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绕线装置及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2102发布日期:2022-08-27 03:26阅读:28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绕线装置及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定子自动绕线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绕线装置及绕线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专利:申请号201110038412.0中,提及电机定子线圈绕线机,其具体结构包括电机和由电机驱动旋转的传动主轴,以及安装板、中轴和两根绕线轴,中轴和两根绕线轴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板上,传动主轴通过中轴旋转机构驱动中轴间歇旋转和通过中轴往返机构驱动中轴作前后往返运动,中轴通过绕线轴旋转结构驱动两根绕线主轴同步旋转,上述旋转结构能够利用一个电机同时完成两组绕组的绕线,但是上述电机定子线圈绕线机的中轴旋转结构和中轴往返结构的结构复杂,导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绕线工装,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生产成本低,且能够一次性实现两根线的绕制成型。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机,利用上述自动绕线工装,绕线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提供了一种自动绕线装置,用于向定子绕线,包括:
7.驱动组件和绕线杆,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有支撑调节组件,所述支撑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绕线杆的一端,所述绕线杆的另一端依次设置有导线轮和双孔绕线嘴,所述双孔绕线嘴设置于靠近所述绕线杆的端部;
8.所述绕线杆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双孔绕线嘴的轴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导线轮的轴向;
9.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支撑调节组件、所述绕线杆、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双孔绕线嘴同步转动。
10.优选地,所述自动绕线装置还包括:
11.顶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调节组件上或所述绕线杆上,所述顶线组件被配置为对进入所述导线轮的线导向。
12.优选地,所述支撑调节组件包括:
13.支撑件,其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节组件;
14.所述调节组件能够带动其上的所述绕线杆相对于所述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调整位置。
15.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16.安装件,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所述支撑件的所述另一端或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其中一个
方向设置;
17.绕线固定件,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绕线杆,所述绕线固定件与所述支撑件、所述绕线杆均垂直设置,所述绕线固定件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
18.优选地,所述绕线固定件或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另外一个方向设置。
19.优选地,所述顶线组件包括:
20.顶线件,其设置于所述绕线固定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的顶部,所述顶线件上设置有豁口孔,所述线穿过所述豁口孔延伸至所述导线轮。
21.优选地,所述顶线件或所述绕线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三条形孔,所述第三条形孔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22.优选地,所述顶线件的活口孔处设置有倾斜导向面,自所述豁口孔的中心沿所述豁口孔的径向,所述豁口孔的开口逐渐增大,所述倾斜导向面便于所述线进入所述豁口孔内。
23.优选地,所述绕线杆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线轮。
24.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绕线机,包括所述的自动绕线装置。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件驱动支撑调节组件、绕线杆,以及绕线杆上的导线轮能够同步转动,以实现绕电机定子的转动,从而实现对定子的绕线。
27.向定子上绕制的线经导线轮导向,之后经双孔绕线嘴后,线被拉直绕制在定子上。本实施例中,利用导线轮对线导向以保证进入双孔绕线嘴的线不会因转换90
°
的方向出现卡滞现象,同时也保证自双孔绕线嘴出来的线被拉直。
28.设置导线轮,保证向定子上绕制的线时,不会出现脱线、损伤线的现象,且该装置整体零部件数量较少,制造成本低,安装和维护方便,便于携带和转移。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绕线装置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绕线装置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绕线装置的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33.其中,1、绕线杆;2、支撑调节组件;21、支撑件;22、调节组件;23、安装件、24、第一条形孔;25、绕线固定件;26、第二条形孔;27、第三条形孔;3、顶线组件;31、顶线件;32、豁口孔、33、倾斜导向面;4、导线轮;5、双孔绕线嘴。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本实施例中为解决现有的电机定子线圈绕线机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如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向定子绕线的自动绕线装置,此装置包括驱动组件、支撑调节组件22、绕线杆1和导线轮4,其中,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支撑调节组件22,支撑调节组件22的一端连接于绕线杆1的一端,绕线杆1的另一端依次设置导线轮4和双孔绕线嘴5,双孔绕线嘴5设置于靠近绕线杆1的端部,绕线杆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方向为双孔绕线嘴5的轴向,第二方向为导线轮4的轴向。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支撑调节组件22、绕线杆1、导线轮4和双孔绕线嘴5同步转动。
42.上述驱动组件驱动支撑调节组件22、绕线杆1,以及绕线杆1上的导线轮4能够同步转动,以实现绕电机定子的转动,从而实现对定子的绕线。支撑调节组件22为绕线杆1提供支撑,并且提供绕线杆1与驱动组件之间的距离,方便对定子进行绕线。
43.向定子上绕制的线经导线轮4导向,之后经双孔绕线嘴5后,线被拉直绕制在定子上。本实施例中,利用导线轮4对线导向以保证进入双孔绕线嘴5的线不会因转换90
°
的方向
出现卡滞、不顺畅的现象,同时也保证自双孔绕线嘴5出来的线被拉直。
44.此外,上述装置中设置双孔绕线嘴5实现对单根线的绕制成型,也可以实现对双根线的绕制成型。
