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床用的快充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2763发布日期:2022-07-16 01:0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床用的快充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快充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床用的快充电路板。


背景技术:

2.电源充电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家用设备,手机、电脑、电动车等很多家用电器都会使用到充电器,而充电器中的核心就是转换电流电压的电路板;充电电路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即电涌;因此通常会设置防电涌的电路用于导通分流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进而保护充电电路板。
3.而随着快充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市面上的的充电电路板的防电涌电路通常设置在电路输入端,其不能很好分散输出端产生的电涌,因此依旧会缓慢损坏充电电路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床用的快充电路板,其解决了现有的充电电路板在应用与快充领域时,不能很好的分散产生的电涌的技术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记载的一种智能床用的快充电路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接口、电池电源管理芯片与输出接口,且所述输入接口、电池电源管理芯片与输出接口都分别连接快充电路板的的gnd端,所述电池电源管理芯片与输出接口之间连接有n沟道mos管,所述n沟道mos管的栅极连接电池电源管理芯片的gatec功能端口,所述n沟道mos管的漏极连接电池电源管理芯片的bst与epad-sw功能端口,所述n沟道mos管的源极连接输出接口的vbus端口,所述输入接口与电池电源管理芯片之间设有限压电路与防电涌电路,所述n沟道mos管的漏极与电池电源管理芯片之间设有电感元件与防电涌滤波电路。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在输入接口与电池电源管理芯片之间连接的防电涌电路,配合靠近输出接口设置的防电涌滤波电路同时对产生的电涌进行分散,进而能充分的分散产生的整个快充电路板上产生的电涌,同时限压电路能限定进入的快充电路板的电压大小,而电感元件能起到很好的滤波与陷波的作用。
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防电涌电路配合防电涌滤波电路,其解决了现有的充电电路板在应用与快充领域时,不能很好的分散产生的电涌的技术问题。
8.进一步的,所述限压电路包括两个并联的二极管;两个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分别直接连接输入接口,所述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gnd端。
9.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电源管理芯片与输入接口之间设有串联的二极管与保险丝,所述二极管的的正极直接连接输入接口,所述保险丝的一端与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保险丝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电源管理芯片的epad-sw功能端口,所述防电涌电路设置在保险丝与电池电源管理芯片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防电涌电路包括四个电容与一个二极管,四个所述电容一端与二
极管的负极分别连接电池电源管理芯片的epad-sw功能端口,三个所述电容的另一端与二极管的正极并联后连接gnd端,剩余一个所述电容另一端直接连接gnd端。
11.进一步的,所述防电涌滤波电路包括五个电容,五个所述电容一端直接连接电感元件一端,四个所述电容另一端并联后连接gnd端,剩余一个所述电容另一端直接连接gnd端,所述电感元件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电源管理芯片的bst与epad-sw功能端口。
12.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电源管理芯片的bst功能端口与电感元件之间串联有一个电容。
13.进一步的,所述n沟道mos管的漏极与电感元件之间设有一个电阻与电容,所述电阻与电容两端分别连接电感元件与n沟道mos管的漏极。
14.进一步的,所述n沟道mos管的漏极与源极分别连接有两个电容,两个所述电容的一端分别连接n沟道mos管的漏极与源极,两个所述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gnd端。
15.进一步的,所述n沟道mos管的源极与输出接口的vbus端口之间设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输出接口的vbus端口,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连接gnd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充电路板的电路原理图。
17.其中,r、电阻;f1、保险丝;c、电容;d、二极管;q、n沟道mos管;j、接口;u1、电池电源管理芯片;l1、电感元件;th1、温度感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19.如图1所示的智能床用的快充电路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接口j1、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与输出接口j2,且输入接口j1、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与输出接口j2都分别连接快充电路板的的gnd端,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与输出接口j2之间连接有n沟道mos管q1,其中n沟道mos管q1的栅极连接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的gatec功能端口,n沟道mos管q1的漏极连接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的bst与epad-sw功能端口,n沟道mos管q1的源极连接输出接口j2的vbus端口,n沟道mos管q1用于保护在充电过程中对快充电路板进行保护,以免过充、过放或过热,以保证快充电路板安全的工作。
20.输入接口j1与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之间设有限压电路与防电涌电路,n沟道mos管q1的漏极与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之间设有电感元件l1与防电涌滤波电路。
21.具体的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直接连接公共端gnd的功能端口上设有若干电阻与电容,具体如图1的r2-r6的电阻与c1-c6的电容,这些电阻起到了限制瞬间电压与电流的作用,而电容也具有滤波与防电涌的作用,在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的ntc引脚上还连接有温度感应开关th1,用于防止电路板过热。
22.具体的输出接口j2上的其余端口连接公共端gnd。
23.如图1所示,限压电路包括两个并联的二极管,具体的两个二极管为d2与d3;两个二极管d2与d3的负极分别直接连接输入接口j1,二极管d2与d3的正极分别连接gnd端,通过两个二极管的结构分别起到限压作用,两个二极管能使得输入电压不高于36v。
24.如图1所示,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与输入接口j1之间设有串联的二极管d4与保险
丝f1,其中二极管d4的的正极直接连接输入接口j1,保险丝f1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保险丝f1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的epad-sw功能端口,防电涌电路设置在保险丝f1与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之间,二极管d4起到整流作用,而保险丝f1用于过载保护。
25.如图1所示,防电涌电路包括四个电容与一个二极管,具体的四个电容为c7、c8、c10与c21,一个二极管为d5,四个电容一端与二极管的负极分别连接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的epad-sw功能端口,c7、c8与c10三个电容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正极并联后连接gnd端,c7、c8与c10三个电容能起到防电涌与滤波的作用,而一个二极管d5可以防止反向的电压损坏电路板。
26.剩余一个电容c21另一端直接连接gnd端,同样起到防电涌与滤波的作用,用于分散c7、c8与c10没有及时分散的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
27.如图1所示,防电涌滤波电路包括五个电容,具体的五个电容为c11、c12、c13、c14与c22,五个电容一端直接连接电感元件l1一端,c11、c12、c13与c14四个电容另一端并联后连接gnd端,c11、c12、c13与c14四个电容能起到防电涌与滤波的作用。
28.剩余一个电容另一端直接连接gnd端,同样起到防电涌与滤波的作用,用于分散c11、c12、c13与c14没有及时分散的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
29.如图1所示,n沟道mos管q1的漏极连接电感元件l1的一端,电感元件l1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的bst与epad-sw功能端口,起到平稳电流的作用,具体的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的bst功能端口与电感元件l1之间串联有一个电容c9,用于对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输出的电流进行滤波。
30.如图1所示,n沟道mos管q1的漏极与电感元件l1之间设有一个电阻r7与电容c15,电阻r7与电容c15两端分别连接电感元件l1与n沟道mos管q1的漏极,能起到电流采集反馈保护的作用。
31.如图1所示,n沟道mos管q1的漏极与源极分别连接有两个电容c17与c19,c17与c19两个电容的一端分别连接n沟道mos管q1的漏极与源极,c17与c19两个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gnd端,起到滤波和防电涌的作用。
32.如图1所示,n沟道mos管q1的源极与输出接口j2的vbus端口之间设有二极管d7,具体的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输出接口j2的vbus端口,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连接gnd端,起到了稳压作用,避免电池电源管理芯片u1烧坏,如使得转出电压不超过9v。
33.在电感元件l1后部,可以并联若干的输出接口,输出接口可为usb接口、type-c接口等,每个输出接口都需要配置单独的保护电路、n沟道mos管、n沟道mos管两侧分别连接的两个电容与n沟道mos管和输出接口之间设置的二极管。
3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