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电及信号传输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1459发布日期:2023-01-31 19:3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自发电及信号传输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面板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发电及信号传输模组。


背景技术:

2.自发电开关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控制其他设备工作的开关,其通常包括有面板座、摆动设置在面板座上的开关按钮,并且内置有自发电模块和信号发送模块,自发电模块包括有与开关按钮联动的摆动件,摆动件上设置有线圈绕组,面板座上设置有与摆动件配合导磁的磁体,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能够利用开关按钮按压时的动作在线圈绕组中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能够用于驱动信号发送模块向被控制的设备传输控制信号,从而能够远程的控制其他设备工作。现有技术中的自发电开关其内置线圈绕组会随着按压动作而运动,这容易导致线圈绕组与线路板之间锡焊连接断裂失效。此外,现有的自发电开关结构复杂,装配不方便,也不够轻薄。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稳定耐用的自发电及信号传输模组。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及信号传输模组,包括有与自发电开关的面板座配合安装固定的基壳,基壳内安装固定有翘板、导磁体、线圈绕组、线路板,翘板的两端穿设于基壳外侧并用于与自发电开关的开关按钮联动配合,导磁体与基壳配合安装固定,翘板上设置有与导磁体配合导磁的永磁体组件,线圈绕组套设在导磁体上并与线路板相电连。
5.进一步地,所述导磁体呈u型结构,其包括有两个朝同一方向平行伸出的延伸臂以及一个连接于两个延伸臂的根部之间的连接部,两个延伸臂上均套设有一个所述的线圈绕组,所述永磁体组件设置在翘板的中部,永磁体组件的两端均包括有供两个延伸臂的端部分别置入并活动的凹口。
6.进一步地,所述永磁体组件呈工字型,其包括有两个金属板和固定在两个金属板中间的一个永磁体,永磁体的长度小于两个金属板的长度,两个金属板的端部和永磁体的两端之间拼接形成所述的凹口。
7.进一步地,所述翘板下部包括具有侧向开口的容置槽,所述永磁体组件嵌装定位在该容置槽中,该容置槽的两端具有与所述凹口对应连接的开口。
8.进一步地,所述基壳的底内壁上一体成型有两个相间隔的挡壁,所述翘板活动设置于两个挡壁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基壳的底内壁在对应永磁体组件的两端位置均设置有通孔。
10.进一步地,所述翘板的下端设置v形槽,所述基壳的底内壁上设置有与v形槽配合活动连接的v形凸筋。
11.进一步地,所述基壳的上端至少设置有一个插入口,插入口中设置有连接轴。
12.进一步地,所述基壳的顶部包括有两个沿翘板的两端方向分布设置的倾斜端面,两个倾斜端面连接于最高处,所述插入口分布设置在两个倾斜端面的最高处。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翘板以及永磁体组件之间的联动配合,能够在对自发电开关的开关按钮进行按压的同时驱动翘板以及永磁体组件摆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能够在线圈绕组中产生电流,从而实现无线信号传输时的供电。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而言,线圈绕组始终是保持相对静止的,其和线路板的导电连接处不容易被拉扯损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能够方便的与自发电开关的面板座和开关按钮配合进行安装,能够简化面板座的结构,方便生产和安装,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发电和信号传输模组的分解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翘板和导磁体的配合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壳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翘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关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通过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场景时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如图1-7所示:包括有面板座1、开关按钮2、自发电和信号传输模组3,其中面板座1包括有外圈11、底板12,外圈11上部开设有供开关按钮2活动的设置于其中的开孔111,自发电和信号传输模组3包括有配合安装于面板座1内侧的基壳31,底板12上一体成型有与基壳31配合卡接定位的第一卡扣121,基壳31由上基壳311和下基壳312拼接构成,基壳31内安装固定有翘板32、导磁体33、线圈绕组34、线路板35,翘板32的两端穿设于基壳31外侧并与开关按钮2联动摆动,上基壳311的两侧设置有供翘板32的两端穿设及摆动的槽口3111,导磁体33与基壳31配合安装固定,具体为固定安装在下基壳312上,翘板32上设置有与导磁体33配合导磁的永磁体组件37,线圈绕组34套设在导磁体33上并与线路板35相电连,当按压按压开关2摆动的同时能够间接且同步的驱动翘板32和永磁体组件37摆动,利用永磁体组件37和导磁体33的导磁配合能够在线圈绕组34的内侧产生瞬间的磁场变化,进而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能够在线圈绕组34中产生瞬间的电流,产生的电流能够用于为无线信号的传输提供电力支持,无线信号的传输由线路板上的集成芯片完成,从而实现自发电以及远程控制的功能。
