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压装过渡反力支撑优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3468发布日期:2022-09-27 21:5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产品压装过渡反力支撑优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机压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产品压装过渡反力支撑优化结构。


背景技术:

2.新能源电机经常涉及轴类、轴承、密封圈等主要零部件的压装,目前的压装设备,由于受限于输送线体高度空间,反力支撑升降行程一般在300毫米左右,对于一些支撑点比较高的产品结构,会导致反力支撑升降行程太长,要么造成反力支撑降到最低点后还与托盘干涉,托盘无法放行;要么反力支撑降到托盘以下,反力支撑会与地面干涉。由此造成产品的兼容性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压装设备兼容性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产品压装过渡反力支撑优化结构,该结构具有更好兼容性的优点。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产品压装过渡反力支撑优化结构,包括:
5.进行垂直升降的反力支撑机构,所述反力支撑机构用于对产品进行压装,且有效行程满足输送线体高度空间;
6.浮动支撑,所述浮动支撑可移动的安装在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上,以移入或移出压装位置;
7.其中,所述浮动支撑移入压装位置时,所述反力支撑结构在上升过程中托起浮动支撑继续移动,并在完成压装后复位。
8.优选地,所述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包括滑动导轨、安装板和第一气缸,其中,所述滑动导轨通过与其滑动连接的安装板固定在压装设备上,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于安装板一端,且另一端与滑动导轨传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还包括无油衬套,所述无油衬套套设在浮动支撑外侧,且无油衬套与浮动支撑活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滑动导轨另一端与无油衬套固定,并在第一气缸的带动下,所述滑动导轨与安装板发生相对移动,带动所述浮动支撑移入或移出压装位置。
11.优选地,所述浮动支撑中部与无油衬套内壁间隙配合,且浮动支撑中部的长度大于无油衬套的长度。
12.优选地,所述反力支撑机构包括反力支撑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用于带动反力支撑上升进行压装,或下降进行复位。
13.优选地,所述反力支撑机构还包括塞块气缸,所述塞块气缸用于保持反力支撑在压装工作时不会缩回。
14.优选地,所述反力支撑与压装设备上的支撑组件配合,以实现移动轨迹的固定。
15.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至少包括套设在反力支撑的套筒和将套筒固定在压装设备
上的支撑杆。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压装设备在对支撑点较高的产品进行压装作业时,首先由第一气缸推动浮动支撑移至压装工位,之后第二气缸带动反力支撑上升,并在触碰浮动支撑后继续上升,直至完成压装。由于浮动支撑的加入,使得反力支撑机构原本需要移动的距离大大缩小,变相的减少了反力支撑机构所需要移动的行程,使得压装设备能够解决超出行程压装位置的作业,实现了提高产品兼容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方式,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与反力支撑机构的整体结构图;
19.图2是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反力支撑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压装机构在压装设备中的正视图;
22.图5是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压装机构在压装设备中的后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浮动支撑
ꢀꢀꢀꢀꢀꢀꢀꢀꢀꢀꢀꢀꢀꢀꢀꢀꢀꢀꢀꢀꢀ
2、滑动导轨
25.3、安装板
ꢀꢀꢀꢀꢀꢀꢀꢀꢀꢀꢀꢀꢀꢀꢀꢀꢀꢀꢀꢀꢀꢀꢀ
4、第一气缸
26.5、无油衬套
ꢀꢀꢀꢀꢀꢀꢀꢀꢀꢀꢀꢀꢀꢀꢀꢀꢀꢀꢀꢀꢀ
6、反力支撑
27.7、第二气缸
ꢀꢀꢀꢀꢀꢀꢀꢀꢀꢀꢀꢀꢀꢀꢀꢀꢀꢀꢀꢀꢀ
8、塞块气缸
28.9、套筒
ꢀꢀꢀꢀꢀꢀꢀꢀꢀꢀꢀꢀꢀꢀꢀꢀꢀꢀꢀꢀꢀꢀꢀꢀꢀ
1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技术实施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技术所列举的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应当认为是全部的实施例。
30.图1是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与反力支撑机构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反力支撑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压装机构在压装设备中的正视图;图5是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压装机构在压装设备中的后视图。
32.结合附图,一种产品压装过渡反力支撑优化结构,可以包括:反力支撑机构、浮动支撑1和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
33.反力支撑机构仅进行垂直升降,并在上升时实现对产品的压装,其中,反力支撑机构的有效行程满足输送线体高度空间,以避免反力支撑机构升降过程中与其它部分发生干涉。具体的,反力支撑机构在降到最低行程位置时,上端不与托盘干涉,同时反力支撑机的下端不会与地面干涉。
34.浮动支撑1可移动的安装在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上,并且随着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的驱动,浮动支撑1可以移入或移出压装位置。且在移入压装位置时,反力支撑机构上升会首先触碰浮动支撑1,并托起浮动支撑1继续上升,直至浮动支撑1顶推产品完成压装。而在完成压装后,反力支撑机构下降复位,浮动支撑1在反力支撑机构下降至一个高度时与其分离,并在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的驱动下也完成复位。
