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电路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34742发布日期:2022-08-31 08:2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静电防护电路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及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显示面板由于重量轻、自发光、广视角、驱动信号低、发光效率高、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3.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与盖板,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导电件。其中,导电件连接至接地件,以通过导电件释放显示面板上的静电,减少静电对显示面板中的驱动电路的影响。
4.然而,上述显示模组的静电防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及显示模组,静电防护电路的静电防护效果较好,从而可以提高对显示模组的静电保护效果。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包括:耗能元件,耗能元件的输入端和耗能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并形成静电防护回路,静电防护回路具有静电接收端。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可以包括耗能元件,耗能元件的输入端和耗能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并形成静电防护回路,静电防护回路具有静电接收端。显示模组上的静电通过静电接收端传导至静电防护电路,在静电防护电路中形成电流,通过耗能元件消耗所形成的电流,静电防护回路无需借助接地件在静电防护回路与大地之间形成静电释放通道,而是以内部消耗的形式释放静电,静电防护回路可以稳定的消耗静电,以有效减少静电在显示模组中的累积,从而降低或避免静电对显示模组中的驱动电路的损伤,对显示模组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静电防护电路还包括保护元件,保护元件连接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10.可以实现的是,耗能元件包括电阻;
11.可以实现的是,电阻包括热敏电阻。
12.这样,保护元件可以对静电防护电路进行保护。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元件包括电压箝制元件,电压箝制元件的第一端与输入端连接,电压箝制元件的第二端与输出端连接;
14.可以实现的是,电压箝制元件包括瞬态二极管、压敏电阻和稳压二极管中的至少一者。
15.这样,电压箝制元件可以对静电防护电路中的过压状态进行保护。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元件包括储能元件,储能元件的第一端与输入端
连接,储能元件的第二端与输出端连接;
17.可以实现的是,储能元件包括电容。
18.这样,储能元件可以降低静电防护电路中的电流,从而保护静电防护电路。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元件包括电压箝制元件和储能元件;
20.耗能元件与储能元件并联形成第一子防护电路,电压箝制元件与第一子防护电路串联或并联;
21.或,耗能元件与储能元件串联形成第二子防护电路,电压箝制元件与第二子防护电路或储能元件并联。
22.这样,静电防护电路的实现方式较多,能够适用较多的场景;另外,电压箝制元件和储能元件可以共同保护静电防护电路,其保护效果更好。
23.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静电防护电路。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可以包括静电防护电路,静电防护电路可以包括耗能元件,耗能元件的输入端和耗能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并形成静电防护回路,静电防护回路具有静电接收端。显示模组上的静电通过静电接收端传导至静电防护电路,在静电防护电路中形成电流,通过耗能元件消耗所形成的电流,静电防护回路无需借助接地件在静电防护回路与大地之间形成静电释放通道,而是以内部消耗的形式释放静电,静电防护回路可以稳定的消耗静电,以有效减少静电在显示模组中的累积,从而降低或避免静电对显示模组中的驱动电路的损伤,对显示模组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2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静电防护电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静电防护电路间隔设置;
26.可以实现的是,多个静电防护电路之间相连接。
27.这样,可以使得静电均匀的分布在各个连接的静电防护电路中,从而保护静电防护电路,另外,还可以加快静电的消耗。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静电防护电路组,每个静电防护电路组中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静电防护电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29.可以实现的是,位于同一个静电防护电路组中的多个静电防护电路之间相连接;
30.可以实现的是,多个静电防护电路组之间相连接。
31.这样,静电防护电路的排布较为规律,其制备较为简单。
3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包括非显示区,静电防护电路设置在非显示区中。
33.这样,可以避免对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的影响。
3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和盖板,盖板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油墨层,油墨层位于非显示区中,静电防护电路位于油墨层背离盖板的一侧。
35.这样,油墨层可以防止环境光照射在静电防护电路上而形成反射,从而降低环境光的反射。
36.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
