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背负式便携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6789发布日期:2022-08-17 10:1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背负式便携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储能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背负式便携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2.移动电源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电源产品,一般由锂离子电池作为储电载体,主要为常规的电器产品(例如呼吸机、心脏起搏器、电热水壶、吹风机、大功率照明灯)以及便携式电子产品(例如手机、音响、无人机或者摄像机的电池)进行充电的移动式电源,一般用在没有外部固定电源供应的场合。一般在进行供电时,通常将用电的电子产品直接与移动电源连接或将电子产品的电池充电器与移动电源连接。
3.然而,目前的移动电源一般不设置固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将充电支架与移动电源之间进行固定,在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携带与移动不够便捷,还容易使电子产品与移动电源之间脱落而导致充电中断或电源连接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背负式便携移动电源,以缓解目前的移动电源一般不设置固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将充电支架与移动电源之间进行固定,在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携带与移动不够便捷,还容易使电子产品与移动电源之间脱落而导致充电中断或电源连接件的损坏的技术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背负式便携移动电源,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双向逆变模组、电池堆、变速风扇和固定组件;前壳体与后壳体拼接成电源罩壳;双向逆变模组固定设置于电源罩壳的内部上方,且双向逆变模组设有综合电源管理装置;电池堆设置于电源罩壳的内部下方,且电池堆设有安全管理电路装置;变速风扇设置于电源罩壳的内部,且变速风扇位于双向逆变模组与电池堆之间;前壳体的前侧中段部位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安装孔,固定组件具有两组,两组固定组件关于两个安装孔连线的中点对称;固定组件包括旋转扳手、连接杆和弹簧;一个连接杆的贯穿一个安装孔,且连接杆的一端与旋转扳手的一端垂直并转动连接,弹簧沿连接杆的另一端套设于连接杆上,且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前壳体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后壳体设有顶部提手和背带组件;顶部提手设置于后壳体的顶端;背带组件包括左肩带和右肩带;左肩带的一端和右肩带的一端分别固定于顶部提手的下方,且左肩带的另一端与右肩带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固定卡扣;后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卡槽,安装卡槽内设有肩带限位立柱。
8.进一步地,前壳体上设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位于固定组件的上方;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typ-c输出接口、usb输出接口、220v交流五孔插座、24v直流输出接口和12v直流输出接口等常用接口,以及独立的dc开关和ac开关。
9.进一步地,前壳体上设有照明灯和控制旋钮,且照明灯和控制旋钮位于控制面板
的上方。
10.进一步地,后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内凹的倾斜散热口,前壳体的前侧底端设有排水散热口。
11.进一步地,后壳体的侧壁上设有220v市电输入接口和电池并联输入接口。
12.进一步地,前壳体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交流并联输入接口,前壳体的另一侧侧壁上设有直流输入接口。
13.进一步地,前壳体的前侧中段部位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旋转扳手收纳槽。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背负式便携移动电源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5.(1)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前壳体与后壳体拼接成的电源罩壳内部设置双向逆变模组,相比于普通的移动电源来说,在进行充电时,不仅能够通过直流电对电池堆进行充电,还能够直接通过交流电进行快速充电,用户无需购买外置的电源适配器给产品充电,符合环保要求;在对外输出时能够输出直流电,还能够将电池堆中储存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进行输出,实用性与功能性更强;