45.本实施例中的装置整体结构体积小,占用空间少,适用的场合多,受空间尺寸的影响小,可以在多场合下使用。在功能上能够进行单根线的绕制以及双根线的绕制,具有多样性。且该装置整体零部件数量较少,制造成本低,安装和维护方便,便于携带和转移。
46.具体地,本实施例上述驱动组件为伺服电机。
47.优选地,自动绕线装置在绕线时,外部的线盘将线延伸至导线轮4处,因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保证线在传送至导线轮4处,线不会脱出导线轮4,自动绕线装置还包括顶线组件3,顶线组件3设置于支撑调节组件22上或绕线杆1上,且顶线组件3与导线轮4间隔预设距离,顶线组件3对进入导线轮4的线提前进行导向,使线顺应导线轮4的导线槽。本实施例中,上述向定子上绕制的线为漆包线,设置顶线组件3和导线轮4,保证漆包线在绕线时,不会出现脱线、损伤漆包线的现象。
48.上述支撑调节组件22能够支撑绕线杆1,此外,针对支撑调节组件22的具体结构,优选地,上述支撑调节组件22包括支撑件21,支撑件21的一端连接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调节组件22。调节组件22能够带动其上的绕线杆1相对于支撑件21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调整位置。
49.调节组件22能够带动绕线杆1相对于支撑件21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或者两个方向同时调整位置,以适应对定子绕线,保证绕线位置准确。利用调节组件22调整相对于支撑件21的位置,从而调整与调节组件22连接的绕线杆1的位置,此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50.具体优选地,调节组件22包括安装件23和绕线固定件25,其中,安装件23的一端连接于支撑件21的另一端,支撑件21的另一端或安装件23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24,第一条形孔24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其中一个方向延伸。绕线固定件25的一端连接于安装件23,另一端连接于绕线杆1,绕线固定件25与支撑件21、绕线杆1均垂直设置,绕线固定件25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
51.具体地,上述调节组件22中的安装件23和绕线固定件25可以为一体结构,此一体结构与支撑件21连接。支撑件21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组件驱动支撑件21转动。
52.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件23、支撑件21和绕线固定件25分体设置,安装件23为直角形结构,安装件23分别连接支撑件21和绕线固定件25,安装后,支撑件21和绕线固定件25相互垂直,支撑件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绕线固定件25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上述三个结构件分开设置,制造加工简单,降低生产成本,且易于组装。
53.支撑件21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或者在安装件23上加工第一条形孔24,第一条形孔24的长轴的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方向设置,支撑架和安装件23在装配后,可以通过第一条形孔24调整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安装件23带动与其连接的绕线固定件25、绕线杆1的位置调整。
54.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条形孔24的长轴沿第一方向设置且第一条形孔24开设于支撑件21上,因此,调整支撑件21与安装件23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位置,进而实现绕线杆1与支撑件21之间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位置的调整。
55.优选地,绕线固定件25或安装件23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孔26,第二条形孔26的长度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另外一个方向延伸。
56.利用安装件23连接绕线固定件25和支撑件21,并在绕线固定件25或者安装件23上开设第二条形孔26,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条形孔24的长轴沿第一方向设置,则第二条形孔26的长轴沿第二方向设置且第二条形孔26开设于绕线固定件25上,调整绕线固定件25与安装件23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位置,进而实现绕线杆1与支撑件21之间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位置的调整。
57.本实施例中的调节组件22通过设置第一条形孔24和第二条形孔26,即可实现绕线杆1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位置调整,上述支撑调节组件22结构简单,功能易于实现,便于装配,制造成本低。
58.针对上述顶线组件3的具体结构,顶线组件3包括顶线件31,其设置于绕线固定件25远离支撑件21的一端的顶部,顶线件31与导线轮4间隔预定距离,此预定距离根据导线的数量和粗细等因素实际确定。顶线件31上设置有豁口孔32,线穿过豁口孔32延伸至导线轮4,外部的线盘将线延伸至顶线件31处,经豁口孔32对线进行初步导向,保证了在绕制线的过程中,线不会脱出导线轮4。本实施例中利用顶线件31实现对线的导向,保证线能够稳定传动至导线轮4,结构简单,成本低。
59.优选地,顶线件31或绕线固定件25上设置有第三条形孔27,第三条形孔27的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60.上述线在绕制过程中,顶线件31、导线轮4和双孔绕线嘴55的中心轴线在同一个面内,此面为与第一方向平行且与第二方向垂直,以保证线在拉直后能够顺利绕制成型。上述设置第三条形孔27为便于调整顶线件31与绕线固定件25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位置,调整顶线件31至合适的位置,即调整豁口孔32至合适的位置,以便于线能够顺利导向至导线轮4,由导线轮4顺利进入双孔绕线嘴55。
61.上述顶线件31经可拆卸件与绕线固定件25连接,本实施例中可拆卸件为螺钉。
62.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顶线件31还可以安装在绕线杆1上。
63.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顶线件31的活口孔处设置有倾斜导向面33,自豁口孔32的中心沿豁口孔32的径向向外,豁口孔32的开口逐渐增大,倾斜导向面33便于线进入豁口孔32内。为便于线能够顺利进入豁口孔32内,在豁口孔32的开口处设置向外倾斜的倾斜导向面33。
64.上述导线轮4与绕线杆1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保证导线轮4能够流畅地转动。进一步优选地,绕线杆1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线轮4,因顶线件31与导线轮4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当线为两根时,线出现弯曲、不完全直的情况时,在绕线杆1上设置多个导线轮4,以保证线能够顺畅进入双孔绕线嘴5。
65.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绕线机,包括上述的自动绕线装置,上述绕线机能够实现自动对定子绕线,绕线机的结构简单,易于携带,适用于多种场合,且能够实现双根线的绕制。
6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
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