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顶盖结构及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4503发布日期:2022-10-26 01:23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体顶盖结构及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箱体顶盖结构及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2.箱式变电站是一个具有良好的防潮、防火、隔热、防止小动物的全封闭的钢结构箱体,通常适用于工厂企业、小区、油气田等供电需要集中的场景中,是一种新型的成套变配电装置。
3.现有的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377582b,该专利的名称为“箱式变电站”,该专利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箱体,箱体上端设置有顶盖,其结构要点箱体内沿箱体长度方向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设置有高压室、变压器室、低压室,低压室箱体侧壁上设置有计量室,顶盖上端设置有太阳能板,箱体的后端外壁上设置有太阳能控制器,变压器室前端门下部设置有进风口,高压室内设置有环网柜,变压器室内设置有变压器,变压器室内后端设置有巡视门,变压器室内后端箱体壁上设置有排风扇;所述低压室内设置有低压柜”。
4.虽然上述专利在箱式变电站的顶部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当需要停电检修箱式变电站时,维修人员可以通过太阳能储蓄的电能而进行简单的电气操作试验,但是该专利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姿态单一无法进行切换,由于对箱式变电站进行断电检修的情况出现次数通常间隔时间较长,通常间隔数月甚至一年不等,太阳能电池板无需长时间保持接收光照的形态,而且容易使得太阳能电池板光线接收面受到落叶甚至鸟类粪便的覆盖,影响对光线的吸收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箱体顶盖结构及箱式变电站,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箱体顶盖结构,包括顶盖体以及设置于顶盖体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顶盖体之间通过切换结构相连接,所述切换机构驱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在顶盖体上进行面光形态以及背光形态的切换,当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位于背光形态时,此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线接收面无法与落叶发生接触。
8.优选的,所述切换结构包括有铰接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铰接组件将太阳能电池板的板体与顶盖体进行活动铰接。
9.优选的,所述铰接组件包括有轴杆,所述轴杆上活动套接有多个与顶盖体相固定的铰座,所述轴杆的杆体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边侧面相固定。
10.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组件与轴杆进行传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的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杆体上固定有第一链轮,所述轴杆的杆体上固定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
轮之间通过啮合单元进行传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啮合单元包括有硬质杆,所述硬质杆的杆体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以及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的槽内以及第二放置槽的槽内均固定有链条,所述链条能够与第一链轮以及第二链轮进行适配啮合。
13.优选的,所述硬质杆通过自复位组件与顶盖体相连接,所述自复位组件包括有两个分别套接于硬质杆两端的套筒,各所述套筒均与顶盖体相固定,各所述套筒的内底部与硬质杆的端部之间均通过弹簧相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延伸杆的杆体一侧设有清刷构件。
15.优选的,所述清刷构件包括多个与延伸杆的杆体相平行的安置杆,各所述安置杆朝向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线接收面的一侧固定有清洁单元体。