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39.图2为图1中c-c向的剖视图;
4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4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个静电防护电路结构示意图。
49.附图标记说明:
50.100-显示模组;
51.100a-显示区;
52.100b-非显示区;
53.110-显示面板;
54.120-盖板;
55.130-油墨层;
56.140-粘接层;
57.200-静电防护电路;
58.201-静电防护电路组;
59.210-第一子防护电路;
60.220-第二子防护电路;
61.230-耗能元件;
62.240-保护元件;
63.241-电压箝制元件;
64.242-储能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65.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与盖板,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导电件,导电件连接至接地件,当显示模组上产生静电时,静电可以传导至导电件,导电件通过接地件释放静电。接地件需要与大地(大地可以指位于显示模组外部的可以吸收静电
的任意部件)接触,以在显示模组与大地之间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静电释放通道,才可以将显示模组上的静电通过导电件与接地件释放至大地。
66.然而,导电件需要借助接地件与大地之间形成静电释放通道,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若使用者长期未将显示模组的接地件与大地接触,则无法在显示模组与大地之间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静电释放通道,显示模组上的静电无法通过导电件、接地件传导至大地,从而无法及时释放显示模组的静电,导致静电在显示模组上累积,对显示模组中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用于为显示模组提供各种信号,例如驱动信号)造成损伤。
67.基于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及显示模组,静电防护电路可以包括耗能元件,耗能元件的输入端和耗能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并形成静电防护回路,静电防护回路具有静电接收端。显示模组上的静电通过静电接收端传导至静电防护电路,在静电防护电路中形成电流,通过耗能元件消耗所形成的电流,静电防护回路无需借助接地件在静电防护回路与大地之间形成静电释放通道,而是以内部消耗的形式释放静电,静电防护回路可以稳定的消耗静电,以有效减少静电在显示模组中的累积,从而降低或避免静电对显示模组中的驱动电路的损伤,对显示模组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6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9.以下将结合图1-图11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进行说明。
7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该显示模组100可以应用于显示装置,如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超级个人计算机、导航仪等具有显示模组100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71.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可以包括显示区100a和非显示区100b,显示区100a和非显示区100b可以相邻设置。例如,非显示区100b可以围绕在显示区100a的外周。
72.如图2所示,显示模组1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10,该显示面板110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为micro led或μled)显示面板,或者,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为lcd)显示面板。
73.显示面板11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侧和背光侧。出光侧为用于显示画面的一侧,背光侧为与出光侧沿显示面板110的厚度方向相背的另一侧。
74.如图2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可以包括盖板120,盖板120位于显示面板110的出光侧,盖板120可以位于显示模组100的最外侧,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10,以避免用户使用显示模组100时刮伤显示面板110。
75.盖板120朝向显示面板110一侧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有油墨层130,油墨层130位于显示面板110和盖板120之间,油墨层130可以用于防止漏光和降低显示模组100的反射,提高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其中,油墨层130可以位于盖板120的边缘,例如,油墨层130可以位于非显示区100b中,从而可以避免对显示模组100的屏占比的影响。盖板120和油墨层130可以通过粘接层140与显示面板110之间相连接,例如粘接层140可以为透明光学胶层。
76.示例性的,油墨层130可以为具有导电功能的油墨层130。例如,可以通过在油墨的材料中添加导电材料,以形成具有导电功能的油墨层130。这样,显示模组100在使用过程
中,当外部静电转移到盖板120上时,导电的油墨层130可以较好吸收并传导静电。
77.显示模组100还可以包括静电防护电路200,静电防护电路200用于消耗传导至其中的静电。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独立的实现对静电的吸收和消耗,从而使得静电防护电路200的设置位置较为灵活,另外,静电防护电路200不必通过外部的接地件来实现静电释放,而是通过内部消耗的形式释放静电,可以稳定的消耗静电,以减少静电在显示模组100中的累积,降低或避免静电对显示模组100中的驱动电路的损伤,从而对显示模组100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78.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200进行说明。