16.其次,变速风扇的设置能够根据电源罩壳的内部温度的高低和电池堆的工况来控制变速风扇的转速,能够更好的进行散热;
17.另外,固定组件的设置,能够在对待充电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将受电产品放置于专用的充电支架上,通过将两组固定组件的旋转扳手分别拉出,再将充电支架的两端分别架设于与两组旋转扳手分别连接的连接杆上,由于弹簧的牵拉,使得旋转扳手将充电支架的两端卡紧,在通过分别将两个旋转扳手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将充电支架固定,使得通过移动电源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更加稳定,减少充电中断的情况发生,提高通勤效率、解放双手。
18.(2)顶部提手的设置,便于对该移动电源进行提拉,背带组件的设置,不仅可以背负,且重心更加稳定,能够适用于日益多元化的用户使用场景,尤其为长途步行、视频采集、团队外派作业情况等持续需要电力供应时更加便捷;
19.该背带组件在连接时,左肩带的一端和右肩带的一端分别通过自卸螺丝固定于后壳体上方,通过将左肩带的另一端绕过后壳体的左侧设置的肩带限位立柱并回折,再将右肩带的另一端绕过后壳体的右侧设置的肩带限位立柱并回折,并通过固定卡扣将左肩带的另一端与右肩带的另一端之间进行固定,并背负于肩膀上,连接方式便捷与稳固。
20.(3)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能够对该移动电源的当前状态,如充电或放电情况、剩余电量、剩余可用时长、当前工况,如各端口瞬间输出功率和充电功率、设备高温预警以及各部件的故障等分别进行显示;控制面板上还设有5v的typ-c输出接口、5v的usb输出接口、220v交流五孔插座、24v直流输出接口和12v直流输出接口等常用接口,能够适用于大多数日常所需充电接口,以及dc开关和ac开关等,dc开关能够控制直流电源,ac开关能够控制交流电源,在进行使用时,能够分别进行控制,安全性更高;该产品还具备智能控制和联网功能,在必要时可自动关停并通知用户,用户亦可远程察看和控制设备。
21.(4)照明灯的设置便于进行补光与照明操作,且能够通过控制旋钮调节灯光的亮度与颜色,也可将灯光调节闪烁作为警示灯使用。
22.(5)后壳体的左、右两侧设置内凹的倾斜散热口,在雨水天气使用时,相比于竖直
的散热口,能够有效的防止大量雨水涌入电源罩壳的内部,且能够在少量雨水渗入后,通过前壳体的前侧底面设置的排水散热口直接排出。
23.(6)220v市电输入接口的设置,结合双向逆变模组,使用市电输入更加便捷高效,无需使用电源适配器给产品充电;电池并联输入接口的设置能够将两台移动电源进行并联,增加电池容量。
24.(7)交流并联输入接口的设置,可以直接两台机器输出的交流电并联在一起增大交流输出功率,在功率的拓展性上更加灵活;直流输入接口的设置,可以使用汽车上的车充或者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等其他直流方式对移动电源充电。
25.(8)旋转扳手收纳槽的设置,在不使用固定组件时,便于对旋转扳手进行收纳,避免旋转扳手凸出于电源罩壳的外部。
附图说明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背负式便携移动电源的爆炸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背负式便携移动电源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背负式便携移动电源的主视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背负式便携移动电源的后视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背负式便携移动电源的右视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前壳体;2-后壳体;3-双向逆变模组;4-电池堆;5-变速风扇;6-固定组件;61-旋转扳手;62-连接杆;63-弹簧;7-顶部提手;8-背带组件;81-左肩带;82-右肩带;83-固定卡扣;9-肩带限位立柱;10-控制面板;101-显示屏;102-typ-c输出接口;103-usb输出接口;104-220v交流五孔插座;105-24v直流输出接口;106-12v直流输出接口;107-dc开关;108-ac开关;11-照明灯;12-控制旋钮;13-倾斜散热口;14-排水散热口;15-220v市电输入接口;16-电池并联输入接口;17-交流并联输入接口;18-直流输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背负式便携移动电源,参照图1至图7,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双向逆变模组3、电池堆4、变速风扇5和固定组件6;前壳体1与后壳体2拼接成电源罩壳;双向逆变模组3固定设置于电源罩壳的内部上方,且双向逆变模组3设有综合电源管理装置;电池堆4设置于电源罩壳的内部下方,且电池堆4设有安全管理电路装置;变速风扇5设置于电源罩壳的内部,且变速风扇5位于双向逆变模组3与电池堆4之间;前壳体1的前侧中段部位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安装孔,固定组件6具有两组,两组固定组件6关于两个安装孔连线的中点对称;固定组件6包括旋转扳手61、连接杆62和弹簧63;一个连接杆62的贯穿一个安装孔,且连接杆62的一端与旋转扳手61的一端垂直并转动连接,弹簧63沿连接杆62的另一端套设于连接杆62上,且弹簧63的一端与连接杆6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弹簧63的另一端与前壳体1固定连接。