35.当然,在对常规产品进行压装时,则不需要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驱动浮动支撑1移入或压装位置。仅通过反力支撑机构单独动作即可完成产品的压装。
36.由于输送线体高度空间有限,反力支撑机构的最大升降行程受到限制,产品结构一旦复杂,压装位置相较于原来的最大行程位置提高,则单独依靠反力支撑机构难以满足压装要求。本发明在保证反力支撑机构的有效行程满足输送线体高度空间的前提下,额外增加一个可弥补反力支撑机构行程短缺的浮动支撑1,且浮动支撑1可随着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的驱动,移入或移出压装位置。由于浮动支撑1的加入,使得反力支撑机构原本需要移动的距离大大缩小,变相的减少了反力支撑机构所需要移动的行程,使得压装设备能够解决超出行程压装位置的作业,实现了提高产品兼容性的目的。
37.浮动支撑1是在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的驱动下移动,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给出了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在图2中,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可以包括:滑动导轨2、安装板3和第一气缸4。
39.滑动导轨2通过与其滑动连接的安装板3固定在压装设备上,第一气缸4固定安装于安装板3一端,且另一端与滑动导轨2传动连接,第一气缸4在驱动时,推动滑动导轨2的一端靠近或远离安装版3。此外,安装板3通过螺栓与压装设备固定连接。
40.为了实现第一气缸4推动滑动导轨2移动时,浮动支撑1能随之水平移动,且不影响浮动支撑1在移入压装位置后被反力支撑机构托起继续上升,直至完成压装。
41.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滑动导轨2另一端与无油衬套5固定,第一气缸4推动滑动导轨2移动时,无油衬套5随着滑动导轨2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带动浮动支撑1移入或移出压装位置。具体的,浮动支撑1移入压装位置时,第一气缸4推动活塞杆顶出,推动滑动导轨2向产品所在方位移动,直至浮动支撑1到达压装位置时,第一气缸4停止动作;浮动支撑1移出压装位置时,第一气缸4推动活塞杆缩回,推动滑动导轨2远离产品所在方位移动,直至浮动支撑1完全移出压装位置并复位,第一气缸4停止动作。
42.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浮动支撑1中部与无油衬套5内壁间隙配合,且浮动支撑1中部的长度大于无油衬套5的长度。由于无油衬套5固定滑动导轨2端部,不能进行上下移动,而若反力支撑机构上升会首先触碰浮动支撑1,并托起浮动支撑1继续上升,直至浮动支撑1顶推产品完成压装这个要求,则浮动支撑1至少能在无油衬套5内上下移动。具体的,浮动支撑1的外径与无油衬套5内径间隙配合,以使浮动支撑1能在无油成套5内上下移动,实现对反力支撑机构行程短缺的弥补。同样的,为避免浮动支撑1被完全顶出无油衬套5,则其两端的尺寸要大于无油衬套5的内径。当然,必要时浮动支撑1的两端部与中部位置可拆卸,以便于浮动支撑1与无油衬套5的分离,达到便于浮动支撑1更换、拆卸的目的。
43.反力支撑机构是压装过程中主要的动力输出,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给出了反力支撑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图3是根据
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反力支撑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4.在图3中,反力支撑机构可以包括:反力支撑6和第二气缸7。
45.反力支撑6在第二气缸7的驱动下上升进行压装,或下降进行复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力支撑6和第二气缸7的有效行程都要满足输送线体高度空间,避免反力支撑机构升降过程中与其它部分发生干涉。
46.由于反力支撑6在上升过程中,首先触碰浮动支撑1,并托起浮动支撑1继续上升,直至浮动支撑1顶推产品完成压装,因此,需要保证反力支撑6在上升过程中保持移动轨迹要与浮动支撑1共线,这样才能使浮动支撑1被反力支撑6稳定托起,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47.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反力支撑6与压装设备上的支撑组件配合,以实现移动轨迹的固定。由于反力支撑6在上升过程中,其移动方向和轨迹受到支撑组件的限制,使得反力支撑6的移动轨迹与浮动支撑1共线,从而浮动支撑1能被反力支撑6稳定托起。
48.为了进一步说明支撑组件是如何实现对反力支撑6的移动方向和轨迹进行限制的,以及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给出了支撑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49.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支撑组件可以包括:套筒9和支撑杆10。
50.套筒9套设在反力支撑6上,由于套筒9始终都能限制反力支撑6的移动方向和轨迹,则反力支撑6在上升和下降时都不会从套筒9中脱出。其中,套筒9通过多个固定在压装设备上的支撑杆10与压装设备固定,从而保证套筒9的位置固定,以实现对反力支撑6移动方向和轨迹的限制。
51.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压装设备,本发明给出了压装设备,以及压装机构在压装设备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4是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压装机构在压装设备中的正视图;图5是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压装机构在压装设备中的后视图。
52.在该实施例方式中,a为输送线体,b为反力支撑机构,c为压装设备的机体,d为压头组件,e为抬起定位,f为水平过渡浮动支撑机构。
53.其中,反力支撑机构b在上升过程中会与压头组件d配合,共同配合完成压装。具体的,反力支撑6向上移动挤压产品,而压头组件d限制产品的向上移动。
54.输送线体a用于输送产品,起到输送产品的作用,保证连续供料和出料。
55.抬起定位e用于对产品的位置进行定位,以保证压装位置精确。
56.该压装设备可以满足发动机、变速箱的压装需求。
57.本发明的压装设备在对支撑点较高的产品进行压装作业时,首先由第一气缸4推动浮动支撑1移至压装工位,之后第二气缸7带动反力支撑6上升,并在触碰浮动支撑1后继续上升,直至完成压装。由于浮动支撑1的加入,使得反力支撑机构原本需要移动的距离大大缩小,变相的减少了反力支撑机构所需要移动的行程,使得压装设备能够解决超出行程压装位置的作业,实现了提高产品兼容性的目的。
58.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