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供电线路及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8621发布日期:2023-03-21 19:36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电源供电线路及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电源供电线路及供电装置。电源切换


背景技术:

2.对于一些特殊的用电单位,为了保证不间断的供电,通常采用双电源供电,即:在负载失电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由另一路电源向负载供电。目前,在大多数用电单位,这种电源之间的转换还是依靠人工的操作来完成的,这就需要经历操作人员的判断、倒闸等过程,不可避免的加长了断电的时间,对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有的场合甚至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供电线路及供电装置,解决了当负载失去在线供电电源时断电时间较长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电源供电线路,包括继电器a、继电器b、进线端子组和出线端子组,所述继电器 a和继电器b均包括1~14号接头;
7.所述继电器a和继电器b的常闭接头为1号接头、2号接头、3号接头、 4号接头;
8.所述继电器a和继电器b的常开接头为5号接头、6号接头、7号接头、 8号接头;
9.所述继电器a和继电器b的线圈接头为13号接头、14号接头;
10.所述继电器a和继电器b的1号接头、2号接头、3号接头、4号接头分别与对应的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12号接头常闭;
11.所述继电器a和继电器b的5号接头、6号接头、7号接头、8号接头分别与对应的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12号接头常开;
12.所述进线端子组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包括a1端子、b1端子、c1端子,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包括a2端子、 b2端子、c2端子;
13.所述出线端子组第一电源输出端和第二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包括a3端子、b3端子、c3端子,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包括a4端子、b4端子、c4端子,
14.所述继电器a的5号接头、6号接头、7号接头分别与a1端子、b1端子、 c1端子连接;
15.所述继电器a的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分别与a3端子、b3端子、c3端子连接;
16.所述继电器b的5号接头、6号接头、7号接头分别与a2端子、b2端子、 c2端子连接;
17.所述继电器b的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分别与a4端子、b4端子、c4端子连接;
18.所述继电器a的5号接头与继电器a的14号接头连接;
19.所述继电器b的5号接头与继电器b的14号接头连接;
20.所述继电器a的7号接头与继电器b的12号接头连接;
21.所述继电器b的7号接头与继电器a的12号接头连接;
22.所述继电器a的4号接头与继电器b的13号接头连接;
23.所述继电器b的4号接头与继电器a的13号接头连接;
24.所述继电器a的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分别与继电器b的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连接。
25.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线接线排和出线接线排,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种双电源供电线路,所述进线端子组设置在进线接线排上,所述出线端子组设置在出线接线排上。
26.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侧面设置有装置固定孔。
27.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底盒和上盖,所述底盒和上盖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28.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透明罩,所述透明罩覆盖在进线接线排和出线接线排上。
29.优选的,所述透明罩与外壳的上盖连接。
30.优选的,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用于标记端子的标签。
31.优选的,所述标签上设置有透明板,所述透明板设置在透明罩与上盖之间,并与透明罩连接,所述透明板用于折射标签的内容。
32.(三)有益效果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供电线路及供电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34.该双电源供电线路及供电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实现当负载失去在线供电电源时,自动将负载转换到另一路供电电源,而无需繁琐的人工操作,大大缩短了电源的转换时间,提高了转换效率,节约了劳力成本,保障了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路结构原理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路结构实际连接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图;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图(带有透明罩)。
39.图中:1、外壳;11、装置固定孔;12、标签;2、进线接线排;3、出线接线排;4、继电器a;5、继电器b;6、透明罩;61、透明板。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以下实施例均为100v双电源供电线路及保证计量数据及时采集和防止因一路失压而引起的计量数据失败的供电装置。
42.实施例1:实现本实用新型切换功能的电路
43.一种双电源供电线路,包括继电器a4、继电器b5、进线端子组和出线端子组,继电
器a4和继电器b5均包括1~14号接头;
44.继电器a4和继电器b5的常闭接头为1号接头、2号接头、3号接头、4 号接头;
45.继电器a4和继电器b5的常开接头为5号接头、6号接头、7号接头、8 号接头;
46.继电器a4和继电器b5的线圈接头为13号接头、14号接头;
