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控制器、电机、电动空气压缩机和商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3371发布日期:2022-09-28 01:2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壳体、控制器、电机、电动空气压缩机和商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空气压缩机领域,具体是壳体、控制器、电机、电动空气压缩机和商用车。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篇名称为:一种轻量化车载空压机电机,申请号为:202022422768.1的专利文献;在该专利文献中,明确提出了电机壳体上设置有接线盒,接线盒上设置有防水接头。若将该专利文献的电机直接应用在商用车的电动空气压缩机中,由于该电机的接线盒中并没有集成设置控制器,从而,需要额外的配置用于控制电控空气压缩机的、独立的控制器,这就使得具有该专利文献的电动空气压缩机占据商用车的空间比较大。
3.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篇名称为:一种车用水冷空气压缩机气源系统,申请号为202011409857.0的专利文献;在该专利文献中,提出了在电机上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上设置有多种接口;从该专利文献的附图3来看,多种接口占据了控制器的壳体的其中一个侧面。若具有该控制器的气源系统(车载空压机)应用在安装环境不匹配的商用车中,此时的该控制器的多个接口被遮挡,则不便于整车的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等连接至多个接口之一上;例如:该专利文献中,沿着电机至曲轴箱的方向,其多个接口实际设置在电机的左侧位置,如果商用车的安装环境,是由商用车的前进方向的左侧至右侧凹陷形成的,那么,该专利文献的多个接口不能够被遮挡;反之,如果商用车的安装环境,是由商用车的前进方向的右侧至左侧凹陷形成的,那么,该专利文献的多个接口被遮挡。
4.由上述两篇专利文献可知,为了节省商用车的安装空间,将控制器集成在电机上、或者将控制器集成在车载空压机上是一种技术趋势;在这种技术趋势下,一个新的问题是:控制器的接口根据商用车的安装环境的改变而不便于连接整车的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在将控制器集成在车载空压机上的同时,控制器的接口尽可能的适应多种商用车的安装环境,以便于控制器的接口与整车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连接,成为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在将控制器集成在车载空压机上的同时,控制器的接口尽可能的适应多种商用车的安装环境,以便于控制器的接口与整车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连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壳体、控制器、电机、电动空气压缩机和商用车。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壳体,至少包括用于设置接线柱的接线盒和用于设置电路板的控制盒,其中,接线柱和电路板被设置为电性连接;
8.所述接线盒沿着竖直方向凸出于所述控制盒;所述接线盒的内腔与所述控制盒的
内腔相通;
9.所述接线盒设置有至少三个呈平板状的侧板,相邻的两个侧板之间的角度被配置为预设角度,至少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
10.所述接线盒内可拆卸或固定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接线柱的安装部。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具有中心处和边缘处,所述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任一个所述缺口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贯通所述安装部。
12.进一步的,所述预设角度大于或等于45
°
,且小于或等于135
°

13.或者,所述预设角度为45
°
、60
°
、90
°
、120
°
或135
°

14.进一步的,仅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穿线孔;
15.或者,在其中两个所述侧板上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穿线孔。
16.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处设置有螺纹孔。
