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母线槽及冷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43946发布日期:2022-11-03 06:1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智能母线槽及冷却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母线槽领域,具体涉及智能母线槽及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母线槽进行使用时,由于工作载荷不同,会出现母线槽过度发热的情况发生,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母线槽本身的散热板进行散热已经无法解决,若是不及时进行散热,会出现母线槽内铜板温度升高,使得电阻增大的情况,并且由于在遇到其中一节母线槽内短路时,若不及时进行快速散热,还将会发生炸裂的情况,危机整条线路的连接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母线槽及冷却方法。
4.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智能母线槽,包括多个本体和冷却内管,每个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板,冷却内管通过导热硅脂与冷却内管的一侧贴合导热,每个冷却内管远离本体的一侧均设置有冷却外管,两个相邻的冷却内管和冷却外管之间通过水路转换机构连接,最始端的冷却内管和冷却外管均与供水机构连接,最末端的冷却内管和冷却外管均与回水机构连接;当需要对多个本体均进行冷却时,供水机构沿着多个冷却内管输送冷水;冷却内管通过导热硅脂对本体上的散热板进行冷却;当需要对其中一个本体进行冷却时,供水机构沿着多个冷却外管输送冷水,在输送的冷水即将遇到需要冷却的本体时,水路转换机构对水路进行切换,将原本沿着冷却外管输送的冷水切换至沿着冷却内管输送。
5.进一步的,水路转换机构包括第一插管、两个第一闸板、第一直线推动器和闸管,导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闸管内部联通,每个闸管上均设置有与冷却内管和冷却外管连接的两个第一插管,第一闸板位于闸管内,第一闸板固定安装于第一直线推动器的输出端;当需要将原本沿着冷却外管流动的冷水至冷却内管时,靠近供水机构一侧的第一直线推动器水平推动第一闸板对内侧的第一插管阻挡,另一侧的第一直线推动器对外侧的第一插管阻挡,每个本体上均设置有用于对其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当需要沿着冷却内管进行输送流动的冷水时,两个第一闸板均对外侧的第一插管进行阻挡;当需要沿着冷却外管进行输送流动的冷水时,两个第一闸板均对内侧的第一插管进行阻挡。
6.进一步的,每两个本体之间通过母线连接器连接,导水管的一侧外缘与母线连接器贴合。
7.进一步的,供水机构包括蓄水箱、两个水泵和导升水管,两个导升水管的一端分别与最始端的冷却内管和冷却外管的一端连接,两个水泵的出水口与两个导升水管的进水口连接,两个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箱内部连接。
8.进一步的,回水机构包括回水箱和两个导降水管,两个导降水管的一端分别与最末端的冷却内管和冷却外管的一端连接,回水箱用于对沿着导降水管排出的水进行收集。
9.进一步的,冷却外管与冷却内管贴合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插管,多个第二插管插设于冷却内管内,使得冷却内管与冷却外管内部联通,冷却外管上设置有用于对多个第二插管堵塞的堵塞机构,两个导升水管和两个导降水管上均设置有闸门。
10.进一步的,堵塞机构包括第二直线推动器、铰接杆、导柱、导座和堵塞盖板,堵塞盖板盖设于多个第二插管,导柱的一端与堵塞盖板固定连接,导柱的另一端与铰接杆的一端铰接,铰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线推动器的输出端铰接,导座固定安装于冷却外管内部,导柱与导座滑动连接,堵塞盖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避让缺口,在第二直线推动器的输出端推出,避让缺口盖设于第二插管,可使冷却内管内的冷水能够沿着第二插管进入冷却外管。
