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组件、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12906发布日期:2022-12-20 20:3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定子组件、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子组件、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制冷设备中大多采用直流变频压缩机,通过利用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而实现制冷设备的冷媒循环。
3.而在现有的电机中,通常采用刺破式端子连接电源和电机定子的线圈组,有利于降低电机的加工工序,进而提高电机的生产效率。刺破式端子通过压接在定子的接线槽内,使端子刺破设在接线槽内的线圈组的连接端的外皮,使端子与连接端的线芯接触实现端子与连接端的电导通。
4.可是,在现有的定子组件中,若端子刺破定子线圈组的连接端不充分或未刺破连接端,则端子与连接端接触不充分或未接触,容易导致端子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导致端子工作时发热量变大,容易失效,最终导致电机烧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子组件、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旨在使端子与连接端的接触更加充分,确保端子的接触电阻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端子的连接稳定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定子组件,包括:
7.定子本体,所述定子本体设有多个线圈组,至少部分所述线圈组具有至少两个连接端;
8.绝缘部件,所述绝缘部件连接于所述定子本体的一端,所述绝缘部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接线槽;以及
9.端子,所述端子开设有至少一个线槽,所述端子插设于所述接线槽内,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端容置于所述线槽;
10.定义所述连接端直径为d,所述线槽的供所述连接端穿过的槽壁的厚度为w,所述线槽的宽度为x,并使得πwd2/x2的值不小于0.221,且不大于12.736。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槽的槽底凸设有限位柱,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限位柱的顶部。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还包括导槽,所述导槽设于所述线槽的前端,所述限位柱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导槽内;
13.定义所述线槽和所述导槽的总长度为h1,所述线槽的长度为h2,并使得(h2/h1)+x的值不小于0.196,且不大于1.896。
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的顶部卡接于所述线槽;
15.和/或,所述限位柱的顶部位于所述线槽和所述导槽之间。
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的两侧凸设有卡接块,两个所述卡接块分别抵
接于所述接线槽的两个相对槽侧壁。
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部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绝缘部件围绕所述定子本体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绝缘部件上均设有两个所述接线槽,每一所述接线槽插设一所述端子;
18.所述定子本体包括三个所述线圈组,每一所述线圈组具有两个所述连接端,每一所述连接端分别设于一所述绝缘部件的一个所述接线槽。
1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
20.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有三个,三个所述接线盒分别与三个所述绝缘部件连接,并分别罩盖一所述绝缘部件的两个接线槽;和
21.引出线,所述引出线设有三根,三根所述引出线分别插设于三个所述接线盒,且分别与一所述绝缘部件内的两个所述端子电连接。
2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引出线包括线本体和设于所述线本体端部的插片,所述插片与所述线本体呈夹角设置,所述插片插设于所述接线盒和所述端子,并与所述端子电连接;
23.和/或,三根所述引出线的远离所述接线盒的一端连接于同一引出线接头。
2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设有至少两个插接部,每一所述插接部上均开设有所述线槽和导槽,每一所述插接部插设于一所述接线槽内刺破对应的所述连接端。
2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于所述定子本体的侧壁,所述端板背离所述定子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多个过线槽,多个所述过线槽沿所述定子本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线圈组的电磁线设于一所述过线槽中。