1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
18.所述接线盒与所述第一盖板设置为一体,其中,所述接线盒沿着竖直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接线盒的水平轮廓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水平轮廓内;
19.所述第一盖板沿着竖直方向向下的、且可拆卸的覆盖所述控制盒;
20.所述第二盖板沿着竖直方向向下的、且可拆卸的覆盖所述接线盒;
21.所述壳体还包括冷却部、穿线通道、夹层通道、两个连接口和安装槽;
22.所述冷却部与所述控制盒一体设置,或者,所述冷却部与所述控制盒分体设置;
23.所述冷却部沿着竖直方向向上的覆盖所述控制盒的底部;
24.所述穿线通道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穿线通道在所述控制盒的内表面形成内口部,所述穿线通道在所述冷却部的外表面形成外口部;
25.所述夹层通道设置在所述冷却部的内部,两个所述连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冷却部的侧部,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口分别与所述夹层通道相通,其中,所述夹层通道内设置有多个散热柱台;
26.所述穿线通道和所述夹层通道相互隔离;
27.所述安装槽裸露于所述控制盒的内腔中。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如前述的壳体,还包括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接线柱;
29.所述接线柱设置在所述接线盒内,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控制盒内,所述接线柱和所述电路板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电线被容纳在所述接线盒的内腔和所述控制盒的内腔中;
30.所述接线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其中,所述接线柱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具有压紧状态和松动状态,当所述接线柱处于所述松动状态时,所述接线柱可相对所述安装部转动。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如前述的控制器。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动空气压缩机,包括如前述的控制器。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商用车,包括如前述的电动空气压缩机。
34.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接线柱、电路板和相关接口之后形成控制
器,其中,接线柱和电路板电性连接,壳体的第一个侧板上设计穿线孔;在壳体实际应用在商用车的安装环境内之前,如果穿线孔被判断为不能够被安装环境遮挡,则该壳体可以直接设置在安装环境内;在壳体实际应用在商用车的安装环境内之前,如果穿线孔被判断为能够被安装环境遮挡,则重新选取第二个侧板或第三个侧板或其他侧板设置穿线孔,即可将壳体应用在商用车的安装环境内。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在将控制器集成在车载空压机上的同时,控制器的接口尽可能的适应多种商用车的安装环境,以便于控制器的接口与整车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连接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壳体的水平视角的剖视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壳体的倾斜视角的剖视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接线盒与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控制盒与冷却部的分体结构的半剖图;
4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控制盒与冷却部的整体结构的半剖图;
4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冷却部的俯视视角的剖视图;
4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具有控制器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4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具有电动空气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实施例1:
