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铁塔相配合的高压线除冰装置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47619发布日期:2023-03-29 05:22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铁塔相配合的高压线除冰装置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高压线除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铁塔相配合的高压线除冰装置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高压线除冰装置大多数都匹配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因高压线极具危险性,使得对高压线的除冰技术成为了高危操作,也无法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现有技术中公开有全自动的除冰装置以及能够行走的除冰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拨动高压线使其抖动的除冰操作,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解决在抖动高压线时对于绝缘子连接结构的影响,因此在除冰的过程中抖动高压线加速松动了与绝缘子的连接,容易发生危险事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并且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除冰装置进行人工安装与拆除时都需要直接接触高压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操作人员要进行高危操作的问题。
3.因此,提供一种能够保护高压线与绝缘子连接处的除冰装置成为了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与铁塔相配合的高压线除冰装置及其安装结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电动升降杆驱使升降平台升降,从而使得顶升支架和旋转拨动件通过升降平台的移动分别支承在高压线上,从而避免操作人员与高压线直接接触,同时完成了自动化地抖动除冰,有效地降低了操作人员施工的危险性。
5.根据上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铁塔相配合的高压线除冰装置,其中,包括安装壳体和安装在安装壳体中的电动升降杆,所述电动升降杆向上穿出安装壳体后在其推杆上固定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的一端设置有顶升支架,该升降平台远离顶升支架的另一端旁开设有呈锥面结构的安装通孔,该安装通孔的直径从上往下逐渐缩小;
7.所述安装壳体中还安装有电机以及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可转动地贯穿安装壳体的顶板和底板,该传动杆上的螺旋段与同步转动地套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蜗轮构成蜗轮蜗杆运动副,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向上穿出安装通孔后可上下滑动地套装有旋转拨动件,并且该旋转拨动件与传动杆同步转动,所述旋转拨动件的外周面为与安装通孔相适配的锥面结构,以将旋转拨动件可转动地支承在安装通孔中;
8.所述旋转拨动件的上端面均匀设置有三个呈环形排布的拨动块,各拨动块的上端面均为沿旋转拨动件周向延伸的条形结构,且各拨动块的上端面均为高度沿同向逐渐降低直至与旋转拨动件上端面齐平的斜面结构;
9.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顶升支架和旋转拨动件一同支承在高压线上,再通过蜗轮蜗杆运动副传动电机输出轴上的旋转作用力使其旋转拨动件上的拨动块拨动高压线,使得高压线通过振动去除因寒冷所结成的冰,而顶升支架与其高压线的支承能够阻止部分振动力传递至连接处,有效地避免对连接处造成损坏。
10.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的下半部设置为所述螺旋段,该螺旋段可转动地贯穿安装壳体的顶板和底板,并与蜗轮啮合;该传动杆的上半部设置为向上穿过安装通孔的棱柱段,所述旋转拨动件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棱柱段上;
11.采用上述结构,使得传动杆通过螺纹段与蜗轮配合传动的同时,还能够将套设在棱形段上的旋转拨动件能够上下滑动和与传动杆同步转动,以完成随升降平台进行升降以及通过旋转拨动高压线进行除冰。
12.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棱柱段与螺旋段之间,所述安装壳体的顶板上固定安装有导向轴套,该第二限位块可转动地支承在导向轴套上;所述第三限位块设置在螺旋段的外端上,并且该第三限位块可转动地抵接在安装壳体的底板外侧;
13.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将螺旋段限制在安装壳体的顶板和底板之间,从而能够与蜗轮构成能够传动的蜗轮蜗杆运动副进行转动,以驱使旋转拨动件旋转拨动高压线,该导向轴套用于导向传动杆的转动,避免传动杆在转动时产生不必要的抖动。