16.优选的,所述箱式变电站上设置有上述的箱体顶盖结构,还包括散热型箱体。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箱体顶盖结构,通过在太阳能电池板与顶盖体之间设置切换结构进行连接,使得太阳能电池板在顶盖体上的形态可以发生切换,有利于太阳能电池板在不充能状态下,太阳能电池板光线接收面无法与降落物发生接触,有利于避免太阳能电池板光线接收面受到落叶甚至鸟类粪便的覆盖,保持太阳能电池板光线接收面对光线良好的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一种箱体顶盖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一种箱体顶盖结构的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一种箱体顶盖结构的啮合单元剖视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一种箱体顶盖结构的清洁单元体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一种箱体顶盖结构的盒套的剖面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一种散热型箱体的端部展开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一种散热型箱体的传流组件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一种散热型箱体的分流管体剖视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一种散热型箱体的内置筒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图9中a处放大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一种散热型箱体的转接件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发明一种散热型箱体的齿槽在内置筒中分布示意图;
31.图13为本发明一种散热型箱体的基底管件局部剖视示意图;
32.图14为本发明一种散热型箱体的缺口在基底管体上示意图;
33.图15为本发明一种散热型箱体的箱体的侧向剖视示意图;
34.图16为本发明一种散热型箱体的箱顶板结构示意图;
35.图17为本发明一种散热型箱体的支撑筒的剖视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箱体;2、冷源装置;2.1、鼓风机;2.2、转接件;2.21、第一流出端;2.22、第二流出端;2.23、流入端;2.24、第一副导管;2.25、接套管;2.26、第二副导管;3、传流组件;3.1、基底管体;3.2、分流管体;3.3、封堵盖;4、释放组件;4.1、喷洒件;4.2、万向竹节管;4.3、花洒头;5、内置筒;5.1、导流体构造;5.2、弯折槽;5.3、第一穿通孔;5.4、第二穿通孔;6、齿槽;6.1、齿环;6.2、连杆;6.3、辐条杆;6.4、气流板;6.5、遮挡板;6.6、档杆;7、箱底板;7.1、箱侧板;7.2、连接框;7.3、插杆;7.4、横杆;8、箱顶板;8.1、支撑柱;8.2、蓄水腔;8.3、喷流孔;8.4、密封套;8.5、连通口;8.6、支撑筒;8.7、垫块;8.8、侧口;8.9、拉拽绳;9、内衬筒;10、缺口;11、顶盖体;12、太阳能电池板;13、切换结构;14、铰接组件;14.1、轴杆;14.2、铰座;15、驱动组件;15.1、驱动电机;16、传动组件;16.1、延伸杆;16.2、第一链轮;16.3、第二链轮;16.4、啮合单元;16.41、硬质杆;16.42、链条;16.43、自复位组件;16.44、套筒;16.45、弹簧;16.46、第一放置槽;16.47、第二放置槽;16.5、清刷构件;16.51、安置杆;16.52、清洁单元体;16.53、条形片;16.531、第一板体;16.532、第二板体;16.533、弹性橡胶块;16.54、扭力弹簧;16.55、清刷物;17、套盒;17.1、缺口槽;17.2、安装框;17.3、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39.请参阅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箱体顶盖结构,包括顶盖体11以及设置于顶盖体11上的太阳能电池板12,太阳能电池板12与顶盖体11之间通过切换结构13相连接,切换机构驱动太阳能电池板12在顶盖体11上进行面光形态以及背光形态的切换,当太阳能电池板12位于背光形态时,此时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无法与落叶发生接触。
40.具体的,顶盖体11为矩形板块状结构,其位于箱式变电站的正上方位置,顶盖体11的板面与所在地面相平行,太阳能电池板12的板体位于顶盖体11的上方,切换结构13可选为能够对太阳能电池板12进行盛放的容纳盒,容纳盒的盒体与顶盖体11相固定,容纳盒的盒体一侧开设有供太阳能电池板12进行出入的侧口,容纳盒内部安装有推杆电机,推杆电机能够推动太阳能电池板12发生移动,太阳能电池板12的底部安装有多个支撑轮;
4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推杆电机处于伸长状态时,此时太阳能电池板12位于容纳盒的外部,阳光能够照射在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上,此时太阳能电池板12位于面光形态,当推杆电机处于收缩状态时,此时太阳能电池板12位于容纳盒的内部,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无法与落叶发生接触,此时太阳能电池板12位于背光形态,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板12能够实现状态切换,可以使得太阳能电池板在非工作状态下处于容纳盒的内部,对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起到保护作用,也有利于避免受到落叶甚至鸟类粪便的覆盖,防止影响太阳能电池板在工作状态时对光线的吸收效果。