45.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壳体1,其目的是在壳体1上提供多个用于开设接口的开口方向,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将控制器集成在车载空压机上、且控制器的接口尽可能的适应多种商用车的安装环境,以便于控制器的接口与整车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连接的技术问题。
46.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1,至少包括用于设置接线柱2的接线盒101和用于设置电路板3的控制盒102;
47.接线盒101沿着竖直方向凸出于控制盒102,其中,接线柱2和电路板3被设置为电性连接;接线盒101的内腔与控制盒102的内腔相通;
48.接线盒101设置有至少三个呈平板状的侧板103,相邻的两个侧板103之间的角度被配置为预设角度,至少在其中一个侧板103上设置有穿线孔104,穿线孔104(参见图3)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
49.接线盒101内可拆卸或固定设置有用于设置接线柱2的安装部105(参见图3)。
50.其中,控制盒102在实际应用中连接于车载空压机的电机壳体1上,而接线盒101设置在控制盒102上;通常来说,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2011409857.0的专利文献),控制器位于电机的竖直方向的上部;本实施例中,接线盒101位于电机壳体1的竖直方向的上部。
51.接线盒101位于控制盒102的竖直方向的上部,由于接线盒101的整体轮廓小于接线盒101的整体轮廓,从而接线盒101相对于控制盒102形成了凸出状。应当理解的是,沿着
水平方向,被观察到的接线盒101的轮廓,小于被观察到的控制盒102的轮廓,沿着竖直方向,被观察到的接线盒101的轮廓,小于被观察到的控制盒102的轮廓,从而,接线盒101的整体轮廓小于接线盒101的整体轮廓。
52.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接线盒101设置在控制盒102的竖直方向的下部,并且将接线盒101连接于电机壳体1上;但是,这种设置方式将接线盒101与控制盒102设置为

甲’字状,使得具有该接线盒101和控制盒102的控制器的重心设置在高位,影响到控制器的稳定性。
53.在实际应用时,壳体1内至少设置有接线柱2和电路板3,其中,接线柱2位于接线盒101内,而电路板3位于控制盒102内,接线柱2和电路板3之间形成电性连接,例如:采用电线将一根接线柱2与电路板3的一个接线端子连接,从而形成电性连接。
54.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及的接线柱2,其目的是便于将商用车的整车电源与接线柱2连通,进而通过接线柱2和电线连通电路板3的用于向电机供电的接线端子上;在本实施例中,穿线孔104至少被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穿线孔104用于安装电源接口,以便商用车的整车电源的电路穿透该穿线孔104而连接至接线柱2,其中另一个穿线孔104用于商用车的整车控制电缆与电路板3的连接;整车控制电缆与电路板3的连接方案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方案,优选的,在穿线孔104上设置有预设接头,将预设接头与电路板3设置为电性连接;在实际使用中,整车控制电缆直接连接至预设接头,即可与电路板3进行通讯;在用于安装预设接头的穿线孔104的位置被改变时,将预设接头安装在被改变位置的穿线孔104上即可。
55.接线盒101至少具有三个平板状的侧板103(参见图3),其目的是提供至少三个方向的开孔方向,从而满足穿线孔104被改变位置的需要;
56.例如:将接线盒101配置为底部是三角形的接线盒(图中未出示),则底部是三角形的接线盒具有三个平板状的侧板103,其中,相邻的两个侧板103之间的角度可以被设置为预设角度;若是等腰直角三角盒状的接线盒101,则相邻的两个侧板103之间的角度为45
°
或90
°
;若是等边三角形,则相邻的两个侧板103之间的角度为60
°
;在这些底部是三角形的接线盒101中,随着相邻的两个侧板103之间的角度设置不同,则在相邻的两个侧板103分别开设孔结构之后,第一个侧板103的孔的开孔方向与第二个侧板103的孔的开孔方向显然不相同;
57.例如:参见图3,将接线盒101配置为底部是矩形的接线盒,则底部是矩形的接线盒101具有四个侧板103;如果该矩形是长方形,则可选择其中三个侧板103用于开设孔结构;如果该矩形是正方形,则根据接线盒101相对于控制盒102的设置方向,可选择的将接线盒101的四个侧板103分别用于开设孔结构,也可选择的将接线盒101的其中三个侧板103用于开设孔结构;在这些底部为矩形的接线盒101中,在相邻的两个侧板103分别开设孔结构之后,第一个侧板103的孔的开孔方向与第二个侧板103的孔的开孔方向显然不相同;