79.由于静电具有尖端效应,在同一带电物体上,与平滑部位相比,其尖端部位面电荷密度较大。从而可以将静电防护电路200设置于显示模组100的边缘,使得静电防护电路200靠近显示模组100的端部,使得静电防护电路200更容易吸收到显示模组100中的静电。
80.示例性的,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采用薄膜沉积的方式制备,从而使得静电防护电路200的厚度较小,有利于显示模组100的轻薄化。
81.示例性的,可以将静电防护电路200设置在非显示区100b中,从而可以避免对显示面板110的显示效果的影响。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在显示面板110中的驱动电路外周形成静电防御屏障,以避免外来静电损坏显示面板110中的驱动电路,从而可以保证显示面板110的正常工作。当然的,也可以将静电防护电路200设置在显示区100a的靠近非显示区100b的一侧。
82.例如,可以将静电防护电路200设置在油墨层130朝向显示面板110一侧的表面上。当然的,也可以将静电防护电路200设置在显示面板110上,例如,可以将至少部分静电防护电路200与显示面板110中的驱动电路同时制备,从而可以简化制备工艺。
83.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包括第一方向x,第一方向x可以是显示模组100的宽度方向;显示模组100包括第二方向y,第二方向y可以是显示模组100的长度方向;显示模组100包括第三方向,第三方向可以是显示模组100的厚度方向。当然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也可以是位于显示模组100所在平面内的任意两个相交方向,优选的,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长度、宽度、厚度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并不意味着对尺寸的任何限制。例如,长度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宽度。
84.示例性的,显示模组100在其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例如矩形)等,以矩形为例,在非显示区100b中,显示模组100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以及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区域和第四边缘区域。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位于边缘的四个角落区域,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设置在第一边缘区域、第二边缘区域、第三边缘区域、第四边缘区域中的至少一者,和/或,静电防护电路200还可以设置在四个角落区域中的至少一者,角落区域是静电放电的高发区域,在角落区域设置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较好的保护显示模组100。
85.如图3所示,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包括耗能元件230,耗能元件230的输入端和耗能元件230的输出端连接,并形成静电防护回路,耗能元件230可以消耗静电防护回路中所形成的电流。静电防护回路具有静电接收端,静电接收端可以用于吸收显示模组100中的静电,静电通过静电接收端传导至静电防护电路200中而产生电流,并通过耗能元件230消耗所形成的电流,以消耗显示模组100中的静电。这样,静电防护电路200不必通过外部的接地
件来实现静电释放,而是以内部消耗的形式释放静电,可以稳定的消耗静电,以有效减少静电在显示模组100中的累积,可以降低或避免静电对显示模组100中的驱动电路的损伤,从而对显示模组100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86.示例性的,耗能元件230可以为消耗电能的具有阻值的元件,耗能元件230可以为电阻,电阻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热能而消耗静电。例如,电阻可以为热敏电阻,当热敏电阻的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增加,从而可以减小静电防护电路200中的电流,以避免静电防护电路200中的电流过大,对静电防护电路200起到保护作用。
87.需要说明的是,静电防护电路200的各个元件(如耗能元件230、保护元件240)之间可以通过导线连接,其中,各个元件以及导线均可以吸收静电,以形成静电接收端,从而无需单独制备静电接收端,其制备工艺较为简单。当然的,也可以在静电防护电路200中设置形状较为尖锐的尖端,以形成静电接收端,这样,静电接收端的吸收效果更好。
88.一些实施例中,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包括保护元件240,保护元件240连接在耗能元件23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从而可以保护静电防护电路200。
89.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保护元件240可以包括电压箝制元件241,电压箝制元件241的第一端与耗能元件230的输入端连接,电压箝制元件241的第二端与耗能元件230的输出端连接。其中,电压箝制元件24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可以为电压箝制元件241的电流的输入/输出端口。电压箝制元件241用于将电压箝制在一个安全水平之内,从而保护静电防护电路200。
90.其中,电压箝制元件241包括瞬态二极管、压敏电阻、稳压二极管中的任意一者或多者。瞬态二极管可以并联于需要保护电路中,当电路正常工作时,它处于截止状态(高阻态),不影响线路正常工作,当电路出现异常过压并达到其击穿电压时,它迅速由高阻态变为低阻态,给瞬间电流提供低阻抗导通路径,同时把电压箝制在一个安全水平之内,从而保护电路;当过压消失,其恢复至高阻态,电路正常工作。
91.压敏电阻是一种限压型保护器件。当过压出现在非线性压敏电阻两端时,压敏电阻可以将电压箝制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电压值,从而实现对后级电路的保护。当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低于其阈值电压时,流过它的电流极小,它相当于一个阻值无穷大的电阻,可以将其看成断开的开关。当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高于其阈值电压时,阻值降低,压敏电阻处于导通状态。