42.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侧口的边沿上固定有除尘软刷,除尘软刷的刷体能够与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发生接触,从而在太阳能电池板12发生进出容纳盒内部的运动时,除尘软刷对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上的附着物起到清理的效果,有利于保持对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上的洁净度。
43.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切换结构13包括有铰接组件14以及驱动组件15,铰接组件14将太阳能电池板12的板体与顶盖体11进行活动铰接,使得太阳能电池板12的板
体能够朝着板面的方向进行偏转,太阳能电池板12的板体在顶盖体11上的最大的转偏转角度为180度,其中以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为正面,远离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的一面为背面,当太阳能电池板12的板体在顶盖体11上的转偏转角度为180度,此时太阳能电池板12的背面与顶盖体11的顶部面相接近贴合,太阳能电池板12处于面光形态,太阳能电池板12的板体在顶盖体11上的的转偏转角度为0度,此时太阳能电池板12的正面与顶盖体11的顶部面相接近贴合,太阳能电池板12处于背光形态。
44.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铰接组件14包括有轴杆14.1,轴杆14.1的轴心线与顶盖体11的顶部板面相平行,轴杆14.1上活动套接有多个与顶盖体11相固定的铰座14.2,从而使得轴杆14.1能够发生周向转动,轴杆14.1的杆体与太阳能电池板12的边侧面相固定,太阳能电池板12的板体与轴杆14.1相接触的边长线与轴杆14.1的轴心线相平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轴杆14.1发生偏转时,此时太阳能电池板12随着轴杆14.1发生同步偏转。
45.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5包括有驱动电机15.1,驱动电机15.1为低速伺服电机,驱动电机15.1的输出轴的转动圈数以及速度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控,驱动电机15.1的输出轴通过传动组件16与轴杆14.1进行传动连接,驱动电机15.1的电源输入端与市政电源电性连接,当驱动电机15.1发生正转时,此时轴杆14.1在传动组件16的传动作用下发生正向偏转,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板12由背光形态转换为面光形态,同理,当驱动电机15.1发生反转时,此时轴杆14.1在传动组件16的传动作用下发生反向偏转,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板12由面光形态转换为背光形态。
46.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6包括有与驱动电机15.1的输出轴同轴固定的延伸杆16.1,延伸杆16.1的杆体上固定有第一链轮16.2,第一链轮16.2也可选为多个,轴杆14.1的杆体上固定有第二链轮16.3,第一链轮16.2与第二链轮16.3之间通过啮合单元16.4进行传动连接,其中,延伸杆16.1的杆体轴心线与轴杆14.1的杆体轴心线相平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延伸杆16.1发生正向转动时,此时轴杆14.1在啮合单元16.4的传动作用下发生与延伸杆16.1相同的正向转动,同理,当延伸杆16.1发生反向转动时,此时轴杆14.1在啮合单元16.4的传动作用下发生与延伸杆16.1相同的反向转动。
47.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啮合单元16.4包括有硬质杆16.41,硬质杆16.41为实心杆体,硬质杆16.41的横截面轮廓线为矩形,硬质杆16.41的杆体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16.46以及第二放置槽16.47,第一放置槽16.46的槽体以及第二放置槽16.47的槽体均为长条状直槽,第一放置槽16.46的槽体与第二放置槽16.47的槽体均与硬质杆16.41的轴心线相平行,第一放置槽16.46的槽内以及第二放置槽16.47的槽内均固定有链条16.42,链条16.42能够与第一链轮16.2以及第二链轮16.3进行适配啮合,其中,第一放置槽16.46的槽体长度大于第二放置槽16.47的槽体长度,第一放置槽16.46中的链条16.42与位于第一放置槽16.46中的第一链轮16.2相啮合,第二放置槽16.47中的链条16.42与位于第二放置槽16.47中的第二链轮16.3进行适配啮合,第一放置槽16.46的槽体两端以及第二放置槽16.47的槽体两端均与链条端部之间形成空白区域段,第一放置槽16.46中的空白区域段的长度数值与第二放置槽16.47中的空白区域段的长度数值均相同,即第一放置槽16.46中的链条16.42的长度大于第二放置槽16.47中的链条16.42的长度,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放置槽16.46的两端的空白区域段分别为第一左空白区域以及第一右空白区域,第二放置
