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智能巡检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7867发布日期:2022-11-09 08:4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配电自动化智能巡检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配电智能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配电自动化智能巡检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3.在配电网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具体场景中,主要包括主站侧、终端侧、以及联通二者的网络通道三个组成部分。主站侧包括馈线自动化系统(scada)、安全加密系统、服务器、存储系统、工作站等软硬件;终端侧包括各类型二遥(遥测、遥信)及三遥(遥测、遥信、遥控)终端;网络通道包括光纤及无线两种,以及防火墙、安全隔离装置、入侵检测装置(ids)、入侵防御装置(ips)、漏洞扫描装置、网络安全监测装置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4.配电自动化是一个主站侧和终端侧精密配合才能发挥实用价值的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有可能导致数据错误、状态异常、功能失效、甚至系统崩溃。在传统技术方案中,各类数据的采集仅依靠二次终端配套的有限几种简易传感器,能够采集到的信号单一刻板,因此在这些信号上传到主站侧后依然无法直观展示配电线路及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还需要配备相当数量的日常维护人员组成运维队伍,投入大量人工、时间成本,对终端侧上送的遥测、遥信信号进行远程监测和人工分析,对设备上线、离线情况进行综合研判,结合其他专业系统内数据对馈线自动化功能实际运行过程进行精益化排查,对潜藏的各类缺陷风险点进行人工分析,对终端调试及消缺过程的多个环节开展“远方-现场”联合调试等等。
5.上述日常工作类目繁琐,工作过程中各类监测信号所代表的真实信息又不够直观,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分析,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大量的日常运维工作容易导致人为失误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配电自动化智能巡检辅助工具,解决传统技术方案中数据来源的单一刻板以及对人工的过度依赖,在原有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对多渠道信息进行整合、加工、汇编,实现一体化综合应用,以提升设备巡检、信号监测、运行分析、消缺调试、状态预测等工作流程中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7.本技术提供了配电自动化智能巡检辅助工具,包括: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远方程式化互动模块;所述跨系统采集模块与pms系统、oms系统、ems系统、ims系统、馈线自动化系统连接,用于采集营销、调度、运检数据;所述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用于对跨系统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开展智能化分析,使各项数据之间建立逻辑关联,辅助调度人员进行配电巡检;所述远方程式化互动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自动处理模型对远方、现场协同作业进行自动化处理。
8.优选地,所述跨系统采集模块通过跨区安全隔离设备与pms系统、oms系统、ems系
统、ims系统连接。
9.优选地,所述跨系统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包括客户投诉、线路重过载、恶劣天气预警、故障报修工单、现场巡视任务单、负荷预测、检修计划、线路负荷、终端品牌型号、终端投运年限、线路台区失电范围、失电用户数、线路历史负载率。
10.优选地,所述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用于对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开展智能化分析,辅助调度人员进行配电巡检的具体方法包括:
11.跳闸告警:
12.s101: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ims系统中的客户投诉以及ems系统中的线路负荷信息并传输至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
13.s102: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对各个区域的客户投诉信息进行统计监测,若发现任意区域预设时间范围内停电投诉数量超过预设值n,则调取相应区域对应时间范围的线路负荷信息,查看是否存在电压突变,若存在,则向调度值班人员发出疑似跳闸告警,并根据停电投诉数量确定疑似告警等级。
14.优选地,所述步骤s101中,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还采集oms系统中的事件信息;
15.所述步骤s102中,若某区域预设时间范围内停电投诉数量超过预设值n且存在电压突变,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综合oms历史事件查看是否存在影响电压突变的事件,若不存在,则向调度值班人员发出疑似跳闸告警,若存在,则取消疑似跳闸告警。
16.优选地,所述所述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用于对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开展智能化分析,辅助调度人员进行配电巡检的具体方法还包括:
17.终端运行状态监测:
18.s201: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pms的调阅终端品牌型号、投运年限以及oms系统中的故障报修工单、现场巡视任务单、检修计划,并传输至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
19.s202: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综合研判各终端故障率及维修频率,具体分析如下:
20.若预设时间范围内故障次数高于预设值m1,维修次数低于预设值m2,则建议调整巡视检修计划;
