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0728发布日期:2022-11-15 18:4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车载后尾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


背景技术:

2.电动车是一种采用电力作为动力的代步工具,由于电动车体积小,价格低,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短途出行主要的交通工具。目前电动车使用的电池大多为铅酸电池,受到技术受限,铅酸电池储存的电量有限,从而限制了电动车行驶的距离,电动车没电后需要充满电才能使用。
3.申请号为cn201320482630.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推拉开启式电动车太阳能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板、第二太阳能电池板、第三太阳能电池板、电动车尾箱体以及设置在电动车尾箱体内部的充电控制器。现有的充电箱体都是直接安装于电动车的后端,由于不同的区域纬度不同,从而导致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并且在一天中太阳的照射角度也是发生变化的,如果箱体直接平放与电动车的后端,那么随着太阳照射角度的改变其充电效率会降低,无法最大程度上进行太阳能充电。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其可以调节角度,从而调节安装于安装板的箱体的角度,进而改变安装于箱体的太阳能电池板相对于太阳的角度,以使得太阳能电池板最大程度上被太阳照射,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其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稳定和效率高等优点。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用于调节箱体的角度,包括安装板、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气撑杆和第二气撑杆,其中:
7.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并且所述箱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一侧;
8.所述第一气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件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气撑杆远离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件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气撑杆远离所述第二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固定连接;
9.所述第一活动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设有第一安装板连接孔并且所述第二组件设有第一气撑杆安装端,所述第一活动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孔(和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气撑杆通过所述第一气撑杆安装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件;
10.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所述第三组件设有第二安装板连接孔并且所述第四组件设有第二气撑杆安装端,所述第二活动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
板连接孔(和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并且所述第二气撑杆通过所述第二气撑杆安装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活动件。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撑杆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并且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组件(通过第一气撑杆安装端),所述第二气撑杆包括第二固定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底板并且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四组件(通过第二气撑杆安装端)。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另一端(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底板的另一端(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设有箱体安装孔。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包括:100、安装板;110、箱体安装孔;200、第一活动件;210、第一组件;211、第一安装板连接孔;220、第二组件;221、第二气撑杆安装端;300、第二活动件;310、第三组件;311、第二安装板连接孔;320、第四组件;321、第三气撑杆安装端;400、第一底板;500、第二底板;600、第一气撑杆;610、第一固定组件;620、第一滑动组件;700、第二气撑杆;710、第二固定组件;720、第二滑动组件;800、第一连接板;900、第二连接板;910、箱体;920、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2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2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箱体和电动车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23.优选实施例。
2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用于调节箱体的
角度,包括安装板100、第一活动件200、第二活动件300、第一底板400、第二底板500、第一气撑杆600和第二气撑杆700,其中:
25.所述第一活动件200和所述第二活动件300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00的一侧并且所述箱体910(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92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00远离所述第一活动件200的一侧;
26.所述第一气撑杆6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件200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气撑杆600远离所述第一活动件2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4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撑杆70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件300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气撑杆700远离所述第二活动件30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500固定连接;
27.所述第一活动件20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组件210和第二组件220,所述第一组件210设有第一安装板连接孔211并且所述第二组件220设有第一气撑杆安装端221,所述第一活动件200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孔211(和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00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气撑杆600通过所述第一气撑杆安装端22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件200;
28.所述第二活动件30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组件310和第四组件320,所述第三组件310设有第二安装板连接孔311并且所述第四组件320设有第二气撑杆安装端321,所述第二活动件300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孔311(和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00的另一侧并且所述第二气撑杆700通过所述第二气撑杆安装端32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活动件300。
29.具体的是,所述第一气撑杆600包括第一固定组件610和第一滑动组件620,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并且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组件(通过第一气撑杆安装端),所述第二气撑杆包括第二固定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底板并且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四组件(通过第二气撑杆安装端)。
30.更具体的是,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800,所述第一底板4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800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底板5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800远离所述第一底板400的一端固定连接。
31.进一步的是,太阳能动力车载智能后尾箱的追光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900,所述第一底板400的另一端(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900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底板500的另一端(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900远离所述第一底板400的一端固定连接。
32.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安装板100设有箱体安装孔110(用于安装箱体)。
33.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
34.随着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当前的太阳能电池板相对于太阳照射的角度不是为最大发电效率的角度时,可以调节安装板相对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角度,通过调节第一气撑杆和第二气撑杆实现,以使得第一滑动组件相对于第一固定组件滑动,第二滑动组件相对于第二固定组件滑动,从而使得安装板跟随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运动,从而实现安装于安装板的箱体进行一定角度的倾斜,进而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相对于太阳的角度,以提高发电效率,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安装于电动车,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用于提高结构的稳固度。
35.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箱体和电动车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
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36.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