槽16.47中两端的空白区域段分别为第二左空白区域以及第二右空白区域;
4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链轮16.2与第一放置槽16.46中的链条16.42相啮合,第二链轮16.3与第二放置槽16.47中链条16.42相啮合,当第一链轮16.2随着延伸杆16.1发生正向转动时,由于第一链轮16.2与链条16.42相啮合的作用下,此时在硬质杆16.41发生了沿着硬质杆16.41的杆体轴心线方向进行移动,即硬质杆16.41发生正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链轮16.3带动轴杆14.1发生转动,当第二链轮16.3到达所在的第二放置槽16.47中所在的空白区域段时,即第二左空白区域,此时第二链轮16.3不再受到所在的第二放置槽16.47中的链条16.42啮合驱动,同时与轴杆14.1相固定的太阳能电池板12已到达指定的偏转位置,此刻硬质杆16.41所处的位置为第一位置,此时只剩第一链轮16.2与第一放置槽16.46中的链条16.42还保持啮合,随着第一链轮16.2的转动,硬质杆16.41依旧沿着硬质杆16.41的杆体轴心线方向进行移动,直到第一链轮16.2到达所在的第一放置槽16.46中所在的空白区域段时,即第一左空白区域,此时第一链轮16.2不再对第一放置槽16.46中的链条16.42起到啮合驱动效果,若第一链轮16.2继续随着延伸杆16.1的继续转动,此时硬质杆16.41也不再发生移动,此刻硬质杆16.41所处的位置为第二位置,当硬质杆16.41处于第二位置时,此时驱动电机15.1停止动力输出,此时太阳能电池板12处于面光形态。
49.当第一链轮16.2随着延伸杆16.1发生反向转动时,第一链轮16.2再次对第一放置槽16.46中的链条16.42起到啮合驱动效果,硬质杆16.41发生反向移动,当硬质杆16.41到达第一位置时,随着硬质杆16.41继续移动,第二链轮16.3从第二左空白区域中脱离,此时第二链轮16.3与第二放置槽16.47中的链条16.42之间的啮合驱动再次恢复,直到第二链轮16.3到达第二右空白区域,此刻硬质杆16.41所处的位置为第三位置,此时第二链轮16.3与第二放置槽16.47中的链条16.42之间的啮合驱动作用失效,此时只剩第一链轮16.2与第一放置槽16.46中的链条16.42还保持啮合,硬质杆16.41继续保持发生反向移动,直到第一链轮16.2到达第一放置槽16.46中的第一右空白区域,第一链轮16.2不再对第一放置槽16.46中的链条16.42起到啮合驱动效果,此时硬质杆16.41处于第四位置,同时太阳能电池板12也处于背光形态。
50.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板12的板体外侧活动套接有套盒17,套盒17的一侧与轴杆14.1相固定,套盒17远离轴杆14.1的一侧为开口面,套盒17为板型盒体,太阳能电池板12能够缩入至套盒17的盒体内部,太阳能电池板12的板体能够在套盒17中发生伸缩运动,套盒17的盒体朝向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槽17.1,缺口槽17.1的槽体面积数值与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的面积数值相同,套盒17的内部滑动插接有安装框17.2,安装框17.2的固定套接于太阳能电池板12的板体周向面上,安装框17.2在套盒17上具有两个位置,分别为缩入于套盒17中的缩入位置以及伸出于套盒17的伸出位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套盒17处于缩入位置时,此时依旧有部分安装框17.2伸出于套盒17的外部,该状态伸出于套盒17外部的安装框17.2的部分为缩凸部分,进一步的,安装框17.2在套盒17上进行伸缩运动的轨迹线为行轨线,以安装框17.2与行轨线相平行的框体柱为框体的边柱,框体边柱上开设有能够与第一链轮16.2相啮合的齿槽17.3,齿槽17.3的槽体长度线与安装框17.2的行轨线相平行,当太阳能电池板12处于背光形态时,此时齿槽17.3能够与第一链轮16.2相啮合;
5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齿槽17.3能够与第一链轮16.2相啮合时,此时安装框17.2
处于缩入位置,且安装框17.2的缩凸部分上的齿槽17.3与第一链轮16.2相啮合,随着延伸杆16.1的反向转动,此时安装框17.2在齿槽17.3与第一链轮16.2相啮合驱动力作用下,安装框17.2由缩入位置到达伸出位置,此时驱动电机15.1的动力输出轴停止转动。
52.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硬质杆16.41通过自复位组件16.43与顶盖体11相连接,自复位组件16.43包括有两个分别套接于硬质杆16.41两端的套筒16.44,各套筒16.44均与顶盖体11相固定,各套筒16.44的内底部与硬质杆16.41的端部之间均通过弹簧16.45相连接,各套筒16.44的内底部与硬质杆16.41的端部之间具有供硬质杆16.41伸入的预留空间,弹簧16.45位于预留空间中,各套筒16.44的筒体外侧与顶盖体11相固定平行固定,当硬质杆16.41发生轴线方向的运动时,此时弹簧16.45在硬质杆16.41的作用力下发生形变,从而为硬质杆16.41的复位运动储蓄能量。