43.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前壳体1与后壳体2拼接成的电源罩壳内部设置双向逆变模组3,相比于普通的移动电源来说,在进行充电时,不仅能够通过直流电对电池堆4进行充电,还能够直接通过交流电进行快速充电,用户无需购买外置的电源适配器给产品充电,符合环保要求;在对外输出时能够输出直流电,还能够将电池堆4中储存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进行输出,实用性与功能性更强;
44.其次,变速风扇5的设置能够根据电源罩壳的内部温度的高低和电池堆4的工况来控制变速风扇5的转速,能够更好的进行散热;
45.另外,固定组件6的设置,能够在对待充电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将受电产品放置于专用的充电支架上,通过将两组固定组件6的旋转扳手61分别拉出,再将充电支架的两端分别架设于与两组旋转扳手61分别连接的连接杆62上,由于弹簧63的牵拉,使得旋转扳手61将充电支架的两端卡紧,在通过分别将两个旋转扳手61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将充电
支架固定,使得通过移动电源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更加稳定,减少充电中断的情况发生,提高通勤效率、解放双手。
46.更优选地,后壳体2设有顶部提手7和背带组件8;顶部提手7设置于后壳体2的顶端;背带组件8包括左肩带81和右肩带82;左肩带81的一端和右肩带82的一端分别固定于顶部提手7的下方,且左肩带81的另一端与右肩带82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固定卡扣83;后壳体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卡槽,安装卡槽内设有肩带限位立柱9。在本技术方案中,顶部提手7的设置,便于对该移动电源进行提拉,背带组件8的设置,不仅可以背负,且重心更加稳定,能够适用于日益多元化的用户使用场景,尤其为长途步行、视频采集、团队外派作业情况等持续需要电力供应时更加便捷;
47.该背带组件8在连接时,左肩带81的一端和右肩带82的一端分别通过自卸螺丝固定于后壳体2上方,通过将左肩带81的另一端绕过后壳体2的左侧设置的肩带限位立柱9并回折,再将右肩带82的另一端绕过后壳体2的右侧设置的肩带限位立柱9并回折,并通过固定卡扣83将左肩带81的另一端与右肩带82的另一端之间进行固定,并背负于肩膀上,连接方式便捷与稳固。
48.更优选地,前壳体1上设有控制面板10,且控制面板10位于固定组件6的上方;控制面板10上设有显示屏101、typ-c输出接口102、usb输出接口103、220v交流五孔插座104、24v直流输出接口105和12v直流输出接口106等常用接口,以及独立的dc开关107和ac开关108。在本技术方案中,控制面板10上设有显示屏101,能够对该移动电源的当前状态,如充电或放电情况、剩余电量、剩余可用时长、当前工况,如各端口瞬间输出功率和充电功率、设备高温预警以及各部件的故障等分别进行显示;控制面板10上还设有5v的typ-c输出接口102、5v的usb输出接口103、220v交流五孔插座104、24v直流输出接口105和12v直流输出接口106等常用接口,能够适用于大多数日常所需充电接口,以及dc开关107和ac开关108等,dc开关107能够控制直流电源,ac开关108能够控制交流电源,在进行使用时,能够分别进行控制,安全性更高;该产品还具备智能控制和联网功能,在必要时可自动关停并通知用户,用户亦可远程察看和控制设备。
49.更优选地,前壳体1上设有照明灯11和控制旋钮12,且照明灯11和控制旋钮12位于控制面板10的上方。在本技术方案中,照明灯11的设置便于进行补光与照明操作,且能够通过控制旋钮12调节灯光的亮度与颜色,也可将灯光调节闪烁作为警示灯使用。
50.更优选地,后壳体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内凹的倾斜散热口13,前壳体1的前侧底端设有排水散热口14。在本技术方案中,后壳体2的左、右两侧设置内凹的倾斜散热口13,在雨水天气使用时,相比于竖直的散热口,能够有效的防止大量雨水涌入电源罩壳的内部,且能够在少量雨水渗入后,通过前壳体1的前侧底面设置的排水散热口14直接排出。
51.更优选地,后壳体2的侧壁上设有220v市电输入接口15和电池并联输入接口16。在本技术方案中,220v市电输入接口15的设置,结合双向逆变模组3,使用市电输入更加便捷高效,无需使用电源适配器给产品充电;电池并联输入接口16的设置能够将两台移动电源进行并联,增加电池容量。
52.更优选地,前壳体1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交流并联输入接口17,前壳体1的另一侧侧壁上设有直流输入接口18。在本技术方案中,交流并联输入接口17的设置,可以直接两台机器输出的交流电并联在一起增大交流输出功率,在功率的拓展性上更加灵活;直流输入接
口18的设置,可以使用汽车上的车充或者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等其他直流方式对移动电源充电。
53.更优选地,前壳体1的前侧中段部位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旋转扳手收纳槽。在本技术方案中,旋转扳手收纳槽的设置,在不使用固定组件6时,便于对旋转扳手61进行收纳,避免旋转扳手61凸出于电源罩壳的外部。
5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