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6166发布日期:2022-12-07 05:30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光伏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2.清洁能源包括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和海潮能等,其中太阳能清洁能源是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为其他形式的热能、电能、化学能,能源转换过程中不产生其他有害的气体或固体废料,是一种环保、安全、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3.太阳能光伏板采集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无污染,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现如今应用范围日益广阔、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在现有应用中,通常将把光伏组件嵌入支撑结构,使太阳能板和建筑材料结为一体,直接应用于屋顶,和普通屋面瓦一样安装在屋面结构上。但是这种应用方式,需要对屋面瓦选择一个太阳照射面最佳角度固定安装,而这种应用方式需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例如降水、光照等,对安装角度都有要求,假若需要安装该屋面瓦的用户的房子的屋顶光照不足,还需要对屋顶进行重新拆除再进行建造,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4.综上,可知将现有光伏发电组件直接应用在屋面瓦上,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无法实现光伏组件的效能最大化,且安装复杂。
5.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旨在解决光伏组件无法实现效能最大化,且安装复杂的技术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
8.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屋顶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底板、与所述固定底板四周固定连接的若干个支撑伸缩杆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四周的若干个置物箱;
9.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若干个光伏板和控制装置,其中,若干个光伏板均匀安装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置物箱中,并与所述支撑伸缩杆电连接;
10.储能组件,所述储能组件与所述光伏板电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光伏板转换的电能。
11.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中包括太阳能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太阳能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plc控制器,其中,所述太阳能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置物箱的表面,所述plc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置物箱内部。
12.可选地,任意一个所述置物箱中均设置有与若干个所述支撑伸缩杆分别连接的若干个第一驱动件,且若干个所述第一驱动件均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分别改变若干个所述支撑伸缩杆的长度,以使所述光伏板达到最佳倾斜角
度。
13.可选地,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置物箱中的定时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置物箱表面的清洁装置,所述定时器与所述清洁装置之间通过所述plc控制器连接。
14.可选地,所述清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置物箱的表面并通过转动轴连接的连接杆、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清洁刷,以及与所述转动轴连接的第二驱动件,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pic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连接杆进行运动。
15.可选地,所述储能组件包括与所述光伏板连接的变流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变流器连接的配电柜和电池管理装置,所述配电柜与本地电网连接。
16.可选地,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包括蓄电池组,以及与所述蓄电池组连接电池检测模块,所述电池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蓄电池组的状态。
17.可选地,所述光伏板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且内侧设置有隔热保温层。
18.可选地,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置物箱上的监控设备,用于对所述光伏板状态进行监测。
19.可选地,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监控设备通信连接的报警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情况,生成警报信息。
20.本技术提出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屋顶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底板、与所述固定底板四周固定连接的若干个支撑伸缩杆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四周的若干个置物箱;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若干个光伏板和控制装置,其中,若干个光伏板均匀安装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置物箱中,并与所述支撑伸缩杆电连接;储能组件,所述储能组件与所述光伏板电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光伏板转换的电能。通过本技术中的支撑组件,能够将光伏板固定设置在屋顶上,并且通过支撑伸缩杆进行角度调节,使得光伏板始终能够保证太阳直射,以使光伏板的能效最大化。避免了直接采用光伏屋面瓦进行铺设在屋顶的方式,不能使得光伏板的能效最大化的缺点,以及在铺设光伏屋面瓦时,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影响大的缺点,能够降低人力物力。并且通过储能组件,能够将光伏板转换而来的电能用于日常使用,降低对电网的依赖,进而降低用电成本,实现电能的绿色循环。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技术光伏发电系统一实施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01置物箱02光伏组件03支撑伸缩杆04储能组件05固定底板021光伏板022控制装置0221太阳能传感器0222plc控制器
ꢀꢀ
24.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本技术提出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屋顶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底板05、与所述固定底板05四周固定连接的若干个支撑伸缩杆03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05四周的若干个置物箱01;光伏组件02,所述光伏组件02包括若干个光伏板021和控制装置022,其中,若干个光伏板021均匀安装在所述固定底板05上,所述控制装置022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置物箱01中,并与所述支撑伸缩杆03电连接;储能组件04,所述储能组件04与所述光伏板021电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光伏板021转换的电能;
