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轴承控制下带有自动测温功能的高速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06102发布日期:2022-09-21 10:4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轴承控制下带有自动测温功能的高速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高速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轴承控制下带有自动测温功能的高速电机。


背景技术:

2.目前,检测转子温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在转子内部埋置热电偶,等高速电机停机时快速的以热电偶引出线与温度变送器连接测量出转子内部的温度。此测量方法国内外现今比较通用的方法,但是只能作为高速电机实验开发阶段使用,如果在用户处使用时,高速电机停机也就意味着产能的减少,而且还要专门的人员去接热电偶引出线和温度变送器,不同的人员去接线由于熟练问题,接线的时间长度不一致会造成温度测量时间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3.方法二是通过红外线温度检测枪对运行时的高速电机转子内部进行温度监测,此方法的优点在于高速电机不需要停机,可以实时的对高速电机转子进行温度测量。但是由于高速电机的转子是在旋转的,红外线温度检测枪射出的红外线会在转子的被测量点引起光斑并扩大,造成测量误差的出现,而且红外线检测枪离被测量点的距离和垂直度都对温度检测误差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此方法只能作为粗略的估算温度,不能作为高速电机的转子内部实际温度。
4.如专利申请号为201922399311.0,名称为一种带有自动测温功能的高速电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机壳及设置于机壳内的转子,所述机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电机定子,所述转子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前磁轴承和后磁轴承设置在机壳内,所述机壳的前后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前端盖及后端盖;所述转子朝向后端盖的一侧轴向开设有一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虽然能够进行转子内部的温度监测,但是由于棒式温度传感器与转子轴的内圆是非接触式的,因此要想提高棒式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响应时间,适当的减小其与转子轴孔内圆之间的间隙,因此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高,且不具备缓冲结构,电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容易对传感器造成损伤。
5.因此,发明一种磁轴承控制下带有自动测温功能的高速电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轴承控制下带有自动测温功能的高速电机,通过导热油供应部、支撑轴座将导热油均匀注入测温盲孔,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导热油的温度,对转子的温度进行间接检测,由于导热油的热传导效率要高于空气,因此对温度探头与测温盲孔之间的间隙的要求较低,传感器的使用也更为灵活,且利用驱动组件、注射组件和阀组也能够将导热油注入缓冲部的缓冲定位油囊内,不仅能够更加快速的拆装温度传感器,在高速电机工作时,利用缓冲定位油囊的缓冲作用,在保护温度传感器的同时,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轴承控制下带有自动测温功能的高速电机,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机壳内部的转子,所述机壳的一端安装有前端盖,所述机壳的另一端安装有后端盖,所述后端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支撑轴座,所述支撑轴座包括固定座以及设置于固定座一侧的均流座,所述均流座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进油口和排油口,且所述转子通过支撑轴座转动设置于后端盖上,所述转子的一端开设有测温盲孔,所述测温盲孔设置在靠近支撑轴座的一侧;
8.设置于支撑轴座上方的导热油供应部,所述导热油供应部包括驱动组件、储油箱和注射组件,所述注射组件包括注射筒,所述注射筒的下端连通设置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安装有电动三通阀,所述电动三通阀的其中一个连接端口通过导油管连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导油管与储油箱相连通,且所述电动三通阀的另一连接端口通过导油管与进油口相连,所述电动三通阀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通过管道与连接进油口和电动三通阀的导油管相连,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排油口相连;
