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套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45794发布日期:2022-10-18 23:4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套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图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密封套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装置通常会通过连接的通信线缆实现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传输,比如无人机云台相机需要通过通信线缆(如图传线缆)将采集的图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设备。
3.为了防止雨水、水蒸气等进入到电子装置内部,电子装置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密封防水性能。而对于线束(如上述的通信线缆)的防水,目前最常用的做法是在电子装置与通信线缆连接部位涂抹防水硅胶,将通信线缆的缝隙完全堵死达到防水目的。此种方法由于涂胶组装拆卸过程中,损坏线缆及电子装置的线缆出口的结构,不利于制造生产和后期维护维修,同时防水效果也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套及电子装置,以实现通信线缆与电子装置的无损拆卸和组装,且提高连接有通信线缆的电子装置的密封性。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套,用于密封通信线缆与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连接处,所述密封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置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为通孔;所述本体还包括连接部;其中,所述通信线缆的至少一个连接端穿过所述过线孔与所述电子装置的通信接口连接,所述过线孔的孔壁与所述通信线缆形成弹性挤压;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密封连接。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套,能够使得通信线缆与密封套提前组装,然后通过密封套与电子装置进行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式无需在通信线缆的接口处进行涂胶,即可实现通信线缆与电子装置之间方便且无损的组装、拆卸;此外,通过设置密封套的过线孔的孔壁与通信线缆形成弹性挤压,以及密封套的连接部与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密封连接,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有通信线缆的电子装置的密封性。
8.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内部还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过线孔连通;所述密封槽用于填充密封胶。
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密封槽中填充密封胶,可以避免水从过线孔与通信线缆之间的缝隙中流入,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采用密封套的防水效果。
10.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套还包括密封筋以及自所述本体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过线孔延伸并贯穿所述延伸部;所述密封筋套设在所述延伸部上。
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本体的延伸部上套设密封筋,能够提高密封套与通信线缆之间的弹性挤压,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采用密封套的防水效果。
12.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密
封环。
1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密封环以实现密封套与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之间的弹性挤压,进而起到较佳的防水作用,同时,在密封套上设置密封环也便于加工制造。
14.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所述本体上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用于与所述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的内螺纹连接。
1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本体上的外螺纹,一来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密封套和电子装置进行连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二来,也能够减小密封套与电子装置之间连接时的间隙,提高整体的防水效果。
1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密封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为通孔,所述本体还包括连接部;通信线缆,所述通信线缆的至少一个连接端穿过所述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的孔壁与所述通信线缆形成弹性挤压;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上设置有开孔,所述通信线缆的至少一个连接端与所述保护壳内部的通信接口连接,所述开孔用于与所述连接部密封连接。
17.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内部还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过线孔连通;所述密封槽用于填充密封胶。
18.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套还包括密封筋以及自所述本体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过线孔延伸并贯穿所述延伸部;所述密封筋套设在所述延伸部上。
19.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密封环。
20.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所述本体上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用于与所述保护壳的开孔的内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套的透视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套与通信线缆的连接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标:100-密封套;10-本体;101-过线孔;102-连接部;103-密封槽;104-延伸部;200-电子装置;300-通信线缆;400-保护壳;401-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
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套100,密封套100包括本体10。该密封套100用于密封通信线缆与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连接处。
31.本体10内部设置过线孔101,该过线孔101为通孔。本体10还包括连接部102。
32.通信线缆的至少一个连接端穿过过线孔101与电子装置内部的通信接口连接,过线孔101的孔壁与通信线缆形成弹性挤压;而连接部102用于与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进行密封连接。
33.需要说明的是,通信线缆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第一连接端用于与电子装置连接,而第二连接端用于与其他设备(如计算机设备、显示器、微处理器等)连接。当第一连接端的数量为一个时,将通信线缆的第一连接端穿过过线孔101后与电子装置的通信接口连接。当第一连接端的数量为多个时,需要将通信线缆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均穿过过线孔101后与电子装置的通信接口连接。
34.此外,为了保证密封套100的密封性,过线孔101的设计上需要尽可能的小,但需保证通信线缆能够穿过过线孔101。
35.于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套100整体为橡胶材质。
3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套100整体还可以是pvc(聚氯乙烯)材料,对此,本技术不作限定。