31.本技术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场景可为家庭带电网的日常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以及农村建筑,所述支撑组件可安装在房屋的屋顶,为光伏板021提供支撑,达到直接铺设于屋顶同样的效果,同时通过在四周固定连接的支撑伸缩杆03的长度的改变,进而可以改变光伏板021在白天的角度,使得光伏板021始终处于被太阳直射的状态,以使光伏板021的转换效率达到最大。通过使用支撑组件将光伏板021代替光伏屋顶瓦设置在屋顶上,达到了方便安装的技术效果,避免在安装时,需要考虑到自然条件能达到的最大转换率,而必须进行屋顶拆除的损失,同时使得光伏板021能够实现能效转换的最大化。其中,所述固定底板05用于安装光伏板021,形状可以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所述支撑伸缩杆03设置在固定底板05的四周,且支撑伸缩杆03可以设置固定底板05的四个角,例如,正方形的四角或者长方形的四角等,且一端与固定底板05焊接连接,另一端可安装于屋顶的墙体上,实现光伏板021的固定。所述置物箱01的一个表面与固定底板05焊接连接,在固定底板05的角度改变时,置物箱01也可以随固定底板05而移动。
32.所述光伏组件02中的控制装置022用于根据光照强度,来改变支撑组件中支撑伸缩杆03的的长度,进而达到改变光伏板021的角度的效果。
33.所述储能组件04与所述光伏板021连接,在光伏板021将太阳能转换电能时,可通过储能组件04将电能进行存储,并将电能应用于房屋内部使用,例如用于照明、以及用于屋内各种电器的使用等,还可以将电能输送至国家电网,用于获取收益,实现电能的绿色循环。
34.本技术提出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屋顶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底板05、与所述固定底板05四周固定连接的若干个支撑伸缩杆03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05四周的若干个置物箱01;光伏组件02,所述光伏组件02包括若干个光伏板021和控制装置022,其中,若干个光伏板021均匀安装在所述固定底板05上,所述控制装置022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置物箱01中,并与所述支撑伸缩杆03电连接;储能组件04,所述储能组件04与所述光伏板021电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光伏板021转换的电能。通过本技术中的支撑组件,能够将光伏板021固定设置在屋顶上,并且通过支撑伸缩杆03进行角度调节,使得光伏板021始终能够保证太阳直射,以使光伏板021的能效最大化。避免了直接采用光伏屋面瓦进行铺设在屋顶的方式,不能使得光伏板021的能效最大化的缺点,以及在铺设光伏屋面瓦时,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影响大的缺点,能够降低人力物力。并且通过储能组件04,能够将光伏板021转换而来的电能用于日常使用,降低对电网的依赖,进而降低用电成本,实现电能的绿色循环。
3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022中包括太阳能传感器0221,以及与所述太阳能传感器022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plc控制器0222,其中,所述太阳能传感器0221设置在所述置物箱01的表面,所述plc控制器0222设置在所述置物箱01内部;
36.进一步的,任意一个所述置物箱01中均设置有与若干个所述支撑伸缩杆03分别连接的若干个第一驱动件,且若干个所述第一驱动件均与所述plc控制器022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plc控制器0222的控制指令分别改变若干个所述支撑伸缩杆03的长度,以使所述光伏板021达到最佳倾斜角度。
37.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传感器0221可以内嵌在置物箱01朝向太阳的一面,用于实时感知光照变化,并将感知信息反馈至plc控制器0222,plc控制器0222再根据反馈信息发出控制指令至第一驱动件,以使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支撑伸缩杆03进行伸缩,以实现光伏板021的角度倾斜,其中,第一驱动件可以是步进电机。在进行角度调节时,具体的过程为,例如,若在上午,太阳能传感器0221感知到东方的朝向的光照较强,则将该感知信息发送至plc控制器0222,plc控制器0222再根据该感知信息,发送控制命令至与东方一侧的支撑伸缩杆03相对应的电机,调节处于东方一侧的支撑伸缩杆03缩短,或者调节处于西方一侧的支撑伸缩杆03伸长,以使光伏板021的倾斜角度向东方一侧倾斜。
38.另外,也可通过在置物箱01中设置一个定时器,将定时器与plc控制器0222连接,进而通过时间的变化,来调节伸缩杆的长度,进而改变光伏板021的倾斜角度,同样可以达到光伏板021上最大光照强度的技术效果。
39.进一步的,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置物箱01中的定时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置物箱01表面的清洁装置,所述定时器与所述清洁装置之间通过所述plc控制器0222连接。
40.进一步的,所述清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置物箱01的表面并通过转动轴连接的连接杆、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清洁刷,以及与所述转动轴连接的第二驱动件,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pic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plc控制器0222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连接杆进行运动。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时器用于设置时间段,并在时间段到达时,发送指令至plc控制器0222,以使plc控制器0222控制情清洁装置对光伏板021的表面进行清洁,可以实现定时对光伏板021的清洁。
42.具体的,清洁装置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设置在置物箱01表面的转动轴固定在置物箱01表面上,在连接杆的杆身上设置有清洁刷,且转动轴连接有第二驱动件,在运行过程中,第二驱动件接收到plc控制器0222发送的清洁指令时,驱动转动轴进行转动,以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实现光伏板021的表面清洁,提高光能转换效率。
43.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组件04包括与所述光伏板021连接的变流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变流器连接的配电柜和电池管理装置,所述配电柜与本地电网连接。
44.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包括蓄电池组,以及与所述蓄电池组连接电池检测模块,所述电池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蓄电池组的状态。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流器用于将光伏板021生成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存储到蓄电池中或者传输到配电柜中,蓄电池用于存储电能,配电柜用于将接收到的电能分配到房屋内的电网中,以供日常的使用。所述电池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蓄电池组的电量、健康度等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变流器、配电柜以及电池管理装置,实现了光伏发电的应用,实现绿色发电。
46.进一步的,所述光伏板021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且内侧设置有隔热保温层;
47.进一步的,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置物箱01上的监控设备,用于对所述光伏板021状态进行监测。
48.进一步的,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监控设备通信连接的报警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情况,生成警报信息。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可以采用不影响采光防水涂料,所述隔热保温层可以采用隔热保温材料,另外,所述隔热保温层还可以设置在支撑组件中的固定底板05下方。通过防水层和隔热保温层达到防水保温的效果。
50.所述监控设备包括摄像头等摄像设备,用于对光伏板021进行监控,用于监控损坏情况,并通过连接的报警设备,在检测到损坏情况时,发出警报,以使人员进行维修,所述警报设备可以是蜂鸣器或者警报灯等装置。
5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