21.若预设时间范围内故障次数高于预设值m1,维修次数高于预设值m2则建议核对终端质量是否适宜继续运行;
22.若预设时间范围内故障次数高于预设值m1,投运年限小于预设值m3则调取该终端所属品牌型号的其他终端判断是否存在共性问题。
23.优选地,所述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用于对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开展智能化分析,辅助调度人员进行配电巡检的具体方法还包括:
24.所述馈线自动化自愈过程分析:
25.s301: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ems、oms系统中的综合线路台区失电范围、失电用户数、线路历史负载率,采集馈线自动化系统中的实时监测数据,并传输至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
26.s302: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通过预设策略,提取跳闸故障信息列表中可以直接反映自愈动作过程的字段对工作人员进行直观展示,同时对所述字段进行与预设的诊断模板进行匹配,将匹配的诊断信息与字段同步展示,对对自愈过程是否疑似存在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27.优选地,所述步骤s302中,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通过线自动化系统中的实时监测数据,综合ems、oms系统中的线路台区失电范围、失电用户数、线路历史负载率情况,对线路进行即时负荷预测,自动生成最适宜的转供策略供调度值班人员选择。
28.优选地,所述远方程式化互动模块对远方、现场协同作业进行自动化处理的具体方法为:
29.s401:所述远方程式化互动模块对各种作业预先编制多套可供选择的程式化模型;
30.s402:调度人员选择程式化模型后,程式化模型通过实时调阅馈线自动化系统中现场反馈的各类信号与预设信号模板比对,自动排查作业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向运维人员发出告警。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32.本技术在原有信号接入和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对多渠道信息进行整合、加工、汇编,实现一体化综合应用,以提升设备巡检、信号监测、运行分析、消缺调试、状态预测等工作流程中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大大降低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性,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的风险、压降了人工成本,提升了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实用性,有效助力了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稳步提升。
附图说明
3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34.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系统连接示意图,
35.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36.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一,
37.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二,
38.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三,
39.图6是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4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2.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43.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配电自动化智能巡检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远方程式化互动模块,所述跨系统采集模
块与pms系统、oms系统、ems系统、ims系统、馈线自动化系统连接,用于采集营销、调度、运检数据,所述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用于对跨系统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开展智能化分析,使各项数据之间建立逻辑关联,辅助调度人员进行配电巡检,所述远方程式化互动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自动处理模型对远方、现场协同作业进行自动化处理。
44.配电自动化专业是直接影响社会各界配网用户用电体验的重要业务领域,与之相关的数据采集,除了传统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终端遥测、遥信信号以外,在实际运用场景中往往还需要引用营销、调度、运检三个专业的多维数据,包括客户投诉、线路重过载、恶劣天气预警、故障报修工单、现场巡视任务单、负荷预测、检修计划等信息,这种种信息在传统技术方案中常被默认为与“负责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的配电自动化功能无关,需要运维人员自行登陆其他业务系统查阅后进行人工综合分析,以得出相应工作指导建议,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就是打破既有壁垒,将这些从各方面影响配电自动化业务的数据源整合到同一平台中,与pms、oms、ems、ims等各专业管理平台逐一打通数据接口,实现跨系统信息采集功能。
45.所述跨系统采集模块通过跨区安全隔离设备与pms系统、oms系统、ems系统、ims系统连接以保证信息传输到加密安全。
46.所述pms系统为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属于运检系统;所述ems系统为智能调度控制系统,所述oms系统为山东电网调度管理系统,所述oms、ems属于调控专业;所述ims系统为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属于营销专业。
47.所述跨系统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包括客户投诉、线路重过载、恶劣天气预警、故障报修工单、现场巡视任务单、负荷预测、检修计划、负荷预测、终端品牌型号、终端投运年限、线路台区失电范围、失电用户数、线路历史负载率,所述客户投诉属于ims系统,线路重过载、恶劣天气预警、负荷预测、负荷预测、线路台区失电范围、失电用户数、线路历史负载率属于oms系统、ems系统,终端品牌型号、终端投运年限属于ims系统。