53.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延伸杆16.1的杆体一侧设有清刷构件16.5,清刷构件6.2包括多个与延伸杆16.1的杆体相平行的安置杆16.51,安置杆16.51的两端均与顶盖体11相固定,安置杆16.51的横截面轮廓线为矩形,各安置杆16.51朝向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的一侧固定有清洁单元体16.52,清洁单元体16.52包括条形片16.53,条形片16.53的一侧边与安置杆16.51的杆体活动铰接,条形片16.53远离安置杆16.51的边沿线上设有清刷物16.55,清刷物16.55可选为海绵块或者多层纺织布叠加而成的棉布块,清刷物16.55能够完整贴合的覆盖于条形片16.53的两面,条形片16.53与安置杆16.51相铰接的一侧安装有扭力弹簧16.54,扭力弹簧16.54使得条形片16.53在未受到外界作用力的情况下,例如外界作用力为太阳能电池板12的推挤力,此时条形片16.53在扭力弹簧16.54的作用下,此时条形片16.53的片体与所在的延伸杆16.1的杆体面相垂直;
5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清刷构件6.2与太阳能电池板12发生接触时,此时条形片16.53受到太阳能电池板12的挤压而发生偏转,此时在扭力弹簧16.54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条形片16.53上的清刷物16.55能够与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相接触,具体的,当安装框17.2带动太阳能电池板12由缩入位置到达伸出位置的过程中,条形片16.53受到推动挤压而发生偏转,此时条形片16.53的一侧与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上的附着物得以被清理,当安装框17.2到达伸出位置时,此时条形片16.53与太阳能电池板12以及安装框17.2已经完全脱离,此时在扭力弹簧16.54的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条形片16.53的片体与所在的延伸杆16.1的杆体面相垂直,当安装框17.2带动太阳能电池板12由伸出位置到达缩入位置的过程中,此时条形片16.53受到推动挤压而发生偏转,此时条形片16.53的另一侧与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对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再次清理,在整个过程中,使得条形片16.53的两侧均起到了对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的清理效果,同时当条形片16.53的一侧处于清理状态时,条形片16.53的另一侧处于下倾状态,从而有利于使得该侧的清刷物16.55上的清刷碎屑落下,实现清刷物16.55具有自清洁的效果。
55.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条形片16.53由两片规格尺寸相同的板片体构成,两个板片体分别为第一板体16.531以及第二板体16.532,两个板片体的之间相互铰接,两个板片体的板面之间固定有弹性橡胶块16.533,两个板片体的之间的夹角为30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第一板体16.531与太阳能电池板12的光线接收面进行清理时,此时第二板体16.532在弹性橡胶块16.533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小范围的抖动,从而有利于处于第二板体
16.532位置的清刷物16.55上的轻率碎屑脱落。
56.请参阅图6-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箱式变电站,该箱式变电站上设置有上述的箱体顶盖结构,还包括散热型箱体,其中,散热型箱体包括箱体1,箱体1的外部设有冷源装置2,箱体1的内部设有导气机构,导气机构包括:传流组件3,其将冷源装置2产生的流动体进行输送;多个释放组件4,其将传流组件3中的流动体进行多方位定向释放。
57.具体的,箱体1为现有的箱式变电站常用箱体,冷源装置2可选为空调等能够制造冷气或者气流的设备,传流组件3可选择为导气管,从而将冷源装置2产生的气流传送至箱体1中,各个释放组件4可选为转动套接于导气管端部的万向喷头管,万向喷头管可选为不锈钢波纹管,不锈钢波纹管的管体能够发生任意方向的弯折,且弯折后能够保持弯折后的形态,从而改变导气管的出风的风口朝向,即导气管中的气流能够通过各个不锈钢波纹管进入箱体1中,不锈钢波纹管位于导气管远离冷源装置2的一端,导气管远离冷源装置2的一端位于箱体1的内部。
5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将冷源装置设置于箱体1的外部,例如将空调机安装于箱体1的外部,并且通过导气管将产生的气流连续的传入箱体1中,并且通过不锈钢波纹管在箱体1中进行定向释放,从而对箱体1内部的电力设备起到降温冷却的作用,而在此过程中,解决了箱体散热降温的同时也大大的减小占据箱体1内部的空间,降低箱体1内部的拥挤程度,更加便于箱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