9.设置于测温盲孔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机壳顶部的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缓冲支架固定于支撑轴座上,所述缓冲支架包括安装支架以及固定于安装支架上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由外壳体、固定于外壳体内部的内壳体以及用于密封的环板组成,所述外壳体内壁和内壳体外壁之间设置有油腔,所述外壳体的注油孔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另一接口通过管道与连接进油口和电动三通阀的导油管相连,所述内壳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分流口,所述分流口与油腔相连通,所述分流口的内侧均连通设置有缓冲定位油囊,且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支撑轴座的连接处安装有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用于密封以防止导热油泄露,且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电动三通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电性连接;
10.设置于驱动组件下方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稳固注射组件。
1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支架以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安装支架内的丝杠,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杠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丝杠的外壁上套设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的一侧设置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安装板以及固定于安装板上并与安装板垂直的驱动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丝与螺母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板的截面为凸字形,所述驱动板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滑动槽内部,所述驱动板底部嵌设有永磁铁一,所述永磁铁一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弹片,所述弹片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保护弹片的防护环,所述防护环与驱动板固定连接;
12.所述安装支架的两侧均安装有一组安装耳板,两组所述安装耳板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安装耳板均通过螺栓固定于后端盖上。
13.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注射筒的内侧滑动设置有一端安装有活塞的推料杆,所述推料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推块,所述推块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推块的中心位置嵌设有与永磁铁一磁性相吸的永磁铁二,且所述注射筒的开口端固定设置有挡料件。
14.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包括矩形框体、夹持电机以及两个夹持部件,所述矩形框体的内侧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凸轮,所述转动轴的下端与夹持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凸轮的两端均设有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包括上移动板,所述上移动板的底部转动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安装有手柄,所述
调节螺杆的外壁上通过移动螺母座套接有下移动板,且所述上移动板底部和下移动板顶部均设置有凹面,所述上移动板的底部安装有一组导柱,所述上移动板底部靠近外沿边固定有下折板,所述下折板滑动设置于矩形框体内部,所述下折板的一侧与凸轮相接触,另一侧对称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下折板和矩形框体内壁固定连接;
15.每个所述夹持部件均包括弧形部以及固定于弧形部外弧面的直角部,所述直角部上开设有一组与导柱匹配的导柱孔,且所述弧形部的内弧面固定设置有弹性隔层;
16.所述夹持电机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通过螺丝与夹持电机固定连接,另一端插接固定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上端与矩形框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矩形框体上对称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上下侧均连通设置有一组呈线性阵列分布于矩形框体上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固定螺杆,且所述矩形框体的顶部对称安装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上端与安装支架外壁固定连接。
1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均流座和固定座的中心处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的贯通孔,所述均流座上开设有一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用于安装均流座和固定座连接用的螺栓的安装通孔,所述均流座靠近固定座的一侧开设有若干条环形油道,相邻环形油道之间连通设置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均流孔,所述均流孔与均流座上的贯通孔相贯通,且所述进油口和排油口均与最外侧的环形油道相连通;
