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线制消防总线无极性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20811发布日期:2022-08-20 05:4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一种两线制的消防总线产品,尤其是涉及一种两线制消防总线无极性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2.目前,消防系统普遍使用二总线(指供电线和信号线共用的连线形式)作为消防线路,二总线往往包括主线路和分支线路,其中,主线路连接消防控制器,分支线路连接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检测设备,为保证各检测设备之间以及消防控制器与检测设备之间能够独立工作,通常在主线路和分支线路之间安装总线隔离器以避免支路设备出现过流或短路时影响到主线路上其它设备的工作状态。
3.但是消防使用直流电供电的用电装置、电池以及各种设备的串行数据通信的输入极性都是固定的,输入接线必须严格按照用电装置的输入正负极性定义来接入直流电源,如果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与用电设备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反接,则会导致外接器件得不到正常供电,甚至会对电池、电源或者外接器件造成严重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两线制消防总线无极性转换电路,解决了消防施工布线的时候,容易接错线的极性的问题,允许无极性连接,降低了施工难度和产品隐患。
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两线制消防总线无极性转换电路,包括:
6.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输入端、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二极管、电源输出端正极和电源输出端负极;
7.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源输出端正极连接;
8.所述的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电源输出端负极连接,第一mos管的的漏极与电源输出端正极连接;
9.所述的第二mos管的栅极与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一mos管的的漏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设置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在电路中通过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的导通与截止,以此来实现电源极性的自动转换,使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可以适应性任意连接,保障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避免用电设备和电源损坏。在消防施工布线的时候,降低了施工难度和产品隐患。且整个电路结构设计简单,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双向瞬变二极管,所述双向瞬变二极管的第一端对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所述双向瞬变二极管的第二端对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双向瞬变二极管两端并联在两个电源输入端上,其主要用于电源和信号电路的保护,适
用于本技术的两线制消防总线无极性转换电路,并起到防静电的作用。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二十一电阻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一电阻两端并联有第十四二极管,第十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第十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通过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的第一电容两端并联有第二十二电阻。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二极管与电源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的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源输出端正极连接。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与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十三电阻的两端并联第十五二极管,所述的第十五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第十五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通过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的第二电容两端并联第二十四电阻。
附图说明
18.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 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19.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2.如图1所示:两线制消防总线无极性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t1、第二电源输入端t2、第一mos管q7、第二mos管q8、第一二极管d1、电源输出端正极com+和电源输出端负极tp1;
23.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t1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源输出端正极com+连接;所述的第一mos管q7的栅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t1连接,第一mos管q7的源极与电源输出端负极tp1连接,第一mos管q7的的漏极与电源输出端正极com+连接;所述的第二mos管q8的栅极与第二电源输入端t2连接,第二mos管q8的源极接地,第一mos管q7的的漏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t1连接。
24.具体的,所述的第一mos管q7、第二mos管q8均采用的是nmos管。
25.使得电路输入端可以任意接入电源的正负两极,进而保障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避免用电设备和电源损坏。相对于现有的极性转换电路,大多是通过整流桥对用电装置的输入极性进行转换,以便用电装置在电池的正负极反接时还可以正常工作。然而,由于整流桥的二极管在工作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大,降低了电源转换效率,因此采用整流桥的极性转换电路并不适用于电池供电设备和通讯设备。并且,其要求工作于低电压和大电流条件下的用电装置,设计工艺复杂且工作效率低下。基于此,提供本技术实施例的二线制消防总线无极性转换电路,以解决电源输出电路的极性自动转换,保障设备正常工作。
26.本技术包括双向瞬变二极管,所述双向瞬变二极管的第一端对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t1,所述双向瞬变二极管的第二端对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t2。
27.所述的第一mos管q7的栅极通过第二十一电阻r21与第一电源输入端t1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一电阻r21两端并联有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十四二极管d14的正极与第一mos管q7的栅极连接,第十四二极管d14的负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t1连接。
28.所述的第一mos管q7的栅极与源极之间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所述的第一电容1c两端并联有第二十二电阻r22。
29.所述的第一mos管q7的漏极通过第二二极管d2与电源输出端正极com+连接,所述的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mos管q7的漏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源输出端正极com+连接。
30.所述的第二mos管q8的栅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r23与第二电源输入端t2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与第二mos管q8的栅极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t2连接。
31.所述的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两端并联第十五二极管d15,所述的第十五二极管d15的正极与第二mos管q8的栅极连接,第十五二极管d15的负极与第二电源输入端t2连接。
32.所述的第二mos管q8的栅极与源极之间通过第二电容c2连接,所述的第二电容c2两端并联第二十四电阻r24。
33.无论电源/通信线以哪种方式与第一电源输入端t1、第二电源输入端t2对接,最终在电源输出端正极com+始终输出正极电位,在电源输出端负极tp1始终输出负极电位。通过使用两个mos管q7、q8可实现输入电源/通信线路极性的自动切换,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选用的mos管的导通电阻极小,因此各个mos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的压降很小,从而使得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近似相等,也就保证了电平的无损输出。
34.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