11.进一步的,闸门包括包括第三直线推动器和安装于第三直线推动器输出端的第二闸板,第二闸板插设于导升水管内。
12.智能母线槽的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方式:控制方式一:供水机构对冷却内管内进行供水,使得冷却内管对本体进行冷却;控制方式二:供水机构对冷却外管内部进行供水,在遇到需要冷却的本体时,通过水路转换机构对水流的流向进行切换,使得冷水进入到冷却内管内,使得冷却内管对本体进行冷却;控制方式三:在需要进行蓄水冷却时,通过关闭控制冷却外管内水流流进和流出的两个闸门,再对冷却内管管道尾部的闸门进行预关闭,留下部分间隙,再控制堵塞机构打开,再对冷却内管内部进行供水,使得冷水填满冷却内管和冷却外管内,填满后,再关闭控制冷却内管内水流流进和流出的两个闸门进行关闭。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智能母线槽,通过设置冷却内管,再通过供水机构对冷却内管进行供入冷水,进而对母线槽进行冷却,避免母线槽电阻增加,并且通过设置冷却外管和水路转换机构,在母线槽局部温度过度升高时,通过冷却外管对冷水进行输送,避免在运送过程中,冷量的消耗,并且在通过水路转换机构,在即将遇到待冷却的母线槽时,能够将冷却外管内的冷水切换至冷却内管,对过度升温的母线槽进行快速冷却,避免出现过度升温,而造成的炸裂情况。
14.并且,通过控制器对所有的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计算,计算的方式为,对所有超过正常温度的范围进行叠加,根据叠加的温度,进而改变供水机构的供水速度,进而减少冷水的使用,即,降低成本。
15.并且通过水路转换机构对水路切换至能够与冷却内管连接的位置,进而使得冷却内管对本体进行冷却,不需要冷却时,通过水路转换机构对水路切换,使得水路进入冷却外管内,绕过不需要冷却的管道,减少冷量的损失。
16.且在遇到母线槽升高温度较低时,可进行蓄水冷却,通过关闭控制冷却外管内水流流进和流出的两个闸门,再对冷却内管管道尾部的闸门进行预关闭,留下部分间隙,再控制堵塞机构打开,再对冷却内管内部进行供水,使得冷水填满冷却内管和冷却外管内,填满后,再关闭控制冷却内管内水流流进和流出的两个闸门进行关闭,进而实现蓄水冷却。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8.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一;图3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水路转换机构的透视图;图5为水路转换机构、多个状态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供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回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二;图9为堵塞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11为闸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冷却内管;3-冷却外管;3a-第二插管;4-水路转换机构;4a-第一闸板;4b-第一直线推动器;4c-闸管;4d-导水管;4e-第一插管;5-供水机构;5a-蓄水箱;5b-水泵;5c-导升水管;6-回水机构;6a-导降水管;6b-回水箱;7-堵塞机构;7a-第二直线推动器;7b-铰接杆;7c-导柱;7d-导座;7e-堵塞盖板;7f-避让缺口;8-闸门;8a-第二闸板;8b-第三直线推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20.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21.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智能母线槽,包括多个本体1和冷却内管2,每个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板,冷却内管2通过导热硅脂与冷却内管2的一侧贴合导热,每个冷却内管2远离本体1的一侧均设置有冷却外管3,两个相邻的冷却内管2和冷却外管3之间通过水路转换机构4连接,最始端的冷却内管2和冷却外管3均与供水机构5连接,最末端的冷却内管2和冷却外管3均与回水机构6连接;当需要对多个本体1均进行冷却时,供水机构5沿着多个冷却内管2输送冷水;冷却内管2通过导热硅脂对本体1上的散热板进行冷却当需要对其中一个本体1进行冷却时,供水机构5沿着多个冷却外管3输送冷水,使得冷量不会在运送的过程中散失,在输送的冷水即将遇到需要冷却的本体1时,水路转换机构4对水路进行切换,将原本沿着冷却外管3输送的冷水切换至沿着冷却内管2输送,使得冷量运输到冷却内管2内,进而对本体1进行冷却。
