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36547发布日期:2022-09-06 23:5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储能变流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


背景技术:

2.随着近些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和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新能源的重要性,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尤其是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由于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在开发利用中对环境污染小和取之不尽的优点,受到了极大关注。但是风能和太阳受天气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大规模并网时带来了不少的缺陷。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功率输出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严重威胁。随着太阳能和风能的大规模发电并网,给电力调度部门加重工作增加调频调峰的压力,同时由于功率和频率的波动性,导致电网电能质量下降。另外由于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且大部分都在偏远的西部及沿海延边地区,由此带来了长距离输电的运行成本的增加。
3.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能源发电规模的增加,为了改善电场的输出特性,电力企业往往会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系统用于提高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型能源的并网能力。储能系统能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即储能系统在负荷低谷时吸收系统中多余的电能进行储存,在高峰负荷时把存储的电能释放供给系统负荷,消除了昼夜间的峰谷差值,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运行的稳定性,保证良好的电压质量。
4.储能方式按照工作原理的差别可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及化学储能。其中,化学储能主要指蓄电池储能,蓄电池储能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作为蓄电池储能系统中的关键控制设备,可以更好的解决的充放电控制问题,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适用寿命。但现有技术的多数储能变流器散热条件差,从而导致各部件集成度低、设备体型较大、安装费事、故障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包括机壳和集中安装于机壳内部的散热器、直流继电器组件、igbt组件、电路板、交流继电器组件、电感和若干交流吸收电容,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风机组件,散热器安装于igbt组件和电路板下侧,风机组件安装于靠近机壳的一端,风机组件还分别与散热器和电路板相邻设置。
7.优选地,机壳包括底座、后盖、顶盖和前面板,前面板和后盖上均设置有风口。
8.优选地,风机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
9.优选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集中安装于靠近前面板上的风口的位置,或集中安装于靠近后盖上的风口的位置。
10.优选地,第一风机组件与散热器相邻设置,第二风机组件与电路板相邻设置。
11.优选地,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上下堆叠设置。
12.优选地,电感、若干交流吸收电容分别与散热器相邻设置。
13.优选地,若干交流吸收电容被排列设置为若干排,若干排交流吸收电容环绕安装于散热器和电感周围。
14.优选地,直流继电器组件、交流继电器组件分别与电路板相邻设置,直流继电器组件还与第二风机组件相邻设置。
15.优选地,在前面板上还设置有交直流端子,交直流端子用于传输功率流。
16.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紧凑、模块化的对各部件进行高集成度安装,有效减小整机的体积;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风机组件的设置还能保证较高的散热效率;体积的减小还可以使装配效率提高,安装、维修等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的爆炸图;
19.图2为本技术的多面视图。
20.图中:1、底座;2、后盖;20、风机组件;3、顶盖;4、前面板;41、交直流端子;5、第二风机组件;6、igbt组件;7、电路板;8、第一风机组件;9、交流继电器组件;10、电感;11、交流吸收电容;12、直流继电器组件;13、散热器;14、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附图1和图2,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包括机壳和集中安装于机壳内部的散热器13、直流继电器组件12、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组件6、电路板7、交流继电器组件9、电感10和若干交流吸收电容11,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风机组件20,散热器13安装于igbt组件6和电路板7下侧,风机组件20安装于靠近机壳的一端,风机组件20还分别与散热器13和电路板7相邻设置。
24.进一步地,机壳包括底座1、后盖2、顶盖3和前面板4,前面板4和后盖2上均设置有风口,以便于给设备通风降温。
2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风机组件2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风机组件8和第二风机组件5,第一风机组件8与第二风机组件5可集中安装于靠近前面板4上的风口14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集中安装于靠近后盖2上的风口14的位置,两种安装方案的风机组件
均靠近风口,便于吸入冷风和排出热风,提高设备的散热性能。
2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将第一风机组件8与散热器13相邻设置、第二风机组件5与电路板7相邻设置,进一步地,可以将第一风机组件8与第二风机组件5上下堆叠设置,充分优化储能变流器内部空间利用率。
2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感10、若干交流吸收电容11分别与散热器13相邻设置;将若干交流吸收电容11排列设置为若干排,若干排交流吸收电容11环绕安装于散热器13和电感10的周围;进一步地,直流继电器组件12、交流继电器组件9分别与电路板7相邻设置,直流继电器组件12还与第二风机组件5相邻设置。
2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面板上还设置有交直流端子,交直流端子41用于传输功率流。功率流从交直流端子41进入到交流继电器组件9再进入电感10,然后从电感10进入igbt组件6,最后通过直流继电器组件12到右侧直流端子,使功率流流畅,无交叉,可有效减小干扰。igbt组件6通过散热器13散热,然后第二风机组件5吹冷风将热量带走;直流继电器组件12、交流继电器组件9、交流吸收电容11以及电路板7,则是通过上部的第二风机组件5在机壳内部实现将冷风从前及后不规则扰流实现散热效果。电感10与散热器13相邻设置,冷风可以在经过散热器13后顺带给电感10降温。紧凑、模块化的安装使得本技术整机体积较小、散热效果较好、空间利用率较高、装配方便。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的改进或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