14.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拨动件上开设有棱形通孔,所述棱形通孔与棱柱段外周上的棱形结构相适配,该旋转拨动件通过棱形通孔同步转动地套设在棱柱段上,并且该旋转拨动件通过棱形通孔与棱柱段的配合能够上下滑动;所述旋转拨动件的上端面还开设有位于棱形通孔上方的限位凹槽,该限位凹槽的直径大于棱形通孔的最大直径,所述棱柱段的上端穿过棱形通孔后设置有与限位凹槽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用于限定旋转拨动件向上滑动的最大高度;
15.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与棱柱段外周面相适配的棱形通孔使得旋转拨动件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棱柱段上,并能够与棱柱段同步转动,以完成升降和拨动高压线进行除冰,该旋转拨动件位于升降平台和第一拨动块之间,该第一拨动块用于限制旋转拨动件向上滑动的最大距离,以避免旋转拨动件经旋转力脱离传动杆。
16.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支架包括成型在升降平台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支耳,两个所述支耳之间连接有顶升横梁,所述顶升横梁的中部沿周向开设有环形限位槽;
17.采用上述结构,该顶升横梁用于将高压线支承在设定高度,并通过环形限位槽避免高压线在除冰的过程中左右摆动。
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高压线除冰装置的安装结构,具体上述高压线除冰装置的全部技术特征,其中,所述安装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在高压塔架向下倾斜的横担上,以使得升降平台具有顶升支架的一端高度高于另一端的高度;所述横担通过绝缘子安装有高压线,并将升降平台具有顶升支架的一端靠近绝缘子,该升降平台经电动升降杆的驱使能够将顶升支架支承在高压线上,并且该顶升支架的高度高于绝缘子的高度,从而使得高压线在通过顶升支架支承后,该高压线能够向下倾斜地搭接在旋转拨动件具有拨动块的一端端面上;
19.采用上述结构,该升降平台通过电动升降杆的驱动升起使其顶升支架和旋转拨动件通过电驱动支承在高压线上,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施工的危险性,由于横担具有倾斜的安装面或者通过设计,将顶升支架上升至高于绝缘子和旋转拨动件的高度,并将高压线支承,从而当旋转拨动件旋转通过拨动块拨动高压线产生振动进行除冰时,其振动力并不能传递至绝缘子与高压线的连接处,从而避免除冰时对高压线与绝缘子的连接处造成不利的
影响。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一种与铁塔相配合的高压线除冰装置及其安装结构,升降平台经电动升降杆的驱使下,能够将顶升支架和旋转拨动件一同支承在高压线上,不但有效地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高压线降低危险性,也通过顶升支架将高压线支承在高于绝缘子和旋转拨动件的位置上,在旋转波动件转动时,高压线的抖动力并不会传导至绝缘子与高压线之间的连接处,以免造成高压线连接不稳、断裂或者其它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22.图1为实施例中除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实施例中安装壳体内部装置的排布示意图;
24.图3为实施例中电动升降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实施例中电机和蜗轮蜗杆运动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实施例中升降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实施例中旋转拨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图1中升降平台在上升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高压线除冰装置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铁塔相配合的高压线除冰装置,其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铁塔横担7上的安装壳体1,该安装壳体1中固定安装有推杆2a向上穿出安装壳体1的电动升降杆2,并在该推杆2a上固定有升降平台3,该升降平台3的一端具有用于支承高压线9的顶升支架31,并且该升降平台3远离顶升支架31的一端旁开设有安装通孔31,该安装通孔31呈直径从上往下逐渐缩小的锥面结构,用于支承能够拨动高压线9的旋转拨动件4;该安装壳体1中还安装有电机6和传动杆5,该传动杆5可转动地贯穿安装壳体1的顶板和底板,并且能够与电机6输出轴同步转动的蜗轮61构成蜗轮蜗杆运动副,从而该蜗轮蜗杆运动副能够通过电机6的驱动进行自转;该传动杆5的上端向上穿过安装通孔32后套装有旋转拨动件4,该旋转拨动件4与传动杆5同步转动,并且能够在传动杆5上进行上下滑动,该旋转拨动件4的外周面设置呈与安装通孔32相适配的锥面结构,从而能够将旋转拨动件4可转动地支承在安装通孔32中;当电动升降杆2驱使升降平台3上下移动时,旋转拨动件4能够跟随升降平台3在传动杆5上进行上下滑动,以通过电力驱动使得顶升支架31和旋转拨动件4支承或者脱离高压线9,有效地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接触高压线9的安装工序,显著地降低了操作人员实施高危操作的危险性。
