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光伏组件边框及双面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57363发布日期:2022-06-29 03:0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边框及双面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光伏组件边框及双面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光伏“分布式”系统的蓬勃发展,户用组件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对于这些安装在楼顶的组件,重点关注的项目如下:安装的便捷性(尤其是对于欧美那些人工费用超昂贵的国家),组件本身的安全性(台风/暴雪天气,组件的承压能力)及组件的发电效率(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具体收益)。
3.现已开发双面光伏组件,于双面光伏组件运行时,可以同时接收到正面和背面的光,即可实现正面和背面均发电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
4.使用现有的光伏边框(参见图6)安装双面光伏层压件,边框会阻挡部分地面反射的光,致使双面光伏组件背面的发电功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光伏组件边框及双面光伏组件,以解决现有双面光伏组件光反射性能较差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双面光伏组件边框,其包括用于包覆光伏层压件侧边的安装部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的安装部的支撑部,所述的安装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与第二板以及连接所述的第一板与所述的第二板一端的第三板,所述的支撑部包括位于所述的第二板下方的第四板,所述的第四板一端与所述的第三板连接,所述的第四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二板的长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部还包括第五板,所述的第五板的上端与所述的第二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五板的下端与所述的第四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五板呈朝靠近所述的第三板的方向弯曲的弧形;当光伏层压件安装在所述的安装部上,电池片靠近光伏层压件外部的端部在所述的第四板上的投影点位于所述的第五板的两端之间,或者投影点与所述的第五板的下端部重合。
8.优选地,所述的边框还包括操作部,所述的操作部设置在所述的第四板上并凸出于其表面,所述的第五板位于所述的操作部与所述的第三板之间。
9.优选地,所述的操作部呈朝上方弯曲的弧形或倒v形。
10.优选地,所述的操作部投影在所述的第四板的长度范围为0.5-5mm。
11.优选地,所述的第五板与所述的第二板、所述的第四板一体成型。
12.优选地,所述的第五板远离所述的第三板的侧面设置有反光涂层。
13.优选地,所述的第五板远离所述的第三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于其表面的凸出部。
14.优选地,所述的凸出部呈锯齿形或棱柱。
15.优选地,所述的第四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的第四
板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的安装槽具有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的两端,所述安装槽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其另一端的宽度。
16.一种双面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设置在所述的光伏层压件内的电池片以及安装在所述的光伏层压件四周的双面光伏组件边框,所述的双面光伏组件边框为上述的双面光伏组件边框。
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光伏组件边框,第五板的上端与第二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五板的下端与第四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五板呈朝靠近第三板的方向弯曲的弧形,不阻挡透过光伏层压件正面的光线,扩大反射范围、面积,提高光的利用率,提高功率、发电效率;抗弯曲性能好,机械性能优异;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19.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光伏组件边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0.附图2为图1的放大图;
21.附图3为图1的双面光伏组件边框的第四板的俯视图;
22.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五板的主视图;