2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机,包括转子和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
27.定子本体,所述定子本体设有多个线圈组,至少部分所述线圈组具有至少两个连接端;
28.绝缘部件,所述绝缘部件连接于所述定子本体的一端,所述绝缘部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接线槽;以及
29.端子,所述端子开设有至少一个线槽,所述端子插设于所述接线槽内,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端容置于所述线槽;
30.定义所述连接端直径为d,所述线槽的供所述连接端穿过的槽壁的厚度为w,所述线槽的宽度为x,并使得πwd2/x2的值不小于0.221,且不大于12.736
31.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压缩机,包括如前所述的电机。
3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如前述的压缩机。
33.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定义线圈组的连接端与端子的线槽的各个尺寸之间的关系满足πwd2/x2的值不小于0.221,且不大于12.736,可以使端子压入接线槽时连接端能更轻易地容置在端子线槽内,并且可以使端子线槽的槽壁与连接端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加合适,确保端子与连接端满足接触要求,使端子与连接端接触更加充分,保持端子的接触电阻值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端子的发热量,进而有效延长端子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端子的连接稳定性以及定子组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发明定子组件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3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7.图3为图2中b-b处的剖面图;
38.图4为定子组件中端子与连接端配合固定的结构图;
39.图5为定子组件中端子的侧视图;
40.图6为定子组件中端板的结构图;
41.图7为定子组件中引出线与接线盒的配合结构图;
42.图8为定子组件中引出线与接线盒的分解结构图;
43.图9为本发明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44.图10为本发明定子组件一实施例的端子发热量对比图。
45.附图标号说明:
[0046][0047][0048]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0]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
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1]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2]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3]
在现有的定子组件中,若端子刺破定子线圈组的连接端不充分或未刺破连接端,则端子与连接端接触不充分或未接触,容易导致端子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导致端子工作时发热量变大,容易失效,最终导致电机烧毁。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定子组件100。
[0054]
请参照图1至图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定子组件100包括定子本体10、绝缘部件30以及端子50,所述定子本体10设有多个线圈组,至少部分所述线圈组具有至少两个连接端11;所述绝缘部件30连接于所述定子本体10的一端,所述绝缘部件3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接线槽31;所述端子50开设有至少一个线槽511,所述端子50插设于所述接线槽31内,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端11容置于所述线槽511。定义所述连接端11直径为d,所述线槽511的供所述连接端11穿过的槽壁的厚度为w,所述线槽511的宽度为x,并使得πwd2/x2的值不小于0.221,且不大于12.736。
[0055]
本技术提出的定子组件100,应用在电机300,可以理解的是,定子本体10可以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其中,定子铁芯具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定子齿,相邻两个定子齿限定出定子组件槽;定子绕组绕设于定子齿上,且定子绕组包括多个线圈组,每个线圈组具有至少两个连接端11;可以理解的,每个线圈组具有多个线圈,每个线圈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线圈可以相互串联,当一个线圈组中的多个线圈全部串联连接时,则该线圈组具有两个连接端11;当一个线圈组中的多个线圈未全部串联连接时,则该线圈组的连接端11数量会大于两个。