58.例如:将接线盒101配置为底部是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的接线盒(图中未出示),其相对于

底部是三角形的接线盒’或

底部是矩形的接线盒’,显然具备更多个侧板103,从而其中至少三个或四个侧板103可用于开设孔结构;其中,底部是正六边形的接线盒101,其相邻的两个侧板103之间的角度为120
°
;以及,底部是正八边形的接线盒101,其相邻的两个侧板103之间的角度为135
°

59.上述列举的接线盒101,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每一个接线盒101的侧板103分别平行于竖直方向,即,每一个接线盒101的侧板103分别垂直于水平方向。
60.除了上述列举的接线盒101之外,还可以将接线盒101设计为多种异形接线盒(图中未出示);
61.例如:将接线盒101的底部设置为第一三角形,将接线盒101的顶部设置为第二三角形,第一三角形的轮廓大于第二三角形的轮廓,从而使得该接线盒101的整体轮廓呈三角锥状或三角锥台状(图中未出示);该接线盒101具有三个平板状的侧板103,每一个侧板103分别相对于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呈倾斜状态;该接线盒101的相邻的两个侧板103中,第一个侧板103的孔的开孔方向与第二个侧板103的孔的开孔方向显然不相同;
62.例如:将接线盒101的底部设置为第一矩形,将接线盒101的顶部设置为第二矩形,第一矩形的轮廓大于第二矩形的轮廓,从而使得该接线盒101的整体轮廓呈四角锥状或四角锥台状(图中未出示);或者,将接线盒101的底部设置为第一正六边形,将接线盒101的顶部设置为第二正六边形,第一正六边形的轮廓大于第二正六边形的轮廓,从而使得该接线盒101的整体轮廓呈六角锥状或六角锥台状;或者,将接线盒101的底部设置为第一正八边形,将接线盒101的顶部设置为第二正八边形,第一正八边形的轮廓大于第二正八边形的轮廓,从而使得该接线盒101的整体轮廓呈八角锥状或八角锥台状;在这些接线盒101中,任一个接线盒101至少具有三个可用于设置开孔的平板状的侧板103,这些接线盒101中的任一种接线盒101的相邻的两个侧板103中,第一个侧板103的孔的开孔方向与第二个侧板103的孔的开孔方向显然不相同;
63.例如:将接线盒10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为一半为半圆、另一半为矩形的组合形状,底部的组合形状与顶部的组合形状的大小相同,或者,底部的组合形状大于顶部的组合形状(图中未出示);由于该接线盒101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矩形盒体或四角锥状盒体,显然,位于矩形盒体或四角锥状盒体处的相邻的两个侧板103中,第一个侧板103的孔的开孔方向与第二个侧板103的孔的开孔方向显然不相同;
64.上述列举的异形接线盒,其任一种接线盒101的相邻的两个侧板103之间的夹角是可以被测量的,优选的,相邻的两个侧板103之间的夹角被限制在45
°
至135
°
之间。
65.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或图2,接线盒101的内腔与控制盒102的内腔配置为相通状态,其目的是,将接线柱2与电路板3之间的连接的导线限制在壳体1的轮廓内部,避免导线占据商用车的安装空间。具体的,沿着竖直方向,接线盒101的内腔与控制盒102的内腔配置为相通状态。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接线盒101的内腔与控制盒102的内腔还可以通过倾斜的或弯曲的通道配置为相通,例如,在接线盒101与控制盒102的外部设置有管状部,管状部的两端管口分别与接线盒101的内腔和控制盒102的内腔相通,管状部的内腔即为倾斜的通道。
66.本实施例中,任一个侧板103上可分别设置多种孔结构,其中,用于使得整车的动力电缆、或整车的控制电缆穿透的孔结构被定义为穿线孔104;其余的孔结构(参见图3,除了穿线孔104之外,其中一个穿线孔104的周围还具有四个小孔结构),可以是用于螺栓穿透的通孔,也可以是直接与螺栓连接的螺纹孔。
67.本实施例中,穿线孔104的设置方向和设置的数量,是根据电路板3的功能和壳体1设置在商用车的安装环境的条件而具体确定的;如果电路板3与商用车的整车控制系统需
要采用控制电缆通讯,那么,需要在接线盒101上的其中一个侧板103上设置一个用于控制电缆穿透的穿线孔104;如果除了通讯电缆之外,电路板3还需要与商用车的整车控制系统的其中某一个功能控制器(例如:制动系统的控制器)通讯,那么,还可以在同一个侧板103上设置第二个穿线孔104,或者,还可以在另一个侧板103上设置第二个穿线孔104,第二个穿线孔104用于被与功能控制器连接的控制电缆穿透。