37.下面对密封套100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首先,将待连接的通信线缆的至少一个连接端穿过过线孔101,此时,过线孔101的孔壁与通信线缆之间会形成弹性挤压,然后,将通信线缆与电子装置的通信接口进行连接,最后,再将密封套100的连接部102与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进行密封连接。
38.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套100,能够使得通信线缆与密封套100提前组装,然后通过密封套100与电子装置进行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式无需在通信线缆的接口处进行涂胶,即可实现通信线缆与电子装置之间方便且无损的组装、拆卸;此外,通过设置密封套100的过线孔101的孔壁与通信线缆形成弹性挤压,以及密封套100的连接部102与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密封连接,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有通信线缆的电子装置的密封性。
39.一实施例中,本体10内部还设置有密封槽103。
40.密封槽103与过线孔101连通;密封槽103用于填充密封胶。
41.其中,密封胶主要用来填充密封套100内部与通信线缆之间的间隙。密封胶可以是但不限于橡胶型密封胶、树脂型密封胶、油基型密封胶,比如密封胶可以具体为硅胶。
42.经试验,采用上述密封胶的密封方式,使得密封套100具备ipx7(一种规定的防水等级)以上的防水性能。
43.可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密封槽103中填充密封胶,可以避免水从过线孔101与通信线缆之间的缝隙中流入,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采用密封套100的防水效果。
44.请参阅图3,另一实施例中,密封套100还包括密封筋以及自本体延伸的延伸部104。
45.过线孔101延伸并贯穿延伸部104。密封筋套设在延伸部104上。
46.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本体10的延伸部104上套设密封筋,能够提高密封套100与通信线缆之间的弹性挤压,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采用密封套100的防水效果。
47.请继续参阅图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连接部102可以为密封环。
48.需要说明的是,密封环套设在本体10的外部,在密封套100与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连接过程中,将密封套100塞入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中,进而使得密封环与保护壳开孔的孔壁之间形成弹性挤压,进而避免水从密封套100与保护壳的开孔之间的间隙流入电子装置内部,可以起到较佳的防水作用。
49.可选地,上述密封环可以与本体一体成型。通过一体成型的结构,便于密封套100的加工制作。
50.当然,上述的密封环与本体10也可以单独制作,即,密封环与本体10为两个独立的元件,但此时,为了更好的固定密封环,可以在本体1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密封环的凹槽。
51.于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环的数量为两个。
5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环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求而进行设定,比如密封环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三个,本技术不作限定。
53.可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密封环以实现密封套100与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之间的弹性挤压,进而起到较佳的防水作用,同时,在密封套100上设置密封环也便于加工制造。
54.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上述的连接部102为本体上的外螺纹,外螺纹用于与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的内螺纹连接。
55.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密封套100与电子装置之间可以通过螺纹的方式连接。即,密封套100的本体10上设置有外螺纹,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上设置有内螺纹。在密封套100与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连接过程中,将密封套100放置在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开孔处,并基于螺纹之间的纹路将密封套100进行旋转,直至密封套100与电子装置完全抵接。
56.可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本体10上的外螺纹,一来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密封套100和电子装置进行连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二来,也能够减小密封套100与电子装置之间连接时的间隙,提高整体的防水效果。
57.请参阅图4及图5,基于同一构思,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200,包括:如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密封套100、通信线缆300以及保护壳400。
58.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200可以是但不限于无人机、相机、摄像机、云台相机、计算机设备等等。
59.其中,密封套100包括本体10。本体10内部设置有过线孔101,过线孔101为通孔,本体10还包括连接部102(如图1所示)。
60.通信线缆300的至少一个连接端穿过过线孔101。过线孔101的孔壁与通信线缆300
形成弹性挤压。
61.上述的通信线缆300在类型上,可以是但不限于单导线线缆、对称线缆、同轴线缆。在功能上,上述的通信线缆300可以是但不限于图传线缆、电话线缆。
62.保护壳400,保护壳400上设置有开孔401,通信线缆300的至少一个连接端与保护壳400内部的通信接口连接,开孔401用于与连接部102密封连接。
63.需要说明的是,通信线缆30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第一连接端用于与保护壳400内部的通信接口连接,而第二连接端用于与其他设备(如计算机设备、显示器)连接。当第一连接端的数量为一个时,将通信线缆300的第一连接端穿过过线孔101后与保护壳400内部的通信接口连接。当第一连接端的数量为多个时,需要将通信线缆300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均穿过过线孔101后与保护壳400内部的通信接口连接。
64.此外,为了保证密封套100的密封性,过线孔101的设计上需要尽可能的小,但需保证通信线缆300能够穿过过线孔101。
65.于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套100整体为橡胶材质。
6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套100整体还可以是pvc(聚氯乙烯)材料,对此,本技术不作限定。
67.下面对密封套100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首先,将待连接的通信线缆300的至少一个连接端穿过过线孔101,此时,过线孔101的孔壁与通信线缆300之间会形成弹性挤压,然后,将通信线缆300与保护壳400内部的通信接口进行连接,最后,再将密封套100的连接部与保护壳400的开孔401进行密封连接。
68.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套100,能够使得通信线缆300与密封套100提前组装,然后通过密封套100与保护壳400进行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式无需在通信线缆300的接口处进行涂胶,即可实现通信线缆300与保护壳400之间方便且无损的组装、拆卸;此外,通过设置密封套100的过线孔101的孔壁与通信线缆300形成弹性挤压,以及密封套100的连接部102与保护壳400的开孔401密封连接,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装置200的密封性。
69.可选地,本体10内部还设置有密封槽103,密封槽103与过线孔101连通;密封槽103用于填充密封胶。
70.可选地,密封套100还包括密封筋以及自本体延伸的延伸部104,过线孔101延伸并贯穿延伸部104;密封筋套设在延伸部104上。
71.可选地,连接部102为密封环。
72.可选地,连接部102为本体10上的外螺纹,外螺纹用于与保护壳400的开孔401的内螺纹连接。
7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密封套10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说明,为了避免累赘,此处不作赘述。
7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