59.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冷源装置2包括鼓风机2.1以及与鼓风机2.1气流输出端相连通的转接件2.2,鼓风机2.1的电源输入端与市政电源电性连接,转接件2.2与传流组件3相连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鼓风机2.1产生的气流经过转接件2.2的作用下传送至传流组件3中,让然气流后再通过传流组件3进入箱体1中。
60.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传流组件3包括基底管体3.1以及多个分流管体3.2,各分流管体3.2均与基底管体3.1相连通,各分流管体3.2的中心线均与基底管体3.1的中心线相垂直,各分流管体3.2的中心线均在同一平面上,各分流管体3.2的中心线相互相平行,各分流管体3.2的管体之间等距均匀分布,各分流管体3.2的中心线均与箱体1的箱底相垂直,基底管体3.1的两端均伸出于箱体1的外部,基底管体3.1的中心线位于箱体1的底部的宽度中分线上,基底管体3.1的底部与箱体1的内底部相固定,优选的,基底管体3.1的横截面外轮廓线以内轮廓线均为矩形,基底管体3.1的伸出于箱体1的外部的一端通过封堵塞进行封堵固定,基底管体3.1的伸出于箱体1的外部的另一端与转接件2.2相连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转接件2.2中的气流进入底管体3.1中时,此时底管体3.1中的气流均匀分散至各分流管体3.2中,使得底管体3.1中的气流得以进一步的扩散。
61.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释放组件4包括设置于分流管体3.2上喷洒件4.1,多个释放组件4在分流管体3.2的管体上均匀分布,使得分流管体3.2中的流动体能够通过喷洒件4.1而喷出,流动体可选为气体、液体等能够进行流动形态的物质,优选的,在正常对箱体1内部进行冷却降温的情况下,流动体选择为气体。
62.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喷洒件4.1包括有与分流管体3.2相连通的万向竹节管4.2,万向竹节管4.2与分流管体3.2的侧面相固定插接,万向竹节管4.2固定贯穿于分流管体3.2的管壁的一端为插入端,万向竹节管4.2的管口端伸出于分流管体3.2的内壁,万向竹节管4.2与分流管体3.2相固定,万向竹节管4.2能够任意改变其弯曲形态,万向竹节管
4.2的最大弯曲形态不会影响其管体内部流动体正常流通,万向竹节管4.2远离插入端的一端的管口固定连通有花洒头4.3,从而使得从万向竹节管4.2中流出的流体能够进行均匀喷出,增大喷出时的覆盖面。
63.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各分流管体3.2中均设有内置筒5,内置筒5的管体上均设有与万向竹节管4.2的插入端相适配的导流体构造5.1,使得内置筒5中的气流能够通过导流体构造5.1进入万向竹节管4.2中,其中,内置筒5的筒口插入于分流管体3.2中,内置筒5的筒底伸出于分流管体3.2的顶端,内置筒5的外侧壁与分流管体3.2的管内壁相适配贴合,内置筒5在分流管体3.2中具有两个位置,分别为常态位置以及升顶位置,其中,内置筒5位于升顶位置时的筒底高度数值大于内置筒5位于常态位置时的筒底高度数值,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内置筒5位于常态位置。
64.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导流体构造5.1包括开设于内置筒5外侧的弯折槽5.2,弯折槽5.2的槽体中心线呈l型,弯折槽5.2的槽体弯折度为90度,弯折槽5.2的槽体的部分中心线与内置筒5的中心线相平行,万向竹节管4.2的插入端与弯折槽5.2的槽体适配卡接,弯折槽5.2的槽底上开设有第一穿通孔5.3以及第二穿通孔5.4,第一穿通孔5.3位于弯折槽5.2的槽底的一端,第二穿通孔5.4位于弯折槽5.2的槽底的另一端,当内置筒5处于常态位置时,此时万向竹节管4.2的插入端与第一穿通孔5.3相对齐,此时内置筒5中的气流能够通过第一穿通孔5.3进入万向竹节管4.2中,当内置筒5处于升顶位置时,此时万向竹节管4.2的插入端与第二穿通孔5.4相对齐,此时内置筒5中的气流能够通过第二穿通孔5.4进入万向竹节管4.2中。
65.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内置筒5的筒口端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齿槽6,齿槽6的槽体长度方向与内置筒5的轴心线方向相平行,具体的,多个齿槽6在内置筒5的筒口内壁上构成内齿环构造,内置筒5的内部设有与齿槽6相适配啮合的齿环6.1,齿环6.1能够在齿槽6的槽体的长度方向上发生移动,齿环6.1中设有连杆6.2,连杆6.2的轴心线与分流管体3.2的中心线相重合,连杆6.2的一端与齿环6.1之间通过多个辐条杆6.3相固定,连杆6.2另一端与基底管体3.1的内壁转动连接,连杆6.2上固定有气流板6.4,连杆6.2的一侧设有遮挡板6.5,遮挡板6.5的板体一侧边与连杆6.2相平齐,遮挡板6.5的板体的板体边沿与基底管体3.1的内壁相平齐且固定,遮挡板6.5的板面与基底管体3.1的内壁相垂直,遮挡板6.5的板体与基底管体3.1的横截面相平行,遮挡板6.5与气流板6.4在同一平面上时,此时遮挡板6.5与气流板6.4构成一个能够对基底管体3.1内气流进行阻挡的封堵部,其中,气流板6.4的两侧均对称设有与基底管体3.1的内壁相固定的档杆6.6,档杆6.6分别为左档杆