92.示例性的,如图5和图6所示,保护元件240可以包括储能元件242,储能元件242的第一端与耗能元件230的输入端连接,储能元件242的第二端与耗能元件230的输出端连接。其中,储能元件24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为储能元件242的电流的输入/输出端口。储能元件242元件可以储存传导至静电防护电路200中的静电,然后再通过储能元件242释放静电,以减小静电防护电路200中的电流,对静电防护电路200起保护作用。例如,储能元件242可以为电容,电容的结构较为简单,实施较为容易。
93.可以理解的是,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仅设置耗能元件230。另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设置耗能元件230和电压箝制元件241,电压箝制元件241可以并联在耗能元件230的两端。另一些示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设置耗能元件230和储能元件242,储能元件242可以串联或并联在耗能元件230的两端。其他一些示例中,如图7-图10所示,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设置耗能元件
230、电压箝制元件241和储能元件242,从而可以通过电压箝制元件241和储能元件242共同对静电防护电路200进行保护,其保护效果较好。
94.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耗能元件230可以与储能元件242并联形成第一子防护电路210,电压箝制元件241与第一子防护电路210串联或并联,电压箝制元件241可以对储能元件242和耗能元件230形成保护,从而保护静电防护电路200。另外,如图9所示,耗能元件230可以与储能元件242串联形成第二子防护电路220,电压箝制元件241与储能元件242并联,电压箝制元件241可以对储能元件242形成保护,从而保护静电防护电路200。或者,如图10所示,耗能元件230可以与储能元件242串联形成第二子防护电路220,电压箝制元件241与第二子防护电路220并联,电压箝制元件241可以对储能元件242和耗能元件230形成保护,从而保护静电防护电路200。本技术实施例中,静电防护电路200包括上述多种实施方式,使得静电防护电路200能够适用的场景较多。
95.本实施例中,静电防护电路200的数量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静电防护电路200为一个时,静电防护电路200的设置较为简单。静电防护电路20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中,多个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间隔设置,且各个静电防护电路200之间不连接,各个静电防护电路200各自独立的消耗静电。或者,至少部分数量的静电防护电路200之间相连接,静电可以均匀分布在相互连接的各个静电防护电路200中,从而可以降低单个静电防护电路200中的静电,避免单个静电防护电路200中的静电过多而损坏静电防护电路200,另外,还可以提高静电消耗的速度,以提高对显示模组100的保护作用。本技术实施例以各个静电防护电路200之间相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96.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图10所示,静电防护电路200中的a端和b端之间可以设置有导线,以使静电防护电路200形成回路。当然的,静电防护电路200中的a端和b端之间还可以设置其他电路结构,a端和b端可以作为静电防护电路200与其他电路结构连接的输入/输出端口。例如,当静电防护电路200为多个时,相邻两个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为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和第二静电防护电路,第一静电防护电路的a端与第二静电防护电路的a端或b端连接。
97.当静电防护电路200为多个时,至少部分数量的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呈阵列排布。如图11所示,以多个静电防护电路200分布在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为例,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沿显示模组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的面积较大,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静电防护电路200,以更好的保护显示模组100。位于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中的多个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均呈阵列排布。这样,静电防护电路200的分布较为规律,其制备工艺较为简单,工艺稳定性较高;另外,可以设置更多的静电防护电路200,更好的保护显示模组100。
98.呈阵列排布的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包括多个静电防护电路组201,多个静电防护电路组201可以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其中,每个静电防护电路组201中均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多个静电防护电路200。例如,位于同一个静电防护电路组201中的多个静电防护电路200之间相连接,从而可以使得位于同一静电防护电路组201中的静电均匀分布在其中的各个静电防护电路200中。另外,多个静电防护电路组201之间相连接,从而可以使得静电均匀分布在各个静电防护电路组201中,进一步加快静电消耗,更好的保护各个静电防护电路200,从而实现对显示模组100的保护。例如,位于第一边缘区域中的多个静电防护
电路组201,与位于第二边缘区域中的多个静电防护电路组201之间可以通过导线连接。
9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