[005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定子铁芯的一侧设置绝缘部件30,使绝缘部件30设置至少一个接线槽31,可以使每一连接端11设于一接线槽31;同时设置端子50,使端子50插设在接线槽31的过程中,端子50的线槽511可以刺破连接端11的绝缘外皮,实现端子50与连接端11的连通。端子50上可以连接引出线70用以连接外部的电路,从而使外部电路与连接端11电连接。其中,由于线槽511的宽度小于连接端11的直径,在端子50插入接线槽31时,线槽511的两个相对侧壁与连接端11过盈配合而使得连接端11的绝缘外皮可以被线槽511的侧壁刺破,从而使连接端11与端子50导通实现电连接。
[0057]
进一步地,定义连接端11直径为d,线槽511的供连接端11穿过的槽壁的厚度为w,
线槽511的宽度为x,且d>x,此时,通过对端子50线槽511与连接端11的接触面积换算,使πwd2/x2的值满足πwd2/x2不小于0.221,且不大于12.736,在此范围内,可以确保线槽511的宽度更加配合连接端11的直径,在端子50压入接线槽31时可以使连接端11能轻易地被线槽511刺破绝缘外皮进入至线槽511内,并且可以保障线槽511的侧壁与连接端11刺破绝缘外皮的部分的接触面积更大,同时使线槽511与连接端11之间的接触更加稳固,使得端子50与连接端11之间的接触更加充分,有效降低了端子50与连接端11之间的接触电阻,减少了端子5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一步降低了电机300运作时的热量,提高了定子组件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参照图10可见,图10为定子组件100中端子50线槽511与连接端11的接触面积不满足上述公式要求与满足上述公式要求的端子50发热量对比图。其中,图10中左侧的三个数据为端子50线槽511与连接端11的接触面积不满足上述公式(πwd2/x2不小于0.221,且不大于12.736)的要求下分别测得的三组端子50发热量;图10中右侧的三个数据为端子50线槽511与连接端11的接触面积满足上述公式(πwd2/x2不小于0.221,且不大于12.736)的要求下分别测得的三组端子50发热量。显然,在端子50线槽511与连接端11的接触面积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端子50与连接端11之间的接触电阻较大,使得端子50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较大(均在30k以上);而通过将端子50线槽511与连接端11的接触面积控制在上述的公式要求中,可以有效降低端子50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均降低至10k以下),保障电机300的稳定运作。
[0058]
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定义线圈组的连接端11与端子50的线槽511的各个尺寸之间的关系满足πwd2/x2的值不小于0.221,且不大于12.736,可以使端子50压入接线槽31时连接端11能更轻易地容置在端子50线槽511内,并且可以使端子50线槽511的槽壁与连接端11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加合适,确保端子50与连接端11满足接触要求,使端子50与连接端11接触更加充分,保持端子50的接触电阻值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端子50的发热量,进而有效延长端子50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端子50的连接稳定性以及定子组件100的可靠性。
[0059]
请参照图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槽31的槽底凸设有限位柱311,所述连接端11位于所述限位柱311的顶部。
[0060]
可以理解的是,线槽511可以呈直线延伸设置,通过在接线槽31的槽底凸设限位柱311,并使连接端11放置在限位柱311的顶部,可以利用限位柱311抬高连接端11的高度,并对连接端1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确保连接端11在端子50压入接线槽31时可以更好地进入端子50的线槽511内,保障线槽511的槽壁可以更好地刺破连接端11的外层绝缘外皮,从而确保连接端11和端子50之间保持充分的电性接触;同时在限位柱311的支撑作用下还可以防止连接端11脱出线槽511,使得端子50与连接端11之间的相互应力保持在最佳状态,进一步保障了端子50与连接端11的充分接触,提高了端子50与连接端11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
[0061]
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50还包括导槽513,所述导槽513设于所述线槽511的前端,所述限位柱311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导槽513内;
[0062]
定义所述线槽511和所述导槽513的总长度为h1,所述线槽511的长度为h2,并使得(h2/h1)+x的值不小于0.196,且不大于1.896。
[0063]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线槽511的前端设置导槽513,可以使导槽513大致呈喇叭口设置,以使端子50在压入线槽511时可以引导限位柱311和连接端11进入导槽513,并引导连