以及右档杆,档杆6.6的轴心线均与连杆6.2的轴心线相平行,以气流板6.4与遮挡板6.5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时为起算位置,当气流板6.4与任意一个档杆6.6相接触时,此时气流板6.4与遮挡板6.5之间的夹角为100至150度,优选的,当气流板6.4与任意一个档杆6.6相接触时,此时气流板6.4与遮挡板6.5之间的夹角为130度,此时基底管体3.1中部分气流可以通过气流板6.4与基底管体3.1内壁之间产生的间隙进行流动,其中,当气流板6.4发生偏转时,此时与气流板6.4相固定的连杆6.2也会发生同步的转动,气流板6.4以连杆6.2为圆心发生偏转,此时连杆6.2的转动会使得辐条杆6.3以及齿环6.1发生同步转动,从而使得内置筒5通过齿槽6与齿环6.1的啮合作用下也随着连杆6.2发生同步转动;
66.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基底管体3.1的管体上开设有与分流管体3.2相连通的缺口
10,缺口10的口体轮廓构成为扇形口体,基底管体3.1中的气流通过缺口10进入分流管体3.2中,缺口10所构成的扇面面积小于气流板6.4在其最大偏转范围内所形成的最大扇面面积。
67.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基底管体3.1的一端与转接件2.2相连通,基底管体3.1的另一端安装有封堵盖3.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基底管体3.1的一端通入气流时,此时封堵盖3.3使得基底管体3.1中气流无法通过基底管体3.1的另一端向外流出。
68.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转接件2.2为流体换向阀,流体换向阀为手动换向阀,流体换向阀上包括第一流出端2.21、第二流出端2.22以及流入端2.23,流入端2.23与鼓风机2.1气流输出端相连通,第一流出端2.21通过第一副导管2.24与基底管体3.1的一端相连通,第二流出端2.22通过第二副导管2.26与基底管体3.1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一流出端2.21与第二流出端2.22不存在同时排气的状态,即第一流出端2.21导通时则第二流出端2.22为闭合状态,第一流出端2.21闭合时则第二流出端2.22为导通状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流出端2.21处于导通状态,鼓风机2.1产生的气流通过流体换向阀的第一流出端2.21进入第一副导管2.24中,然后气流通过第一副导管2.24进入基底管体3.1中,然后气流分散至各个分流管体3.2中,然后分流管体3.2中的气流通过导流体构造5.1进入各个万向竹节管4.2中,此时内置筒5处于常态位置,最终通过花洒头4.3喷向箱体1中;
69.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流出端2.21导通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时,此时第二流出端2.22则为导通状态,然后气流通过第二副导管2.26进入基底管体3.1中,即气流由基底管体3.1的另一端进入,此时气流板6.4受到气流推动下发生偏转,气流板6.4与档杆6.6中的左档杆相分离,从而使得内置筒5也发生相应的偏转,从而导致万向竹节管4.2的插入端在弯折槽5.2的槽体中发生相对运动,当万向竹节管4.2的插入端处于弯折槽5.2的槽体的弯折位置,万向竹节管4.2的端部与弯折槽5.2的槽底适配贴合,此时气流板6.4到达最大偏转角度,气流板6.4与档杆6.6中的右档杆相接触,此时分流管体3.2中以及内置筒5中的气流无法流向万向竹节管4.2中,随着分流管体3.2中的气流增多而气压增大,此时在气流作用下使得内置筒5沿着分流管体3.2的轴心线方向移动,使得内置筒5发生伸出于分流管体3.2的运动,此时万向竹节管4.2的插入端在弯折槽5.2的槽体中再次发生相对运动,直到万向竹节管4.2的插入端与弯折槽5.2的槽端相接触,此时万向竹节管4.2的插入端与第二穿通孔5.4相连通,从而使得分流管体3.2中以及内置筒5中的气流成功流向万向竹节管4.2中,此时内置筒5处于升顶位置。
70.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鼓风机2.1的气流进入端安装有接套管2.25,接套管2.25能够与外接管适配连通,例如与二氧化碳存储装置,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在正常冷却进行冷却的情况下,此时接套管2.25为自然开通状态,接套管2.25与大气连接,此时第一流出端2.21处于导通状态,内置筒5处于常态位置,当箱体1内部发生火灾自然时,此时通过流体换向阀将第一流出端2.21切换为闭合状态,第二流出端2.22则为导通状态,并将接套管2.25与装有二氧化碳等其它阻燃气体的存储罐的气流输出端相连通,从而使得灭火阻燃气体进入箱体1中,从而对箱体1中的电气设备具有阻燃灭火的作用,有利于避免因箱体1的阻挡而不便于救火。
71.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包括有箱底板7,箱底板7的顶部平行设置有箱顶板8,箱顶板8与顶盖体11为同种构造,箱顶板8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设有与地面相固定
