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散热组件的大电压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

文档序号:31276138发布日期:2022-08-27 00:47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散热组件的大电压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直流无刷电机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散热组件的大电压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直流无刷电机配合微型处理器如单片机使得其智能化,满足了人们所希望的速度快,精度高,效率高的要求,广泛使用于工业控制及驱动、集成电子设施、军用领域以及航天设备。
3.现有技术的微处理器配合其他的电子电路形成控制系统集成在与直流无刷电机电性连接的控制盒内,在大电压的工作条件下,控制盒的内部温度快速身高,一般会在控制盒的表面开设散热口,但是借助于散热口控制盒内部的热空气与外部的冷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有限,导致控制盒的内部散热效果不佳,影响到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散热组件的大电压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以解决在大电压的工作条件下,控制盒的内部温度快速身高,一般会在控制盒的表面开设散热口,但是借助于散热口控制盒内部的热空气与外部的冷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有限,导致控制盒的内部散热效果不佳,影响到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的问题。
5.一种带有散热组件的大电压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机本体、集成电子控制系统以及散热组件,所述电机本体的顶部设有控制外壳且所述控制外壳的内部设有所述集成电子控制系统,所述控制外壳上设有所述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受热后打开控制外壳以增加集成电子控制系统与外部空气的换热面积。
6.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口、导热杆、防尘布、活动杆以及膨胀水囊,所述控制外壳的两侧对称开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一端的上、下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可复位的转轴且所述转轴的表面卷绕有所述防尘布,所述防尘布的另一侧设有滑轴且所述滑轴的上、下两端与所述散热口的上、下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散热口的另一侧设有导热杆且所述导热杆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膨胀水囊且所述膨胀水囊内填充有低沸点液体,所述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所述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部抵触在膨胀水囊上且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轴固定连接,所述低沸点液体受热后借助于膨胀水囊推动活动杆使其打开防尘布以及散热口。
7.优选的,所述转轴的表面卷绕有复位弹簧,所述防尘布呈镂空结构。
8.优选的,所述导热杆的一侧设有导热条且所述导热条延伸到所述控制外壳内。
9.优选的,所述控制外壳的顶部以及侧面分布多条散热筋。
10.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以下优点:
11.本实用新型在不工作的状态下,散热组件的活动杆拉动防尘布使整个防尘布处于拉伸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到控制外壳内,在大电压的工作状态下,集成电子控
制系统工作温度逐步升高,空腔内部的膨胀水囊内部的低沸点液体受热变成气体,气体相较于液体,体积会不断增大,使膨胀水囊的体积不断增大,推动活动杆向外移动,进而推动滑轴向转轴方向移动,进而滑轴与散热口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散热口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不断增大,这样也就增大了集成电子控制系统与外部冷空气的换热面积,控制外壳两侧的散热口同时被打开,实现两侧空气的对流,有效使控制外壳内部的热量不断向外散发,加强整个装置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大控制外壳内部与外部的换热面积以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正视图。
14.图3为图1所示结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中的标记为:
16.1、电机本体;10、集成电子控制系统;11、控制外壳;
17.2、散热组件;20、散热口;21、导热杆;22、活动杆;23、空腔;24、膨胀水囊;25、导热条;26、转轴;27、防尘布;28、滑轴;29、散热筋。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19.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散热组件的大电压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机本体1、集成电子控制系统10以及散热组件2,所述电机本体1的顶部设有控制外壳11且所述控制外壳11的内部设有所述集成电子控制系统10,所述控制外壳11上设有所述散热组件2,所述散热组件2受热后打开控制外壳11以增加集成电子控制系统10与外部空气的换热面积。
20.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口20、导热杆21、防尘布27、活动杆22以及膨胀水囊24,所述控制外壳11的两侧对称开有散热口20,所述散热口20的一端的上、下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可复位的转轴26且所述转轴26的表面卷绕有所述防尘布27,所述转轴26的表面卷绕有复位弹簧,所述防尘布27呈镂空结构,所述防尘布27的另一侧设有滑轴28且所述滑轴28的上、下两端与所述散热口20的上、下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散热口20的另一侧设有导热杆21且所述导热杆21的内部设有空腔23,所述空腔23内设有膨胀水囊24且所述膨胀水囊24内填充有低沸点液体,所述空腔23内滑动连接有所述活动杆22,所述活动杆22的一端部抵触在膨胀水囊24上且所述活动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轴28固定连接,所述低沸点液体受热后借助于膨胀水囊24推动活动杆使其打开防尘布27以及散热口20,所述导热杆21的一侧设有导热条25且所述导热条25延伸到所述控制外壳11内。
21.在集成电子控制系统10不工作的情况下或者在初期工作时,其产生的热量较小,其热量很少借助于导热条25传递到空腔23内,这样膨胀水囊24内部的低沸点液体不能因受热而变成气体,这样活动杆22还是收缩在导热杆21内,此时活动杆22拉动防尘布27使整个
防尘布27处于拉伸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到控制外壳11内,在大电压的工作状态下,集成电子控制系统10工作温度逐步升高,使控制外壳11内部的温度也升高,导热条25受热,并且将热量传递到空腔23内,使空腔23内部的膨胀水囊24内部的低沸点液体受热变成气体,气体相较于液体,体积会不断增大,使膨胀水囊24的体积不断增大,推动活动杆22向外移动,进而推动滑轴28向转轴26方向移动,进而滑轴28与散热口20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散热口20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不断增大,这样也就增大了集成电子控制系统10与外部冷空气的换热面积,控制外壳11两侧的散热口20同时被打开,实现两侧空气的对流,有效使控制外壳11内部的热量不断向外散发,加强整个装置的散热效果。
22.所述控制外壳11的顶部以及侧面分布多条散热筋29。
23.散热筋29可以采用铁条或者铜条等条状物,其两侧分别位于控制外壳11的内部和外部,当控制外壳11内部的温度过高时,热量可以通过散热筋29向外散出,加强整个控制外壳11的散热效果。
24.工作原理:在集成电子控制系统10不工作的情况下或者在初期工作时,其产生的热量较小,其热量很少借助于导热条25传递到空腔23内,这样膨胀水囊24内部的低沸点液体不能因受热而变成气体,这样活动杆22还是收缩在导热杆21内,此时活动杆22拉动防尘布27使整个防尘布27处于拉伸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到控制外壳11内,在大电压的工作状态下,集成电子控制系统10工作温度逐步升高,使控制外壳11内部的温度也升高,导热条25受热,并且将热量传递到空腔23内,使空腔23内部的膨胀水囊24内部的低沸点液体受热变成气体,气体相较于液体,体积会不断增大,使膨胀水囊24的体积不断增大,推动活动杆22向外移动,进而推动滑轴28向转轴26方向移动,进而滑轴28与散热口20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散热口20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不断增大,这样也就增大了集成电子控制系统10与外部冷空气的换热面积,控制外壳11两侧的散热口20同时被打开,实现两侧空气的对流,有效使控制外壳11内部的热量不断向外散发,加强整个装置的散热效果。
2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