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结构、电机及足式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24049发布日期:2023-04-19 20:5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风冷结构、电机及足式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机冷却,尤其涉及风冷结构、电机及足式机器人。


背景技术:

1、随着各种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电机在越来越多领域得到应用,其可靠性和转矩密度要求越来越高。电机性能和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电机散热效果。

2、电机散热通常有自然散热和强制散热,而强制散热有液冷和强制风冷两种方式。其中,强制风冷结构是指在电机后端增加风扇,电机运行时通过电机转子带动风扇旋转,进而将外界空气的风通过风扇引入机壳表面,冷却机壳外表面。

3、但对于设置于机器人关节处的关节电机来说,电机会频繁的在正转和反转之间切换,这样,传统的风冷结构便不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一种风冷结构、电机及足式机器人,该风冷结构能够适用于频繁切换正反转的电机。

2、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风冷结构,应用于电机,所述风冷结构包括电机转子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机转子上的拨动件和第一扇叶;

3、所述拨动件随所述电机转子的转动方向改变切换工作位置;当所述拨动件转动至受力位置时,所述拨动件与所述第一扇叶抵推配合;当所述拨动件转动至避让位置时,所述拨动件远离所述第一扇叶任意位置的转动轨迹。

4、可选的,所述第一扇叶包括第一内侧壁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的驱动部;

5、当所述电机转子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拨动件转动至受力位置,所述拨动件与所述驱动部抵推配合,以推动所述第一扇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6、当所述电机转子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拨动件转动至避让所述驱动部的避让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扇叶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或继续保持静止。

7、可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于第一内侧壁的凸起部。

8、可选的,所述电机转子包括第一端面;所述风冷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安装柱;所述拨动件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柱。

9、可选的,所述风冷结构还包括设于第一端面的第一限位柱;在所述电机转子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拨动件绕第一安装柱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直至进入与所述第一限位柱相抵的受力位置;

10、和/或,所述风冷结构还包括设于第一端面的第二限位柱;在所述电机转子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拨动件绕第一安装柱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一方向转动,直至进入与所述第二限位柱相抵的避让位置。

11、可选的,所述拨动件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相交的位置形成所述拨动件的活动端;

12、其中,所述第三侧壁包括外凸的弧形弯曲面;所述第四侧壁包括内凹的弧形弯曲面。

13、可选的,所述风冷结构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第一扇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电机转子的侧壁过盈配合。

14、可选的,所述风冷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转子的第二扇叶和第三扇叶;

15、其中,所述第一扇叶、第二扇叶和第三扇叶同轴分布;所述第二扇叶位于所述第一扇叶和第三扇叶之间。

16、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电机,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的动力组件和如上所述的风冷结构;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轴与电机转子传动连接以驱动电机转子转动;所述壳体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透气孔。

17、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足式机器人,足式机器人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任一电机和腿部组件。

18、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9、拨动件能够随电机转子的转动方向改变切换工作位置。当拨动件转动至受力位置时,拨动件与第一扇叶抵推配合,以推动第一扇叶转动,从而将外界空气的风引入电机内从而达到风冷的技术效果。当拨动件转动至避让位置时,拨动件远离第一扇叶任意位置的转动轨迹,使得电机转子停止转动或改变转动方向时,第一扇叶依旧能够沿原有方向转动,从而避免浪费第一扇叶的动能,提高能量使用率。尤其对于频繁切换正反转的电机来说,上述结构能大幅度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2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机,所述风冷结构包括电机转子(3)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机转子(3)上的拨动件(4)和第一扇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叶(5)包括第一内侧壁(50)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50)的驱动部(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51)包括设置于第一内侧壁(50)的凸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子(3)包括第一端面;所述风冷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安装柱(30);所述拨动件(4)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柱(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结构包括设于第一端面的第一限位柱(31);在所述电机转子(3)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拨动件(4)绕第一安装柱(3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直至进入与所述第一限位柱(31)相抵的受力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件(4)包括第三侧壁(40)和第四侧壁(41);所述第三侧壁(40)和第四侧壁(41)相交的位置形成所述拨动件(4)的活动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结构还包括第一轴承(6);所述第一轴承(6)的外圈与第一扇叶(5)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轴承(6)的内圈与所述电机转子(3)的侧壁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转子(3)的第二扇叶(33)和第三扇叶(34);

9.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的动力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结构;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轴与电机转子(3)传动连接以驱动电机转子(3)转动;所述壳体(1)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透气孔(10)。

10.一种足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和腿部组件。


技术总结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风冷结构、电机及足式机器人。所述风冷结构包括电机转子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机转子上的拨动件和第一扇叶。拨动件能够随电机转子的转动方向改变切换工作位置。当拨动件转动至受力位置时,拨动件与第一扇叶抵推配合,以推动第一扇叶转动,从而将外界空气的风引入电机内从而达到风冷的技术效果。当拨动件转动至避让位置时,拨动件远离第一扇叶任意位置的转动轨迹,使得电机转子停止转动或改变转动方向时,第一扇叶依旧能够沿原有方向转动,从而避免浪费第一扇叶的动能,提高能量使用率。尤其对于频繁切换正反转的电机来说,上述结构能大幅度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奕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