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配电台信息监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28365发布日期:2022-11-09 08:5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网配电台信息监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信息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网配电台信息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3.随着社会经济和电力领域的日益发展,配电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数量也不断增多,由于配电设备的地理位置越来越分散,很多配电设备的位置又非常偏僻,这无疑给配电设备的定期巡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配电设备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配电网的可靠运行,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预防电力事故,及时获取配电设备的环境参数及运行参数便显得至关重要。
4.在电网配电台的日常维护和检修中,通常是由工作人员逐个测量并检查电网配电台,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不能及时全面地反映配电设备真实的运行情况和故障情况,从而非常不便于对配电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也降低了配电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能。同时依靠测量人员凭借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等测量工具到电网配电台区进行实地测量,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
5.目前,在电网配电台的管理工作中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实时获取各种基础数据,进而缺乏有效的实时监测手段和预警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6.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网配电台信息监测方法及系统,实现了对电网配电台各种信息的实时有效监测,对于安装在偏僻地区的电网配电台进行远程信息监控,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检修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信息监控的准确性。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8.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网配电台信息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获取电压数据、频率数据、剩余电流数据和环境数据;
10.将电压数据、频率数据、剩余电流数据和环境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11.控制器将电压数据、频率数据、剩余电流数据和环境数据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判定;
12.根据比较结果,控制保护跳闸模块、电动合闸模块、排水模块和降温模块执行动作。
13.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网配电台信息监测系统,包括:
14.数据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电压数据、频率数据、剩余电流数据和环境数据;
15.数据传输模块,被配置为:将电压数据、频率数据、剩余电流数据和环境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16.数据比较模块,被配置为:控制器将电压数据、频率数据、剩余电流数据和环境数
据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判定;
17.执行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比较结果,控制保护跳闸模块、电动合闸模块、排水模块和降温模块执行动作。
18.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电网配电台信息监测方法中的步骤。
19.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电网配电台信息监测方法中的步骤。
20.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能够实现将配电台电柜中的数据实时传输至远程监控平台,由远程监控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当数据到达预设的阈值时,通过远程监控平台与控制器的远程通信,控制跳闸模块、排水模块和降温模块进行动作,从而确保了配电台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2.本发明在线路出现失压、欠压、过压、过载、短路等线路故障时以及烟雾指标、温度指标和浸水指标超标时,及时断开与主线路的连接,起到保护线路的作用,当线路电压恢复正常值范围时,可实现自动重合闸;
23.3.本发明实现了电网配电台的远程批量控制,控制更加高效且准确,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对电网配电台进行远程的监测和控制,实现了对光伏发电系统数据的实时在线管理;
24.4.本发明提高了对配电台进行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为排查接线的情况,减少了人工的工作量,同时避免了人工操作的误差和漏检。
25.本发明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6.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27.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的环境数据采集装置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的电气接点无线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的控制器及其连接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环境数据采集装置的信号处理示意图。
32.图6为本发明的oled显示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35.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6.实施例一
37.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网配电台信息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获取电压数据、频率数据、剩余电流数据和环境数据;
39.将电压数据、频率数据、剩余电流数据和环境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40.控制器将电压数据、频率数据、剩余电流数据和环境数据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判定;
41.根据比较结果,控制保护跳闸模块、电动合闸模块、排水模块和降温模块执行动作。
42.进一步的,所述环境数据包括温湿度数据、浸水数据、烟雾数据和电气节点温度数据。
43.具体的,所述电压数据和频率数据通过安装在电网配电台电柜中的智能电能表来采集,剩余电流数据通过剩余电流保护器来采集,所述温湿度数据通过设置于电柜内的温湿度传感器来采集,所述浸水数据通过水浸传感器来采集,所述烟雾数据通过点型感烟器来采集。
44.本发明还包括光耦合器,所述光耦合器设置在水浸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光耦合器使被隔离的水浸传感器和控制器的两部分电路之间没有电的直接连接,可以防止因有电的连接而引起的干扰,造成水浸传感器监测准确度降低。
45.进一步的,本发明还通过电气接点无线测温传感器来采集电气接点的数据,并将检测结果无线传输给控制器。
46.同时,本发明还设置有gps定位模块,当发生故障时,控制器将通过gps定位模块采集gps定位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远程监控平台,从而便于远程监控平台及时获取故障配电台的具体位置,便于人工检修。
47.本发明还设置有线路故障指示器,控制器通过线路故障指示器来采集线路故障数据,并传输给控制器进行处理。
48.本发明的控制器与保护跳闸模块、电动合闸模块、排水模块、降温模块、排水模块和oled显示模块相连接,为了便于对电池的电量进行检测,本发明还设置了蓄电池电量监测模块,当电量较低时,通过oled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同时将信息传输给远程监控平台进行处理。
49.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比较结果,控制保护跳闸模块、电动合闸模块、排水模块和降温模块执行动作,具体为:
50.电压数据、频率数据、剩余电流数据为异常时,控制器输出信号驱动跳闸保护模块进行跳闸操作;
51.温湿度数据和电气节点温度数据为异常时,控制器输出信号驱动降温模块进行降温;
52.浸水数据为异常时,控制器输出信号驱动跳闸保护模块进行跳闸操作。
53.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54.获取gps定位信息,将gps定位信息传输给控制器。
55.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56.所述控制器将比较结果通过oled显示模块进行实时显示,便于维修人员及时方便的了解配电台的情况。
57.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58.所述控制器将实时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远程监控平台。
59.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60.所述控制器接收远程监控平台指令,驱动保护跳闸模块、电动合闸模块、排水模块和降温模块执行动作。
61.实施例二
6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网配电台信息监测系统,包括:
63.数据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电压数据、频率数据、剩余电流数据和环境数据;
64.数据传输模块,被配置为:将电压数据、频率数据、剩余电流数据和环境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65.数据比较模块,被配置为:控制器将电压数据、频率数据、剩余电流数据和环境数据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判定;
66.执行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比较结果,控制保护跳闸模块、电动合闸模块、排水模块和降温模块执行动作。
67.实施例三
68.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69.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1所述的电网配电台信息监测方法中的步骤。
70.实施例四
71.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电子设备。
72.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1所述的电网配电台信息监测方法中的步骤。
73.以上实施例二、三和四的装置中涉及的各步骤与方法实施例一相对应,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实施例一的相关说明部分。术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该理解为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集的单个介质或多个介质;还应当被理解为包括任何介质,所述任何介质能够存储、编码或承载用于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集并使处理器执行本发明中的任一方法。
7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机装置来实现,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75.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