48.在传统技术方案中,线路上是否发生跳闸,主要通过变电站内或线路上配置保护功能的智能开关上送故障信号和保护动作信息来判断,当两种信号均上送无误时,系统才会向调度值班人员发出跳闸告警。但是当网络通道不稳定或信号采集装置状态异常时,故障信号和保护动作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系统不会发出任何告警,极大延误跳闸故障的发现。
49.所述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用于对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开展智能化分析,辅助调度人员进行配电巡检的具体方法包括:
50.跳闸告警:
51.s101: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ims系统中的客户投诉以及ems系统中的线路负荷信息并传输至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
52.s102: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对各个区域的客户投诉信息进行统计监测,若发现任意区域预设时间范围内停电投诉数量超过预设值n,则调取相应区域对应时间范围的线路负荷信息,查看是否存在电压突变,若存在,则向调度值班人员发出疑似跳闸告警,并根据停电投诉数量确定疑似告警等级。
53.所述步骤s101中,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还采集oms系统中的事件信息;
54.所述步骤s102中,若某区域预设时间范围内停电投诉数量超过预设值n且存在电
压突变,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综合oms历史事件查看是否存在影响电压突变的事件,若不存在,则向调度值班人员发出疑似跳闸告警,若存在,则取消疑似跳闸告警。
55.在传统技术方案中,对终端运行状态的监测内容基本局限于“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在线率”,对于引起离线的可能原因、特定终端的故障频率、整体运行状况等重要数据资料均需人工分析整理获得。
56.所述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用于对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开展智能化分析,辅助调度人员进行配电巡检的具体方法还包括:
57.终端运行状态监测:
58.s201: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pms的调阅终端品牌型号、投运年限以及oms系统中的故障报修工单、现场巡视任务单、检修计划,并传输至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
59.s202: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综合研判各终端故障率及维修频率,具体分析如下:
60.若预设时间范围内故障次数高于预设值m1,维修次数低于预设值m2,则建议调整巡视检修计划;
61.若预设时间范围内故障次数高于预设值m1,维修次数高于预设值m2则建议核对终端质量是否适宜继续运行;
62.若预设时间范围内故障次数高于预设值m1,投运年限小于预设值m3则调取该终端所属品牌型号的其他终端判断是否存在共性问题。
63.在传统技术方案中,系统会按时间顺序罗列出所有故障发生后变电站内和线路上智能开关上送的遥测、遥信、遥控信息,由工作人员从大量信息中筛选相应信息进行人工跳闸分析。系统虽然会根据部分关键信号的上送情况对跳闸自愈过程进行大致判断,但由于单一信号上送的不稳定性,实用性不足且容易造成误判(如站内出线开关重合是否成功、自愈动作是否成功等等)。
64.所述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用于对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开展智能化分析,辅助调度人员进行配电巡检的具体方法还包括:
65.所述馈线自动化自愈过程分析:
66.s301:跨系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ems、oms系统中的综合线路台区失电范围、失电用户数、线路历史负载率,采集馈线自动化系统中的实时监测数据,并传输至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
67.s302: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通过预设策略,提取跳闸故障信息列表中可以直接反映自愈动作过程的字段对工作人员进行直观展示,同时对所述字段进行与预设的诊断模板进行匹配,将匹配的诊断信息与字段同步展示,对对自愈过程是否疑似存在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68.所述步骤s302中,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通过线自动化系统中的实时监测数据,综合ems、oms系统中的线路台区失电范围、失电用户数、线路历史负载率情况,对线路进行即时负荷预测,自动生成最适宜的转供策略供调度值班人员选择。
69.对于跨系统采集到的海量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智能化分析,使各项数据之间建立逻辑关联,挖掘数据背后的“真实信息”,改变传统技术方案中“对号入座”的信号监测模式,提升数据实用化水平
70.配电自动化专业日常工作中,有大量业务是通过远方(配电自动化主站运维单位)
与现场(线路终端运维管辖单位)的协同作业完成的。在传统技术方案中,这些互动过程主要由双方人员通过电话交流的方式进行,耗费人工和时间成本较高的同时,交流过程中的信息有效性较低,尤其当调试、验收、检修任务繁重的时候,人员任务安排接近过饱和状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71.所述远方程式化互动模块对远方、现场协同作业进行自动化处理的具体方法为:
72.s401:所述远方程式化互动模块对各种作业预先编制多套可供选择的程式化模型;
73.s402:调度人员选择程式化模型后,程式化模型通过实时调阅馈线自动化系统中现场反馈的各类信号与预设信号模板比对,自动排查作业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向运维人员发出告警。
7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75.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