68.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接线盒101内设置有安装部105,设置安装部105的目的是,使得接线柱2的设置方向可以被调节。
69.安装部105与接线盒101可以固定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设置;在实际应用中,优选的将安装部105设置为平板状、或者将安装部105整体沿着水平方向设置,而接线柱2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安装部105上。
70.参见图3,安装部105具有中心处和边缘处,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106,任一个缺口106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贯通安装部105。其中,设置该缺口106的目的是,将前述的接线盒101的内腔与控制盒102的内腔配置为相通状态,该缺口106用于被接线柱2与电路板3之间的连接导线穿透。
71.接线柱2的数量应当根据电机的线圈而确定;通常来说,车载电动空压机的电机是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线圈仅具有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用于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对应的是,应当设置有两个接线柱2(参见图1),第一个接线柱2用于连通直流电机的其中一根引线,第二个接线柱2用于连通直流电机的其中另一根引线;两个接线柱2通常是并排设置,且两个接线柱2之间留有预设间距;
72.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两个接线柱2和一个绝缘连接块设置为一体式的组合物;优选的,该组合物通过有且只有一个螺栓连接于安装部105,其中,安装部105的中心处设置有螺纹孔,绝缘连接块设置有通孔,螺栓穿透绝缘连接块的通孔之后、与安装部105的中心处的螺纹孔连接。其中,连接螺栓在相对于中心处呈松动状态时,绝缘连接块可围绕连接螺栓转动,从而达到调整接线柱2方向的目的。
73.当该组合物设置在前述的安装部105上、且被限制在接线盒101的内腔中时,两个接线柱2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相对的,此时的接线柱2与前述侧板103上的穿线孔104形成了位置关系;
74.通常来说,穿线孔104的开孔方向应当与两个接线柱2共同确定的平面方向相互垂直,例如:两个接线柱2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时,两个接线柱2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应当与穿线孔104的开孔方向相互垂直,这种设置是公知常识,其目的是:使得动力电缆穿过该穿线孔104之后,动力电缆的两根电线呈相互分离状的分别与其中一个接线柱2连接,这是符合电气相关规定的,能够避免或减少短路现象。假设,将两个接线柱2所确定的平面配置为与穿线孔104的开孔方向相互平行,那么,动力电缆穿过该穿线孔104之后,动力电缆的两根电线有可能相互接近或相互贴合的连接于两个接线柱2,从而不符合电气相关规定,有可能造成短路现象发生。
75.前述内容已经提及,穿线孔104的开孔方向与整车的安装环境有关;如果,工作人员根据整车的安装环境将穿线孔104的开孔方向确定为东西方向,那么,前述的两个接线柱2所确定的平面方向应当配置为与竖直方向相互平行、且沿着南北方向延伸;如果,工作人员根据整车的安装环境将穿线孔104的开孔方向确定为南北方向,那么,前述的两个接线柱
2所确定的平面方向应当配置为与竖直方向相互平行、且沿着东西方向延伸;
76.一种特殊情况是:在前述内容中,已经提及接线盒101配置为异形接线盒;异形接线盒的主要特征是:侧板103的板面方向分别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呈倾斜状,从而,两个接线柱2所确定的平面实际无法与侧板103上的穿线孔104配置为相互垂直的状态;对于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只需要将穿线孔104的孔心线所在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面,配置为垂直于两个接线柱2所确定的平面即可;这样设置下,在接线时,动力电缆的两根电线依然能够呈相互分离状态的连接于连个接线柱2。
