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49230发布日期:2023-05-05 15:25阅读:29来源:国知局
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可动体振动的致动器。


背景技术:

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致动器,该致动器具备具有磁体的可动体和具有线圈的支承体,且通过使驱动电流流过线圈而使可动体相对于支承体振动。这种致动器使用弹性体或粘弹性体作为连接支承体和可动体的连接体。当使可动体振动时,经由连接体对支承体施加与可动体的振动对应的反作用力。其结果是,接触到支承体的用户能够感受到振动。

2、在专利文献1的致动器中,支承体具备线圈保持架。线圈是空芯线圈,配置在设置于线圈保持架的线圈配置孔中。可动体具有从一侧与线圈对置的第一磁轭和从另一侧与线圈对置的第二磁轭,在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上分别固定有磁体。第一磁轭具备从其两端沿第二磁轭侧弯曲延伸的一对连结部,第一磁轭的连结部通过焊接等接合于第二磁轭的两端。通过这样的结构,构成从两侧与线圈对置的两个磁体的磁通通过的磁路。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029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在使用致动器作为使接触支承体的用户感受到振动的触觉设备的情况下,为了使用户感受到较强的振动,只要增大可动体的振动的加速度即可。例如,提出了通过增大可动体的重量来增大可动体的振动的加速度的方案。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通过加厚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的板厚,能够简单地增加可动体的重量。

3、然而,为了加厚磁轭的板厚,需要使用与通用产品的磁性板不同的板厚的磁性板,导致成本上升。另外,若单纯地加厚板厚,则可动体大型化,不利于致动器的小型化。即,在专利文献1的磁轭中,不仅由于固定磁体的平板部的板厚的增大而使可动体的高度(磁体与线圈对置的方向的尺寸)变大,而且由于设置在平板部的边缘的连结部的板厚的增大而导致可动体的宽度(可动体的振动方向的尺寸)变大。

4、为了抑制由平板部的板厚的增大引起的可动体的高度的增大,若减小第一磁轭的平板部与第二磁轭的平板部之间的间隙,则导致与第一磁轭的平板部和第二磁轭的平板部接合的连接体的配置空间变窄。因此,存在必须使连接体的厚度变薄,对振动特性产生影响的问题。另外,为了抑制由连结部的板厚的增大引起的可动体的宽度的增大,若缩小连结部的间隔,则存在不能确保可动体振动的空间的问题。

5、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实现可动体的重量增加,且抑制对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可动体的大型化。

6、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动体;支承体,所述支承体具有收纳所述可动体的壳体;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可动体和所述支承体连接;以及磁驱动电路,所述磁驱动电路具有线圈及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线圈对置的磁体,且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承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振动,所述可动体具有:第一磁轭,其具有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线圈重叠的第一内侧部件和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内侧部件重叠的第一外侧部件;以及第二磁轭,其具有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线圈重叠的第二内侧部件和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内侧部件重叠的第二外侧部件,所述磁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内侧部件和所述第二内侧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第一外侧部件具有固定所述第一内侧部件的第一平板部和从所述第一平板部的两端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延伸的一对第一连结板部,所述第二外侧部件具有固定所述第二内侧部件的第二平板部和从所述第二平板部的两端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延伸的一对第二连结板部,所述一对第一连结板部与所述一对第二连结板部接合。

8、根据本发明,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分别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两个部件(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另外,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的外侧部件(第一外侧部件、第二外侧部件)分别具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结板部(第一连结板部、第二连结板部),在组装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时,将连结板部彼此接合而组装。若这样构成,则由于相对于线圈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部分通过重叠两个部件而厚度增大,所以能够使磁轭的重量增加。另一方面,相对于线圈配置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的连结板部的板厚与由一个部件构成各磁轭的情况相同。因此,能够避免可动体的宽度变大。另外,由于能够避免连结板部的间隔变窄,因此能够避免可动体振动的空间变窄。由此,能够实现可动体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抑制对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可动体的大型化。另外,由于能够使用通用产品的板厚的部件使磁轭的重量增加,因此能够避免成本上升。

9、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将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时,所述一对第一连结板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平板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一对第二连结板部配置于所述第二平板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内侧部件和所述第二内侧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固定所述磁体的平板状的磁体固定部,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中的至少一方具备一对连接体固定部,该一对连接体固定部在与所述线圈对置的面上固定所述磁体固定部,并且向所述磁体固定部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延伸,所述连接体与所述一对连接体固定部的每一个连接体固定部接合。这样一来,在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中的至少一方中,能够仅由外侧部件构成接合连接体的部分(连接体固定部),因此厚度不会增大。因此,能够避免由于使可动体的重量增大而使连接体的配置空间变窄。因此,能够抑制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10、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内侧部件及所述第二内侧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将所述磁体固定部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两端切口而成的一对缺口部,所述连接体配置于所述一对缺口部。这样,通过仅对配置连接体的范围进行切口,不会使连接体的配置空间变窄,能够抑制可动体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增大可动体的重量。另外,缺口部的边缘成为用于定位连接体的引导部。因此,能够提高连接体的位置精度。

11、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内侧部件和所述第二内侧部件各自具备所述磁体固定部,所述磁体具备固定于所述第一内侧部件的所述磁体固定部的第一磁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二内侧部件的所述磁体固定部的第二磁体,所述连接体具备:一对第一连接体,其在所述第一磁体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平板部的所述一对连接体固定部接合;一对第二连接体,其在所述第二磁体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平板部的所述一对连接体固定部接合。这样,通过在线圈的第一方向的两侧配置磁体,能够增大可动体的重量,并且能够增大磁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另外,由于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分别经由连接体与支承体连接,因此能够抑制可动体在与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移动。进而,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均仅由外侧部件构成接合连接体的部分(连接体固定部),厚度不会增大。因此,能够避免因增大可动体的重量而使连接体的配置空间变窄,能够抑制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12、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承体具备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线圈重叠的金属制的第一板和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线圈重叠的金属制的第二板,所述线圈经由所述第一板及所述第二板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将设置于所述第一平板部的所述连接体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将设置于所述第二平板部的所述连接体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板连接。这样一来,线圈的第一方向的两侧被金属板覆盖,成为在磁轭的内侧通过连接体连接金属板和磁轭的结构。因此,由于不需要在壳体与磁轭之间的间隙中确保配置连接体的空间,所以能够减小致动器的第一方向的尺寸。

13、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内侧部件和所述第二内侧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具备从所述磁体固定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的边缘向所述线圈所在侧延伸的一对立起部。这样一来,通过设置立起部,可动体的重量增大。因此,能够实现可动体的重量增加。

14、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一对第一连结板部和所述一对第二连结板部中的一方被压入到所述一对第一连结板部和所述一对第二连结板部中的另一方的内侧。这样一来,由于能够加长第一连结板部和第二连结板部的第一方向的长度,因此能够增大可动体的重量。另外,能够容易地组装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并且能够避免在第一连结板部和第二连结板部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在振动时产生振动音。

15、发明效果

16、根据本发明,构成可动体的磁轭通过相对于线圈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部分重叠两个部件而厚度增大,因此能够使磁轭的重量增加。另一方面,相对于线圈配置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的连结板部的板厚与由一个部件构成各磁轭的情况相同。因此,能够避免可动体的宽度变大。另外,由于能够避免连结板部的间隔变窄,因此能够避免可动体振动的空间变窄。由此,能够实现可动体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抑制对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可动体的大型化。另外,由于能够使用通用产品的板厚的部件来增加磁轭的重量,因此能够避免成本上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