18.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一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用于安装均流座和固定座连接用的螺栓的螺纹盲孔,所述螺纹盲孔的数量与安装通孔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固定座上还开设有一组以环形阵列分布的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用于安装固定座和后端盖连接用的螺栓,所述固定通孔圆心与贯通孔圆心之间的距离大于螺纹盲孔圆心与贯通孔圆心之间的距离。
1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嵌设有警报器,所述壳体的内侧安装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微控制单元和gprs通信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gprs通信单元与主控制器无线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所述微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线缆分别与警报器、驱动电机和夹持电机电性连接;
20.所述壳体的底部对称安装有固定支脚,所述固定支脚通过螺丝固定于机壳顶部的凹槽内。
2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机壳的内壁上安装有定子,所述定子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磁轴承和后磁轴承,所述后磁轴承远离定子的一端安装有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用于支撑转子,且所述转子通过前磁轴承和后磁轴承转动设置于机壳内部。
2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为探头式温度传感器,且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缓冲部的贯穿孔,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支撑轴座固定连接。
23.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储油箱远离后端盖的一侧嵌设有透明观察条,所述储油箱的顶部安装有加油口,所述加油口上螺接有盖帽,且所述储油箱的上下侧均安装有固定耳板,两个所述固定耳板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耳板通过螺栓与后端盖固定连接。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5.1、通过切换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电动三通阀,可将导热油注入均流座,导热油经均流座分流后均匀的充满测温盲孔,在高速电机工作过程中,转子与导热油换热,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导热油的温度,对转子的温度进行间接检测,由于导热油的热传导效率要高于空气,因此对温度探头与测温盲孔之间的间隙的要求较低,传感器的使用也更为灵活,
且若温度探头与测温盲孔几乎贴合时,导热油也可充当润滑的作用,能降低旋转的转子对温度探头造成损坏的概率,且利用驱动组件、注射组件和阀组也能够将导热油注入缓冲部的缓冲定位油囊内,从而可以利用充满油的缓冲定位油囊抱紧温度传感器,能够更加快速的拆装温度传感器,且在高速电机工作时,利用缓冲定位油囊的缓冲作用,在保护温度传感器的同时,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6.2、通过启动驱动电机控制驱动电机旋转,使得螺母座带动驱动部件上移或下移,利用上移的驱动部件使推料杆带着活塞上移,利用负压将储油箱或均流座内的导热油吸入注射筒,反之,推料杆带着活塞下移时,可将注射筒内的导热油泵入储油箱或均流座,从而能够使导热油在测温盲孔、均流座以及储油箱之间循环,在转子温度过高时,利用循环的导热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转子的温度,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由于转子温度过高而导致转子磨损增加的概率;
27.3、将注射筒置于弹片中间,利用弹片卡紧推块的同时,利用与永磁铁一磁性相吸的永磁铁二吸住推块,不仅能够快速定位注射组件,且稳定性更高,能有效降低推块脱离驱动板的概率,使用驱动部件对注射组件定位后,启动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控制转动轴带动凸轮旋转,驱动电机一次旋转90
°
,凸轮长边离开下折板,利用复位弹簧的弹力带动下折板使其与凸轮的短边接触,进而通过移动部件带动两个夹持部件相互靠近,利用弧形部来夹紧注射筒,从而能够稳固注射组件,且设置的支撑部能够实现注射组件的快速拆卸,有利于后期更换或维修注射组件。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30.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31.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放大图;
32.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33.图5为本发明支撑轴座的爆炸图;
34.图6为本发明固定座的立体图;
35.图7为本发明安装支架的内部安装图;
36.图8为本发明驱动部件的立体图;
37.图9为本发明注射组件的立体图;
38.图10为本发明温度传感器与传感器支架的连接图;
39.图11为本发明支撑部的立体图;
40.图12为本发明支撑部的爆炸图;
41.图13为本发明矩形框体与驱动电机的连接图;
42.图14为本发明夹持部件与移动部件的拆解图;