接端11更好地进入线槽511内,保障连接端11与端子50的充分接触。其中,导槽513的宽度可以大于限位柱311的横截面宽度,以使限位柱311至少部分可以设置在导槽513内,进而可以利用导槽513夹持限位柱311,有利于使端子50能卡接在接线槽31内,减少端子50压入接线槽31后发生晃动,进一步提高了端子50的结构稳定性,提高端子50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0064]
进一步地,定义所述线槽511和所述导槽513的总长度为h1,所述线槽511的长度为h2,此时,通过使线槽511与导槽513的长度以及线槽511宽度满足要求(h2/h1)+x的值不小于0.196,且不大于1.896,如此设置,可以使线槽511与导槽513之间的长度比例以及线槽511的整体面积更贴合连接端11设置,保障连接端11可以更好地进入至线槽511内一定的深度,并保障连接端11能更轻松地进入至线槽511内,进一步保障线槽511侧壁与连接端11的充分接触,保障连接端11与端子50处在最大应力范围内,提高连接端11与端子5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定子组件10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0065]
请参照图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311的顶部卡接于所述线槽511;
[0066]
和/或,所述限位柱311的顶部位于所述线槽511和所述导槽513之间。
[0067]
可以理解的是,线槽511的宽度可以略大于限位柱311的横截面宽度,以使端子50压入接线槽31时时线槽511与限位柱311过盈配合,进而使线槽511可以与限位柱311的顶部卡接,确保连接端11可以进入至线槽511内,保障连接端11与端子50的充分接触。此时,线槽511的侧壁可以形成一定的卡持结构,以使限位柱311的顶部进入线槽511时可以在卡持结构的作用下更好地卡接在线槽511的槽口处,避免限位柱311进入线槽511的部分过大,影响端子50的正常使用。
[0068]
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柱311的顶部可以位于线槽511和导槽513之间,确保连接端11在限位柱311的支撑作用下完全进入线槽511内,被线槽511槽壁刺破外层绝缘层,从而确保连接端11和端子50之间保持充分的电性接触,使得端子50与连接端11相互应力为最佳状态,确保端子50与连接端11接触充分,使得端子50与连接端11之间的接触电阻在合理范围内,提高端子50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0069]
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50的两侧凸设有卡接块515,两个所述卡接块515分别抵接于所述接线槽31的两个相对槽侧壁。
[007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端子50的两侧凸设卡接块515,可以使端子50的横截面宽度能设计得略小于接线槽31的宽度,便于使端子50能更轻易地被压入接线槽31内,提高定子组件100的装配效率,进一步提高电机300的生产效率。此时凸设在端子50相背对两侧的卡接块515可以抵顶在接线槽31的两个相对槽侧壁上,进而使端子50能稳定卡接在接线槽31内,实现端子50与接线槽31的过盈配合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端子5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0071]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部件3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绝缘部件30围绕所述定子本体10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绝缘部件30上均设有两个所述接线槽31,每一所述接线槽31插设一所述端子50;
[0072]
所述定子本体10包括三个所述线圈组,每一所述线圈组具有两个所述连接端11,每一所述连接端11分别设于一所述绝缘部件30的一个所述接线槽31。
[0073]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绕组包括有至少三个线圈组,每一线圈组具有多个线圈,每个线圈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线圈可以相互串联,当一个线圈组中的多个线圈全部串联连接时,则该线圈组具有两个连接端11;当一个线圈组中的多个线圈未全部串联连接时,则该线圈
组的连接端11数量会大于两个,且三个线圈组可以呈三相顺序排布绕制在定子铁芯上。此时,通过设置三个绝缘部件30,并在每个绝缘部件30上设置两个接线槽31,可以使三个线圈组分别设置在三个绝缘部件30上,便于线圈组的区分和接线,简化定子组件100的装配难度,进一步提高定子组件100的装配效率。另外,通过在每个接线槽31插设一个端子50,可以使每个线圈组的两个连接端11可以分别压接在一个绝缘部件30的两个端子50上,使得每个端子50刺破单个连接端11,保障线圈组的两个连接端11均能很好地与端子50充分接触,保障定子组件100的整体连接稳定性,进一步降低端子50的接触电阻和电机300的发热量,提高端子50与连接端11的连接可靠性。其中,插设在同一绝缘部件30上的两个端子50可以电连接,通过一个引出线70连接一个端子50便可导通设置在该绝缘部件30上的线圈组;或者插设在同一绝缘部件30上的两个端子50之间不导通,可以通过一个引出线70同时连接两个端子50实现该绝缘部件30上的线圈组的导通。
[0074]
请参照图7和图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100还包括:
[0075]