47.继电器a4和继电器b5的1号接头、2号接头、3号接头、4号接头分别与对应的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12号接头常闭;
48.继电器a4和继电器b5的5号接头、6号接头、7号接头、8号接头分别与对应的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12号接头常开;
49.进线端子组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源输入端包括a1端子、b1端子、c1端子,第二电源输入端包括a2端子、b2端子、c2 端子;
50.出线端子组第一电源输出端和第二电源输出端,第一电源输出端包括a3 端子、b3端子、c3端子,第二电源输出端包括a4端子、b4端子、c4端子;
51.继电器a4的5号接头、6号接头、7号接头分别与a1端子、b1端子、c1 端子连接;
52.继电器a4的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分别与a3端子、b3端子、 c3端子连接;
53.继电器b5的5号接头、6号接头、7号接头分别与a2端子、b2端子、c2 端子连接;
54.继电器b5的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分别与a4端子、b4端子、 c4端子连接;
55.继电器a4的5号接头与继电器a4的14号接头连接;
56.继电器b5的5号接头与继电器b5的14号接头连接;
57.继电器a4的7号接头与继电器b5的12号接头连接;
58.继电器b5的7号接头与继电器a4的12号接头连接;
59.继电器a4的4号接头与继电器b5的13号接头连接;
60.继电器b5的4号接头与继电器a4的13号接头连接;
61.继电器a4的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分别与继电器b5的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连接。
62.工作时:
63.1、继电器a4与继电器b5的输出端(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 相互连接后再与第一电源输出端和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确保第一电源输出端和第二电源输出端均有电源输出。
64.2、正常运行时:选择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中的一个与第一电源输出端和第二电源输出端接通(但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均有电源输入);
65.例如,初次启动时选择第一电源输入端为第一电源输出端和第二电源输出端供电,此时继电器a4的5号接头与继电器a4的14号接头连通,继电器 a4的13号接头与继电器b5的4号接头连通(继电器b5的4号接头通过继电器b5的12号接头与继电器a4的7号接头连通),继电器a4的线圈通电,继电器a4的5号接头、6号接头、7号接头分别与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接通,继电器a4的4号接头与继电器a4的12号接头不接通;
66.继电器b5的13号接头与继电器a4的4号接头连接,但由于继电器a4 的4号接头与继电器a4的12号接头不接通(继电器a4的12号接头与继电器b5的7号接头连通),继电器b5的线圈仅有继电器b5的5号接头给继电器b5的14号接头接通,继电器b5的线圈失电,此时继电器b5的5号接头、 6号接头、7号接头分别与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不接通。
67.3、当某一电源输入端失电时:例如,正常运行时第一电源输入端为第一电源输出端和第二电源输出端供电,此时第一电源输入端失电,由于继电器 a4的5号接头(继电器a4的5号接头与继电器a4的14号接头连通)无电源供应,继电器a4的线圈失电,继电器a4的4号接头与继电器a4的12号接头接通(常闭),继电器b5的13号接头与继电器a4的4号接头连接,继电器b5的5号接头给继电器b5的14号接头接通,继电器b5的线圈接通,此时继电器b5的5号接头、6号接头、7号接头分别与9号接头、10号接头、 11号接头接通,电源切换完成。
68.由于以上切换时间非常短,所以保证第一电源输出端和第二电源输出端不会失电,且继电器b5的9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与继电器a4的9 号接头、10号接头、11号接头不可能同时输出电压,不会出现电源之间相互接通的情况。
69.实施例2:包含本实用新型电路的装置
70.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上设置有进线接线排2和出线接线排3,外壳1内设置有实施例1中的线路,进线端子组设置在进线接线排 2上,出线端子组设置在出线接线排3上。
71.实施例3:为了方便固定本装置
7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外壳1的侧面设置有装置固定孔11。
73.实施例4:为了方便安装电路
74.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外壳1包括底盒和上盖,底盒和上盖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75.实施例5:为了保护进线接线排2和出线接线排3
76.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外壳1上设置有透明罩6,透明罩6覆盖在进线接线排2和出线接线排3上。
77.实施例6:透明罩6与外壳1的连接方式
78.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透明罩6与外壳1的上盖连接。
79.实施例7:为了方便识别进出线端子
80.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上盖上设置有用于标记端子的标签12
81.实施例8:为了进一步方便识别进出线端子
82.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标签12上设置有透明板61,透明板61设置在透明罩6与上盖之间,并与透明罩6连接,透明板61用于折射标签12的内容。
83.综上所述,该双电源供电线路及供电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实现当负载失去在线供电电源时,自动将负载转换到另一路供电电源,而无需繁琐的人工操作,大大缩短了电源的转换时间,提高了转换效率,节约了劳力成本,保障了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8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1号接头、2号接头、a1端子、b1端子、 c1端子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一定按照此顺序接线,其他等效替换的类似接线也依然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8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