77.现有技术(一种车用水冷空气压缩机气源系统,申请号为202011409857.0的专利文献)中,其控制器的多个接口配置在同一个表面;如果将至少一个接口的位置配置在控制器的其他表面,则对应的应当修改控制器内的电路板的相关电子元件的设计位置,才能够使得改变位置的接口被设计在电路板的合理位置处,例如:该现有技术的附图3中,如果其整车交互can通讯接口(其编号为31)的原有位置为控制器的近端正面,那么,将整车交互can通讯接口的位置设置在其控制器的远端背面时,整车交互can通讯接口与电路板上的原有的焊点或插孔或插针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整车交互can通讯接口与电路板上的原有的焊点或插孔或插针之间难以连接;若是改变原有的焊点或插孔或插针相对于电路板的位置,则其改造的成本比较高昂,原因是需要重新设计电路板的布局,而重新设计电路板的布局工作比较复杂,导致改造的成本高昂;因此,该现有技术直接的在控制器的表面改变接口的位置,是很困难的、且成本比较高。
78.本实施例中,在将接线盒101与控制盒102集成设置为壳体1,接线盒101沿着竖直方向凸出于控制盒102,这就使得接线盒101的任一个侧板103可以分别设置穿线孔104,并且穿线孔104的位置,与控制盒102(相当于现有技术的控制器的表面)无关联;进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1在实际应用中,穿线孔104的位置可以根据具体的商用车的安装环境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设置;在变更穿线孔104的位置的同时,不需要对电路板3的相关电子元件进行重新设计,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明显的节约了改造电路板3的成本。
79.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接线柱2、电路板3和相关接口之后形成控制器,其中,接线柱2和电路板3电性连接,壳体1的第一个侧板103上设计穿线孔104;在壳体1实际应用在商用车的安装环境内之前,如果穿线孔104被判断为不能够被安装环境遮挡,则该壳体1可以直接设置在安装环境内;在壳体1实际应用在商用车的安装环境内之前,如果穿线孔104被判断为能够被安装环境遮挡,则重新选取第二个侧板103或第三个侧板103或其他侧板103设置穿线孔104,即可将壳体1应用在商用车的安装环境内。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在将控制器集成在车载空压机上的同时,控制器的接口尽可能的适应多种商用车的安装环境,以便于控制器的接口与整车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连接的技术问题。
80.进一步的,参见图1至图3,壳体1还包括第一盖板107和第二盖板108;
81.接线盒101与第一盖板107设置为一体,其中,接线盒101沿着竖直方向凸出于第一盖板107,接线盒101的水平轮廓位于第一盖板107的水平轮廓内;
82.第一盖板107沿着竖直方向向下的、且可拆卸的覆盖控制盒102;
83.第二盖板108沿着竖直方向向下的、且可拆卸的覆盖接线盒101。
84.其中,接线盒101与第一盖板107设置为一体,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接线盒101与控制
盒102的连接;具体的,将第一盖板107的水平轮廓与控制盒102的水平轮廓设置为一致,使得第一盖板107可以覆盖控制盒102,在通过螺栓或卡扣等部件将第一盖板107可拆卸的连接于控制盒102,即可达到将接线盒101与控制盒102的连接目的;
85.以及,第二盖板108的主要作用是两个;第一个作用是,沿着竖直方向覆盖接线盒101,从而避免壳体1外部的零部件或杂质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第二个作用是,在第二盖板108与接线盒101分离之后,接线盒101裸露的口部可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接线操作或拆线操作;此外,第二盖板108可以采用螺栓或卡扣等部件与接线盒101连接。
86.进一步的,在前述所有方案的基础之上,参见图1至图2、图4至图6,壳体1还包括冷却部109、穿线通道110、夹层通道111、两个连接口112和安装槽113;
87.冷却部109与控制盒102一体设置(参见图5),或者,冷却部109与控制盒102分体设置(参见图4);
88.冷却部109沿着竖直方向向上的覆盖控制盒102的底部;
89.穿线通道110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穿线通道110在控制盒102的内表面形成内口部,穿线通道110在冷却部109的外表面形成外口部;
90.夹层通道111设置在冷却部109的内部,两个连接口112分别设置在冷却部109的侧部,其中,两个连接口112分别与夹层通道111相通,其中,夹层通道111内设置有多个散热柱台114;
91.穿线通道110和夹层通道111相互隔离;
92.安装槽113裸露于控制盒102的内腔中。
93.其中,壳体1在设置有接线柱2和电路板3之后形成控制器,冷却部109的设计目的是:至少便于电路板3散热;冷却部109的具体结构为具有腔体的金属容器,冷却部109的腔体用于流动冷却液,冷却液例如:水或水溶液;为了便于冷却液注入和流出冷却部109的腔体,在冷却部109上应当设置有两个接口,其中一个接口用于冷却液的注入,其中另一个接口用于冷却液的排出。