22.在本发明中,如图3-5所示,水路转换机构4包括第一插管4e、两个第一闸板4a、第一直线推动器4b和闸管4c,导水管4d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闸管4c内部联通,每个闸管4c上均设置有与冷却内管2和冷却外管3连接的两个第一插管4e,第一闸板4a位于闸管4c内,第一
闸板4a固定安装于第一直线推动器4b的输出端;当需要将原本沿着冷却外管3流动的冷水至冷却内管2时,如图5所示,靠近供水机构5一侧的第一直线推动器4b水平推动第一闸板4a对内侧的第一插管4e阻挡,另一侧的第一直线推动器4b对外侧的第一插管4e阻挡,所述的第一直线推动器4b为电动推杆,每个本体1上均设置有用于对其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冷水切换至冷却内管2内,进而对设定位置的冷却内管2进行冷却,再通过热传导,进而使得冷却内管2对本体1进行冷却降低本体1的温度。
23.当需要沿着冷却内管2进行输送流动的冷水时,两个第一闸板4a均对外侧的第一插管4e进行阻挡;通过冷水沿着冷却内管2进行流动,使得冷却内管2对流过的所有本体1进行冷却。
24.当需要沿着冷却外管3进行输送流动的冷水时,两个第一闸板4a均对内侧的第一插管4e进行阻挡。通过冷水沿着冷却外管3进行流动,使得冷水中的冷量不会在运送的过程中发生流失。
25.通过水路转换机构4对冷水的流动切换,进而两种状态的效果,其一,对所有的本体1进行冷却,以应对季节的环境温度进行冷却,其二,对其中一个本体1进行冷却,进而实现其中一个本体1的快速冷却,防止本体1由于温度过高发生膨胀炸裂,其三,并且每个本体1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遇到需要冷却时,通过水路转换机构4对水路切换至能够与冷却内管2连接的位置,进而使得冷却内管2对本体1进行冷却,不需要冷却时,通过水路转换机构4对水路切换,使得水路进入冷却外管3内,绕过不需要冷却的管道,减少冷量的损失。
26.并且,通过控制器对所有的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计算,计算的方式为,对所有超过正常温度的范围进行叠加,根据叠加的温度,进而改变供水机构5的供水速度,进而减少冷水的使用,即,降低成本。
27.在本发明中,每两个本体1之间通过母线连接器连接,导水管4d的一侧外缘与母线连接器贴合。通过导水管4d对母线连接器进行冷却,并且不管水路转换机构4对水路如何切换,均能够对母线连接器进行降温,确保母线连接器的正常使用,并且由于温度越高电阻越大,通过对其进行降温,减少电阻,进而降低电量的消耗。
28.在本发明中,如图6所示,供水机构5包括蓄水箱5a、两个水泵5b和导升水管5c,两个导升水管5c的一端分别与最始端的冷却内管2和冷却外管3的一端连接,两个水泵5b的出水口与两个导升水管5c的进水口连接,两个水泵5b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箱5a内部连接。当需要对冷却内管2和冷却外管3内部抽送水时,通过控制对应位置的水泵5b进行工作,冷水沿着导升水管5c进入到冷却内管2或冷却外管3内,当然,由于水路转换机构4能够对水路进行切换,可以只设置一个导升水管5c和水泵5b,当水流运输到冷却内管2或冷却外管3内,通过水路转换机构4对水流进行切换。
29.在本发明中,如图7所示,回水机构6包括回水箱6b和两个导降水管6a,两个导降水管6a的一端分别与最末端的冷却内管2和冷却外管3的一端连接,回水箱6b用于对沿着导降水管6a排出的水进行收集。回水箱6b可通过管道与蓄水箱5a连接,管道上设置有水泵,以使得回水箱6b内的水能够被运输到蓄水箱5a内,蓄水箱5a内可设置有制冷管,通过制冷管对蓄水箱5a内部进行冷却。
30.在本发明中,如图6-8所示,冷却外管3与冷却内管2贴合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插
管3a,多个第二插管3a插设于冷却内管2内,使得冷却内管2与冷却外管3内部联通,冷却外管3上设置有用于对多个第二插管3a堵塞的堵塞机构7,两个导升水管5c和两个导降水管6a上均设置有闸门8。在只需要冷却内管2内部进行蓄水时,通过将闸门8对导降水管6a进行预关闭,留有一点透气的间隙,而该处所述的导降水管6a是与末尾处的冷却内管2连接,通过水泵5b将冷水抽入到多个冷却内管2内,而由于导降水管6a上的闸门8预关闭,进水量大于出水量,使得冷水留在多个冷却内管2内,当多个冷却内管2内蓄满时,导降水管6a上的闸门8进行关闭,并且位于导升水管5c处的闸门8也进行关闭,而该处所述的导升水管5c是与最始处的冷却内管2连接。