32.作为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参照图3所示,该电动升降杆2选择传统的电推杆,包括推杆2a、缸体2b以及驱动装置2c,该推杆2a可伸缩地安装在缸体2b中,该驱动装置2c作为动力源,并通过缸体2b中的传动机构驱使推杆2a在缸体2b中进行伸缩,以完成驱使升降平台3的升降。
33.参照图4所示,优选地,该传动杆5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传动杆5的下半部设置为螺
旋段51,该螺旋段51可转动地穿出安装壳体1的顶部和底板,该电机6固定安装在安装壳体1中,并将电机6输出轴上同步转动的蜗轮61与螺旋段51啮合;传动杆5的上半部设置为棱柱段52,该棱柱段52向上穿过安装通孔32,并在穿出安装通孔32的一端可上下滑动地套设有旋转拨动件4。
34.具体地,传动杆5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块53、第二限位块54以及第三限位块55;该第二限位块54设置在传动杆5的中部,位于棱柱段52和螺旋段51之间,该安装壳体1的顶板上固定安装有连通内部的导向轴套10,该第二限位块54可转动地支承在导向轴套10上,该第三限位块55设置在传动杆5的下端部,位于螺旋段52的外端,该第三限位块55可转动地抵接在安装壳体1的底板外侧,从而通过第二限位块54和第三限位块55的限位,能够将传动杆5可转动安装在安装壳体1中,并将螺旋段51限制在安装壳体1的顶板和底板之间与蜗轮61构成蜗轮蜗杆运动副;该第一限位块53设置在传动杆5的上端部,位于棱柱段52的外端,该旋转拨动块4位于升降平台3与第一限位块53之间,用于限制旋转拨动块4向上滑动的最大距离,以免该旋转拨动块4因转动脱离传动杆5。
35.作为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参照图5所示,位于升降平台3一端的顶升支架31主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耳310,两个支耳310与升降平台3一体成型,在两个支耳310之间连接有用于支承高压线9的顶升横梁311,并且该顶升横梁311上还沿周向开设有限制高压线9左右摆动的环形限位槽311a。
36.参照图6和图7所示,优选地,该旋转拨动件4的上端面间隔设置有三个拨动块42,三个拨动块42呈环形均匀排布在旋转拨动件4上,各拨动块42的上端面均沿旋转拨动件4周向延伸的条形结构,并且各拨动块42与相连的拨动块42间隔角度为60
°
,每个拨动块42的上端面均为高度沿旋转拨动件4上端面周向同向逐渐降低的斜面结构,直至每个拨动块42同方向的一端与旋转拨动件4上端面齐平;从而在高压线9支承在旋转拨动件4的上端面时,旋转拨动件4与传动杆5同步转动,使得高压线9分别与各拨动块42的上端面接触,并且经旋转拨动件4的转动驱使各拨动块42的上端面不断滑过高压线9,从而使得高压线9经其中一个斜面结构的拨动块42上端面不断升高,该拨动块42的上端面滑过高压线9时,再将升高的高压线9落在旋转拨动件4的上端面上完成其抖动除冰,而各拨动块42与相连的拨动块42间隔角度为60
°
是为了避免其中两个拨动块42同时接触高压线9,因拨动块42的上端面呈斜面结构,以免两个拨动块42夹持高压线9造成不必要的卡顿。
37.具体地,该旋转拨动件4上端面的中部开设有连通下端面的棱形通孔40,该棱形通孔40的结构与棱柱段52外周上的棱形结构相适配,该旋转拨动件4通过棱形通孔40同步转动地套设在棱柱段52上,并且该旋转拨动件4通过棱形通孔40与棱柱段52的配合下,能够在棱柱段52上进行上下滑动;该旋转拨动件4的上端面上还开设有向下凹陷的限位凹槽41,该限位凹槽41位于棱形通孔40的上方,并与棱形通孔40同轴,该限位凹槽41的最大直径大于棱形通孔40的最大直径,当升降平台3受电动升降杆2的驱使向上移动后,能够将限位凹槽41的槽底与第一限位块53抵接,用于限定旋转拨动件4向上滑动的最大高度,以免旋转拨动件4在转动的过程中旋出棱柱段52,从而使得蜗轮蜗杆运动副能够稳定地向旋转拨动块4传动。
3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与铁塔相配合的高压线除冰装置安装结构,具体参照图8所示,将安装壳体1可拆卸地安装在高压塔架的横担7上,该横担7的安装面逐渐向下方倾斜,
从而使得升降平台3设置顶升支架31的一端高度高于另一端的高度,该升降平台3经电动升降杆2的驱使能够使得顶升支架31上升,直至上升至顶升支架31的高度高于绝缘子8的高度,从而通过支耳310之间的横梁311支承在高压线9上,该横担7上安装有绝缘子8,该绝缘子8用于连接高压线9,该高压线9在顶升支架31的支承后,能够顺势搭接在升降平台3上的旋转拨动件4上,并与旋转拨动件4的上端面接触,通过电机6驱动蜗轮61和传动杆5进行传动,以驱使旋转拨动件4转动,最后通过三个拨动块42的上端面依次滑过高压线9,从而实现抖动高压线9进行除冰;由于顶升支架31的高度高于旋转拨动件4,并将高压线9进行支承,抖动的作用力无法传送至绝缘子8与高压线9的连接处,所以并不会对其造成不利的影响;可升降地升降平台3与旋转拨动件4可控地升降也避免了操作人员在安装除冰装置时直接接触高压线9,有效地降低了操作人员施工的危险性。
39.上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上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3.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