94.在本实施例中,冷却部109被配置为两种形式:
95.参见图5,第一种形式:冷却部109与控制盒102为一体设置;这种设置,可以使得控制盒102至冷却部109的竖直方向的厚度比较低,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进一步的减少壳体1的竖直方向的厚度,以及,具有该壳体1的电动空气压缩机占据的商用车的安装空间可被减少。冷却部109沿着竖直方向向上的位于控制盒102的底部,使得冷却部109对于控制盒102的内腔形成覆盖状态;当电路板3设置在控制盒102内时,电路板3与冷却部109相互接触,电路板3发出的热量与冷却液通过冷却部109形成热交换,从而冷却液吸收电路板3发出的热量,形成对电路板3的散热。
96.参见图5或图6,在第一种形式的冷却部109中,冷却部109的腔体被设计为扁平状的腔体,其水平面积相对比较大,而其竖直高度相对比较小,从而冷却部109的腔体被视为用于流通冷却液的夹层通道111;夹层通道111的水平方向侧部设置有前述的两个接口;夹层通道111内设置多个散热柱台114;其中,散热柱台114主要具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增大冷却液与电路板3的热交换面积,第二个作用是在冷却部109的内部形成对冷却部109的支撑,避免冷却部109变形。
97.参见图6,在第一种形式的冷却部109中,穿线通道110沿着竖直方向贯通冷却部
109,其中,穿线通道110的内腔与前述的冷却部109的内腔(即夹层通道111)相互隔离,从而避免冷却液通过穿线通道110流入到控制盒102内;具体的,在冷却部109的内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中心线处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为通道状,从而形成穿线通道110;穿线通道110的两端分别与控制盒102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形成口部,从而便于电机的电线穿透该穿线通道110而到达控制盒102内,其中,电机的电线、与前述接线柱2至电路板3的电线连接在同一个接线端子上。
98.参见图5,在第一种形式的冷却部109中,安装槽113凹陷的设置在冷却部109的外表面上、且安装槽113可从控制盒102至冷却部109的方向被观察到;具体的安装槽113的形状被设置为矩形凹槽状,与安装槽113对应的是,电路板3上设置有功率模块,功率模块安装在安装槽113内、且功率模块与安装槽113的槽底面形成面与面的接触,从而提高功率模块与冷却部109的热交换面积,进而提高电路板3与冷却部109的热交换面积和效率。应当理解的是,功率模块是一个专有名词,功率模块是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按一定的功能组合再灌封成的一个模块;例如,由厂家富士通提供的fuji/6mb175va-060-50的功率模块,该功率模块被配置为矩形块状。
99.参见图4,第二种形式:冷却部109与控制盒102为分体设置;这种设置,可以独立的制造冷却部109,使得控制盒102与冷却部109分别形成模块化结构,进而提高控制盒102与冷却部109的组合物的良品率。冷却部109沿着竖直方向向上的覆盖控制盒102的底部,当电路板3设置在控制盒102内时,电路板3与控制盒102的底部相互接触,电路板3发出的热量传输至控制盒102的底部;控制盒102的底部与冷却部109接触,使得控制盒102的底部的热量与冷却液通过冷却部109形成热交换,从而冷却液直接吸收控制盒102底部的热量,进而间接的吸收电路板3发出的热量,形成对电路板3的散热。
100.参见图2、图4或图6,在第二种形式的冷却部109中,冷却部109的腔体被设计为扁平状的腔体,其水平面积相对比较大,而其竖直高度对比较小,从而冷却部109的腔体被视为用于流通冷却液的夹层通道111;夹层通道111的水平方向侧部设置有前述的两个接口;夹层通道111内设置多个散热柱台114;其中,散热柱台114主要具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增大冷却液与控制盒102的热交换面积,第二个作用是在冷却部109的内部形成对冷却部109的支撑,避免冷却部109变形。
101.参见图1或图6,在第二种形式的冷却部109中,穿线通道110沿着竖直方向贯通冷却部109,其中,穿线通道110的内腔与冷却部109的内腔(即夹层通道111)相互隔离,从而避免冷却液通过穿线通道110流动到冷却部109的外部;具体的,在冷却部109的内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中心线处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为通道状,从而形成穿线通道110;穿线通道110的两端分别与冷却部109的上下两端表面形成口部,从而便于电机的电线穿透该穿线通道110;应当理解的是,与第二种形式的冷却部109对应的控制盒102上,应当设置有过线孔,在第二种形式的冷却部109与对应的控制盒102连接之后,过线孔与穿线通道110相通,从而电机的电线能够依次穿过穿线通道110和过线孔而到达控制盒102内,其中,电机的电线、与前述接线柱2至电路板3的电线连接在同一个接线端子上。