23.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光伏组件边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4.附图6为现有双面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7为图6的双面光伏组件边框的第四板的俯视图。
26.以上附图中:1-第一板,2-第二板,3-第三板,4-第四板,5-第五板,6-操作部,7-光伏层压件,8-电池片,9-安装槽,10-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双面光伏组件边框,边框包括用于包覆光伏层压件7侧边的安装部以及用于支撑安装部的支撑部,安装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1与第二板2以及连接
第一板1与第二板2一端的第三板3,第一板1、第二板2均与第三板3垂直设置,第一板1、第二板2和第三板3之间形成用于卡紧光伏层压件7一侧的卡槽。支撑部包括位于第二板2下方的第四板4,第四板4一端与第三板3连接,第四板4的长度(参见图1中a所指,第四板4一端与其另一端的距离)大于第二板2的长度(参见图1中b所指,第二板2一端与其另一端的距离),第二板2与第四板4平行设置,第二板2、第四板4均与第三板3垂直设置。
31.支撑部还包括第五板5,第五板5的上端与第二板2的另一端连接,第五板5的下端与第四板4的另一端(图1中d所指)连接,第五板5呈朝靠近第三板3的方向弯曲的弧形,透过光伏层压件7(即透明玻璃)的光线通过第五板5反射到电池片8上,可提高光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双面光伏组件的功率,功率可提高1%,且因第五板5的上端与第二板2的另一端连接,不阻挡透过光伏层压件7正面的光线,可扩大反射范围。
32.第二板2、第三板3、第四板4和第五板5之间形成中空结构的型腔,第五板5呈弧形,其抗弯曲性能好,当双面光伏组件支撑光伏层压件7时具有更高的支撑及使用强度。
33.若第五板5的上端部与第一板1的一端部正相对,参见图5,即第五板5的上端部与第一板1的一端部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不阻挡透过光伏层压件7正面的光线,可扩大反射范围,还提高支撑光伏层压件7的强度。
34.当光伏层压件7安装在安装部上,电池片8靠近光伏层压件7外部的端部(图1中c所指)在第四板4上的投影点位于第五板5的两端之间,即电池片8靠近光伏层压件7外部的端部投影在第四板4上时的投影点与第四板4远离第五板5的端部(即其另一端)的间距小于第五板5的下端部与第四板4另一端的间距。或者电池片8靠近光伏层压件7外部的端部投影在第四板4上时与第五板5的下端部重合,即第五板5的下端部与电池片8靠近光伏层压件7外部的端部正相对,第五板5的下端部与电池片8靠近光伏层压件7外部的端部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可增加透过光伏层压件的光的量,提高光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双面光伏组件的功率。
35.第五板5与第二板2、第四板4一体成型为最优,便于成型加工,且抗弯曲性能好。
36.边框还包括操作部6,操作部6设置在第四板4上并凸出于其上表面,第五板5位于操作部6与第三板3之间,操作部6位于第五板5远离第三板3的一侧,即操作部6与第五板5的下端部连接,或者操作部6与第五板5的下端部之间保持间隙,设置凸出的操作部6便于操作员抓取该操作部6进行较快搬运,提高装载效率。
37.操作部6可呈朝上方弯曲的弧形,或者操作部6呈倒v形,倒v形的尖角朝上,其内为空心结构,操作部6投影在第四板4的长度范围为0.5~5mm。
38.第五板5远离第三板3的侧面设置有反光涂层,第五板5远离第三板3的侧面为光滑面,在光滑面上涂覆反光涂层,反光涂层为硫酸钡、钛白粉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可增加反射率,原始边框的第五板5为垂直于水平面的竖直板,竖直板由铝制成,反射率为30-50%,与原始的竖直板相比较,本技术的反射率提高至80-100%。
39.进一步地,第五板5远离第三板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于其表面的凸出部10,经第五板5远离第三板3的侧面的反光涂层反射的光线可具有不同的反射方向,继而使得经由第五板5的反光面反射的光线能够以更大的投射面积进行投射,凸出部10可呈微锯齿形或者棱柱或者金字塔。
40.第四板4上开设有安装槽9,安装槽9的延伸方向(即长度方向)与第四板4的延伸方
向(即长度方向)一致,安装槽9具有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的两端,安装槽9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其另一端的宽度,如安装槽9为燕尾槽,安装槽9可包括相贯通的圆形槽与长条形槽,圆形槽的直径大于长条形槽的宽度,将光伏层压件7安装在边框上之后,再将边框放置在支架(支架安装在地面或屋顶)上,可直接将边框卡接在支架上,方便快速安装,省时省力,极大节约人力,尤其在人力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可减少操作者。现有边框的第四板4上开设通孔,将支架上通孔与第四板4上通孔相对后再安装螺丝进行固定,需要对位准确,且需要较多操作员,人力成本高,安装较复杂。
4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7、设置在光伏层压件7内的电池片8以及安装在所述光伏层压件7四周的双面光伏组件边框,双面光伏组件边框为上述的双面光伏组件边框。当将双面光伏组件安装在屋顶时,抗冲击性能更好。
4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