43.图15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框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机壳;11、前端盖;12、后端盖;13、支撑轴座;131、均流座;1311、环形油道;1312、均流孔;1313、进油口;1314、排油口;1315、安装通孔;132、固定座;1321、固定通孔;1322、螺纹盲孔;1323、贯通孔;133、弹性密封圈;14、前磁轴承;15、转子;151、测温盲孔;16、定子;17、后磁轴承;18、支撑轴承;2、控制器;21、微控制单元;22、警报器;23、gprs通信单元;3、导热油供应部;31、驱动组件;311、安装支架;312、驱动电机;313、丝杠;314、螺母座;315、驱动部件;3151、安装板;3152、驱动板;3153、永磁铁一;3154、防护环;3155、弹片;316、安装耳板;32、储油箱;321、透明观察条;33、注射组件;331、注射筒;332、推料杆;333、挡料件;334、推块;335、永磁铁二;34、第一电磁阀;35、电动三通阀;36、第二电磁阀;4、固定支脚;5、温度传感器;6、缓冲支架;61、安装支架;611、贯穿孔;62、缓冲部;621、缓冲定位油囊;622、外壳体;623、第三电磁阀;624、内壳体;625、油腔;626、分流口;627、环板;7、支撑部;71、矩形框体;711、避让槽;712、安装孔;713、复位弹簧;72、凸轮;73、转动轴;74、夹持电机;75、支撑板;751、固定螺杆;76、夹持部件;761、弧形部;762、直角部;763、弹性隔层;764、导柱孔;77、连接支架;78、移动部件;781、上移动板;7811、导柱;782、下折板;783、下移动板;784、凹面;785、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47.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15所示的一种磁轴承控制下带有自动测温功能的高速电机,包括机壳1以及设置于机壳1内部的转子15,结构中机壳1的一端安装有前端盖11,机壳1的另一端安装有后端盖12,后端盖1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支撑轴座13,支撑轴座13包括固定座132以及设置于固定座132一侧的均流座131,均流座131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进油口1313和排油口1314,且转子15通过支撑轴座13转动设置于后端盖12上,转子15的一端开设有测温盲孔151,测温盲孔151设置在靠近支撑轴座13的一侧;
48.设置于支撑轴座13上方的导热油供应部3,结构中导热油供应部3包括驱动组件31、储油箱32和注射组件33,注射组件33包括注射筒331,注射筒331的下端连通设置有注油口,注油口安装有电动三通阀35,电动三通阀35的其中一个连接端口通过导油管连接有第一电磁阀34,第一电磁阀34的另一端通过导油管与储油箱32相连通,且电动三通阀35的另一连接端口通过导油管与进油口1313相连,电动三通阀3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6,第二电磁阀36的一端通过管道与连接进油口1313和电动三通阀35的导油管相连,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排油口1314相连,导油管以及管道可以是塑料管,管道可以使用塑料管道卡子固定,提高管路的稳定性;
49.设置于测温盲孔151内部的温度传感器5以及设置于机壳1顶部的控制器2,温度传感器5通过缓冲支架6固定于支撑轴座13上,缓冲支架6包括安装支架61以及固定于安装支架61上的缓冲部62,所述缓冲部62由外壳体622、固定于外壳体622内部的内壳体624以及用于密封的环板627组成,外壳体622内壁和内壳体624外壁之间设置有油腔625,外壳体622的注油孔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623,第三电磁阀623的另一接口通过管道与连接进油口1313和电动三通阀35的导油管相连,内壳体624上开设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分流口626,分流口626与油腔625相连通,分流口626的内侧均连通设置有缓冲定位油囊621,且结构中温
度传感器5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2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5与支撑轴座13的连接处安装有弹性密封圈133,弹性密封圈133用于密封以防止导热油泄露,更换不同直径的温度探头时弹性密封圈133也需要更换,控制器2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电动三通阀35、第一电磁阀34和第二电磁阀36电性连接;
50.设置于驱动组件31下方的支撑部7,结构中支撑部7用于稳固注射组件33。
51.具体的,安装好安装支架61后,将温度传感器5插入缓冲部62,并使温度传感器5的探头进入测温盲孔151,然后手动启动控制器2,通过控制器2开启,通过控制器2开启第一电磁阀34并切换电动三通阀35,使储油箱32与注射筒331连通,之后利用驱动组件31将储油箱32内的导热油吸入注射筒331,之后关闭第一电磁阀34、启动第三电磁阀623并切换电动三通阀35,利用驱动组件31将注射筒331内的导热油注入油腔625,导热油再经分流口626流入缓冲定位油囊621,利用充满油的缓冲定位油囊621抱紧温度传感器5,来固定温度传感器5,在高速电机工作的过程中,利用缓冲定位油囊621的缓冲作用,在保护温度传感器5的同时,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5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之后关闭第三电磁阀623、启动第二电磁阀36,使注射筒331与进油口1313连通,利用驱动组件31将注射筒331内的导热油注入均流座131,导热油经均流座131分流后,均匀进入到测温盲孔151内,使导热油充满测温盲孔151,在高速电机工作过程中,转子15与导热油换热,利用温度传感器5检测导热油的温度并将电信号传给控制器2