接线盒60,所述接线盒60设有三个,三个所述接线盒60分别与三个所述绝缘部件30连接,并分别罩盖一所述绝缘部件30的两个接线槽31;和
[0076]
引出线70,所述引出线70设有三根,三根所述引出线70分别插设于三个所述接线盒60,且分别与一所述绝缘部件30内的两个所述端子50电连接。
[0077]
在本实施例中,接线盒60可以通过螺栓或者卡扣固定安装在绝缘部件30上,用以遮盖绝缘部件30显露在外的接线槽31,避免端子50脱离接线槽31。此时,接线盒60对应接线槽31的位置可以开设有避让孔,以使引出线70的一端穿过接线盒60的避让孔插入端子50与端子50电连接。接线盒60还设有接线盖,接线盖盖设在接线盒60上,进而封闭避让孔,并在接线盒60和接线盖之间形成容纳引出线70的空间,用于限位固定引出线70置于接线盒60和接线盖之间的部分,使引出线70的一端能更加稳定的连接在端子50上,确保引出线70与端子50的稳固连接,保障定子的供电导通,进一步提高了电机3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78]
进一步地,由于定子本体10设置有三个绝缘部件30,此时接线盒60以及引出线70可以配合绝缘部件30的数量设置,以使三个接线盒60分别连接在三个绝缘部件30上,并使三根引出线70可以分别穿设在三个接线盒60的避让孔上与对应的绝缘部件30上插设的端子50连接,进而有利于使三根引出线70能更好地分别连接在三个线圈组上,有效减少三个线圈组相互之间的通电干涉,进一步提高电机3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通过利用三个接线盒60和三根引出线70分别对应三个绝缘部件30安装,还有利于增大引出线70连接到所有绝缘部件30上的安装面积,提高定子组件100的安装便利性,进一步提高了电机300的生产效率。
[0079]
请参照图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引出线70包括线本体71和设于所述线本体71端部的插片711,所述插片711与所述线本体71呈夹角设置,所述插片711插设于所述接线盒60和所述端子50,并与所述端子50电连接。
[0080]
本实施例中,使得引出线70包括线本体71和插片711,插片711设置在线本体71的一端,线本体71较软可以折弯曲绕,便于在电机300内走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插片711具有一定的刚度,使其插接在接线盒60上并插设在端子50中与端子50电连接,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且使得插片711与线本体71呈夹角设置,大致可以呈垂直夹角设置,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接线盒60和接线盖之间形成容纳引出线70的空间与避让孔的轴线也大致呈垂直设
置,进而当插片711插设于避让孔时,线本体71位于接线盒60和接线盖之间形成容纳引出线70的空间中,便可以在引出线70被向外拉出时通过插片711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引出线70被拉出,提高引出线70和接线盒60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机300使用的可靠性。
[0081]
请参照图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三根所述引出线70的远离所述接线盒60的一端连接于同一引出线接头713。
[0082]
本实施例中,三根引出线70可以按照三相顺序绕至成引出线70束,并将三根引出线70共同连接在同一引出线接头713上,如此设置,可以便于引出线70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减少装配工艺,提高装配效率,且降低装错的风险。
[0083]
请参照2和图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50设有至少两个插接部51,每一所述插接部51上均开设有所述线槽511和导槽513,每一所述插接部51插设于一所述接线槽31内刺破对应的所述连接端11。
[0084]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端子5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插接部51,且每一插接部51均包括相连接的线槽511和所述导槽513,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端子50至少同时插设在绝缘部件30的两个接线槽31内以同时刺破两个连接端11,进而可以提高装配便捷性,减少零部件的数量,提高装配效率。此时,端子50的两个插接部51可以分别连接两个连接端11;也可以使两个插接部51同时插接一个连接端11进一步增大端子50与连接端11的接触面积,使端子50与连接端11的接触更加充分,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机30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0085]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100还包括端板90,所述端板90设于所述定子本体10的侧壁,所述端板90背离所述定子本体10的表面开设有多个过线槽91,多个所述过线槽91沿所述定子本体1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线圈组的电磁线设于一所述过线槽91中。
[0086]