102.参见图4,在第二种形式的冷却部109中,安装槽113凹陷的设置在冷却部109的外表面上,且安装槽113可在冷却部109与控制盒102相互分离时被直接观察到;对应的是,控制盒102的底部设置有扩口状的开口,当控制盒102与冷却部109相互连接时,安装槽113可
在控制盒102至冷却部109的方向,通过该扩口状的开口而被观察到;具体的安装槽113的形状被设置为矩形凹槽状,与安装槽113对应的是,控制盒102的扩口状的开口被设置为矩形,且扩口状的开口的轮廓,与安装槽113的轮廓配置为相同或略大,以及,电路板3上设置有功率模块,功率模块可穿透扩口状的开口而安装在安装槽113内、且功率模块与安装槽113的槽底面形成面与面的接触,从而提高功率模块与冷却部109的热交换面积,进而提高电路板3与冷却部109的热交换面积和效率。应当理解的是,功率模块是一个专有名词,功率模块是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按一定的功能组合再灌封成的一个模块;例如,由厂家富士通提供的fuji/6mb175va-060-50的功率模块,该功率模块被配置为矩形块状。
103.实施例2:
10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前述实施例1中的控制盒102,还包括电路板3和接线柱2;
105.接线柱2设置在接线盒101内,电路板3设置在控制盒102内,接线柱2和电路板3通过电线连接,电线被容纳在接线盒101的内腔和控制盒102的内腔中;
106.接线柱2可拆卸的设置在安装部105,其中,接线柱2相对于安装部105具有压紧状态和松动状态,当接线柱2处于松动状态时,接线柱2可相对安装部105转动。
107.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其壳体1的结构与功能与前述实施例1中的壳体1的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108.实施例3:
109.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提供一种电机,其包括前述实施例2中的控制器。
110.其中,控制器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电机的外壳的顶部;控制器与电机的外壳可拆卸的连接,例如:控制器与电机的外壳采用螺栓连接。
111.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其控制器的结构和功能与前述实施例2中的控制器的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112.实施例4:
113.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8,提供一种电动空气压缩机,其包括前述实施例2中的控制器。
114.具体的,电动空气压缩机还包括电机03、缸头组件01和曲轴箱组件02;电机03位于曲轴箱的轴向一端,电机03的电机轴与曲轴箱的曲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缸头组件01位于曲轴箱的竖直方向的上部,活塞结构被设置在缸头组件01的活塞缸内,连杆结构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曲轴箱内的曲轴上,连杆结构的另一端延伸至缸头组件01内、且连接于活塞结构上;前述实施例2中的控制器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电机03的顶部,其中,控制器与电机03可拆卸的连接;缸头组件01设置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内用于流通冷却液,冷却液例如:水或水溶液;冷却通道与缸头组件01的外表面形成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的进水口通过水路软管05与控制器的其中一个连接口112连通,使得控制器的夹层通道111与缸头组件01的冷却通道相通。
115.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空气压缩机,其控制器的结构和功能与前述实施例2中的控制器的结构和功能完全相通,这里不再赘述。
116.实施例5:
117.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给一种商用车,其包括前述实施例4中的电动空气压缩机。
118.本实施例提供的商用车,其电动空气压缩机的结构和功能与前述实施例4中的电动空气压缩机的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1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