,对转子15的温度进行间接检测,由于导热油的热传导效率要高于空气,因此对温度探头与测温盲孔151之间的间隙的要求较低,且若温度探头与测温盲孔151几乎贴合时,导热油也可充当润滑的作用,能降低旋转的转子15对温度探头造成损坏的概率,控制器2接收到电信号后,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并判定温度值是否达到危险值,如果达到,控制器2与主控制器通信,通过主控制器关闭高速电机,而通过驱动组件31、注射组件33、电动三通阀35、第一电磁阀34和第二电磁阀36,可以使导热油在测温盲孔151、均流座131以及储油箱32之间循环,利用循环的导热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转子15的温度,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由于转子15温度过高而导致转子15磨损增加的概率;
52.参照图1-3以及图7-9,为了方便导热油的泵入、排出以及快速定位注射组件33,结构中驱动组件31包括安装支架311以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安装支架311内的丝杠313,安装支架311上开设有滑动槽,安装支架3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12,驱动电机312的输出轴与丝杠313上端固定连接,且丝杠313的外壁上套设有螺母座314,螺母座314的一侧设置有驱动部件315,驱动部件315包括安装板3151以及固定于安装板3151上并与安装板3151垂直的驱动板3152,安装板3151通过螺丝与螺母座314固定连接,驱动板3152的截面为凸字形,驱动板3152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滑动槽内部,驱动板3152底部嵌设有永磁铁一3153,永磁铁一3153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弹片3155,弹片3155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保护弹片3155的防护环3154,防护环3154与驱动板3152固定连接,设置的防护环3154能有效降低由于碰撞等原因导致弹片3155损坏的概率;
53.其中,结构中安装支架311的两侧均安装有一组安装耳板316,两组安装耳板316呈对称设置,每个安装耳板316均通过螺栓固定于后端盖12上。
54.另外,结构中注射筒331的内侧滑动设置有一端安装有活塞的推料杆332,推料杆332的另一端安装有推块334,推块334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推块334的中心位置嵌设有与永磁铁一3153磁性相吸的永磁铁二335,且注射筒331的开口端固定设置有挡料件333,设
置的挡料件333能限制活塞的移动。
55.具体的,使用时,将注射筒331置于弹片3155中间,利用弹片3155卡紧推块334的同时,利用与永磁铁一3153磁性相吸的永磁铁二335吸住推块334,不仅能够快速定位注射组件33,便于支撑部7夹持注射筒331,且稳定性更高,能有效降低推块334脱离驱动板3152的概率,通过启动驱动电机312控制驱动电机312旋转,使得螺母座314带动驱动部件315上移或下移,利用上移的驱动部件315使推料杆332带着活塞上移,利用负压将储油箱32或均流座131内的导热油吸入注射筒331,反之,推料杆332带着活塞下移时,可将注射筒331内的导热油泵入储油箱32或均流座131。
56.参照图1-2以及图11-14,为了稳固注射组件,作出如下改进,结构中支撑部7包括矩形框体71、夹持电机74以及两个夹持部件76,矩形框体71的内侧设有转动轴73,转动轴73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凸轮72,转动轴73的下端与夹持电机7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凸轮72的两端均设有移动部件78,移动部件78包括上移动板781,上移动板781的底部转动设置有调节螺杆785,调节螺杆785的下端安装有手柄,设置的手柄使转动调节螺杆785更加方便,调节螺杆785的外壁上通过移动螺母座套接有下移动板783,且上移动板781底部和下移动板783顶部均设置有凹面784,上移动板781的底部安装有一组导柱7811,上移动板781底部靠近外沿边固定有下折板782,下折板782滑动设置于矩形框体71内部,下折板782的一侧与凸轮72相接触,另一侧对称设有复位弹簧713,复位弹簧713的两端分别与下折板782和矩形框体71内壁固定连接;
57.结构中每个夹持部件76均包括弧形部761以及固定于弧形部761外弧面的直角部762,直角部762上开设有一组与导柱7811匹配的导柱孔764,通过导柱7811与导柱孔764的配合,能够实现夹持部件76的快速定位,进而可以提高夹持部件76的安装效率,且结构中弧形部761的内弧面固定设置有弹性隔层763,设置的弹性隔层763可以使用橡胶材料制作,能降低夹持时弧形部761对注射筒331造成损伤的几率;
58.结构中夹持电机74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75,支撑板75的一端通过螺丝与夹持电机74固定连接,另一端插接固定有固定螺杆751,固定螺杆751上端与矩形框体71固定连接,设置的固定螺杆751用于安装支撑板75,且结构中矩形框体71上对称开设有避让槽711,设置的避让槽711能够使凸轮72顺利旋转,避让槽711的上下侧均连通设置有一组呈线性阵列分布于矩形框体71上的安装孔712,安装孔712用于安装固定螺杆751,且矩形框体71的顶部对称安装有连接支架77,连接支架77的上端与安装支架311外壁固定连接,设置的连接支架77用于安装矩形框体71。
59.具体的,在使用上述驱动部件315对注射组件33进行定位后,启动驱动电机312,通过驱动电机312控制转动轴73带动凸轮72旋转,驱动电机312一次旋转90
°
,凸轮72长边离开下折板782,利用复位弹簧713的弹力带动下折板782使其与凸轮72的短边接触,进而通过移动部件78带动两个夹持部件76相互靠近,利用弧形部761来夹紧注射筒331,从而能够稳固注射组件33,需要松开注射筒331时,同样启动驱动电机312,使凸轮72长边与下折板782接触,此时复位弹簧713受到挤压,移动部件78则带动两个夹持部件76相互远离,进而能够实现注射组件33的快速拆卸,有利于后期更换或维修注射组件33。