23.此外,上述结构中自发电和信号传输模组3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能够简化面板座1的结构,方便生产和安装,当面板座1上配置有多个开关按钮2时,可为多个开关按钮2配置与之对应配合的自发电和信号传输模组3,这些自发电和信号传输模组3都可以通过第一卡扣121安装固定在面板座1上。故只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面板座1和不同数量的开关按钮2即可方便的实现多种型号开关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够降低成本。
24.所述导磁体33呈u型结构,其包括有两个朝同一方向平行伸出的延伸臂331以及一个连接于两个延伸臂331的根部之间的连接部332,两个延伸臂311上均套设有一个所述的线圈绕组34,所述永磁体组件37设置在翘板32的中部,永磁体组件37的两端均包括有供两个延伸臂311的端部分别置入并活动的凹口340,两个线圈绕组34的设置能够提高发电效率,当翘板32随按压开关2的按压而摆动时,两个延伸臂311的端部能够分别与两个凹口340的上部和下部吸合接触,提高导磁效果,此外不仅能够将开关按钮2稳定的保持在该按压位置,使其不会晃动,而且还能够提高开关按钮2的按压手感和反馈感,两个延伸臂311的端部与永磁体组件37同时接触时能够在导磁体33中形成导磁的回路,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发电效果。
25.如图4、6所示,所述永磁体组件37整体呈工字型,其包括有两个金属板371和吸附固定在两个金属板371中间的一个永磁体372,永磁体372的长度小于两个金属板371的长度,两个金属板371的端部和永磁体372的两端之间拼接形成所述的凹口340,这使得永磁体372能够磁化两个金属板371,使其具有磁性,能够提高与导磁体33的吸合和导磁效果,此外也能够降低永磁体组件37的加工难度,降低成本。
26.所述翘板32下部包括具有侧向开口的容置槽321,所述永磁体组件37嵌装定位在该容置槽321中,该容置槽321的两端具有与所述凹口340对应连接的开口3211。
27.所述下基壳312的底内壁上一体成型有两个相间隔的挡壁313,所述翘板32活动设置于两个挡壁313之间,两个挡壁313能够对翘板32的两侧进行限位,提高翘板32摆动的稳定性。
28.所述下基壳312的底内壁上还一体成型有多个与导磁体33配合卡接定位的第二卡扣315,用于避免导磁体33的晃动,这些第二卡扣315中有的与延伸臂331的端部配合定位,有的则与连接部332配合定位,能够提高定位效果。
29.所述基壳31以翘板32为分界可分为两个腔室,两个腔室分别用于容置所述线路板35和导磁体33,线路板35和导磁体33之间不容易相互干扰,且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特别是能够使产品的整体厚度做的更加扁平、更加的薄。
30.自发电和信号传输模组3还包括有置于基壳31外侧的天线36,天线36采用弹簧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信号传输效果。
31.所述基壳312的底内壁在对应永磁体组件37的两端位置均设置有通孔3121,两个通孔3121的设置能够在翘板32朝两侧方向摆动时分别容置翘板32下部的两端,不仅能够增大翘板32的摆动范围,还能够使自发电和信号传输模组3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32.所述翘板32的下端设置v形槽322,所述下基壳312的底内壁上设置有与v形槽322配合活动连接的v形凸筋3122,通过v形槽322和v形凸筋3122的活动连接配合,能够减少翘板32的晃动,提高翘板32的摆动效果。
33.所述上基壳311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插入口3112,两个插入口3112中均设置有连接轴3113,开关按钮2的下端设置有与插入口3112对应连接配合的连接座21,连接座21上设置有与连接轴3113配合卡接并转动连接的c形槽211,开关按钮2的下端还设置有与翘板32的两端配合抵接限位的凸起22。
34.开关按钮2和基壳31之间采用上述结构实现摆动连接,能够提高开关按钮2和基壳31之间的连接效果,此外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方便产品的装配。例如,首先可先将自发电和信
号传输模组3沿开孔111直接安装固定到面板座1内,而后可直接将开关按钮2的下端沿开孔111插入,使开关按钮2下端的c形槽211和连接轴3113进行卡接配合,在卡接的同时还能够构成两者的摆动连接,结构简单,装配过程十分方便。
35.所述基壳31的顶部包括有两个沿翘板的两端方向分布设置的倾斜端面314,两个倾斜端面314连接于最高处,两个插入口3112分布设置在两个倾斜端面314的最高处并处在同一高度,两个插入口的分布方向与两个倾斜端面314的分布方向相垂直。采用这样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开关按钮2的摆动范围,使产品的厚度可以做的更为轻薄。
36.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