31.当需要增加蓄水量时,堵塞机构7进行打开,使得冷却内管2内的水能够沿着第二插管3a进入到冷却外管3内,并且除了上述两个闸门8的状态外,另外两个闸门8均处于关闭状态,使得冷却外管3也能够进行蓄水,增加需水量。
32.在本发明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堵塞机构7包括第二直线推动器7a、铰接杆7b、导柱7c、导座7d和堵塞盖板7e,堵塞盖板7e盖设于多个第二插管3a,导柱7c的一端与堵塞盖板7e固定连接,导柱7c的另一端与铰接杆7b的一端铰接,铰接杆7b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线推动器7a的输出端铰接,导座7d固定安装于冷却外管3内部,导柱7c与导座7d滑动连接,堵塞盖板7e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避让缺口7f,在第二直线推动器7a的输出端推出,避让缺口7f盖设于第二插管3a,可使冷却内管2内的冷水能够沿着第二插管3a进入冷却外管3。可以想到是为了增加对堵塞盖板7e的导滑精度和压紧在第二插管3a上的压力,可以在冷却外管3内部设置对堵塞盖板7e进行限位的导滑条,使得堵塞盖板7e的一侧与冷却外管3的内部一侧贴合,另一侧与导滑条贴合,并且堵塞盖板7e可为两半式结构,以减少堵塞盖板7e的整体长度,使之呈现图9和图10的状态,在堵塞盖板7e为两半式结构时,铰接杆7b、导柱7c和导座7d的数量也将为两个。
33.第二直线推动器7a可为电动推杆。
34.在本发明中,如图11所示,闸门8包括包括第三直线推动器8b和安装于第三直线推动器8b输出端的第二闸板8a,第二闸板8a插设于导升水管5c内。可以想到的是,根据不同位置的闸门8,第二闸板8a也可插设在导降水管6a内,用于对导降水管6a进行堵塞。第三直线推动器8b可为电动推杆。
35.智能母线槽的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方式:控制方式一:供水机构5对冷却内管2内进行供水,使得冷却内管2对本体1进行冷却;在该过程中,堵塞机构7将对第二插管3a进行堵塞,防止冷水沿着第二插管3a由冷却内管2进入到冷却外管3内。
36.控制方式二:供水机构5对冷却外管3内部进行供水,在遇到需要冷却的本体1时,通过水路转换机构4对水流的流向进行切换,使得冷水进入到冷却内管2内,使得冷却内管2对本体1进行冷却;在该过程中,堵塞机构7对第二插管3a进行堵塞,防止冷水沿着第二插管3a由冷却外管3进入到冷却内管2内。
37.控制方式三:在需要进行蓄水冷却时,通过关闭控制冷却外管3内水流流进和流出的两个闸门8,再对冷却内管2管道尾部的闸门8进行预关闭,留下部分间隙,再控制堵塞机构7打开,再对冷却内管2内部进行供水,使得冷水填满冷却内管2和冷却外管3内,填满后,再关闭控制冷却内管2内水流流进和流出的两个闸门8进行关闭。
38.该智能母线槽,通过设置冷却内管,再通过供水机构对冷却内管进行供入冷水,进而对母线槽进行冷却,避免母线槽电阻增加,并且通过设置冷却外管和水路转换机构,在母线槽局部温度过度升高时,通过冷却外管对冷水进行输送,避免在运送过程中,冷量的消耗,并且在通过水路转换机构,在即将遇到待冷却的母线槽时,能够将冷却外管内的冷水切换至冷却内管,对过度升温的母线槽进行快速冷却,避免出现过度升温,而造成的炸裂情况。
39.并且,通过控制器对所有的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计算,计算的方式为,对所有超过正常温度的范围进行叠加,根据叠加的温度,进而改变供水机构的供水速度,进而减少冷水的使用,即,降低成本。
40.并且通过水路转换机构对水路切换至能够与冷却内管连接的位置,进而使得冷却内管对本体进行冷却,不需要冷却时,通过水路转换机构对水路切换,使得水路进入冷却外管内,绕过不需要冷却的管道,减少冷量的损失。
41.且在遇到母线槽升高温度较低时,可进行蓄水冷却,通过关闭控制冷却外管内水流流进和流出的两个闸门,再对冷却内管管道尾部的闸门进行预关闭,留下部分间隙,再控制堵塞机构打开,再对冷却内管内部进行供水,使得冷水填满冷却内管和冷却外管内,填满后,再关闭控制冷却内管内水流流进和流出的两个闸门进行关闭,进而实现蓄水冷却。
42.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