60.参照图5-6,为了使导热油均匀分布在均流座内,作出如下优化,结构中均流座131和固定座132的中心处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5的贯通孔1323,均流座131上开设有
一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用于安装均流座131和固定座132连接用的螺栓的安装通孔1315,均流座131靠近固定座13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条环形油道1311,相邻环形油道1311之间连通设置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均流孔1312,均流孔1312与均流座131上的贯通孔1323相贯通,且进油口1313和排油口1314均与最外侧的环形油道1311相连通;
61.其中,结构中固定座132上开设有一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用于安装均流座131和固定座132连接用的螺栓的螺纹盲孔1322,螺纹盲孔1322的数量与安装通孔1315的数量相同,且固定座132上还开设有一组以环形阵列分布的固定通孔1321,固定通孔1321用于安装固定座132和后端盖12连接用的螺栓,固定通孔1321圆心与贯通孔1323圆心之间的距离大于螺纹盲孔1322圆心与贯通孔1323圆心之间的距离,利用螺栓、螺纹盲孔1322和安装通孔1315的配合,可以连接均流座131和固定座132,为了提高均流座131和固定座132之间的密封性,可以在均流座131和固定座132之间加入密封圈,用于防止导热油泄露。
62.具体的,导热油从进油口1313进入后流入环形油道1311,再从均流孔1312分散至各个环形油道1311,之后再均匀的进入贯通孔1323,再经贯通孔1323流入测温盲孔151,使导热油能够均匀的充满测温盲孔151,降低出现气泡的概率,避免由于气泡的存在而导致温度不均匀,进而导致检测精度降低的情况,排油口1314之所以设置在下端,而不是与进油口1313共用,是因为在重力作用下,导热油向下流,若排油口1314与进油口1313共用,则需要较大的吸力才能将环形油道1311内的导热油泵入注射筒331,不仅实现难度大,且环形油道1311内容易残留导热油,如果更换支撑轴座13,会造成导热油的浪费,且容易污染工作环境。
63.参照图1-2和图15,结构中控制器2包括壳体,壳体上嵌设有警报器22,警报器22可以是普通的蜂鸣器,还可以是语音报警模块,壳体的内侧安装有控制板,控制板上设置有微控制单元21和gprs通信单元23,微控制单元21通过gprs通信单元23与主控制器无线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微控制单元21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线缆分别与警报器22、驱动电机312和夹持电机74电性连接,微控制单元21包括微处理芯片、信号处理模块等基本模块,具有信号处理、计算、定时等基本功能,微处理芯片可以是plc芯片,控制器2上还设置有显示屏,通过显示屏可以显示温度值等信息;
64.结构中壳体的底部对称安装有固定支脚4,固定支脚4通过螺丝固定于机壳1顶部的凹槽内,设置的固定支脚4使控制器2能够不紧贴着机壳1,从而能够降低高速电机运作时产生的热量对控制器2内部的电子器件造成损伤的概率。
65.具体的,通过微控制单元21能够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5的电信号,此电信号经微控制单元21处理后,通过微控制单元21判定温度是否达到设定的危险值,同时利用显示屏显示出温度值,并利用gprs通信单元23将实时温度值传给主控制器,通过主控制器记录并管理温度值,而当温度达到设定的危险值时,通过微控制单元21控制警报器22报警,并将温度值传给主控制器,通过主控制器关闭高速电机。
6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结构中机壳1的内壁上安装有定子16,定子16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磁轴承14和后磁轴承17,后磁轴承17远离定子16的一端安装有支撑轴承18,支撑轴承18用于支撑转子15,能够使转子旋转更加稳定,进而能够降低高速电机运行时的噪音,转子15通过前磁轴承14和后磁轴承17转动设置于机壳1内部。
6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结构中温度传感器5为探头式温度传感器,且安装支架61上开
设有用于安装缓冲部62的贯穿孔611,安装支架6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支撑轴座13固定连接,利用传感器支架6支撑缓冲部62,进而支撑温度传感器5,且选用的温度传感器5的探头直径只需小于测温盲孔151的直径即可,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进行相应调整,可以直接购买市售的温度传感器,也可以向生产传感器的厂家定制,更为灵活。
6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结构中储油箱32远离后端盖12的一侧嵌设有透明观察条321,储油箱32的顶部安装有加油口,加油口上螺接有盖帽,拧下盖帽,即可向储油箱32内加油,且储油箱32的上下侧均安装有固定耳板,两个固定耳板呈对称设置,固定耳板通过螺栓与后端盖1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透明观察条321可以直观看到储油箱32内的油量,如果要精确检测储油箱32内的油量则可以增加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的液位传感器,利用液位传感器检测油位,并利用显示屏显示出来,油位较低时,还可控制警报器22发出报警,如果高速电机使用了油冷却系统对电机进行冷却,储油箱32内的导热油也可用于向油冷却系统供油。
69.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