件位置;
105.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水平安全距离、所述第一垂直安装距离、所述第一预埋件位置,获得所述第一安装趋势信息。
106.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107.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安装环境,获得第一堆放位置;
108.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堆放位置进行温湿度采集,获得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一湿度信息;
109.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堆放位置进行空气质量检测,获得第一空气质量检测结果;
110.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所述第一湿度信息和所述第一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输入智能存放方案模型,获得第一存放方案;
111.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存放方案对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存放检测,获得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112.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113.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组装方案进行所述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的组装后,获得第一运输车辆信息;
114.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多个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第一运输车辆信息,获得预设堆砌分区信息和运输车厢图像采集结果;
115.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运输车厢图像采集结果进行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架构304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132.其中,存储器301用于存储执行本技术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302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2用于执行存储器301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
133.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1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全周期监测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第一质量检测指标集合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前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搭建母线智能安装模型;基于母线智能安装模型,获得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基于第一组装方案和第一安装方案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安装并实时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对安装完成后的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送电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第三检测结果获得第一预警信息,对第一密集型母线单元进行实时预警。
135.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技术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范围,也不表示先后顺序。“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至少两个是指两个或者多个。“至少一个”、“任意一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种),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136.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系统。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137.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系统,离
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系统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138.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终端中的不同的部件中。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139.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本技术所界定的本技术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技术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这样,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