的支撑柱8.1,箱顶板8的面积大于箱底板7的面积,箱顶板8位于箱底板7的正上方,箱顶板8的能够对箱底板7进行完全覆盖,箱底板7的四个侧面均活动铰接有箱侧板7.1,箱侧板7.1上均开设有供维修人员进行检修的门结构以及门板结构,箱侧板7.1具有两个位置,分别为与地面接触的塌落状态,以与箱底板7之间的夹角为直角的直立状态,各箱侧板7.1的靠近于箱底板7的一侧垂直固定有连接框7.2,当箱侧板7.1处于直立状态时,此时连接框7.2框体的框口面与箱底板7相平行,连接框7.2靠近于分流管体3.2的一端设有多个插杆7.3,各插杆7.3的轴心线均与箱底板7相垂直,插杆7.3的轴心线均与分流管体3.2的中心线相平行,插杆7.3位于连接框7.2内部,插杆7.3的顶端伸出连接框7.2的框体,插杆7.3的顶端通过横杆7.4与内置筒5的筒底相固定,横杆7.4的轴心线与箱底板7的板面相平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内置筒5处于常态位置时,此时插杆7.3插入于连接框7.2的框口中,且插杆7.3的侧面与连接框7.2的靠近于分流管体3.2的内壁面相接触,此时插杆7.3与横杆7.4构成的l形整体对连接框7.2具有拉拽限位作用,从而保持箱侧板7.1处于直立状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箱顶板8的高度数值为大于内置筒5处于升顶位置时的最大高度数值,即内置筒5处于升顶位置时,横杆7.4也无法于箱顶板8发生碰触,当内置筒5处于升顶位置时,此时横杆7.4随着内置筒5同步向上运动,即朝向箱顶板8所在位置移动,此时插杆7.3与连接框7.2完全脱离,从而插杆7.3与横杆7.4构成的l形整体不再对连接框7.2具有拉拽限位作用,箱侧板7.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恢复至塌落状态,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箱体1内部的电气设备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72.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箱顶板8的顶部开设有蓄水腔8.2,蓄水腔8.2的底部开设有连通口8.5,支撑柱8.1为筒状构造,支撑柱8.1可选为支撑筒8.6,支撑筒8.6的筒口端与连通口8.5相固定插接,支撑筒8.6的筒口端与蓄水腔8.2的内底部相平齐,支撑筒8.6的筒口与蓄水腔8.2的腔体相连通,支撑筒8.6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喷流孔8.3,各喷流孔8.3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柱8.1轴心线相平行,喷流孔8.3的开口朝向箱体1中心的所在方向,支撑筒8.6内部腔体中设有悬置的内衬容器,内衬容器可选为玻璃或者陶瓷等脆性材质,内衬容器为筒状构造的内衬筒9,内衬筒9的外侧壁与支撑筒8.6的筒内壁相适配贴合,内衬筒9的筒体长度为支撑筒8.6的筒体长度的一半,内衬筒9的筒口伸出于支撑筒8.6的筒口端,内衬筒9的筒口与支撑筒8.6筒口之间通过密封套8.4相密封连接,密封套8.4为柔性橡胶套,密封套8.4的自然展开时的套体长度数值大于内衬筒9的筒底与支撑筒8.6内底壁之间的最大距离数值,密封套8.4用于防止蓄水腔8.2中的积水渗入支撑筒8.6中,支撑筒8.6筒体内底部设有垫块8.7,垫块8.7对内衬筒9在支撑筒8.6中具有支撑作用,支撑筒8.6筒体内底部为锥形底,垫块8.7的一侧的支撑筒8.6的筒体上开设有侧口8.8,垫块8.7与箱侧板7.1之间通过拉拽绳8.9相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蓄水腔8.2会对雨水汇集储蓄,当蓄水腔8.2中水量到达一定高度超过内衬筒9的筒口时,此时蓄水腔8.2中的会流入内衬筒9中,当箱侧板7.1由直立状态转换至塌落状态的过程中,此时在拉拽绳8.9的牵引作用下,使得垫块8.7穿过侧口8.8而与内衬筒9相分离,从而垫块8.7不再对内衬筒9具有支撑作用,内衬筒9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撞向支撑筒8.6的锥形底部而发生碎裂,内衬筒9中的水位于支撑筒8.6中,与此同时,内衬筒9的筒口缩入至支撑筒8.6的内部,即内衬筒9的筒口低于支撑筒8.6的筒口,从而不再对支撑筒8.6起到封堵效果,此时蓄水腔8.2中蓄水进入支撑筒8.6中,此时支撑筒8.6中的水通过各个喷流孔8.3喷向箱体1所在位置,从而达到进一步辅助灭火
的效果;
73.具体的,当箱侧板7.1由直立状态转换至塌落状态的过程中,当箱侧板7.1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10至35度时,该角范围为拉拽绳8.9处于完全绷直状态的范围,优选的,当箱侧板7.1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25度时,此时拉拽绳8.9处于完全绷状态,此时拉拽绳8.9能够对垫块8.7进行牵引拉拽,从而使得垫块8.7脱离而不再对内衬筒9进行支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垫块8.7朝向侧口8.8的一端为锥形端,因此,在垫块8.7对内衬筒9进行支撑时,此时垫块8.7的锥形面与侧口8.8之间存在间隙,能够使得支撑筒8.6内壁凝结的水流通过侧口8.8流出,当垫块8.7脱离而不再对内衬筒9进行支撑时,此时垫块8.7对侧口8.8实现了封堵,从而有利于使得支撑筒8.6内部灌入的水均通过多个喷流孔8.3向外喷出。
74.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