本实施例中,定子本体10的外侧壁还可以固定有端板90,端板90大致沿定子本体10的部分周向环绕设置,且在端板90背离定子铁芯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至少两层间隔设置的分隔层,以将端板90外表面分隔为至少三个过线槽91,使得每一过线槽91内设置一个线圈组的电磁线,即可以对电磁线限位固定,提高电磁线的位置稳定性,也可以在三个线圈组形成三相排布设置时分隔不同相的电磁线,确保不同相之间的电磁线具有足够的电气安全距离。其中,过线槽91可以是在端板90表面凹设的凹槽,也可以是如下实施例中在端板90表面凸设限位凸起分隔形成的槽体通道,在此不做限定。
[0087]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机300,该电机300包括转子200和定子组件100,该定子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机3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例如,定子组件100包括定子本体10、绝缘部件30以及多个端子50,所述定子本体10设有多个线圈组,每一所述线圈组具有两个连接端11;所述绝缘部件30连接于所述定子本体10的一端,所述绝缘部件30上开设有多个接线槽31,每一所述连接端11设于一所述接线槽31;每一所述端子50开设有线槽511,所述端子50插设于所述接线槽31内,并使得所述连接端11容置于所述线槽511。定义所述连接端11直径为d,所述线槽511的供所述连接端11穿过的槽壁的厚度为w,所述线槽511的宽度为x,并使得πwd2/x2的值不小于0.221,且不大于12.736。
[0088]
本技术提出的定子组件100,应用在电机300,可以理解的是,定子本体10可以包括
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其中,定子铁芯具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定子齿,相邻两个定子齿限定出定子组件100槽;定子绕组绕设于定子齿上,且定子绕组包括多个线圈组,每个线圈组具有至少两个连接端11;可以理解的,每个线圈组具有多个线圈,每个线圈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线圈可以相互串联,当一个线圈组中的多个线圈全部串联连接时,则该线圈组具有两个连接端11;当一个线圈组中的多个线圈未全部串联连接时,则该线圈组的连接端11数量会大于两个。
[008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定子铁芯的一侧设置绝缘部件30,使绝缘部件30设置至少一个接线槽31,可以使每一连接端11设于一接线槽31;同时设置端子50,使端子50插设在接线槽31的过程中,端子50的线槽511可以刺破连接端11的绝缘外皮,实现端子50与连接端11的连通。端子50上可以连接引出线70用以连接外部的电路,从而使外部电路与连接端11电连接。其中,由于线槽511的宽度小于连接端11的直径,在端子50插入接线槽31时,线槽511的两个相对侧壁与连接端11过盈配合而使得连接端11的绝缘外皮可以被线槽511的侧壁刺破,从而使连接端11与端子50导通实现电连接。
[0090]
进一步地,定义连接端11直径为d,线槽511的供连接端11穿过的槽壁的厚度为w,线槽511的宽度为x,且d>x,此时,通过对端子50线槽511与连接端11的接触面积换算,使πwd2/x2的值满足πwd2/x2不小于0.221,且不大于12.736,在此范围内,可以确保线槽511的宽度更加配合连接端11的直径,在端子50压入接线槽31时可以使连接端11能轻易地被线槽511刺破绝缘外皮进入至线槽511内,并且可以保障线槽511的侧壁与连接端11刺破绝缘外皮的部分的接触面积更大,同时使线槽511与连接端11之间的接触更加稳固,使得端子50与连接端11之间的接触更加充分,有效降低了端子50与连接端11之间的接触电阻,减少了端子5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一步降低了电机300运作时的热量,提高了定子组件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91]
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定义线圈组的连接端11与端子50的线槽511的各个尺寸之间的关系满足πwd2/x2的值不小于0.221,且不大于12.736,可以使端子50压入接线槽31时连接端11能更轻易地容置在端子50线槽511内,并且可以使端子50线槽511的槽壁与连接端11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加合适,确保端子50与连接端11满足接触要求,使端子50与连接端11接触更加充分,保持端子50的接触电阻值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端子50的发热量,进而有效延长端子50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端子50的连接稳定性以及定子组件100的可靠性。
[0092]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压缩机1000,该压缩机1000包括电机300,该电机3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压缩机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93]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1000,该压缩机10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9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